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教育调查研习

来源:易榕旅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基础教育调查研习报告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架构与教学案例分析

实习生:马秀萍

单位:外院10级英语5班 实习地:宁夏吴忠市第一中学

1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架构与教学案例分析 马秀萍 41004146

我于2013年8月到2013年十一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一中学实习。该校选用的是外研版的英语教材,衔接外研版的小学英语教材。经过对教材的研读和老师们的讲解,我了解和熟悉了本版教材的架构,并根据老师们和自己的授课经验,确定了最符合教材架构和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下面,我将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陈述。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架构分析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是由中英两国教学专家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符合国家标准,适应21世纪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前瞻性。它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便携原则,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学练结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它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语言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寓素质于英语教学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以模块为大单位,单元为小单位。每一模块有一个主题,或者叫做

2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话题。以此话题引入模块学习,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加强和补充,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矫正,最终实现课本话题选择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每一模块都有一个知识点(语法点)。这些知识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英语语言学习的积累和记忆阶段的特点,每模块的知识点都很小,也不会太复杂。经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模块知识点。模块下的每一单元,也有其特点与相互联系。第一单元为听说课,第二单元为阅读写作课,第三单元为复习和语言运用课。三个单元循序渐进,形成了引入,了解,精读,联系的固定模式,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清晰地思路。单元之间是不可缺少,不可乱序的关系,只有了解了这些细节,并且对知识进行整合,才能最大的发挥教材的优点,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教材架构具体图示如下。

第一单元 单元 Unit 1 模块 ↓ 话题 导入(引 导入(引入阅读短文) 知识点练习与巩固Language practice Unit 2 Unit 3(Language in use)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Listen 入话题) and read LeadingReading Leading--in in 3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 知识点 ↓ 练习 ↓ 整合 and vocabu -lary 对话 Listen and read 阅读 (话题补充和技能加强) 短文 Passage 世界之窗 Around the world (话题补充,课外阅读) 短文对应练习 Exercises 写作 单元任务 Module task Pronun语调、停ciation and speaking 顿 Intonation and pauses Writing 复习整合单元 每一册课本有两个复习单元(Revision module)安排在课程中点和最后,符合学校教学安排和学科测试的节奏,能及时的对学生所学的模块及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巩固,并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加强提高。 除此之外,本版教材还包括语言注释引导、词汇表和学习方法小策略。值得一提的是学习方法小策略。在每一单元,针对模块话题和特

4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点,队徽给学生一些如何学习的小建议。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教师的课堂任务,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从而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5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教学案例分析

分析了外研版初中英语课本的基本框架后,我们来分析两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一次来探究更好地教学方法。我们以第九模块(Module 9 Population)第二单元(Unit 2 Arnwick was a city with 200,000 people.)第一课时为例。 案例1:教学流程: Step1:Leading-in

1. 阅读标题Arnwick was a city with 200,000 people. 2. 复习大数字的读法(456,456,123;123,274,244;7834;5,287,835)让学生一起读出括号里的数字,然后总结读法规则

3. 复习U1对话所讲的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 4. 4引入短文阅读,回答Activity1的问题。 Why do people move to big cities?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big cities? Step2: Reading

1. 听磁带纠正发音

2. 自己读课文,完成短文后的判断对错(Activity3) 3. 读课文,完成填空(Activity4)

重点句子:They had a small house, close to villages and hills.

Parkville was near Arnwick, a city with

5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200,000 people.

6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Arnwick became a city with over 200,000

people.

There is a lot of traffic and pollution. But to do all these things, it needs more

money.

But it describes what is happening all over

the world.

4. 逐句翻译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Step3:Writing 完成Activity5 Step4: Homework 案例2:教学流程:

Step1:Leadin-in

1. 阅读题目,由题目开始复习数字的读法.(200,000;2000;200,000,000;2,300,400;2,300,400.501),让学生上黑板写出数字读法,然后复习总结读法规则。

2. 复习U1对话所讲的问题结合Activity5讨论模块主题(人口与环境),引入短文阅读。

Step2:Reading

1.听磁带纠正发音。

6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2.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句子停顿和语调。

3.自己读课文,回答Activity1和短文最后一段的问题(可小组讨论)

Why do people move to big cities?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big cities? Do we need more cities like these? Can money solve all these problems? Could it be your town someday?

4. 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激发他们的思维,想出更多答案。 5.再读课文,完成短文相应练习。

6.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疑惑点进行提问,解决词汇和语法问题。 Step3: Homework 对比分析:

这两个案例是对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实践,采用方法不同,重点不同,课堂效果也就有了差异。

方法 容 重点 阅读,练习,写作 7 / 12

案例1 通过练习理解阅读内案例2 通过问题,设置任务型阅读 阅读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学生阅读目的性不强,不是很熟悉课文课堂效果 内容。由于课堂重点不突出导致知识点戎积。

重点突出,通过问题任务,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巩固。 总结:

通过上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案例的优缺点。案例1课堂内容设置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复习数字读法时数字设置难度过大,而且学生一起读数,其中能力薄弱的学生就会在无形中被忽略掉,达不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学生在读课文时,没有太大的目的性。练习的作用也不大,学生只是在课文中找出了答案,并没有认真地细度短文内容,因此阅读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写作与阅读放在一课时,就会出现两者都没有抓住的状况。当然,案例1当中也有好的地方,引入部分很好。在翻译课文时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并详细的解决新的的词汇和语法问题。

案例2的内容设置集中在了阅读理解。开头听录音,并且跟读,不仅是为了学生纠正发音,学习句子停顿,更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之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课文,为了总结答案,学生自然会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在回答这些开放性问题时,结合引入部分的讨论,学生会给出超越课本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全面发展。案例2的设置虽然更合理,但考虑

8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到实际教学安排,也可能出现课程进度更不上的情况。

9 / 12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因此,教与学,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有句话说得好,“学,而知其不足;教,而知其困”。学习的过程是发现不足然后不断补缺的过程,教的过程就是不断“知困”,然后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教即是学,学即是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要研究课本和课程要求,并将其整合,然后再实践中找出更适合学生的方法。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9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