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主要修订内容解析

来源:易榕旅网
第63卷摇第10期2019年10月

RAILWAY摇STANDARD摇DESIGN

铁道标准设计

Vol.63摇No.10Oct.2019

文章编号:10042954(2019)10000104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主要修订内容解析

柳世辉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摇710043)

摘摇要:《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是铁路设计专业性技术标准之一。原标准施行期间也是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十年,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碰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在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本次修订在吸纳近年来铁路科技进步、技术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整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玉级和域级铁路、重载铁路的线路设计标准,新标准全面涵盖了铁路线路设计的相关内容。就本次修订的依据、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条款进行阐述,供从事铁路设计、施工、建设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规范参考。关键词: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主要内容;选线;平面;纵断面;修订条款

中图分类号:U212郾31摇摇文献标识码:A摇摇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812120002

InterpretationofMainAmendmentsofCodeforthe

DesignofRailwayLines

(ChinaRailwayFirstSurveyandDesignInstituteGroupCo.,Ltd.,Xi蒺an710043,China)

LIUShihui

Abstract:CodefortheDesignofRailwayLinesisoneoftheprofessionaltechnicalstandardsforrailway

design.Thedecadeoforiginalstandardenforcementwitnessestherapidrailwaydevelopmentinourespeciallyinthedesign,constructionandoperationinrecentyearsofhighspeedrailway,intercityrailwayandheavyhaulrailway.Theamendmentsofthecodearebasedonthechangesinrailway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inrecentyears,onthelatestachievementsinthedevelopmentoftheforthedesignofhighspeed,inter鄄city,sharedpassengerandcargo玉and域andheavyhaulrailway.Therevisedcodefullycoversthecontentsrelatedtothedesignofraillines.Thispaperexpoundsthepersonnelengagedinrailwaydesign,constructionandoperationwithabetterunderstandingandreferenceofapplicationnorms.section;revisedclauses

country.Withthelarge鄄scaleconstructionofhighspeedrailway,alotofnewproblemsandnewsituations

areencounteredandalsoalotofexperiencesareaccumulatedin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operation,

technologyandequipment,andonthesummaryofthepastexperiencestofullyintegratethespecificationsbasis,principles,maincontentsandkeyclausesoftheamendments,soastoprovidethetechnicalKeywords:railwayline;codefordesign;revision;maincontent;lineselection;plane;longitudinal

1摇概述

收稿日期:20181212;修回日期:20190128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建标(2011)17号];原铁道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铁建设函[2011]10号)

作者简介:柳世辉(1965—),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主要从事铁路线路设计研究工作,E鄄mail:1157127293@qq.com。

17号《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原铁道部铁建设函[2011]10号《关于印发2011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在

称“线规冶)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1)

TB10098—2017《铁路线路设计规范》[1](以下简

2

“原规范冶)基础上修编而成。

铁道标准设计第63卷

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2](以下简称

线规修订结合铁路线路设计要求,突出各类型铁路

2摇修订原则

(1)充分吸纳近年来我国铁路科技进步、铁路技

选线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强调与相关规范的协调衔接,对于桥梁地段设置反向曲线夹直线、隧道地段坡度折减等涉及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条款要加强研究论证和比较分析,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修订后的“线规冶由8章组成,分别为总则,术语和符号,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补充、删减、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规范的适用范围。

(1)为体现铁路线路设计标准的系统性,修订了(2)为适应客货共线铁路运输需求,旅客列车设(3)为明确各级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内容组成,增(4)为明确综合选线的原则和线路设计基本要(5)为提高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

术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开展针对性调研,将适合我国国情、路情的设计要求纳入规范。

(2)根据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要求,纳入(3)编制中充分了解和收集原规范和铁建设函

高速、城际、重载铁路线路设计技术内容。

[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3]颁布执行以来,设计、施工、运营部门的意见,完善补充相关技术内容。的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3摇主要修订内容3郾1摇规范构成特点

原规范共5章94条,修订后共8章147条,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等,另有2个附录。

章节结构上,与原规范相比,增加“基本规定和综合选线冶两章。总则仅保留设计年度、与安全有关条文和体现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将主要技术标准、选线原则和线路设计要求等有关的条款纳入“主要技术标准冶和“综合选线冶。为适应规范适用范围的调整,原“4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冶调整为两章,分别为“4线路平面冶和“5线路纵断面冶。另有2个附录。条文修订数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4)充分体现线路设计在铁路工程各专业设计中(5)做好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协调。

计速度由160km/h改为200km/h;删除了140km/h客货共线铁路的线路设计标准。加了“主要技术标准冶章。

求,增加了“综合选线冶章。

性,细化不同等级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要求,原规范第4章“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冶分为“线路平面冶和“线路纵断面冶两章。

(6)为统一和优化各级铁路线路设计标准,有利

于在同等工程条件下降低工程投资,提升线路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修订了客货共线铁路缓和曲线长度,删除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优先值;修改了桥梁设在曲线上的有关标准;修订了客货共线铁路大断面隧道内线路坡度折减标准。

表1摇分章条文修订数量变化情况

章名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主要技术标准4综合选线5线路平面6线路纵断面7车站分布

8铁路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

合计

原规范条文数量268——131592394

本次修订后条文数量

合计141015153835812147

保留1500052013

修改9112213106457

增加4431325200877

删除12000011721

备注

其中移出15条新增章,其中12条移自总则新增章,其中2条移自总则

其中1条移自总则,删减了道口17条

摇摇从表1可知,修改及增加的条文约占全部条文数目的90%。原规范条文保留量约10%,删除量约20%。

3郾2摇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条款3郾2郾1摇总则

货共线玉、域级铁路,修订后适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玉和域级铁路、重载铁路的线路设计。念,落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

(2)提出铁路线路设计应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理

(1)修订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原规范仅适用于客

第10期柳世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主要修订内容解析

3

求、铁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3)明确了线路设计工作内容,准确把握项目功能定:充分研究项目需

位,科学论证建设方案,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和线路走向,系统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等。3郾2郾2摇术语和符号

补充了各类铁路的定义,删除了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等术语,并与GB/T50262—2013《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等标准进行了协调,保证规范条文的准确、严谨。

3郾2郾(1)3摇主要技术标准标准。

根据不同等级铁路分别规定了主要技术要是考虑客货共线铁路机车交路对设计和工程影响(2)客货共线铁路技术标准取消了机车交路,主小,运营中经常调整(3)客货共线铁路旅客列车设计速度取。

消1403郾km2郾/h(1)4摇速度档次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工综合选线

,与现行标准中的速度分档保持一致。

程建设和运营经验,明确了铁路选线设计原则,可指导设计人员进行综合选线(2)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对照分析原规范选线设计

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线路引入枢纽(地区)、线路走向选择、车站选址等技术要求,并对环境敏感区、特殊地区、大江大河、隧道地段选线设计作了原则性规定,满足设计需求和工程经济性要求件、行车组织和电分相设置等因素合理确定(3)新增对“连续长大坡道的设置应结合工程条。

冶的规定。

一般电分相设置在线路坡度平缓、列车通过速度较高的地段,不得已设置在区间连续长大坡道地段时,受机车牵引力限制,列车运行速度过低而无法通过无电区,可能造成意外停车事故。因此连续长大坡道地段,若经过行车检算可能存在影响行车安全的类似工况,可考虑设置缓坡段。3郾2郾5摇线路平面

原规范第4章“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冶分为“线路平面冶和“线路纵断面冶两章,细化了不同等级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要求。为合理确定客货共线铁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立项“《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线路设计参数的动力仿真分析研究冶课题,从行车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角度,对线路区间正线上或车站咽喉区两端道岔(直向)基本轨接缝与缓和曲线起终点间最小夹直线长度、曲线间最小夹直线长度及桥梁曲线间最小夹直线长度进行研究,分别对客货共线铁路不同速度、不同轴重、不同线路参数情况下,最小夹直线长度对车

辆垂向、横向以及纵向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为线路设计参数选取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虑200(1)km修订了客货共线铁路缓和曲线长度/h客货共线铁路的车辆结构、速度。、综合考

轴重及牵引质量等因素对轨道结构的作用,结合运营实践,为统一计算标准,将《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25设计暂行规定》[3]中采用的超高时变率31mm/s和

缓和曲线长度mm/s,改为32mm/s和原规范与铁总建设(2)修改了桥梁设在曲线上的有关标准,优化了线路条件28mm,满足运营维护要求/s,重新计算修订了[2013]92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解决了。

范局部修订》[4]桥上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最小长度不统一的问题

原规范条文3郾1郾10规定:特大桥、大桥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明桥面桥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也不宜设在缓和曲线上。跨度大于40m或桥长大于100m的明桥面桥设在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上时,应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

铁总建设[2013]92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4]条文3郾4郾5桥上线路除符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淤》桥上线路必需设在反向曲线上时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度应大于一个运行列车长度。

,其夹直线长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于困难条件下,桥上反向曲线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确,

保行车安全。

桥上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最小长度对铁路选线和工程经济性影响较大。随着大功率机车的广泛运用,列车牵引质量不断提高,列车编组长度越来越长,若满足夹直线长度大于一个运行列车长度的要求,尤其是对地处山区的客货共线、重载铁路的选线和工程经济性影响更加显著。

“桥上曲线间夹直线长度规范修编过程中各参编单位对原规范所涉及的

较大,为此铁一院立项“《冶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等相关条款如何修订争议》线路设计参数的动力仿真分析研究冶课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次修订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外道岔及其他道岔(3)客货共线200(直向km)/至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h速度车站咽喉区两端最的直线长度,由《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3﹞规定的“不宜小于70m冶修改为“不宜小于80m冶,改善了列车运行条件,减轻车辆对道岔振动冲击,并可减少维护工作量。

4

铁道标准设计第63卷

3郾2郾(1)6摇线路纵断面内的规定新增竖曲线不应设置在钢轨伸缩调节器范围。

钢轨伸缩调节器在结构上与道岔类似,也是正线

线路的薄弱环节。其主要部件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将其设在竖曲线的曲面上,一则列车通过的平稳性更差,可能增加列车的摇摆和振动;二则可能影响钢轨伸缩调节器的正常使用,也增加养护困难。因此,应将竖曲线设在钢轨伸缩调节器范围外,避免重叠。度冶的规定(2)新增。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线路所的正线坡原规范未对线路所的正线坡度单独规定,仅规定特殊困难条件下,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不应大于10译,咽喉区外的个别道岔和渡线的坡度不应大于限制坡度;改建车站时,不得大于15译。高速铁路设计规范[5]范[6]以及其他相关规范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城际铁路设计规。

总结近年来高速铁路大坡道上铺设42号道岔动力仿真分析和研究成果,形成初步结论:其一是坡度的存在会使列车通过时频繁制动,引起钢轨爬行,当轮轨粘着系数较大、扣件阻力降低、轨温变化幅度增加会造成钢轨爬行量的增加,进而大幅度增加钢轨受力;其二是列车反复制动导致的大坡道上无砟道岔尖轨区域和心轨区域的残余变形,可能引起道岔钩锁装置和道岔尖轨形态改变。上述工况均可导致大坡道上道岔范围内钢轨磨耗加重,加剧钢轨和道岔部件的伤损,缩短钢轨和道岔使用寿命,影响列车通过性能。因此长大坡道上铺设42号道岔时,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强观测,并对大坡道上无缝道岔的计算理论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及理论发展。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设在区间的线路所,宜设在比较平缓的坡道上,以利于列车的停车、起动和加速,防止道岔爬行。总结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规定线路所正线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译,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20译。特殊情况如布设有大号码道岔、道岔位于桥梁上等,正线坡度应进行技术论证分析确定,满足道岔稳定性要求(3)修订了客货共线铁路大断面隧道内线路坡度,保证行车安全。减缓(或折减)[715]原规范隧道坡度折减是基于凉风垭。

、新场、娄山

关、核桃坪等隧道进行试验后提出的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公式计算所得。试验条件与现在相比,无论是隧道长度、横断面面积等基础条件,还是在机车性能、运输组织等方面均差异较大,故原规范隧道坡度折减的规定已不能适应目前长大隧道的坡度折减。

本次修订根据《铁路长大隧道坡度折减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7]的研究结论,对电力牵引重载铁路单洞单线隧道和160km/h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单洞单线隧道内的线路坡度,长度大于1000m的电力牵引客货共线120km/h及以上单洞双线和200km/h单洞单线铁路等大断面隧道内的线路坡度折减标准进行了规定。

对于长度大于400m的内燃牵引铁路隧道、电力牵引160km/h及以下、重载铁路单洞单线铁路隧道最大坡度折减,由于缺少测试数据,坡度折减仍沿用原规范的最大坡度折减系数,待有新的研究成果再行修订。可根据牵引种类(4)增加了客货共线铁路客货分线段落最大坡度

、机车类型、牵引质量等因素分别计算确定的规定,可提高设计灵活性和工程经济性。3郾2郾安全管理办法(1)7摇车站分布

根据铁运》[16][2012]持了标准的一致性,。

修订了综合维修280号文《铁路营业线施工“天窗冶时间,保业量较小的车站的规定(2)删除了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宜关闭作,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确定。

3郾2郾删减了道口有关内容(1)8摇铁路交叉明确了铁路交叉的设置原则、附属设施及其他

,强化了铁路交叉作为行车安全,根据设计需要薄弱地段的技术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定的车辆装载高度、宽度加适当安全间距,修订了铁路》规立交桥下的乡村道路净高(3)增加了“附属设施及其他、净宽标准冶一节。附属设施及其他设施的设置原则。,明确了铁路

4摇“线规冶的总体技术特点

享冶的发展理念“线规冶贯彻了国家,强化安全优先原则“创新、协调,总结吸纳了近十、绿色、开放、共

年来我国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实践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和经济适用的总体要求。

通运输发展要求“线规冶明确了铁路线路设计应落实现代综合交

、准确把握项目功能定位等总体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车站分布等主要内容;全面落实了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服务运输、系统优化、着眼发展冶的设计理念;强调了铁路线路设计应充分研究项

(下转第43页)

第10期刘摇辉—基于LEC评价法的500m长钢轨焊接系统风险评价研究

勘测与设计,2018(2):7276.

43

对措施。在其指导下,焊轨系统通过研发新设备,采用新工艺,采用500m钢轨群吊集控技术,减少人为误差,实现高精度定位与高可靠系统控制;全面提升辊道输送工艺,确保生产安全;采用生产线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进行作业质量控制,彻底改善作业条件,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水平,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参考文献:

[1]摇耿明.钢轨焊接基地的设计标准研究[J].上海铁道科技,2010[2]摇袁青平.铁路500m长焊轨生产工艺流程及规模的探讨[J].铁道

标准设计,2015(11):4851.

[3]摇刘亚东.万水泉焊轨基地工程设计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4]摇舒安庆,张鹏,丁克勤,等.事故树分析法在港机故障检测中的应

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6):62运输机械,2012(12):6972.社,2009.

66.

[5]摇邱宇,何毅斌,丁克勤,等.门式起重机危险源辨识研究[J].起重[6]摇余建星.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7]摇朱渊岳,付学华,李克荣,等.改进LEC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

5154.

2010(10):2730.(2):99101.

[9]摇徐威.LEC评价法用于作业风险辨识的应用与改良[J].化工管

理,2015(1):195+208.

[10]匡轮,陈丽,郭倩倩.LEC危险性评价法及其应用的再探讨[J].安

全与环境学报,2018,10(5):19021905.

[11]文清丰,梁泽慧,王晓光,等.基于改进LEC法的老旧架空输电线

路风险评估[J].环境技术,2018(5):8186.

[12]陈小颇.铁路货场门吊作业安全风险评估[J].物流工程与管理,[13]曲辉.起重机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17.

[14]李军伟.门式起重机吊臂坠落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D].大连:大

连理工大学,2014.

[15]于谷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学,2018.

2016(3):220222.

[16]荀立强.机电产品本质安全度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17]成虎.工程全寿命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报,2007(2):2026.经济贸易大学,2017.

[18]张曙光.高速铁路系统生命周期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J].铁道学[19]刘传钰.军用雷达装备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20]王振强.焊轨基地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与展望[J].铁道技术监督,

2018(3):912.

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

[8]摇崔万里.基于LEC评价法的隧道防护门风险评价研究[J].铁道

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

[4]摇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铁总建设函摇摇(上接第4页)

目需求、铁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准确把握项目功能定位,科学论证建设方案,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和线路走向,系统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线规冶适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玉

[5]摇国家铁路局.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S].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15.铁道出版社,2015.

[6]摇国家铁路局.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623—2014[S].北京:中国[7]摇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长大隧道坡度折减试验研

究及工程应用[R].成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8]摇易思蓉,聂良涛,陈彦恒.电气化铁路隧道最大坡度系数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3,34(6):42南交通大学,2011.

48.

[9]摇陈彦恒.长大铁路隧道线路最大坡度折减方法研究[D].成都:西[10]唐亮.铁路隧道坡度折减方法的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

报,2018,16(2):6468.

[11]马红伟.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隧道内坡度折减研究[J].甘肃科

技,2009,25(8):99101.

[12]李建新.线路选线设计中对长大隧道坡度折减的研究[J].交通运

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3):103105.报,2009,26(8):7376.

[13]苏梅.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内最大坡度设计浅析[J].铁道工程学[14]熊伟.电气化铁路隧道坡度折减系数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15]梁明学,康亚林.关于隧道坡度折减系数的探讨[J].铁道建筑,[1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

[2012]280号[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2003(7):37

39.

2016,42(2):7275.

[2013]92号[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级和域级铁路、重载铁路,涵盖了各级铁路,进一步完善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有效指导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也是铁路设计中基础性、最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5摇结语

铁路线路设计在铁路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统筹各专业设计的总体作用,系统性强,且与各专业联系紧密。设计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解读“线规冶条款含义,结合项目特点灵活运用相关设计参数,合理设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将有利于设计文件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

[1]摇国家铁路局.铁路线路设计规范:TB10098—2017[S].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17.

[2]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

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督检验检疫总局.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S].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