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4月第35卷第4期J Prev Med Chin PLA April 2017 Vo1.35 No.4 ・369・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一6、IL一17和TNF一仪表达水平及意义 余滋中,付艳乔,李国义 (十堰市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白细胞介素一17(IL一17)和肿瘤坏死因子 一d(TNF— )的水平变化。探讨IL一6、IL一17和TNF一0【对AR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 016年5月我院 收治的64例AR患者(观察组)和同期64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的 AR患者间血清IL一6、1L一17和TNF一仅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其IL~6、IL一17和TNF—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AR患者间IL一6、IL—l7和TNF一Ⅸ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情越严重IL一6、IL—l7和TNF一 水平均越高,呈 ̄-ffn关存在。结论AR患者其血清IL一6、IL一17和TNF- 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可考虑作为临床上评估AR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介素一6; 白细胞介素一17;肿瘤坏死因子一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7)04—0369—03 变应性鼻炎(An)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 机体接触致敏原之后由IgE介导的由多种细胞因子 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主要 20)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0~60 (35.20 ̄5.22)岁。根据ARIA分类标准,将观察组 分为轻度24例(A组),中度28例(B组),重度12 例(c组)。(1)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中华 以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及嗅觉减退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劳动力丧失和并发多种 其他疾病 。不少研究报道,近年来,AR患病率不 断上升,我国每年可达28%~39%[3 J。有资料表 明.AR与Thl和Th2等细胞参与的免疫失衡有着 密切联系 】,且近年来不少国内研究报道,CD4 T 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AR诊断 和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7 ;人院2周前均未接受 免疫、抗组胺等药物和激素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自 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伴 有原发性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既往有哮 细胞亚群(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一l7(IL一17)也 参与AR病理生理过程 ]。除IL一17外,还有不少 喘、鼻一鼻窦炎者;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者;自愿退 出研究者。 文献提出IL一6和肿瘤坏死因子一o【(TNF一旺)与AR 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本文通过观察比较AR 患者与正常人群间IL一6、IL一17和TNF一0【的表达水 平,探讨IL一6、IL一17和TNF一0【水平对AR患者的 临床意义。 1.2检查方法所有纳入研究者均同期清晨于空 腹状态下行血清IL一6、IL一17和TNF一仅水平检测。 检测方法:所有被检者于无菌环境下抽取静脉血液 3 m1.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静置30 min后以3000 r/ 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法(ELISA)检测IL一16和IL一17水平,采用放射免 疫法检测TNF—o【水平。 1.3观察指标记录所有被检者的一般情况,根据 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 程度AR患者间的IL一6、IL一17和TNF—o【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_2016年5 月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AR患者(观察组)和同期 64例于我院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l8—56(34.36 ̄5.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D20112105) 作者简介:余滋中(1977一),男,研究生,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事 鼻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通信作者E—mail:Livv 007@sina.cob (x ̄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以率/构成比描述,两组间采用x 检验,P<O.05表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0・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4月第35卷第4期J Prey Med Chin PLA April 2017 Vo1.35 No.4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身 要角色,参与了AR的疾病各期进展阶段,但目前其 在鼻黏膜炎症中的具体机制过程尚未清楚¨¨ 有研究发现许多气道变应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与 IL一17密切相关 。IL一17是目前发现的30余种 高、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O.05),详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IL一6、IL一17和TNF— 水平 白细胞介素之一,其主要由CD4 T细胞分泌.可诱 导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IL一6、 IL一8等细胞因子。有文献报道,在变应原为花粉的 AR患者中,花粉季节时其血清IL一17水平明显升 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其IL一6、IL一17和TNF—o【水平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1),详见表2。 高,且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引。本研究结 2.3不同严重程度AR患者间IL一6、IL一17和TNF 一仪水平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R患者间IL一6、IL 一17和TNF一仪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病情越严重IL一6、IL一17和TNF—O/. 水平均越高,呈正相关存在,详见表3。 表1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元±s,n=64) 表2 两组IL一6、IL一17年ⅡTNF一 水平的比较(元±s,凡=64) 组别 IL-6(pg/m1) IL-17(pg/m1)TNF-ct(rig/m1) 观察组 23.06_+3.26—158.36_+38.24—2.96_+0.62一 对照组 58.98 ̄6.24 74.58 ̄36.20 0.68+0.20 与对照组比较:一P<0.01 表3 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AR患者间IL一6、 IL一17和TNF一仅水平的比较( ±s) 与C组比较: P<O.05:与B组比较: 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AR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认识清楚 ],但其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 与的复杂过程。大多数人认为“IgE依赖性机制学 说”与AR密切相关 J,IgE介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 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鼻 黏膜炎症。另外,Thl和Th2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 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可分泌 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细胞因子,它们相 互影响、作用,在鼻黏膜炎性反应过程中均扮演着重 果显示AR患者IL一17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较高, 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升高。与以 往研究结果一致¨ 。IL一6也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 种,是一种促炎因子,其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 白,其主要由纤维母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 胞、B淋巴细胞以及多种肿瘤细胞所分泌。IL一6具 有广泛生物活性,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IL一6在人体中以 低水平表达,对相应的病理组织损伤可起到一定的 保护作用,相反当IL一6在血清中以较高水平表达 时.可对机体相应组织起到一定的损伤,且损伤程度 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 。本研究结果示AR患者 IL一6水平高于正常者,且重度AR患者IL一6水平 较轻度患者高,符合既往研究结果[16 J。TNF一仅是 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毒性蛋白, 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可参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 免疫反应,并对其起到调节作用,适量的TNF—OL对 机体有保护作用,过量则可导致炎性反应发生,引起 相应器官组织损害。本文研究结果中示AR患者IL 一6水平显著升高,考虑与TNF一仪水平的升高也可 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AR患者其血清IL一6、IL一17和TNF 一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 度增加而升高,可考虑作为临床上评估AR患者的 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参考文献: [1]KIM J H,YOON M G,SEO D H,et a1.Detection of A1一 lergen Specific Antibodies From Nasal Secretion of Aller- gic Rhinitis Patients[J].Allergy Asthma&Immunology Research,2016,8(4):329. 【2] 高盛宏,燕志强,单兵,等.驻徐州部队官兵变应性鼻 炎变应原检测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 31(4):328. [3] 田芳洁,李雪盛,李进让,等.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吸 人性变应原调查[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2):109. (下转373页)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4月第35卷第4期J Prey Med Chin PLA April 2017 Vo1.35 No.4 ・373・ 族史及机体免疫失调为IC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 危险因素的复杂多样化,除去单独影响外,各因素之 间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片面分析其单个因素存在 一施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漏诊原因分析并 [6] 张嵘,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37. [7] RAPITI E,GUARNORI S,PASTOORS B,et a1.Plan- 定的局限性.可根据目前I临床上对ICP的全面认 ning for the future:cancer incidence projections in Switz- 识及孕妇的实际临床情况。综合分析ICP的可能危 险因素,更具有说服性,同时,对待孕妇在其分娩前 应详细全面检查,减少或避免ICP孕妇产生,提高胎 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DIKEN Z,USTA I M,NASSAR A H.A clinical approach to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4,31(1):1. edand up to 2019[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 102. 季作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孕妇脂质代 [8] 王爱玲。谢与围产儿预后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 (8):844. 刘素琼,唐璐,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9] 乔莉,终止妊娠时间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 床实用医学,2009,3(1):22. 郑剑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良妊娠结局 (10] 肖丽,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0):1098. 兰易,黄健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和发 rL rL rL [2]姚静松,耿秀苹.中药湿敷在新生儿黄疸应用中的常 见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 (S1):167. 病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2(13):m 1573. 、Jn 、J、J[12] 李海燕,苏文.化疗对机体免疫细胞的调节[J].中华 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3):473. 等.PTPRO对妊娠期肝内 [13] 王增芳,王萍萍,王增艳,胆汁淤积症患者Thl/Th2细胞偏倚的影响[J].江苏 医药,2015,41(18):2157. (3]朱桂荣,吕永芳,戴瑞芝,等.早产儿脑损伤的免疫学 (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及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分析 [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2):258. [4]马慧娟,刘晶,张柳,等.胆汁酸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 的血糖和体重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 杂志,2015,27(10):25. [14] 丁霄雁,耿慧,段彼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 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5,25(2):433. (收稿日期:2016—06—01;修回日期:2016—07—29) [5]赵雩卿,张丽芳,李建伟.自身免疫性肝炎一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l2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 药杂志,2013,25(12):78. (上接370页) [4]谭程,王朋,王军,等.过敏性鼻炎的针灸辨证论治思路 [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3):102. 石晓,魏利召,王东,等.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界值与 sIgE对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价值[J].空军医学 杂志,2014,30(4):201. [5]耿江桥,王其敏,马丽霞,等.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 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 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107. 庞湃,韩佳利,魏宏权.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 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101. [6] 李萌,汪受传,魏肖云.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gE和 IL一6,IL一17的变化及消风宣窍汤的调节作用[J].中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o(6):167. 何兆增,何懿娜,赵广发.BCG—PSN对过敏性鼻炎患 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L—l2的调节[J].中国临床实用 医学,2007,1(8):4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 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 宁静,白莉.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l7和IL一33 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 10(4):525. 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 王悦,徐艳萍,冯青杰,等.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 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7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2):92. 郑晶晶,顾玉海.低氧条件下IL一6、IL一8、IL一10作用 [8] 祁雪萍,索利敏,赵长青,等.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 分子4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4):283. 【9]PELASEYED T,BERGSTR M J H,GUSTAFSSON J K, et a1.The mucus and mucins of the goblet cells and en- terocytes provide the first defense line of the gastrointesti— 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3):224. 陈玉卿,穆会君,张桢,等.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老年 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L一6、IL一8、IL一10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63. (收稿日期:2016—06—13;修回日期:2016—07~02) nal tract and interact with the immune system[J].Immu— nological Reviews。2014,2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