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业务作为邮政的一项重点业务、高效业务和支柱业务,一直得到省局党组及各级邮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上半年,在全省各级邮政部门特别是速递战线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和奋力拼搏,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邮政速递面临着诸多挑战,形势十分严峻。总体上看,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挑战远大于机遇。
一、经济发展为速递业务提供了广阔增长空间。
近年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社会投资不断增加,进出口贸易额强劲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5年,我国经济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进出口贸易额将保持25%左右增幅。这些都为快递行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服务业联盟(USCSl)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速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权威人士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但速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2倍,而我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快递业增长最快的地区。
二、速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伴随着诱人的发展前景,激烈的竞争也随之而来。由于我国速递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加之今年12月11日外资进入中国快递市场的限制将全面取消,我国速递市场将全面开放,这些都促使我国快递市场成为各方面力量角逐竞争的战略重点。总结目前市场竞争
情况,主要有四种力量在争夺这一巨大市场。
(一)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速递公司。最大优势: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
以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一一一中外运敦豪(DHL)、联邦速递(Fe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为代表的国际速递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采取各种形式积极扩张业务范围。
DHL已在全国开设了50家分公司,160个速递中心,并于2004年宣布在国内50个城市间启动国内快递业务。DHL与中华太平洋航空公司投资4亿美元,组建亚洲最大的货运机群新公司,加强亚太和中国网络的建设能力。同时DHL启动了亚洲的午夜快递,2004年6月2日起,上海到周边的11个城市和香港之间可以实施连夜抵达香港,并连夜从香港发往东京、大阪、汉城、新加坡等亚洲城市。
FEDEX和大田快递合作,通过扩充业务开办点来造势,计划在5年内在中国现有的网点增设到310个,并推出了亚洲一日达以及北美一日达服务,并向中国客户推出最准时送达的承诺服务。同时在广东中山新建了快件处理中心,全面提升在中国的网络能力,并准备把处理中心移到广州。同时FEDEX和柯达彩印店联手搞了自助专柜,通过胶卷的印刷点来代收。
TNT公司和超马赫合作开展中国业务,合作形式也由合资改为授权代理。并凭借邮政合作开办的经济快业务,扩大服务网络。同时TNT公司将快递、物流、直邮业务统一管理并提供整体服务,以快递业务作
为突破口,在中国发展自己的特许经营加盟商,扎根中国二、三级城市。
今年7月8日,UPS宣布9月份将在我国开办23个城市间的“次日递”服务。并继续加大在亚洲的投资,在上海国际机场拟建立物流中心,年运行能力200,000吨,于07年1月开始运作。
2、国营速递企业。最大的优势便是其50余年的物流背景和较为完善的网络,并依托各自的行业优势。
典型代表:邮政速递、中铁快运、民航快递、大通快递。 中铁快运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里设有分支机构,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它拥有1000多辆地面运输及配送的机动车,可以在全国主要城市间办理门到门、桌到桌的服务,年营业额达到10个亿的规模,特别是2003年9月推出了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一种运送医药的叫做“冷链”的制冷保存的服务,在最近的市场竞争中初显威力。
民航快递1996年成立,设有9个分公司,组建了5个控股公司,在全国拥有200多个网点,4300多名员工,业务通达范围15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提供特殊的快速服务。
大通组建于1985年,是一个国际运输公司,现在全国一些重点城市和香港地区建立了近百家的公司和办事处,同时在9个国家建立了子公司,号称覆盖1000多个城市。
3、民营速递企业。这一类企业往往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强的优势,并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典型代表:“宅急送”是一个最近几年在华北和北方崛起的一个公司,它成立于1994年,目前发展为国内最大的私人快递企业,它严格
按照邮政一级中心局的设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7个城市设置子公司,有13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厅,员工有4000人,车辆有1000辆左右,能够覆盖全国800个城市,目前规模在2-3个亿左右。
4、小型速递企业:这类企业是数量最多也是最为混乱的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往往只能承担同城速递业务或是省内业务,当面对全国甚至国际速递市场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在价格上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给快递市场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二)省内形势。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速递业务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接近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在省会快递业务市场上已经出现28家大中型快递公司,除DHL(敦豪)、TNT(天地运)、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OCS(中外运)、EAS(大通)、 中铁快运、宅急送、申通快递、民航快递等大型快递公司外,又杀出了东方快运、华铁快运、神鸽快递等新型连锁快递公司,这些公司从价格、服务各方面与邮政速递展开竞争。
对于邮政速递来说,国际业务和国内异地业务直接面临DHL(敦豪)、TNT(天地运)、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中铁快运、民航快递等着大型快递企业的竞争,同城业务则要和各类中小公司争夺市场。目前各类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应用现代化手段,在经营上采取资本运作、广泛合作等方式健全网络,实行“上门揽收、上门投递”,服务形式,加大了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客户的争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残酷。
三、经营秩序不断规范,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速递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有关市场准入、竞争规则的法律法规将会相继出台。《邮政法》的修改工作也会加快。可以预见,政府对速递市场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将得到治理,这有利于速递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对速递运营主体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对速递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客户的参与意识、消费理性和维权意识的增强,都将提高对服务品质和价值的期待。社会对速递服务的要求将呈现出优质、高效、透明、可靠、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服务优质、专业、人性化;要求业务运作高效、快捷、无缝隙;要求相关过程透明,信息动态、备查;要求邮件安全、可靠、准时寄达;要求服务一体化、一站式。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在更广的领域内和更高的层次上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按市场规则办事、按国际惯例办事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些都给EMS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EMS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经过25年的发展,邮政EMS创立了特色品牌,完善了运递网络,构建了服务体系,积累了发展经验,锻炼了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在经营理念、体制机制、服务水平、技术手段、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竞争力亟待提升。如何保持速递业务的平稳较快发展,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如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网络核心竞争能力和队伍素质,将成为检验各级邮政企业领导的工作水
平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要标志。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处理。
总之,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既要看到伴随机遇而来的挑战,也要看到挑战中蕴藏的机遇。要准确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努力开创全省EMS发展的新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