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答案】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解析】【分析】(1)、(2)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点评】(1)、(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答案】 (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一句找到答案。

(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阅读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 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 ]找到了水汽,[ ]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 ()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 紫外线和各种宇亩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1)在画线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2)在文中[ ]处填关联词语。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稀少________ 生活________ B.找反义词:投降________ 平常________

(5)片段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 (1)干燥;磁场;抵御 (2)虽然;但

(3); , , ; ; , , 。 (4)稀薄;生存;抵御;非常

(5)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但能直观地说明问题,而且能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火星与我们生活的地球进行比较,说明对于生命存在来说,火星的环境恶劣到了极点。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干燥;磁场;抵御 (2)虽然;但

(3); , , ; ; , , 。 (4)稀薄、生存、抵御、非常

(5)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但能直观地说明问题,而且能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火星与我们生活的地球进行比较,说明对于生命存在来说,火星的环境恶劣到了极点。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 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 大________(慨 概) 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 挨________(āi ái)打 (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

(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________。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答案】 (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解析】【分析】(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zhuàn、概、z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shà sà]时间[洒 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突然],海面上[刮 乱]起了大风,卷[juǎn juà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 地 的]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像],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 月光照下的________的大海。 (2)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

霎________ [shà sà]时间 [洒 撒] ________满 [忽然 突然] ________ [刮 乱] ________起 卷________ [juǎn juàn]起

睁________ [得 地 的] 景________ [象 像] (3)做一做。 ①月光照亮了浪花。 “把”字句: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 ②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缩句: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答案】(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2)shà;洒;忽然;刮;juǎn;得;象

(3)月光把浪花照亮了。;浪花被月光照亮了。;月光照在脸上。 (4)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光照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霎 [shà ]时间、卷[juǎn ]起 。

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字音、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洒 ] 满、 [忽然]、[刮 ] 起、睁 [得] 、景[象 ]。

(3)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故:①月光照亮了浪花。“把”字句:月光把浪花照亮了。“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如:月光照亮了浪花。改为:浪花被月光照亮了。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如: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改为:月光照在脸上。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①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②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 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 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 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镇定________ 险峻________ B.找反义词:平坦________ 心不在焉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既是________句,又是这一自然段的________句。 (4)片段主要抓住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描写。

(5)本片段采用________结合的方法,既关注了________,也写了________。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 (1)lūn;běng;贯;竖 (2)沉着;险要;崎岖;全神贯注 (3)过渡;中心 (4)动作;神态

(5)点面;人物群体;每一位战士;这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关注人物群体“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是“面”的描写;关注每一位战士,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很狠地打”,这是“点”的描写。点与面相结合,既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实,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险峻::陡峭险恶的山势.平坦:无显著倾斜、也无明显的升高或降低.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lūn;běng;贯;竖 (2)沉着、险要、崎岖、全神贯注 (3)过渡、中心 (4)动作、神态

(5)点面;人物群体;每一位战士;这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关注人物群体“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是“面”的描写;关注每一位战士,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很狠地打”,这是“点”的描写。点与面相结合,既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实,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5)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用“__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2)找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2)皱,搔,抱,熬,等。

(3)“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解析】【分析】(1)神情描写专指的是面部表情,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3)语言描写是一种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

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2)皱,搔,抱,熬,等。(3)“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4)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

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2)这道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仔细读短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树行为来分析。(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和知识积累。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第②题,对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就是20年”,时间之长,再加上辛苦,足以让李老汉的头发白了。但是这20年时间,他植树造林“600多亩”,绿遍了柳树梁。

【点评】(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二、习作作文

9.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 略

10.暑假生活总是那么多姿多彩,总有一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请你写一篇暑假生活中发生的精彩故事吧。 【答案】 【参考例文】

暑假里的趣事

暑假里,有趣的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我第一次钓鱼。 暑假的一天,爸爸去钓鱼,我好奇地跟着一起去了。一路上,小鸟一边欢快地歌唱,一边自由自在地飞翔,小草都整整齐齐地摆着身子,小花点点头,说:“你快乐吗?我很快乐!”我笑着似乎在回答:“我很快乐,谢谢你!”

我们来到河边,爸爸就开始钓鱼,不一会儿,就钓了两条鱼。我看了,心里直痒。经过我再三请求,爸爸终于答应了我。我接过鱼竿,将鱼饵垂入水中,我焦急不安,不时提起来看看。这时,爸爸对我说:“钓鱼要有耐心,鱼杆要拿稳,不能动。”于是,我按照爸爸告诉我的方法做。不一会儿,鱼漂轻轻地点点头。爸爸高兴地说:“鱼上钩了!”我急忙提起鱼竿。“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弄断鱼杆,应该把鱼拖到岸边。”爸爸一边说一边握住我的手,把鱼拖向岸边。我拿起鱼兜将鱼提上岸。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太阳偏西了,虽然我和爸爸都很疲惫,但是我们却十分高兴,因为这一桶沉甸甸的鱼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通过这次钓鱼,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耐心,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

11.选择一题完成习作,字数400以上。

(一)提示:“每个人都是天才”,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那份天才”了吗?通过具体的事写出自己或他人的“才华”“优点”“闪光点”“特点”,题目自拟。 (二)题目:《成长中的________》

提示:题目中省略的内容指某种情感,如:快乐、幸福、烦恼、悲伤……将题目补充完整之后,在习作中描述自己成长中真实经历的事情,抒发自己在成长中的真实情感。 【答案】 略

12.你一定看过超人、蜘蛛侠等科幻电影吧,你想象中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题目:未来的 (房间、课堂、车、水果……);字数400左右。

【答案】 【参考例文】

未来的五彩水果树

未来的2110年的一个夜晚,从ab城里传来了一阵响亮的欢呼声:“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正看着电视的妈妈闻声赶来。qq用手指着一颗棕色的种子说:“妈妈,我制造出了一颗五彩水果树啦!”“什么,那不是一粒种子吗?”妈妈疑惑的问。qq急忙说:“不对,妈妈,你不要小看它,它不是一颗普通的种子,它是五彩水果树的种子,他能长出一颗五彩水果树来,而且长出来的水果的颜色不一样。”“行了,”妈妈说,“快睡觉,都10点多了。”qq只好爬上电子床。

第二天清晨,qq上学时,把种子种在花园里。不知不觉过了12天。qq家的花园里长出了一棵奇怪的树。这棵树上结满了水果:有紫色的梨,白色的苹果,蓝色的草莓,粉色的葡萄,红色的柚子,灰色的香蕉……一棵水果树结出100种水果,有20多种颜色,而且各不相同,这真是个奇迹啊!

qq才10岁,就创造出了五彩水果树。后来,qq在植物博览会上获得“植物金牌大奖”。成了名人。

qq把这项实验推广到了宇宙,他和爸爸妈妈坐在飞船上,飞向了太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