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年青岛市物理中考试题结构与阅卷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2010年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结构

一、整个试卷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

卷(Ⅰ)现象•实验•结构•方法(30分)(两道大题); 卷(Ⅱ)实验•应用•推理•探究(70分)(六个专题)。 二、试卷具体结构 卷题别 型 题号 一(18分)单项卷Ⅰ 选选择题 择二(12题 分)不定向选择题 专题一:热学专题一~光、三:板块综合题(40非分) 等板块 专题二:力学板块 专题三:电磁板块 1.多个知识点解专题四:综合能力题(10分) 7~9小题 1.综合问答; 2.综合作图; 3.设计实验。 释熟悉或陌生现象; 2.电学积木式综合作图; 3.设计新实验。 中 1.回顾实验和探究;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学过的实验、探究点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简答、作图、易中 计算等重要知识点的单一应用(计算可以是简单的综合)。 10~13 小题 四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试题结构 考查内容 考查难度 1~9 小题 四选一 每道小题主要考查一种题型要素。 易 卷选1~6小Ⅱ 择题 题 专题五:计算能力题(10分) 10~11小题 复杂综合计算题。 1.探究新知识: 收集信息—归纳推理—新结论—应用。 运用多个数学公式综合解决物理问中难 题。中、难各一道题。 知识和方法的迁移:用归纳法、等价变换法探究新知识。 知识方法的组合: 专题六:创造与探究能力题(10分) 12~14小题 2.问题解决题。 运用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难 3.探究新知识: 原理—演绎推理知识方法的迁移: 用演绎法探究新—新结论—应用。 知识。 三、与09年考试比较的一些特点:

1.为进一步加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考试加大了对实验、探究考查的力度。体现在:

(1)整个试卷与实验有关的题目分值达到49分之多,增加近10分; (2)卷(Ⅰ)的标题进行了改动,由原来的“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改为“现象•实验•结构•方法”;(为了合理,卷(Ⅱ)的标题也由“实验•应用•探究•·推理”改为“实验•应用•推理•探究”。)

(3)卷(Ⅱ)专题一、二、三的第1、3、5小题“回顾实验与探究”的题目全部改为表格形式,使得试题更具有实验、探究报告的性质,不失考查的目的,又规范了实验探究的行为。

(4)在专题四中还增加了设计新实验的题目,进一步考查学生实验探究中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适当调整了计算要求的难度。 (1)选择题中去掉了与计算相关的题目;

(2)综合计算题中避免了像极值等超难度题的出现。

3.前70分来自于升学指导的基础内容,实现了考前的承诺。

4.试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学生答题的位置都做出了显著的标示,等。

2010年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物理阅卷分析

说明:今年从试卷命制、人工阅卷和分数计算的各个环节工作都非常圆满。 从凡响上看,没有负面反映,受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一致认可。从查卷看,也由以往接近300份减少到今年的127份,查分结果也无任何试题批阅和分数统计上的差错。考试、阅卷任务圆满完成。 一、成绩分析:

全市平均分 71.28 全市及格率 73.52% 全市优秀率 49% 考试平均分比目标值(68~70分)略高,这也说明全市各校复习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二、卷(Ⅱ)试卷分析及评分细则

专题一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3分,共2个小题,第 1小题8分,第2小题5分)

1.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 过程 步骤 量角器、激光手电筒、如图纸板、 。 如图装置,其中NO为法线。光沿AO入射,沿OB射出。若把法线左边的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则在纸板上将 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数据 表格 实验次数 入射光线 1 2 3 AO CO EO 入射角i/° 70 45 30 反射角r/° 45 30 D B F N E C A O (2)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物质 过程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 ℃。 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 。 方法 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 法。 t温/℃ D E F 50 B C 40 30 G A 20 0 5 10 15 t时/min (3)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将空气压燃仪(如图)的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过程 燃烧。 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 结论 上述过程说明:通过对物体 ,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棉花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夏天烈日下,小雨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 ,因

A F B F O 此在相同情况下,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的 。所以,小雨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

(2)请在图中画出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3)100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了 J的热量。

本专题满分:13分,抽样总平均分:9.85,通过率:75.74%(考高中通过率93.40 %)

专题一评分细则

1.将“平面镜”写成“镜子”或“反光镜”均不得分。 2.探究物质熔化凝固图象时: ①熔点“43~46℃”均可。

②保持温度在“43℃~46℃”均可,填错或少填单位扣0.5分。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②填写“高”、“明显”、“显著”、“快”或“热”均得分。

(2)做图中: 光路1分:

①缺一个箭头不扣分,缺两个或两个以上扣0.5分。 ②画成虚线扣0.5分。 成像1分:

①没有标出“A′B′”或标识错误不扣分。

②像的区间画错、箭头画反、没有画或画成虚像每项扣0.5分,扣完为止。

专题二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 第3小题9分,第4小题6分)

3.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过程体积V1;③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V2;④将m、V带入步骤 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V1、V2算出石块的体积V。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数据 表格 m/g V1/ml 30 V2/ml 50 V/ml 20 ρ/(kg/m3) A 50g 5g 0g 1 2 3 4 5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准备 实验前调节螺母,使杠杆在 方向静止。 过程 如图,为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应在B处挂 个钩码。 B (3)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方法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使得小车在水平 面上运动的初速度 。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 可见,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结论 越 。 进一步推理:若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 运动。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F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甲

(1)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 的力,使人前进。

(2)请在甲图中画出汽车匀速上坡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3)小雨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为120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 N。

本专题满分:15分,抽样总平均分:11.32,通过率:75.47%(考高中通过率93.21 %)

专题二评分细则

3.①②③⑤④或②①③⑤④均得分。 55.4或55.3均得分。 2.77×103或2.8×103都对

若质量读数为:55.3,则密度可得2.765×103 (质量读错,密度前错后不错。) (2)水平 4

(3)相同 远 慢 匀速直线(运动) 4.(1)互相(相互) 前

(2)每个力字母都对才得0.5分,若有一处不对扣0.5分,若4个力方向都对,但是都没写字母得1分

(3)88.3% 或83% 都对;40或40.1都对。

专题三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三:电与磁(本专题满分16分,共2个小题,第 5小题10分,第6小题6分)

5.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在如图装置中,闭合开关,让导体不动,电流表 实验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电流表指现象 针 ;让导体向前或向后运动,电流表指针 。 应用 此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制成了 。 N S A - + (2)探究欧姆定律:

请根据电路图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实验装置 a A V R b P + - S S A B A - 0.6 3 a R b C V - 3 15 P D ①连好如图电路后,移动滑片P,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方法填入表1; 步骤 ②在ab间分别接入10Ω、15Ω、20Ω的电阻,移动滑片P,使ab间 保持不变,记下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2。 表1 R1=10Ω 表格 表2 U = 6V 6 0.6 9 0.9 U / V I / A 3 0.3 R / Ω I / A 10 0.6 15 20 0.3 结论

根据表1得出:在电阻 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3)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 过程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 P P A A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相同,发现电磁铁乙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甲 。 上述实验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有关。 甲 乙 结论 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电铃电路,闭合开关,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 ,鼓槌下移敲击铃碗发声,但同时A和B分离,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B与 接触,又将电路接通。如此反复,电铃持续发声。

螺钉A 衔铁B

L1 S2 S1 甲 S1 乙

L2 S2 L1

L2

(2)请你根据甲电路图,帮助小雨同学连接图乙实物电路。

(3)将R1=4Ω的电阻和R2=12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两极上,测得总电流为2A。则:①电源电压为 V;②通过R1的电流为 A。

本专题满分:16分,抽样总平均分:11.92,通过率:74.47%(考高中通过率93.01 %) 专题三评分细则

5.(1)不偏、不转、不动或不变均得分;静止或无现象均得分;偏转、转动均得分;,向左偏;向右偏(转)均得分;发电机。

(2)A,C(或.A.D)均得分;与接线柱间有小缝隙或线压电器扣0.5分;0.4;一定、一样、不变、相同或相等均得分;正比(例) 正

(3)多(大) ; 线圈(导线)匝数(圈数)。 6.(1)B(衔铁、B) A(螺钉)。

(2)做图题:短路、串联或局部短路均不得分;两灯并联得1分;连线画成直线扣0.5~1分。

(3)6V 1.5A(分数1扣分) 专题四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8分,共3个小题, 第7小题4分,第8小题2分,第9小题2分)

7.综合问答:

叶子姐姐为了给妈妈过生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顿晚餐。以下是她到菜市场采购时的几个场景:

①她看到整齐摆放的西红柿,在阳光下红彤彤一片很好看;

②用塑料袋提着西瓜感到很勒手,于是她将报纸叠成一小块垫在手上感到舒服多了;

③菜篮子中的热馒头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她不禁感到有些饿了; ④她到小卖部买了一瓶酸奶,插入吸管,轻松地将酸奶喝到嘴里。 请你挑选上述2个场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1)解释场景 : (2)解释场景 : 8.设计实验: 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 课题 器材 探究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的关系 弹簧、木块、刻度尺 记录表格 实验 步骤 9.综合作图:

小雨同学想利用电源、灯泡L1和L2、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滑动变阻器R,设计如下电路:

S1为总开关。当S1闭合时:①若S2接在a

S2 a L1 L2 b R S1 处,两盏灯都亮;②若S2接在b处,只有L2亮,且亮度可利用滑动变阻器R调节。

请你根据他的想法,帮助他将电路图连接完整。

本专题满分:8分,抽样总平均分:4.09,通过率:51.12%(考高中通过率78.06 %)

专题四: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专题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8分,共3个小题,第7小题4分,第8小题2分,第9小题 2分)

7.每一解释2分,共4分 (原理与具体分析结合解释每个场景得1分,结论得1分)

解释场景 ① :阳光照射到西红柿上,西红柿只反射红色的光,所以西红柿看起来是红色的,很好看。

解释场景 ② :提西瓜时,塑料袋对手的压力一定,垫上报纸增大了手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塑料袋对手的压强,所以手感到舒服多了。

解释场景 ③ :热馒头温度高,馒头分子的热运动剧烈,所以散发出浓浓香味。

解释场景 ④ :吸酸奶时,使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酸奶压入嘴中,所以能轻松地将酸奶喝到嘴里。

8.步骤与表格各1分,共2分 (1)步骤:

①将弹簧水平压缩1cm,让木块紧贴弹簧。松手后,用刻度尺测出木块被弹出的距离s,将数据填入表格;

②将弹簧分别压缩2cm、3cm,重复上述做法。 (2)表格:

9. 共2分

实验次数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cm 木块被弹出的距离s/cm 1 1 2 2 3 3 如案图5 (S1闭合,S2接a处,只有两灯串联得1分;S1闭合,S2接b处,只有滑动变阻器路出现短路不得分,分)

专题四评分细则 7.总体要求

①只写原理,无分析、结论(—1) ②写原理、结论,无具体分析(—0.5) ③有原理和分析、结论,不扣分 ④只写结论,不得分(—2) (1)西红柿问题

只写红色不透明物体反射红光,所以西红柿是红色的(—0.5) a.没提西红柿

只写红色物体反射红光,所以西红柿反射红光(—1.5) b.在阳光下看到西红柿红,说明西红柿只反射红光(—1) (2)塑料袋问题

a.只写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所以垫报纸舒服,无具体分析(—1.5) b.原理中有压力一定,解释分析时没有,不扣分 c.若直接分析,但不写压力一定(—1)

d.原理写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得分(—2) e.原理对,分析错,结论对(—0.5)

f.分析时只提受力面积大,所以舒服,无原理(不得分) g.压力说成重力(—0.5) (3)馒头问题

S1 S2 b R 案图5

a L1 L2 与L2串联得1分。电S1不在干路上扣1

a.原理写成“分子运动”、“扩散”有解释、结论(—1) b. 原理写成“分子运动”、“扩散”无解释、结论(—1.5) c.原理写成“分子扩散”(—2)

d.写“热馒头”而不分析“温度高”(—0.5) (4)喝酸奶问题

a.因为大气压把酸奶压入嘴中(—1.5) b.只用大气压为原理,分析合理,完整(—1) c.只写“大气压作用”,不做分析,不得分(—2) 8.设计实验

(注:表格与步骤不重复扣分) a.x、y只需一个定量,3次实验都得分 b.表格只有两次实验数据记录(—0.5) c. x、y都是定性分析,描述恰当(—0.5)

d. x、y都是定性分析,只有两次实验数据记录(—1)

e.步骤中对x有相应的大小分析,(或给定数据),表格中未做体现(未填充)(—0.5)

f.步骤中对x有相应的大小分析,表格中表格中体现正确,不扣分 g.步骤中对x没有具体分析、给定,表格中可不做体现,不扣分 h. x、y颠倒或描述(转换)不恰当(—0.5)

i.表格题头用字母表示,但与步骤中字母相对应,不扣分 表格题头用字母表示,但步骤中未体现字母意义(—0.5) j.无任何步骤,说明,表格设计又合理(—0.5)

8.步骤

a.只画图说明且清楚,但无描述说明(—0.5) b.只画图说明且含糊不清,无描述说明(—1) c.弹簧伸长,不是压缩进行实验,其他正确(—0.5) d.只进行2次实验(—0.5)

相同弹簧,其余合理正确,不扣分 e.使用3根弹簧

不同弹簧,其余合理正确(—0.5) 合理,描述准确,有定量(—1) f.添加器材 不合理(—1)表格扣分(见表格评分标准) 若有测量(多一把刻度尺测量) g.刻度尺当弹簧用,其余合理 没有用弹簧 不扣分 若没有定量测量分析(—0.5)

专题五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五: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9分,共2个小题,第 10小题4分,第11小题5分)

10.一个厚度不计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积为4×10-2m2,盛上一些水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400N。求:

(1)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桶的侧壁上有一个小阀门A,它能承受的水的压强最大为6×103Pa。当A距水面多深时,它将被水冲开?

(3)现在,已知小阀门A距水面0.5m(如图),把一个体积为5×10-3m3的实心浮球放入水中,刚好能够把A冲开,则浮球的密度为多少?

11.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6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求(注:求解时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1)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0.2A。则R1=? (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示数为3.8V,此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则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PL额=?

(3)开关S1、S2、S3都闭合时,为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使用,则滑动变阻器R2的可调范围和电流表相应的变化范围分别是多少?

本专题满分:9分,抽样总平均分:3.09,通过率:34.35%(考高中通过率61.17%)

S3 R2 R1 V S1 S2 L 0.5m A A 专题五: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专题五: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9分,共2个小题,第10小题4分,第11小题5分)

10.共4分

400F

(1)p = S = 104 (Pa) „„1分 -2 = 1×4×10p大6×103(2)h = = = 0.6(m) „„1分

1.0×103×10ρ水g(3)(思路:ρ =

mG m = G = F浮 = ρ水g V排 V排 = S∆h) VgV排 = S∆h = 4×10-2×(0.6 - 0.5)= 4 ×10-3 (m3) F浮 = ρ水gV排 = 1.0×103×10×4×10-3 = 40(N)„„1分 F浮40G

m = g = g = = 4(kg)

104m

ρ = V = 103(kg/m3) „„1分 -3 = 0.8×5×10

11.共5分 (每缺画一个等效电路图扣0.5分,3个图最多扣1分;(3)中的电流表相应变化范围与滑动变阻器的可调范围不写各扣0.5分,不对应扣0.5分)

(1)只闭合开关S1时,等效电路如案图6

R1 A V 8U R1 = I = = 40(Ω) „„1分 0.2(2)只闭合开关S2时,等效电路如案图 7

U1 =U -UL= 8 -3.8 = 4.2(V)

R1 4.2U1IL额= I1 = = = 0.105(A) „„1分 40R1

案图6 L PL额= UL额I L额= 3.8×0.105 = 0.399(W) „„1分 (3)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等效电路如案图 8

I′= I1′+I2 =

88UU

+ = + ≤ 0.6

40R2R1R2

案图7

R1 R2 ≥20(Ω)

R2 A ∴滑动变阻器的可调范围是20~60Ω „„1分 案图8 当R2大= 60 Ω时,电流表示数最小 I小= I1′+I2小=

88UU

+ = + ≈ 0.33(A)

4060R1R2大

∴电流表相应的变化范围是0.6~0.33A „„1分

专题五评分细则 专题五: 第10题:共4分 F

(1)p = S „„0.5分 =

400

104 (Pa)„„0.5分 -2 = 1×4×10

p大

(2)h = „„0.5分

ρ水g

6×103

= = 0.6(m)„„0.5分 1.0×103×10

(3)V排 = S∆h = 4×10-2×(0.6 - 0.5)= 4 ×10-3 (m3) 不给分 F浮 = ρ水gV排„„0.5分

= 1.0×103×10×4×10-3 = 40(N)„„0.5分

F浮40G

m = g = g = = 4(kg)„„0.5分

104m

ρ = V = 103(kg/m3)„„0.5分 -3 = 0.8×5×10

F浮Gm

注:①m = g = g 和ρ = V 都写对,但数据错了给0.5分 ②前错后不错 ③下角标总共扣0.5分

④缺少或写错单位达2个以上的扣0.5分 11.共5分

U

(1)R1 = I „„0.5分 8

= = 40(Ω)„„0.5分 0.2

(2)只闭合开关S2时,等效电路如案图 7

U1 =U -UL= 8 -3.8 = 4.2(V)„„0.5分 IL额= I1 =

4.2U1 = = 0.105(A)„„0.5分

40R1

PL额= UL额I L额„„0.5分

= 3.8×0.105 = 0.399(W)„„0.5分

(3)I′= I1′+I2 =

88UU

+ = + ≤ 0.6 „„0.5分

40R2R1R2

R2 ≥20(Ω)

∴滑动变阻器的可调范围是20~60Ω„„0.5分 当R2大= 60 Ω时,电流表示数最小 I小= I1′+I2小=

88UU

+ = + ≈ 0.33(A)„„0.5分

4060R1R2大

∴电流表相应的变化范围是0.6~0.33A „„0.5分

注:①每缺画一个等效电路图扣0.5分,3个图最多扣1分

②电流表相应变化范围与滑动变阻器的可调范围不写各扣0.5分,不对应扣0.5分

③前错后不错 ④下角标总共扣0.5分

⑤缺少或写错单位达2个以上的扣0.5分

专题六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专题六: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9分,共3个小题, 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2分,第14小题3分)

12.归纳式探究: (1)升力系数:

一块平板以一定的冲角(平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空气

v α FL S 中水平运动时,平板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FL(如图),升力公式为: 1

FL=CL ρv2S(CL为升力系数,ρ为空气的密度,v为平板的速度,S为平板的

2面积)。

CL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在研究某飞机机翼的CL与α的关系时,获得如下数据:

α/°

CL 0 0.3 5 0.6 10 0.9 15 1.2 20 1.5 25 1.3 CL 甲 乙 O α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冲角越大,升力系数越 ;但是,当冲角超过一定角度时,升力系数反而减小。上述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2)飞机的飞行:

根据上述升力公式可知,要加快飞行速度,就会使升力增大,飞机就会向上飘。若要保持飞行高度不变,就应保持飞机的升力不变,因而需要减小 ,这可以通过改变机翼的 来实现。

13.问题解决:

叶子姐姐买了一瓶饮料,她想知道饮料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根弹簧、一个重为G0的小桶、一把刻度尺、水。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请你帮她测出这种饮料的密度。要求:

(1)推导出测量饮料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说明测量的步骤。

(以上配图说明,请将图画在方框内)

14.演绎式探究: (1)磁感应强度:

磁体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强弱用物理量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B越大,说明磁场越强。

一个半径为r的细圆环,环中均匀分布着电量为q的电荷(图甲)。圆环绕中心轴每秒转动n圈,则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πk

O r 甲

q nq

(k为常数)。可见,电量q和半径r不变时,圆环转动越快,圆心O点的磁r

场越 。

(2)研究转动圆盘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现在,有一个半径为R的薄圆盘(厚度不计),在圆盘中均匀分布着电量为Q的电荷(图乙)。圆盘绕中心轴每秒转动n圈,则整个圆盘在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多少?

首先,将圆盘分割为100个宽度均为Δr的同心细圆环,取其中一个圆环进行研究(图丙)。

若将这个圆环取出来,并将它展开,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宽度为Δr的长方形(图丁),该长方形的面积为ΔS=2πrΔr,则圆环所带的电量为q=

2QrΔr

。R2Q O R Q O r q R Δr O Δr r Δr

乙 丙 丁 这样,该圆环在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ΔB= 。整个圆盘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为这100 个圆环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ΔB之和,也即:B = 。

本专题满分:9分,抽样总平均分:3.53,通过率:39.27%(考高中通过率48.57%)

专题六: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专题六: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9分,共3个小题,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2分,第14小题3分)

12.每空1分,共 4 分 (1)大 甲

(2)升力系数(CL) 冲角(α)

13.共2分 (配合示意图,推导出测量饮料密度的表达式、正确写出步骤各得1分。如果按小桶是圆柱形来解决问题的,最多得1分)

(1)推导方法一:

∆l0F0G0G0 = = = ∆l1 F1 G0+G水 G0+ρ水gV∆l0F0G0G0 = = = ∆l2 F2 G0+G饮 G0+ρ饮gV∴ρ饮 =

∆l2- ∆l0

ρ

∆l1- ∆l0水

∆l0 ∆l1 ∆l2 水 案图9 案图10 案图11 饮料 推导方法二:

V水=V饮

m总水- m0m总饮- m0

= ρ水 ρ饮

m总饮- m0G总饮- G0∆l2- ∆l0∴ρ饮 = ρ= ρ= ρ

m总水- m0水 G总水- G0水 ∆l1- ∆l0水

(2)测量步骤:

①将弹簧和刻度尺固定,记下弹簧末端位置;

②将小桶挂在弹簧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l0,如案图9;

③桶中盛满水,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l1,如案图10; ④桶中盛满饮料,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l2,如案图11; ∆l2- ∆l0

⑤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ρ饮 = ρ中,计算出ρ饮。

∆l1- ∆l0水

14.每空1 分,共 3 分

(1)强 (2)

专题六评分细则 12.每空1分,共4分。 (1)大或强均得分; 甲

(2)升力系数或CL均得分;冲角、α、倾角、角度或倾斜程度均得分。 13.方法一:原答案 方法二:

如图:(1)推导方法:

4πknQπknQ4πkn∆rQ

(或 ) R 225 R R

△L1/△L2=G水/G饮=m水/m饮=ρ水V/ρ饮V ρ饮=(△L2/△L1)ρ水 (2)测量步骤:

①将小桶挂在弹簧末端,刻度尺放在旁边,记下弹簧未端的位置; ②将小桶盛满水,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L1; ③桶中盛满饮料,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L2;

④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饮=(△L2/△L1)ρ水,计算得出ρ饮。 方法三:

如图:(1)推导方法: △ L1/△L2=G水/G饮=m水/m饮= ρ

V/ρ

V

ρ饮=(△L2/△L1)ρ水 (2)测量步骤:

①将小桶挂压在弹簧末端,刻度尺放在旁边,记下弹簧未端的位置; ②将小桶盛满水,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1; ③桶中盛满饮料,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2; ④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饮=(△L2/△L1)ρ水,计算得出ρ饮。 方法四:

如图:(1)推导方法: F浮水/F浮饮=△L1/△L2 ρ

gV排/ρ

V排=△L1/△L2

ρ饮=(△L2/△L1)ρ(2)测量步骤:

①将小桶挂在弹簧末端,刻度尺放在旁边,记下弹簧未端的位置;

②在小桶中倒入水,记录下液面的位置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缩短的长度△L1; ③在小桶中倒入饮料,使液面也在1位置,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缩短的长度△L2; ④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饮=(△L2/△L1)ρ水,计算得出ρ饮。 方法五:

如图:(1)推导方法: F浮水/F浮饮=△L1/△L2 ρ

gV

V

=△L1/△L2

ρ饮=(△L2/△L1)ρ(2)测量步骤:

①将小桶压在弹簧末端,并将弹簧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刻度尺放在旁边,记下弹簧未端的位置;

②将容器中到入水,让小桶漂浮,记录下液面的位置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L1;

③将容器中到入饮料,让小桶漂浮,使液面也在1位置,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2;

④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饮=(△L2/△L1)ρ水,计算得出ρ饮。

14.每空1分,共3分。

(1)强或大均得分;

(2)πknQ/(25R)、4πknQ△r/R2 或πknQ/(2500△r) 均得分。 (3)4πknQ/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