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二(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来源:易榕旅网
长郡教育集团2010-2011-1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历史试卷(问卷)

总 分:100分 时 量: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10年5月到10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历史上,上海曾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这可以追溯到哪一年? ( )

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95年

2.清朝光绪皇帝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以悼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谭嗣同

3.1912年5月15日,曾经作为新式学堂的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该学堂创办于下列哪一时期?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4.右图中的人物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在他的建议下所建立的统一的 革命组织是 (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5.作为广州市重要旅游景点的黄埔军校旧址距今已有87年的历史,黄埔军校曾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中对黄埔军校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的是( ) A.陈赓 B.朱德 C.毛泽东 D.周恩来

1

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此前,北伐军是从谁手里夺取了南京的?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张学良

7.每年的8月1日是建军节,这是因为1927年的这一天发生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8.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出现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过雪山草地 C.遵义会议 D.强渡大渡河 9.2001年10月14日,年满百岁的张学良将军去世,他曾被周恩来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主要是因为( ) A.他抓住了共产党的敌人蒋介石

B.最终促成了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避免了新的内战

10.不同时代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下列语句产生的时代顺序是 ( ) ①“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④“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11.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

2

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上述电讯反映的是下列哪场战役的情况 ( ) A.百团大战 B.卢沟桥事变 C.甲午战争 D.台儿庄战役 12.下列大事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

A.辽沈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3.右图所反映的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C.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4.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转入战略

进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 A.徐州 B.井冈山 C.大别山 D.北京

1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曾经在湖南芷江举行,这一仪式发生于( ) A.1936年 B.1938年 C.1945年 D.1949年

16.拍摄历史电影需要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详细的了解,假如你要拍摄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电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乘轮船去上海 B.在北京看电影 C.用电脑帮助计算数学题目 D.从上海发电报到北京

17.清末提出“实业救国”并毅然弃官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实业家是(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张謇 D.荣氏兄弟

18.19世纪末叶,英国学者赫胥黎发表了他的名著《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中包含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思想,该书在1897年被引入中国,当时的翻译家给它取的中文名字是( )

A.《物种起源》 B.《天演论》 C.《狂人日记》 D.《海国图志》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

19.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香港,火烧圆明园,清朝被迫求和,中国从此进入近代。( ) 20.在《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南京、宁波等5个通商口岸。 ( ) 2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先后割占了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 22.1898年,光绪帝颁布法令,改革政府机构,任用谭嗣同、李鸿章等维新人士变法。( ) 23.中国古代王朝主要采用科举制选拨人才,该制度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正式废除。 ( ) 24.陈独秀、胡适等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 ) 25.长征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最终抵达陕北。 ( ) 26.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 ) 27.抗战争胜利后,在《辛丑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 28.1945年,毛泽东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最终达成了“双十协定”。 (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上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

(1)请根据所学内容,指出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条约?(3分)

4

(2)上述每个条约都分别源于一次灾难性的战争,请指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3分)

(3)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述上述三个条约分别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3分)

(4)面对列强入侵,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至少2位民族英雄的名字。(4分)但上述抗争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失败,请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30、材料一:“中国的文官制度比西方的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中国如果„„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李鸿章

材料二:“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材料三:“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1)材料一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哪一次尝试?(2分)它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件?(2分)

5

(2)材料二反映的人物是为哪一次事件而流血的?(2分)当时人们发起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多少周年?(2分)材料中所说的“成功的一面”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

(4)上述三次近代化的探索最终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结果当时国情,你认为它们为什么会失败?(1分)

四、探究题:(本题共14分)

3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2分)结果怎样?(2分)

6

(2)“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指的是哪一年?(2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

(3)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什么是五四精神?(2分)你认为今天应当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初二期末考试历史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分) 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01-10. B C A C D B B A B B 11-18. D A D C C C C B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23. F F T F F 24-28. T T T F T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1)(3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3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3)(3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等中任选两个(4分);清政府腐朽统治(2分) 30、(1)洋务运动(2分);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2分) (2)戊戌变法(2分);救亡图存(2分)

(3)三民主义(2分);100周年(2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4)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等(1分,言之成理即可)

31、(1)1919年(2分);取得初步胜利(或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签字也可)(2分)

(2)1921年(2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分)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 (4)爱国主义(2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深入实践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