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烛的词语解释是:蜡烛。膏烛[gāozhú]⒈蜡烛。
膏烛的词语解释是:蜡烛。膏烛[gāozhú]⒈蜡烛。 拼音是:gāo zhú。 注音是:ㄍㄠㄓㄨˊ。 结构是:膏(上下结构)烛(左右结构)。 繁体是:膏燭。
关于膏烛的成语
民脂民膏 秉烛夜游 火光烛天
关于膏烛的词语
洞隐烛微 煎膏炊骨 挤牙膏 膏粱文绣 风烛草露 膏粱纨袴 秉烛夜游 深入膏肓 扣槃扪烛 火光烛天
膏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蜡烛。引《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京房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諂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餘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
二、网络解释
膏烛膏烛,ɡāozhú,汉语词汇,意思是蜡烛。综合释义:蜡烛。《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京房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諂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餘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膏烛[gāozhú]网友释义:膏烛,ɡāozhú,汉语词汇,意思是蜡烛。汉语大词典:蜡烛。《淮南子·原道训》:“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京房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谄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馀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其他释义:1.蜡烛。
关于膏烛的造句
1、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
关于膏烛的近义词
蜡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