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汽车行驶信息接收与发送器的设计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第12期 一种汽车行驶信息接收与发送器的设计 吕栋腾,潘冬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设计了一种简易汽车行驶信息接收与发送器。该装置采用红外传感器和89C51微控制器来实现汽车的转向、刹车、超车等信息检 测。本系统采用脉冲个数编码,并在软件编制过程加入码宽检测程序。减少了由于干扰和误传产生的错误编码和无效编码。 关键词:单片机;汽车行驶信息;红外接收器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t1672—545X(2007)12--0009—02 汽车超车及转弯时经常出交通意外,特别是雨雾天气。转 中PO.3用于前车左转弯提示,P0.4用于前车右转弯提示,PO.5 向及刹车指示灯能见度小,使驾驶员不能及时了解前后车的行 用于后车超车提示,PO.6用于前车刹车提示。当某一输出端口 车意向。本文设计了一种汽车间行驶信息红外线自动接收发送 为低电平时,相应的发光二级管亮并发出声响提醒。本车行驶 电路,能自动显示前后车的转向及刹车情况并用声响提醒,对 信息的发送时从I>3.5(T1)输出,是一组调制频率为40kHz的方 提高汽车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选择了汽车左转弯、右转弯和 波脉冲,通过三极管放大,由安装在汽车前后位置的红外发射管 刹车三种汽车行驶状态作为发送信息,接收信息有前车左转 发出。 弯、前车有转弯、前车刹车和后车超车等四种显示信息。在汽车 1.2数据帧的编码格式及发送/接收过程 行驶中,当前车转弯、刹车或后车超车时都能在本车上显示并 本系统采用脉冲个数编码,分别代表左转弯,右转弯,刹车 发出声响提醒。 三种状态。其中左转弯为2个脉冲,右转弯为5个脉冲。刹车为 8个脉冲。为了增加接收的可靠性,第一位码宽为3ms。其余的 1系统概述 为lms,数据帧间隔大于lOins,如图2所示。 如图1,本系统采用89C51作为主控制芯片。时钟振荡电 路中选用12MHz的石英晶体作为晶体振荡器,其中补偿电容 采用30pF的瓷片电容。红外接收与发送装置采用通用远红外 接收解调一体化产品。上电复位采用简单的RC电路,片外存 储器选择引脚(EA)接正电源,使用片内程序存储器。 图2脉冲编码图 竺: 竺 P p1 0.P01 0i .2 当单片机检测到PO.0~PO.2端口为低电平时,先设置发 送标志,然后依次发送数据帧。发送数据时,中断将被禁止。当 匣 ]= RST 刹车转向开关闭合时,数据帧将被重复连续地发射,直到开关 松开为止。 卜 P3 5仃P 1 3.ntl 当红外线接收器输出数据帧脉冲时,第一位码的低电平将 启动中断程序,实时接收数据帧。在数据帧接收时,中断将被关 图1系统硬件框图 断,并且对第一位(起始位)码的码宽进行验证。若第一位低电 1.1输入输出系统接口电路 平码的脉冲宽度小于2ms,将作误帧处理。当数据帧间隔位大 输入接口电路有处理红外线接收的红外接收器及用于转 于10ms时,结束接收,然后根据累加器A中的脉冲个数,使相 向,刹车信号输入的电平转换电路。采用的红外接收器为三引 应的输出口(PO.3一PO.6)为低电平,驱动显示及信响电路。 脚结构,一个引脚接地,一个引脚接电源,信号脚可直接接单片 机。P1.0、P1.1分别用于接收后车的行驶信号及前车的行驶信 2系统软件实现 息。当转向开关或刹车开关闭合时,其PO.0、PO.1、PO.2三端口 相应的电平变为零,PO.0为左转弯输入,PO.1为右转弯输入, 2.1初始化程序设计 PO.2为刹车。 将Po~I>3口置输入状态,堆栈指针设于70H处,定时器 单片机从PO.3~PO.6输出前后车行驶信息提示信号,其 T1为8位自动重装初值模式,定时时间为13p.s,用于40kHz 收稿日期:2007—10-19 作者简介:吕栋腾,男,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控制。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Eqmpment Manufactring Technology NO.12,2007 的红外线信号调制。 用外部中断1接收。由于外部中断0的优先级高于外部中断 2.2主程序设计 1,在同时有前后车发出信息的条件下,前车接收信息的概率要 顺序检测PO.0~PO.2端口,若某端口为低电平,则转送发 大大高于后车,因此,在两个中断程序的设计中,每个中断程序 射程序。结束延时60ms,再转检测程序循环。流程如图3。 执行一次,均需让出中断优先权,这样使接收前后车的概率基 本相同。 3.2本车信息的发送与前后车信息接收的时间分配问题 本系统单片机发送一次信息时,时间最短为15ms(左转弯 信号),最长需要48ms( ̄时发车刹车及右转弯信号)。当汽车 又要接收又要发送信息时,起始位的发出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在发本车行驶信息时,前后车刚好发出信息,由于中断屏 蔽将错过时机,接收不到前后车发出的行驶信息。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通过调整,在信息发送后插入延时时间,以增加接收概 率。通过实验及延时时间的调整,证明在延时时间为60ms时, 接收和发送都能满足使用要求。延时时间太短,接收性能低;延 图3主程序流程图 时时间太长,发送率变低。当延时时间为60ms时,发送与接收 2.3中断接收程序 的时间比例适合,可以接收到前后车的行驶信息。 外部中断0接收前车信息码,外部中断1接收后车信息 当采用一块单片机分时完成接收和发送功能时,接收的成 码。当外部中断允许并且红外线接收头输出脉冲编码时,中断 功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采用两片单片机分别负责发送和 程序实时接收编码并且对脉冲个数进行计数,根据脉冲个数分 接收工作,则能到达100%实时信息接收。 别控制P0.3~P0.6显示端口。 2.4信息码发送程序 4结束语 将扫键程序中脉冲的个数设定值调入寄存器,控制发射脉 冲个数,其中第一个脉冲宽度位3ms,其余为lms,发送完后延 本系统采用电能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噪音低,不妨 时10ms作为结束标志。当发送编码时,开启定时中断T1,以实 碍司机的正常驾驶。经过多次调试,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现40kHz的编码调制。 性达到设计要求,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3系统调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李群芳,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5年. 3.1接收前后车信息的概率比问题 [2]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在本系统中,前车信息采用外部中断0接收,后车信息采 大学出版社,2000年. A Design of Equipment for Automobile Transmit and Receive Information L n Dong-teng,PAN Dong (Shannxi institute ofTechnology,Shanxi Xi’all 710300,China) Abstract:The MCU and the varieties sensors are selected,which includes infrared sensor,transmits and receives information.Infrared esnso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automobile realizing the ifnormation.At the F ̄ITIe time.the simple sound controller of Buzzer nad LED is used as an out— put. Key words:MCU automobile information;Infrared sensor .,。、。 。 -.'’_..-..。~..,。。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5页]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Planar Six-bar Mechanism with Hybrid Driven WANG Hui-ran,WANG Zi—wen (CollegeofComputerandAutomation,HebeiPolytechnic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9,China) Abstract:The planar six-bar mechanism with hybrid driven has two degree-of-freedom,and ist dynamic model is a highly non-Hnear and strong coupling syste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hybrid driven six-bar mechanism by using Lagrange equation,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te dynamic mode1. Keywords:Planar six-barmechanism;Lagrangeequation;Dynamicsmode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