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来源:易榕旅网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初中 2、学科:初中化学 3、课时:共2课时中的第一课时 二、 教学课题 1. 记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没有增减。 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 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有关化学式计算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本课时内容的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教材讲述了有关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以及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将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基础。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及合作学习法。学生能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树立起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行设计实验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培养自身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利用微观图示突破难点,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和小组讨论交流。 五、 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反应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成为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教师]既然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问]我们要研究的是质量变化的问题,因此要用的仪器是什么? [学生]天平。 [教师讲解] (1)天平的基本使用方法: ①校准: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判断的标准有两个:天平的指针是否处在刻度盘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同。若天平不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使之平衡。 ② 称量:左物右码。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5g以下的用游码。物体的质量m=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使用完毕后,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 (2)实验设计: [教师讲解]我们采用教材上给出的第一个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教师向学生展示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请学生分别说出两种试剂的颜色) 按右图所示装置实验: 教师将天平面向学生放置,加砝码并调节游码,平衡后请一名学生读出所示的质量。 教师将烧杯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并向学生展示反应后烧杯内的物质。学生会看到溶液中有浑浊物质出现,教师即向学生讲解氢氧化铜是一种沉淀,证明了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将烧杯放回天平左盘,静置后,请学生观察天平是否还是平衡状态。 3.质量守恒定律 ⑴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注意: ①必须是“化学反应”; [教师]如果我说“5g蔗糖溶于95g水,得到质量为100g的溶液,这个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正确吗? [学生]不正确,因为它不是化学反应。 ②“参加”的含义是:反应中实际消耗的反应物,包括气体物质,在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计入; “生成”的含义是: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包括气体和沉淀,在反应前已经存在的物质不能计入。 4.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质量守恒的内容,那么,质量守恒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大家熟悉的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来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 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教师]请大家回顾一下,原子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教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里? [学生]原子核。 [教师]这就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继续观察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电解前和电解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各是多少? [学生]电解前氢原子是4个,氧原子是2个,电解后氢原子是4个,氧原子是2个。 [教师]所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也都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总结出化学反应中原子的“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又因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又构成物质,所以推广到宏观上,就是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反应中“五二二”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 [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问]元素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得出: “五个不变”:宏观上,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上,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宏观上,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变”:分子个数和元素化合价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6.应用 例1.agA物质和bgB物质反应,生成cgC物质和xgD物质,求x的值?(x=a+b-c) 例2.M+2O2=CO2+2H2O,求M化学式?(CH4) 例3.一种A物质与O2反应,生成CO2和H2O,求:该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定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7.小结。 六、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天平 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2、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注意: ⑴“参加”:已经消耗的反应物(包括气体) ⑵“生成”: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包括气体和沉淀) 二、原因: 原子的“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三、化学反应中的“五二二”: 五个不变:宏观上: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上: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宏观上:物质种类 微观上: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个数 元素化合价 七、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由实验引出,实验操作过程规范,同时能配以适当的讲解。 2.讲解微观原因时,运用了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讲解,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3.强调注意事项时,板书内容过多。应注意板书的简洁和条理性,避免出现混乱。还要注意板书的颜色,尽量少使用蓝色和绿色的粉笔书写。 4.讲解实验时,应将天平面向学生,由学生观察平衡状态并读数。这样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5.学生对“微观”的理解仍旧不是很透彻,下一课时复习时应注意再次强调,并注意语言的形象和精确。 教案示例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3.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

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化学式代替名称(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讲解:通过式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讲解:“+” ,“=”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投影] : 化学反应:中1、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2、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 可能写出的情况有 (1)P+O2——P2O5 (2)P+O2——PO2(3)P2+O5——P2O5 (4)4P+5O2——2 P2O5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

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我们是在P+O2——P2O5的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系数4、5、2使得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步体现了什么? 回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讲解:如何对上式进行配平呢?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左右两边P、O原子数相等,改角标行吗?添系数,系数如何添?(学生讨论思考)这里所用的配平方法称为最小公倍数法。 练习2:[投影] 1.Al+O2——Al2O3 2.H2+O2——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 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求:(1)3个步骤 KClO3——KCl+O2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 (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一、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含义:(依据客观事实) “质”: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

“量”:2表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 1、依据实验事实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客观事实) 2配平步骤(遵循质量守恒) 3注明反应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