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答案1.A“摒弃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表述绝对。虽然第二段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但最后一段说“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绝不是简单地否定西方性”,因此并不意味着要摒弃它。2.BB项,“结尾照应,前文形成了总分总结构”错误。本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第二段讲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的可能性,第三、四、五段是并列结构,分析论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应解决的三个问题。3.BA项,“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普遍法则,说法过于绝对化,从原文“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似乎成了普遍法则”看,“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并不是普遍法则。C项,“就能成功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理不当,文中是说“寻求一种拥有最可信说服力、获得最广大认可、得到最广泛支持的表述,就显得十分重要”。D项,以偏概全。此项考查本文的写作目的。从全文看,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确实是我们贡献中国智慧的目的之一,但是我们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让中华民族站在世界最高峰。4.C地质灾害定义的核心在于强调自然演化与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因素。材料三的第一句是在给地质灾害下定义。地质灾害的泥石流、塌陷等“突发性”与区域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性”两方面,指的是地质灾害的两种表现类别。5.AB项,逻辑关系不成立。对于灾害发生的原因,目前尚难以做到准确判断。C项,根据材料三,除了防治、躲避与工程治理之外,立法保护地质环境,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才是关键。D项,没有实际好转。2012年以来经济损失较重,与2011年同期相比伤亡与损失分别增长39.2%与31.7%。6.(1)将提高自身素质和地质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与破坏地质环境的人和事做斗争。(2分)(2)面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努力创造并寻求生存机会;面对缓变性地质灾害,积极探索治理与预防的有效途径。(2分)(3)正确面对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2分)7.D拔高了小说主旨。“表达了对留守儿童艰辛生活的忧虑和反思”错误。8.①明线是老太太在地震中为保护孙子最终牺牲自己的事件(1分),暗线是老太太讲述的有关黑蚁的故事(1分)。②设置黑蚁这一暗线,借物喻人,既写出了老太太作为母亲和祖母对儿孙的辛勤付出,也展现了老太太的儿子和儿媳辛苦劳作、奉养母亲的孝顺品质(2分)③明暗线索交织,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更集中地表达了小说的“亲情”主题。(2分)9.不认同。①小说的结尾设置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老太太大字不识,“变成神仙”的说法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她给孙子编造的善意的谎言;(2分)②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不谙生死的孩子天真的话语,更让明白真相的大人悲伤不已;(2分)③突出了小说主题。奶奶撒谎的目的是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而大宝的话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和信任,更好地诠释了“亲情”主题。(2分)10.B(参见译文)11.B12.D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每月月初,又指新月。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对官员的错误,都能指出其正误,命相关人改正。审理案件,许多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13.(1)当时风俗很(崇尚)奢侈,太子想用自己给众人做榜样,使用衣服车骑之物都很简朴,身穿旧衣,吃饭不用两样肉食。(“率”,给……做榜样,1分;“浣衣”,多次洗过的衣服,亦指旧衣服,1分;“兼”,并、两样,1分;大意2分。)(2)小心办好(或认真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或百姓)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申,重复说,反复陈述;孝悌,孝,孝敬父母,悌,尊敬兄长。每个重点字词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是高祖的长子。太子生性聪明通达,三岁受业读《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都能通畅地诵读。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数十韵,有时命一些较难的韵让他赋诗,他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换字句。当时风俗很(崇尚)奢侈,太子想用自己给众人做榜样,使用衣服车骑之物都很简朴,身穿旧衣,吃饭不用两样肉食。天监十四年正月初一早上,皇帝亲临太极殿,给太子行加冠礼。普通七年(526)十一月,生母丁贵嫔生病,太子回永福宫,从早到晚侍奉母亲,睡觉没有脱过衣服。母亲死时,他徒步跟从母亲丧仪回宫,直到入殓,没进过一口汤水,常常痛哭得昏厥过去。太子自从行冠礼以后,高祖便让他观察处理国家事务,于是他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通晓政务,连纤毫小事也必然知道。每当臣下所奏有谬误和使巧妄为之事,他都能马上分辨剖析,指出臣下的错误,让臣下慢慢改过,从未曾向高祖举报弹劾过一人。太子审理案件,使许多人得到赦免或从宽,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太子性情宽厚仁爱能容人,喜怒不露在脸上。太子招纳有才学的人,对他们始终赏识爱重。常常自己研讨经典,或与学者们商讨古今学问,有空便写文章著述,习以为常。当时东宫有藏书近三万卷,名士才子济济一堂,文章学术的盛况,是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中大通二年(530)春天,皇帝下诏派前交州刺史王牟持符节征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去服役。太子上疏说:“如今前方出征的人还没回来,强壮劳力稀少,此次工程虽然不大,我怕也难以完成。差吏一敲门,就成为危害民众的虎狼。再者出丁役之处,远近不一,等到集合起来,就耽误了蚕事与农耕。去年被称为丰年,官府与民间的粮食尚且都还不足,如果再加上现在失于劳作,恐怕就会产生更大弊端。况且那些乘机掠夺的不法之徒大多在窥探虚实,如果良民都去参与徭役,那么掠夺财物的盗贼就会更多。这样吴兴还未受益,内地已先蒙受其害。不知是否可以暂时停止这项工程,等到以后富足了再说?”高祖开恩下诏照他的意见办理。太子孝心诚笃,每当入朝,不到五更守在皇城边等开宫门。东宫虽在皇宫深处,他的一起一坐,总是面向西南父皇坐朝之处。如夜里接到召见的圣旨,就整夜端坐等到天亮。中大通三年四月初六,太子去世,时年三十一岁。谥为昭明。朝野上下都为太子的死感到震惊,京城中男女老幼都跑到宫门外致哀,哭声满路。四方庶民及边疆各族民众,听到丧讯都很悲痛。14、答案:AB.颔联是虚实结合,上句写梦境,下句写梦醒之后的现实。C.“动”是“动辄”之意,书信动辄经年断绝,该句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D.“蝴蝶”不是意象。“蝴蝶梦”是一个词,用来比喻虚幻之事,迷离之梦。15、答案:尾联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人和我争的。原是我不想回去,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3分)从化用五湖的典故看,作者不仅有故乡之思,亦有归隐之情,但是思归却未归,则流露出作者政治上的苦闷,因抱负未展、功名未就不得归的无奈和伤心。(3分)16、答案:(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明星荧荧17.B原文有几处错误,其一,主语不能是“个人”,因为“个人”不应在“轨道上”,而应该是“权利的行使”在“轨道上”;其二,根据搭配,应该是“侵犯……合法权利”、“损害……公共利益”。18.A根据括号前面的分号,得知这是对偶句,所以按照语句对仗的原则,选A。19.D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表示成分复杂,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这里用泥沙俱下。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迎刃而解,意为把竹子劈开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刃裂开了,比喻只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根据原文,“主张”不能“迎刃而解”,只有“水到渠成”。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该词中性或贬义。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通常用于贬义),根据原文,这里该用贬义意思更重的词语,所以用“为所欲为”。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根据原文,这里该用貌似有“理由”的意思的词语,所以选“理直气壮”。绿云扰扰20.①“别”: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②“别”:佩戴,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③“别”:另外④“多少”:是“多”(表示程度“多么”义)和“少”两个词组合成的短语,“少”就是数量小的意思;⑤“多少”:是一个词,义指数量的大小。21.①“五角星”突出军队和军人特征,寓意世界各国军人在中国倡议下,齐聚武汉,共庆和平盛会(1分);②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2分)。③会徽的“彩带”造型,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或者:形似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2分)④彩带呈“7”字型,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分)22作文:1.高二学生做这道作文题可能有一定难度。考虑到高考过后,大部分学生都做过高考题,教师肯定也讲过演讲稿的写法,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考查学生对演讲稿写法的掌握程度,所以拟定这个作文题目。2.此次作文评定重点放在演讲稿的格式和交流意识的考查上。要求有明确的称呼,能体现自己演讲的对象是本校学生(包括老师也可以);在行文中有对话意识,不能像写一般议论文一样自说自话;文中有个人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希望和建议方面(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上)稍有欠缺,也视为合格,可以打分在45分左右。3.作文必须有标题。没有标题的要扣2分,若直接以“演讲稿”为标题也可,不扣标题分;没有称谓、不符合演讲稿形式、将演讲稿写成倡议书的视为格式不合格,可以扣2分;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最高可以扣5分。4.以45分为切入点,按高考评分标准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