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 计算书部分
(1)板
梁格布置,截面高度确定,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选用实际钢筋尺寸,建议采用塑性理论计算。
(2)次梁
截面尺寸确定,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计算),钢筋布置(可采用典型钢筋布置),建议采用塑性理论计算。
(3)主梁
截面尺寸确定,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考虑活载的最不利布置),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吊筋计算)和钢筋选择。
2. 图纸部分(2#图纸)
(1)整个楼盖范围内的平面图(按比例绘制,要求有轴线,两道尺寸,构件的编号,材料图例线,板、梁的剖面图)。
(2)板结构配筋平面图(按比例绘制,要求有钢筋的尺寸、位置以及分布筋的截面尺寸、位置等,可选1/2平面或1/4平面绘制)。
(3)次梁以及主梁的结构立面图、断面图。
3. 基本设计资料
(1)题号
题号见下表,表中有16道题目,学生可选择不同的题目。 活载标准值(KN/㎡) 题号 6 6.5 L1×L2(m×m) 12×18 18×30 22.5×42 30×42 7 7.5 1 5 9 13 2 6 10 14 3 7 11 15 4 8 12 16 (2)材料选用
建议采用C25混凝土,板中全部钢筋、梁的箍筋建议选用HPB235,其他选用HRB400或HRB335。 (3)楼盖构造
楼面面层用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梁、板底混合砂浆抹灰15mm厚,喷大白浆一道。 (4)承重结构为外墙内柱,外墙厚370mm,外墙轴线距离外边缘120mm,柱的截面尺寸为350㎜×350㎜,板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为120㎜,次梁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为250㎜,主梁搁置在墙上的长度为370mm。
4. 资料汇总要求
计算书统一用16开或A4规格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计算结果准确、图文并茂。图纸用A2绘制,可用CAD绘图并打印在硫酸纸或绘图纸上;若采用手画,则要求描图。图纸要求表现全面、正确,图面布置合理、整洁、美观大方,有必要的编号和说明。
- 1 -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1.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12000l55mm,hmin70mm,取板厚h80mm。 404011113.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l()6000333500mm,取1812181211)450150225mm,取b200mm。 h450mm,则b(322. 按高跨比条件,h即次梁的截面尺寸为bh200mm450mm。 4.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11411)l(8141)6000429750mm,8h650mm,则b(1311)h(231)650217325mm,取b250mm。 2即主梁的截面尺寸为bh250mm650mm。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1. 荷载设计值 恒载设计值:
- 2 -
板自重 (1.20.08125)KN/m2.4kN/m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0kN/m 15mm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kN/m 恒载: gk2.905kN/m
活载: qk717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gq=1.2gk1.3qk 12.586kN/m ,取gq12.6kN/m
2、板的计算简图: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次梁120200200 次梁截面为200mm4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1l01lnh22001001208020201.025ln2030mm,
22取l012020mm (a120mm) 中跨: l02ln2200200200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B202022000C32000C2000B2020 3、内力计算及配筋: - 3 -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表1.0
截 面 位 置 端支支承情况 座 A 梁板搁支在墙上 板 与梁整浇连梁 接 0 -1/16 1/14 -1/24 -1/11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三跨以上连续:1/16 -1/14 1/16 座 1 1/11 两跨连续:-1/10 B 边跨支离端第二支座 中 2 座 C 中 3 离端第二跨中间支中间跨2则由M(gq)l0可计算出M1、MB、M2、M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α 1 1/11 B -1/11 2 1/16 C -1/14 M(gq)l02 11112.62.022 11112.62.02 11612.62.02 1/1412.62.02 (kN/m) 4.67 4.67 3.15 3.6 11.0 由题知:b1000mm,设as20mm,则h0has802060mm,fc9.6N/mm2,fy210N/mm2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M(kNm) 1 B 2 C M1 4.67 MB -4.67 M2 3.15 Mc -3.60 M(gq)l02 sM 21fcbh00.135 0.135 0.0911 0.1042 112s 0.146 (b0.614) 0.146 0.0957 0.1103 AsM/sfyh0(mm2) 400 400 262 302 - 4 -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 实际配筋 (mm) 计算配筋 2400 400 262 302 6/8@130 8@130 8@130 6/8@130 As387 400 As387 400 As302 210 As302 242 6/8@160 轴线 实际配筋 ②~⑤ (mm) 2 8/10@160 8/10@160 6/8@160 As403 As403 As246 As246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⑴分布筋选用Ф6@200。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Ф6@200。
⑶板角构造钢筋和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Ф6@200。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次梁主梁120250250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恒载: 3.4862.27.669kN/m 次梁自重: 0.20.450.08251.22.22kN/m 次梁粉刷重 0.0150.450.082171.20.226kN/m 恒载: g10.115kN/m
- 5 -
活载: q9.12.220.02kN/m
设计值总值: gq= 30.135kN/m,取gq=30.2kN/m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撑长度为240mm。主梁的截面为250mm550mm。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l02ln66002506350mm 边跨:l01lna66001202502406475mm 2221.025ln1.02563556513mm,取l016513mm (a24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q+g=30.2KN/m6513B26350C36350C6350B6513 次梁计算简图 次梁计算简图 4、内力计算: 2由M(gq)l0可计算出M1、MB、M2、M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α 1 1/11 B -1/11 2 1/16 C -1/14 M(gq)l02 11130.26.5312 11130.26.5312 11630.26.3502 1/1430.26.3502 (kN•m) 116.46 116.46 76.11 86.98 由V(gq)ln可计算出VA、VBl、VBr、V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A 0.45 Bl 0.60 Br 0.55 C 0.55 V(gq)ln 0.4530.26.355 0.6030.26.355 0.5530.26.350 0.5530.26.350 (kN) 86.36 115.2 105.5 105.5 - 6 -
5、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 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
11b'fl66002200mmbs020002002200mm,故取b'f2200mm。
33梁高: h450,h045035415mm 翼缘厚: h'f80mm
22C30混凝土, 11.0,fc14.3N/mm,ft1.43N/mm,纵向钢筋采用HRB335,
fy300N/mm2,箍筋采用HPB235,fyv210N/mm2。
经判定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梁:
⑵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计算高度h045035415mm。 ⑶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 面 弯矩M(kNm) sMM或s221fcbh01fcb'fh01 116.46 0.021 B -116.46 0.230 0.265 0.867 1048 20+31077 18 42 C 76.11 -86.98 0.014 0.176 0.014 0.19 112s (b0.350) 0.021 s10.5 AsM/sfyh0 选用钢筋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 ⑷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 验算截面尺寸: ○
20.989 913.9 320 10.993 0.905 609 751.7 16 804 14 4615 941 hwh0h'f41580335mm,因为hwb3352001.678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
3算:0.25cfcbh00.25114.3200415296.7210N>Vmax=115.2KN
所以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 计算所需腹筋: ○
- 7 -
采用8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由Vcs0.7ftbh01.25fyvAsvh0,可以得到箍s筋间距:S0。按构造配置箍筋,取S=250mm,调幅后受剪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250mm=200mm
3 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箍率下限为:0.3ft1.430.32.04103,实际配箍率fyv210svAsv1012.521032.04103,满足要求。 bs2002005、构造配筋要求
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板主梁h=80mm柱3706250b柱=350次梁6250b柱=350 柱截面350×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10.1156.666.8kN
主梁自重: (0.550.08)0.252.2251.27.755kN 主梁粉刷重: 2(0.550.08)0.0152.2171.20.625kN 恒载: 75.2kN
- 8 -
恒载设计值:G= 75.2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