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方法 方法 过滤 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分液 萃取 蒸馏 别离的对象 从液体中别离不溶的固体 别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那么不溶 从溶液中别离已溶解的溶质 别离两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溶质 别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参加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别离 利用组分中沸点的不同进行别离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应用举例 粗盐提纯 别离食盐和沙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氯化钠、硝酸钾混合液的别离 别离油和水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但凡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响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响分为: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
②根据反响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响分为离子反响和非离子反响。 ③根据反响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响分为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 2.电解质和离子反响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响: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响称为离子反响。
①复分解反响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响。
②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响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响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响又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响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响,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反响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复原反响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复原反响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响,它的根本特征是反响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复原剂
反响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响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响物是复原剂。氧化剂发生复原反响,生成复原产物;复原剂发生氧化反响,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复原反响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复原反响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m〔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VN==CB×V NAVm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考前须知 配制步骤 计算 称量 溶解/稀释 冷却 转移 洗涤 振荡 定容 摇匀 装瓶贴签 使用仪器 —— 托盘天平或量筒 烧杯、玻璃棒 —— Xml容量瓶 —— —— 胶头滴管 —— 试剂瓶 考前须知 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使溶液充分混合 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可编辑
.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与NaOH溶液 +2Na+ 2Na2O2+4H+ = H2O+4Na++O2↑ 与水反响 2Al3++3H2O Al2O3+2OH-=2AlO2— +H2O 不反响 不反响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比照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失电子能力 4Na + O2 = 2Na2O 2Na+O2 =△= Na2O2 Na Mg Al Fe 依次减弱,复原性依次减弱 2Mg + O2 点燃 2MgO 4Al+3O2 =△=2Al2O3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比照 金属氢氧化物 颜色 与盐酸反响 稳定性 3Fe + 2O2 点燃 Fe3O4 Al(OH)3 白色胶状沉淀 Fe(OH)2 白色沉淀 = Fe2++2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与NaOH溶液 Al(OH)3 +OH- = AlO2- + 2H2O 3Fe +4H2Og =△= 制备 铝盐与过量氨水反响 Al3+ +3OH- = Al(OH)3↓ 4、Na2CO3和NaHCO3比拟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Fe3+ +3OH- = Fe(OH)3↓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 —— —— 2Fe(OH)3 =△= Fe2O3 + 3H2O Fe(OH)3 红褐色沉淀 Fe(OH)3 +3H+ = Fe3++3H2O Cu(OH)2 蓝色沉淀 CuOH)2 +2H+ = Cu2++2H2O CuOH)2=△=CuO+ H2O —— Al(OH)3 +3H+ = Al3++3H2O Fe(OH)2 +2H+ 与氧气的反响 2Na+2H2O= 2NaOH+H2与水的反响 ↑ 〔浮、熔、游、响、红〕 与酸的反响 与盐的反响 与碱的反响 反响剧烈〔先与酸再与水〕2Na+2H+ = 2Na++ H2↑ Mg+2H+ = Mg2++ H2↑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响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Fe3O4+4H2↑ 2Al+6H+ =2 Al3++ 3H2↑ Fe+2H+ = Fe2++ H2↑ 〔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俗名 色态 碳酸钠 纯碱或者苏打 白色晶体 碳酸氢钠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先与水反响置换出氢气〕 2Al + 与水的反响 不反响 2NaOH+2H2O = 2NaAlO2 + 3H2↑ 不反响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比照 金属氧化物 颜色 Na2O 白色 Na2O2 淡黄色 Al2O3 白色 Fe2O3 红棕色 CuO 黑色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受热易分解 Na2O+H2O=4NaOH 与水反响 2Na2O2+2H2O =4NaOH+O2↑ 与CO2反响 不反响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2NaHCO3 == Na2CO3+CO2↑+H2O Na2O+CO2 = 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CO32- + H+= HCO3- 与酸反响 HCO3-+ H+ = CO2↑+H2O 和O2 与盐酸反响 2Na2O + O2 = 2Na2O2 Na2O+2H+ = H2O Al2O3 Fe2O3+6H+= 2Fe3++3H2O CuO+ 6H+ = 2Cu2++ 3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响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HCO3+NaOH =Na2CO3+H2O +6H+ = 可编辑
.
CO3与H2O和CO2 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响 HCO3- +OH-= H2O+CO32- 〔12〕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硅及其化合物
Na2CO3+CO2+H2O =2NaHCO3 不反响 CO32-+H2O+CO2 =H CO3- CaCl2+Na2CO3 =CaCO3↓+2NaCl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拟
与盐反响 Ca2++CO32- =CaCO3↓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不反响 发酵、医药、灭火器 5、Fe2+与Fe3+的转化 (1)Fe2+→Fe3+ 2Fe2++Cl2==2 Fe3++2Cl- (2) Fe3+→Fe2+ Fe+2Fe3+ == 3Fe2+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比照整理: 6.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8.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9.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知识,写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0.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适宜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适宜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防止干扰离子的干扰。
〔1〕Na+:焰色反响: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响: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Fe3+:参加 KSCN溶液反响,溶液显血红色;
〔4〕Fe2+: ① 参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Fe2++2OH-== Fe(OH)2↓ (白色) 4Fe(OH)2+O2+2H2O== 4Fe(OH)3〔红褐色〕
②参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参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5〕SO42-检验:① 加稀盐酸,无变化 ② 参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 SO42- == BaSO4↓ 〔6〕Cl-检验:①参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参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 + Cl- == AgCl ↓
〔7〕NH4+检验 : 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4++OH-=NH3↑+ H2O
〔8〕CO32-检验:①参加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32- + 2H+== H2O + CO2↑ Ca2++2OH- + CO2 == CaCO3↓+ H2O
〔9〕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10〕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11〕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
3、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响制得。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枯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二〕 氯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拟
可编辑
.
2、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响有效氯70%) :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氯气的性质
〔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响3NO2+H2O =2HNO3+NO
〔五〕、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 : N2 + 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三〕二氧化硫的性质:S+O2 ===(点燃) SO2
可编辑
.
6、 Al 、Fe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发生钝化。 7、 漂白性物质:SO2 〔化合漂白,暂时性〕;
新制氯水、Ca(ClO)2、HClO、O3 (氧化漂白,永久性)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OH- 与NH4+、Al3+、Fe2+、Fe3+、Cu2+、Mg2+ 、Ca2+; H+与CO32-、HCO3-、SO32-、SiO32-、ClO-
Ag+与Cl- ; Ba2+ 与 SO42- 、CO32-; Ca2+与 SO42- CO32-、CO32- 9.实验平安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防止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10.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假设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氨气的检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假设为酸灼伤,那么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考前须知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响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那么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响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其它知识
1、 固体颜色: 淡黄色固体: Na2O2 , S
2、 颜色反响: Na元素:黄色; K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 沉淀颜色:Mg(OH)2 白色;Fe(OH)2 白色; Fe(OH)3 红褐色; Cu(OH)2蓝色 4、 离子溶液颜色:Fe2+ 浅绿色;Fe3+ 黄色;Cu2+ 蓝色 5、 气体颜色:NO2 红棕色;Cl2 黄绿色
可编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