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12:26:06
首先說明一下,紙質書可不可以被替代,是沒法得到一個定論的。這兩種東西在功用、影響上完全無法重疊。除非人類的生活方式有重大改變,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見不到紙書的死亡。
我只是不喜歡互噴的時候那種雜亂無章火力根本不在一個點子上的狀況,一波人說電子書帶著方便拿著方便,一撥人說紙本書感覺好不傷眼,反復循環,噴得差不多的主題還要反復咀嚼,純屬浪費時間。所以寫這個帖子來整理一下思路,也許對兩黨互噴找准火力點,圍觀群眾發掘爆點有一點幫助。
看到了《爲什麽紙書是可以替代的》以及立場相近的JACK、李笑來兩篇用語稍顯偏激的檄文
其實昨天下午熊貓桑就推薦過《爲什麽紙書是不可替代的》私心覺得這是兩撥平行宇宙的人寫的東西,水木丁這篇看不出她做過功課)
正似肯德基黨大戰麥當勞黨,中醫黨大戰廢中醫黨,漢服黨大戰其他黨……嘴炮何其多啊。
不多廢話,做個提要。
現在的電子閱讀器及周邊技術已經能夠解決這些紙本書的使用困擾:
1)得書來源:網路在線購買或私人共享,不必在圖書館或書攤上耗費大量精力尋找不常見的書籍;
2)書籍去處:直接刪除。快消型(看清楚是快消型!)讀物再也不會堆積於室,擠佔生活空間;印製這些書對紙張的大量消耗也被節省了(好像也沒有非要一直用原生木漿來造紙吧?)
3)知識管理:可全文檢索并納入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紙本書要檢索須得依靠人腦記憶或專門編制的索引,如果不能索引讀完就忘,等於白讀;
4)攜帶:輕便,可以帶著一個小型圖書館上路;紙本書麼,誰搬家誰知道,宅急送什麽的最高興了。
5)個別產品的附加功能:要是能用聽的電子書就方便眼睛不好的人了,能不能提示個?
6)作為私人定制出版物的底本來源。需求極端小眾的讀物,通常的製版印刷,成本非普通讀者所能承受。
此外,還可以模擬紙本書閱讀的硬件特點:
1)手寫筆記和其他方式做筆記:noteslate Inkling Siri
2)翻頁效果;
3)油墨味:(粗淺的前香水愛好者認為,這不是精油師的任務嗎關印刷廠什麽事?請自行檢索“氣味圖書館”“Demeter”,有個性化嗅覺訂制業務哦親)
電子閱讀器的一些弱點在這代人的有生之年也有可以期待的解決方案:
1)要充電:日後可以期待基於微波的非接觸充電系統和云儲存(至於嫌棄硬盤無法長久保存,老實研習過甲骨、銅器、石刻、簡牘知識的同學可以笑而不語);
2)脆弱易碎:石墨烯產品;
電子閱讀器暫時無法全面超越紙本書的(或者可以說是兩套生活模式的矛盾?):
1)眼睛不適應電子屏幕(罵得最多了,技術黨認為這是使用習慣問題,情懷黨……恕我總結不動);
2)閱讀活動吸取的信息在大腦中保存效果(熊貓桑說:我发现之前混淆了一个问题,我认为电子阅读和纸质书阅读的认知模式一致,考虑的其实是阅读文字的神经机制;而考虑生态学效度的实验其实做的是看纸质书和看浏览器长文本的差异。熊貓桑,加油啊!);
3)無法作為升值品倒賣及傳給後代(請逛坑爹的舊書攤和拍賣市場,不要根據購買不斷打折但是新版定價年年高企的現代讀物的經驗說事兒);
4)紙本閱讀經驗附帶的活動:通過互相借閱談戀愛、“我的作品什麼時候都能翻閱”的心理滿足感、印刷、裝幀行業在印製中的收入、傳統的考慮印刷成本和相應閱讀方式的編輯、設計策劃模式和利潤分配;在專業目錄指導下排列并展示的一大波紙本書給研究者的啓發
5)具有一定體積和重量且質地柔軟的印刷品的周邊用途:蒼蠅拍、枕頭、兇器(這又不是只有書才能辦到的)、鎮紙、廁紙、餐墊、家裝、道具……
6)審美(這是最無法說服對方的,可笑大批跟帖就掐這一點);
7)特種文獻閱讀:畫冊(這個承認暫時無法解決,印刷不難替代,開本和裝幀難搞)
如果兩黨能就此分條駁斥,藉以鍛煉自己的思維和行文,那還是可以信服的,請。至於我自己,既喜歡紙本,也喜歡電子閱讀器,這並不是個問題。
思維又開始浮動,想到影印黨死磕整理黨的事了。如果透老師這個古籍電子化的設想比較徹底地貫徹,那真沒有這種嘴炮的餘地了,反正只要基礎資料整理好了,數據庫做起來,下載閱讀權限分級開放許人購買(就像cnki一樣),可以私人定制,自由導出嘛,要看影本的看影本,要比較版本的幾個傳刻本窗口一起開,要看豎排繁體白文本的看豎排繁體白文本,要看簡體橫排校點本的看簡體橫排校點本。要看特殊整理本也就是帶注解章句白話翻譯的,以及需要通過紙張和墨色來鑒定是否偽造文獻的……嗯這是個問題。
反正所謂“文言之美”,“深閱讀”,別吹了,不就佔有具有門檻的知識帶給人的優越感嗎?別把優越感講得那麼好聽。如果作者說“我就喜歡那種讀其他人不容易見到,看到了也讀不懂,讀懂了也沒啥用的書帶給我的文化優越感,看到你們這些衰人讀不懂那段話,我心裡挺爽的”,估計會被痛駡,要是換個:“那種盪氣迴腸的美,幾人得知。正如行走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唯見山川秀發”估計圍觀群眾就滿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