《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郑美燕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谁能具体的说一说?(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种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母亲的深情的。
二、展示资料,初读课文
1.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收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山东荣城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布置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检测生字词。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陷入 忙碌 攥着钱
4.交流读书感受:
(1)课文主要讲什么?
(2)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明确: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一)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
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冒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为儿子爱读书而兴奋不已。)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将母亲为了整个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二)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1)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说说你和母亲之间的平凡小事,感受母亲的爱。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母亲:辛苦 勤劳 疼爱
儿子:感激 崇敬 热爱
作业设置: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搜集阅读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己画出句子,自己体会母亲的深情,在全班交流并朗读他们的体会。然后又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我”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懂事。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语句不难找,但很多同学未养成作批注的好习惯,我予以指导,看着他们在书上流泻下自己的感受,我很开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在感受后应顺势让学生朗读。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因而学生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母爱。总感觉同学们思维很狭窄,仅限于生病时母亲对自己的照顾。整堂课下来,感觉情感激发不够,上不出那个味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