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易榕旅网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一.选择题

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3.在常温下将下面几种物质接到图中A、B两点间,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A.铅笔芯

B.塑料直尺 C.玻璃棒 D.干木筷子

4.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意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如图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5.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A.电流方向由A到B B.电流方向由B到A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始终无电流

6.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图表示K过压、K过热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S1、S2,则( )

A.L1不能发光,L2能发光 B.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C.L1、L2都能发光 D.L1、L2都不能发光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泡串联 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D.开关只能控制L2

C.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9.如图是某取暖器的工作电路图.为了安全起见,取暖器一般都要安装一个跌倒开关S,使取暖器倾倒时整个电路断开.则跌倒开关S应安装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1时,L2发光、L1不发光,A2测L2电流 B.只闭合S2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电流 C.闭合S1、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 D.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

11.右图所示为家庭中的装饰吊灯,共有六盏灯,由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三盏灯,每盏灯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则选项中所示电路中,与之对应的是( )

A. B. C.

D.

12.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在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各考场的有线扬声器是同时开播,也是同时停播的.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联,原因是它们 (选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

1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5.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L1、L2串联,需要闭合的开关是 ;如果要使灯L1和L2并联,则需要闭合开关是 .如果同时闭合开关S1、S2、S3,会出现 .

1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L1、L2均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他将开关闭合,然后将导线并联在L1两端,发现L2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由此可知电路故障可能是(电流表的量程较大) .

17.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下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定时爆炸装置.如图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线 .(填“a”或“b”)拆除前起爆器上 电流通过,拆除后起爆器上 电流通过.(填“有”或“没有”)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闭合S后则电路里将会发生 ;要想使两灯泡并联,只需将导线e由B接线柱拆下改接到 接线柱上即可,要使两灯泡串联,在原图基础上最简单的改接方法是 .

三.作图与实验题(19、20题各4分,21题6分,22题8分,共22分)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20.在图甲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试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21.如图所示,“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I/A A 0.3 B 0.3 C 1.5 (1)在实验中,选择的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上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

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22.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1)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0.1 0.2 0.25 0.12 0.24 0.3 0.22 0.44 0.55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 .

四、简答与计算题(23、24题各4分)

23.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24.小满暑假坐火车去北京,在火车上发现车厢后面有两个厕所,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才会显示“厕所有人”字样,提醒顾客两个厕所内都有人,请你把图中各元件符号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5章 电流和电路》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和玻璃棒带相同的电荷,所以小球带正电. 故选C.

【点评】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

【解答】解: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故选 A.

【点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

3.在常温下将下面几种物质接到图中A、B两点间,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直尺 C.玻璃棒 D.干木筷子

【考点】导体.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解:塑料直尺、玻璃棒、干木筷子是绝缘体,不能使灯泡亮起来,铅笔芯是导体,能使灯泡亮起来; 故选:A.

【点评】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

4.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意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如图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路图设计.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开关S1和S2串联接在电路中,共同控制电动机的工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要牢牢把握住关键点“任一只手柄刹车时,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从而判断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5.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A.电流方向由A到B B.电流方向由B到A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始终无电流 【考点】电流的方向.

【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所以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相连时,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A移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上了电.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而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由B到A.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的方向,要明确电流的形成与电流方向的区别: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而电流方向是人们规定的,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6.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图表示K过压、K过热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题意可知,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说明过压开关和过热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温度过高时,过热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当锅内压强过大时,过压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即两个开关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S1、S2,则( )

A.L1不能发光,L2能发光 B.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C.L1、L2都能发光 D.L1、L2都不能发光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L2被短路.

【解答】解: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L2被短路,故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种状态,是一道基础题.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泡串联 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D.开关只能控制L2

C.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考点】电路的组成.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两灯泡首尾顺次连接的电路为串联电路,并列连接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2)电流表应该和被测电路串联,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表,从“﹣”接线柱流出电表. 【解答】解:(1)两灯泡并列连接,故两灯泡并联,故A错误;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和灯泡L1串联,因此它测量的是灯泡L1中的电流,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串并联电路连接方式的分析,同时还考查了电流表的连接和使用情况,比较简单.

9.如图是某取暖器的工作电路图.为了安全起见,取暖器一般都要安装一个跌倒开关S,使取暖器倾倒时整个电路断开.则跌倒开关S应安装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跌倒开关就是防止取暖器倾倒时火线和零线直接接触会出现短路,电流过大,产生热量会增多,会引起火灾,为了防止短路现象,在电热器倾倒时,切断电路即应位于干路.

【解答】解:为了防止短路现象,在取暖器倾倒时,切断电路,故跌倒开关应位于干路上,即图中a处. 故选A.

【点评】明白跌倒开关的作用和不同位置时开关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1时,L2发光、L1不发光,A2测L2电流 B.只闭合S2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电流 C.闭合S1、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

D.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错解分析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可以根据电流的走向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与电流表是否串联判断测量的是哪个灯泡的电流.

【解答】解:A、只闭合S1时,由于S2的断开,灯泡L2没有接通,电路中只有灯泡L1连入电路,则L1发光、L2不发光.故A错.

B、只闭合S2时,由于S1在干路上,处于断开状态,电路没有形成通路,则灯泡都不亮,故B错. C、D、闭合S1、S2时,电流分两路分别流入L1、L2,L1、L2并联,则A2与L2串联,所以测L2电流.故C正确,D错.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电路连接方式的分析,同时还考查了电流表的连接情况.

11.右图所示为家庭中的装饰吊灯,共有六盏灯,由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三盏灯,每盏灯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则选项中所示电路中,与之对应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路图设计;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应用题;推理法.

【分析】(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每盏灯的额定电压也是220V,灯泡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才能正常发光;

(2)开关与它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以及插座之间是并联的. 【解答】解:A、三盏吊灯串联,不符合家庭电路电压的要求,该图错误; B、六盏吊灯并联,一个开关控制其中三条支路,符合要求,该图正确;

C、三盏吊灯并联后在于另外并联的三盏组成串联电路,并且用了两个开关,不符合串联电路的要求,也不符合家庭电路电压的要求; D、同A一样,不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1)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这是由家庭电路电压和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决定的; (2)开关跟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否则起不到控制作用.

12.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压轴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串联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并联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并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灯泡也会发光,不符合要求;

B、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当有一个开关断开时,即有车门没关闭,灯泡不亮,所以与题意要求相反,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灯泡不会发光,符合要求;

D、由电路图可知,几个开关是串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即车门都关好,电源会被短路,不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电路的串并联的实际应用,要结合电路的三种状态进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3.在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各考场的有线扬声器是同时开播,也是同时停播的.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并 联,原因是它们 能 (选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有一处有问题则整个电路都处于断路状态;

而并联电路中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解答】解:各考场的有线扬声器是不能相互影响的,必须能够独立工作,所以它们之间是并联的;只需要在干路上加一个开关,控制它们同时开播或停播; 故答案为:并,能.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情况,知道并联电路各用电器是可以独立工作的,互不影响.

1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 带正电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不带电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物体相互吸引时,要注意有两种情况: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三个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甲、乙靠近时,相互吸引,并且甲带正电,故乙带负电或为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因此乙不可能带正电.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说明丙球是带电的,由于甲、丙靠近,相互吸引,故丙带负电;由于乙和丙靠近相互吸引,则乙球一定不带负电,故乙球不带电. 故答案为:带正电;不带电.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注意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5.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L1、L2串联,需要闭合的开关是 S3 ;如果要使灯L1和L2并联,则需要闭合开关是 S1、S2 .如果同时闭合开关S1、S2、S3,会出现 电源短路 .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根据电流的走向分析,要使两灯泡并联,则电流可分成两条支路,分别经过两个灯泡,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要使灯泡串联,则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正极出发依次通过两灯泡,最后回到负极;

如果将所有开关都闭合,则电流可不经过用电器,由正极出发,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造成短路.【解答】解:要使L1、L2串联,电流从正极出发,需经过L2、S3、L1回到电源的负极,因此需闭合S3;

要L1、L2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进行分路,一路经过S2、L2,另一路经过L1、S1,然后两路汇合共同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闭合S1、S2;

若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流从正极出发,经S1、S3、S2直接回到负极,造成电源短路. 故答案为:S2;S1、S2;电源短路.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动态电路的分析,通过开关的开合状态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要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同时考查了短路的概念.

1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L1、L2均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他将开关闭合,然后将导线并联在L1两端,发现L2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由此可知电路故障可能是(电流表的量程较大) L1断路 .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电流表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图分析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弄清楚电流表测量的对象,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暗情况判断电路故障.

【解答】解:(1)由图可见,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L1、L2均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说明灯泡L1或L2断路;

(2)将导线并联在L1两端,灯泡L1被短路,没有电流通过,发现L2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灯泡L2没有问题,因此电路故障在灯泡L1断路. 故答案为:L1断路.

【点评】(1)用电流表判断电路故障时,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部分,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有短路的部分;

(2)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电路故障,重点是对电流表作用的理解,以及分析电路的能力.

17.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下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定时爆炸装置.如图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线 a .(填“a”或“b”)拆除前起爆器上 没有 电流通过,拆除后起爆器上 没有 电流通过.(填“有”或“没有”)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

【分析】装置在拆除前,起爆器被短路,起爆器不工作;如果剪断a线,则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没有电流通过.

【解答】解: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线 a,这样电路就会因没有电源而处于断路状态; 装置在拆除前,起爆器被短路,所以不工作,起爆器上没有电流通过; 拆除后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所以起爆器上没有电流通过; 故选A,没有,没有.

【点评】要使用电器不工作有两种方式,即让电路处于断路或让用电器短路.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闭合S后则电路里将会发生 短路 ;要想使两灯泡并联,只需将导线e由B接线柱拆下改接到 A 接线柱上即可,要使两灯泡串联,在原图基础上最简单的改接方法是 去掉导线g .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分析】电源短路是指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入负极;串联电路是将各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即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并联电路是将各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即有两条或多条电流的路径;根据电路的三种状态、串联电路以及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闭合S后,电流将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由电源正极流回电源负极,形成电源短路. 要想使两灯炮并联,只需将导线e由B接线柱拆下改接到A接线柱上.

要使两灯串联,即该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且两灯泡均在该路径上,故去掉导线g后,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和开关,形成串联电路. 故答案为:短路;A;去掉导线g.

【点评】本题考查了短路的识别和基本电路的连接,是一道基础题.

三.作图与实验题(19、20题各4分,21题6分,22题8分,共22分)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考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压轴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先分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用导线将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根据实物图完成电路图即可.

【解答】解:根据实物图可知,从正极出发分两条支路,一支路经开关S2、灯泡L2;另一支路经灯泡L1;然后两路汇合共同经过开关S1回到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会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

20.在图甲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试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分析电路图,弄懂各元件的连接方式,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A1放在干路,电流表A2放在灯泡L2的支路,开关放在干路.然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解答】解:弄懂电路图的连接方式:L1与L2并联,开关放在干路,电流表A1放在干路,因为干路中的电流等于0.5A+0.4A=0.9A,故应选大量程,电流表A2放在L2的支路.根据电流的实际情况可选小量程.具体连接如图:

【点评】实物图的连接一定要和电路图相符,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以及各元件的次序,导线不能交叉.

21.如图所示,“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I/A A 0.3 B 0.3 C 1.5 (1)在实验中,选择的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上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

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1.5A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把电流表0~0.6A量程当做0~3A量程了 .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为了是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哪个数据错误; 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在同一刻度值上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1)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试验中,选择的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不相同的.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电路电流应该是0.3A,因此1.5A数据明显错误; 这是因为,在读数时,错把电流表把电流表0~0.6A量程当做0~3A量程了. 故答案为:(1)不相同;(2)1.5A;把电流表0~0.6A量程当做0~3A量程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应知道: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选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测量.

22.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1)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0.1 0.2 0.25 0.12 0.24 0.3 0.22 0.44 0.55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断开 ,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没有单位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一 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 各支路电流之和 .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专题】压轴题.

【分析】为了防止短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表格中的数据没有单位,观察数据与前一次的比例关系,可得出是通过改变什么来做实验的,最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解答】解: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断开,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没有单位;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二次的三个数据是第一次的2倍,第三次是第一次的2.5倍,故是通过改变电压得到的数据;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为: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本题答案为:断开;没有单位;一;各支路电流之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的操作.注意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和正负接线柱要接正确,结果要有代表性,就要用不同的规格的电灯,多做几次实验.

四、简答与计算题(23、24题各4分)

23.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手自上而下地捋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摩擦的过程.摩擦起电后,电荷间相互作用,导致塑料绳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带的电荷量越大,相互作用力就越大,散的就越开.

【解答】解:因为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因摩擦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故塑料绳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电荷量越多,排斥力越大,故散开得越大.【点评】知道塑料绳散开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是解此题的关键.

24.小满暑假坐火车去北京,在火车上发现车厢后面有两个厕所,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才会显示“厕所有人”字样,提醒顾客两个厕所内都有人,请你把图中各元件符号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考点】电路图设计.

【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即两个开关串联,同时控制一个灯泡.

【解答】解:只有当两个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说明两个门(开关)同时控制电路,只有都关闭才会形成闭合的回路.因此两门(开关)应串联.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中的情况在汽车中经常遇到,还有保鲜库常要两人保管钥匙.这些都用到了串联电路的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