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训练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间即生命
①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已,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有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②我自已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好多的时间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xiá( )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国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cè( )自己,如今当有较好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④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批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打过矣”,我如今过八十,还没在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李箱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1 / 19
⑤无论做什么事情,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jiăo( )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己。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xī( )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本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怵目惊心(______) 强迫(_______) ..2.在选文中拼音后填写汉字。
3.“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_______的作用。
4.作者认为自己的时间应该用在哪些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结尾却写到健康的重要,这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 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 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2 / 19
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 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 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 下,屋中桌 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 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 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
3 / 19
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 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至少答出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儿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会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涵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4 / 19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对镇上的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个子买好多的葱。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便宜。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你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分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地从菜篓底下取出两个用塑料袋包着的小本子,递给女老师。
女老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十五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去,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服侍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老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5 / 19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女老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了,那葱更青了。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时,她给女老师送去一篮子小葱。那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期望又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说这话时小姑娘内心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三段说:“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请你根据上下文,想想这两年间可 能发生了哪些事,并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请用两三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
说到宜居国家,英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怡人,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人在伦敦,我立即就深刻地感受到英国人对于环境的爱护之心,让我对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大加推崇。
英国的垃圾箱共有4种。颜色不同,易于辨认。所以,虽然每个箱子上都写着相应的说明,但其实不看也无所谓,只要一看颜色,就知道哪个箱子是回
6 / 19
收什么的。分门别类,清楚明了。
英国的建筑大多是节能型的,尽量利用天然能源,设计简单明了,功能清晰,没有复杂的照明设备,多采用自然光。而且,在繁华的伦敦,我惊奇于几乎见不到空调。而在国内,空调的使用却是相当普遍。
伦敦是一座传统城市,许多人一直住在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根本无意去买时尚新居。在他们看来,自家的房子越是古老,越是荣耀,因为里面承载的是历史。这与国内有些人喜欢买新房的观念大相径庭。一套房子,足可住到老去,何必再添新居?这是英国人的思想观念。只要房子结实,他们甚至都懒得翻修。房子的用料多为石头,层高壁厚,平稳坚固,冬暖夏凉。这种接近自然的房子,英国人非常喜欢。
英国的香烟奇贵,一盒都得花至少6英镑才能买到。如果一天抽一盒,每个月就要4英镑左右。折合成人民币,将近400元钱。精明的英国人一算账,觉得抽烟实在划不来,所以干脆放弃吸烟。
在伦敦,你可以与各种鸟类亲近。因为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空气好,所以小鸟们喜欢待在这里。无论是公路两边还是广场,以及居民区的屋顶和窗台,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许多可爱的小鸟在欢快地觅食与嬉戏。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鸽群在空中展翅飞翔,你的心也会跟着它们快乐地起舞。
英国人特别节约纸张。一张A4复印纸,正面复印了,背面也要复印才行,如果只印一页,那就找一张背面可用的废纸来用。中小学课本采用循环使用法,低年级同学用高年级学生用过的课本,非常自然,没有人会因此提出异议。爱护每本课本,英国的孩子做得很好。
1.作者为什么以“英国人的‘微环保’生活”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来说明的。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英国人放弃吸烟是因为烟太贵了。(____)
2.英国人尽量利用天然资源,只因为不喜欢空调的感觉。(____)
7 / 19
3.伦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才引来了那么多的鸟类。(____) 5.读了文章后,你将怎么实践环保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再见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1.请描述一下中年闰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我也说不出话”。“我”在当时没有说,当时“我”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19
六、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引路人
雨淅渐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撒。 “噢,噢,不要紧。”
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事件的起因是“我”撞到了________,后来“我”发现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于是“我”决定________。
9 / 19
3.当发现水泥板被拿开后,“我”和“他”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引路人”一是指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 5.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约翰》②。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把具体描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的句子画上“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读书太马虎了,伯父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感到羞愧和悔恨。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句话指
10 / 19
__________。
6.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一定也读过《水浒传》>吧,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的绰号、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伯父送“我”两本书,说明_______,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说明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
11 / 19
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19
4.品读全文,用简洁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情感态度变化。 鄙夷—— (______)——(______) ——(______) 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昆虫的自卫术
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天灾、天敌、疾病,等等。尤其是弱小的昆虫,得随时防备天敌的侵犯。为了求得生存,昆虫的防敌之术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东南亚的一种蜘蛛能为自己制造替身。当它捕捉到飞虫以后,就用蛛丝将飞虫层层缠绕,缠到飞虫的大小与它本身相仿时,就把飞虫放到蛛网的显著位置上。那些以蜘蛛为食的飞鸟常常会错把蜘蛛的替身当作目标,蜘蛛因而保全了性命。
叶脩(xiū)具有扁平、横扩的腹部,扩展的腿节以及褐色或绿色的体色,这些特征使叶脩看上去和树叶毫无差别。当它们停下来时,长长的前翅覆盖在透明的后翅上,形成伪装,表面的纹理和色斑以及在微风中的摇摆使得伪装更为逼真。
无独有偶,枯叶蛾的自卫术跟叶脩非常相似。它的身体颜色灰暗,双翅叶脉清晰可辨,从整体上看,跟干枯的树叶没什么两样。当它停在树枝上休息时,能将自己完全融入周围的枯叶中,使敌人难辨真伪。
螳螂保护自己的绝招则是随季节变色。夏天,大地上到处都是一片葱绿,因此,这时的螳螂会把自己的体色变为绿色;而到了秋天,树叶开始慢慢枯黄,螳螂也会在这时将自己的体色变成枯黄色。正是由于螳螂很善于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所以它们能够躲过敌害。
竹节虫是昆虫界著名的伪装大师。它们的身体和脚仿佛竹节一样,整个看上去活像一节枯枝,只要一动不动,一般就不会被敌人发现。
13 / 19
放屁虫在遇到袭击时,会爆出一声巨响,随即向前来袭击的敌人喷出一种混合着过氧化氢及醌(kūn)醇(chún)的臭液。待敌人从巨响和臭液中清醒过来时,放屁虫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步甲虫遭遇敌害时,就会用双足往地上一撑,后腹部对准敌人,连连发炮,喷射出一种具有很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将敌人熏得失去战斗力。步甲虫就是靠这种“化学武器”对付来犯之敌。
昆虫们的自卫高招真是让人惊叹!目前,昆虫学家们正在对昆虫自卫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了解更多昆虫的自卫高招,以及它们高明的自卫术形成的原因。
(摘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未解之谜》) 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2.自卫术是“随季节变色”的昆虫是( ) A.蜘蛛
B.叶脩
C.螳螂
D.竹节虫
3.短文主要向读者说明了( ) A.昆虫防敌之术形成的原因。 B.动物一生中面临着很多危险。 C.蜘蛛、步甲虫等七种昆虫的自卫术。 D.昆虫有各种各样的防敌之术及其形成原因。 4.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侧面烘托
B.前后照应
C.承上启下
D.点明主题
5.短文中的“自卫术”“为自己制造替身”“为自己提供这种具有保护色的‘外衣’”等语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短文《你在伞里吗?》,完成练习。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
14 / 19
些吃力,我问女儿:“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操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拘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满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文中“我”的生活状况: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间“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女儿。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加点的字“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感情?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15 /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chù qiăng 2.暇 策 侥 嬉 3.承上启下
4.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
5.不能删去,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本钱,它是前文的延伸。这也是珍惜时间的人往往忽略的一个问题,这里提出来,有强调之意,从而使全文无懈可击。 二、
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3.“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
5.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三、
1.在冬天的小镇上,一位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卖葱的小女孩,因她的善良执着求
16 / 19
学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关心,特别是在镇中学女老师的帮助下,考上了县师范。
2.外貌(或肖像) 为自己的辍学而忧伤,为家庭的不不幸而忧伤 能继续上学,家庭能尽快摆脱不幸(爹能尽快好起来) 3.先让弟弟上完学,自己要帮娘分担家里的负担
4.小妹妹边承担家庭重担边学习,女教师热情无偿辅导。弟弟也已经毕业了。 5.看到了一个善良、淳朴、好学、自强的小姑娘。 四、
1.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是一种生活常态,所以用“微环保”生活 2.作比较 英国人对老房子的喜爱和英国人在住的方面很讲究环保 3.英国人特别节约纸张。 A4纸要正反面用 中小学课本采用循环使用法
4.√ × √
5.以后能借的书不买,节约纸张。 五、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2.闰土之所以脸上显现出欢喜的神情,是因与久违的作者——儿时的伙伴重逢;而后的“凄凉”是看到昔日好友如今与自身形成的悬殊的差距,脸上自然而然出现凄凉的神情。
3.闰土想说:“老朋友,你还好吗?要是有空去我家乡看看,我可以带你去捕鸟、捡贝壳、捉猹、观鱼。”“我”想说:“好久不见,你变化怎么这么大啊,当年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你去哪儿了?唉,只因穷富的界限,把我们的友谊深深地隔离了。” 六、
1.文质彬彬 得意扬扬 仪表堂堂 2.身旁的一个行人 扶他回去
3.“我”不满地嚷着,并提醒大伯走一边|他”:把水泥板盖到了下水道上。 4.“我”是他回家路上的引路人 他是“我”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5.文中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心、为他人着想。
17 / 19
七、
1.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2.动作 神态 语言 读书太马虎 含蓄 幽默 关爱晚辈 3.B
4.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5.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6.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伯父在用幽默委婉的语言批评“我”读书马虎不认真。
7.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典型故事有“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等。 8.伯父对“我”的关心。 “我”对伯父的怀念 八、
1.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讨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深受感动。 (或小乞丐用辛苦讨来的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
2.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说明了讨钱的艰难;这个情节与后面多尔给了小乞丐1美元形成对比,表现多尔的同情心。
3.“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更能表现出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 4. 难过 惊讶 感动 5.小乞丐买花献给过生日的妈妈。
6.“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表现了小乞丐献花态度的虔诚,对母亲充满了哀思与怀念。 九、 1.B 2.C 3.C 4.A
5.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昆虫拥有各种各样的防敌之术,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
18 / 19
1.入不敷出 捉襟见肘 2.关心女儿 乖巧懂事
3.本文主要写了风雨中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妈妈关爱女儿,女儿为妈妈着想的感人事迹。
4.不好,“砸”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又大又猛,而“落”没有这种效果。 5.体现了“我”既为女儿的优秀高兴,但同时又因为委屈了孩子而愧疚;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而感动,被女儿的阳光与乐观而感动,也有感于自己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