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基础知识

来源:易榕旅网


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一、标准化法律体系

(一)法律(1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共五章26条,对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标准化的管理体制、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以及违法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行政法规(1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年4月6日国务院第53号令发布。对《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特别是其中32条、33条对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即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依法应当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等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措施。

二、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卓别林)

(二)标准化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三)标准化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

(四)标准化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解决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需要抓好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农业标准化工

1

作,西部地区和东部老工业基地的标准化工作,进而实现全国标准工作的持续、平衡发展。

(五)标准化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的需要。。

(六)标准化是维护人民群从切身利益,

(七)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较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三、标准化的原理

(一)简化原理

简化是标准化的最一般的原理,标准化的本质就是简化。简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抛弃,而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把多余的、可替代的、低功能的环简化掉。

(二)统一原理

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统一的范围越大,统一的程度越高,标准化活动的效果就越好。

(三)协调原理

协调就是指协和一致、配合有力。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产物。在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指要做好相应的干预、说明、解释和配合工作。有标准内部、标准之间的协调,还有部门之间、工作之间的协调。

(四)优化原理

2

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最佳效益,因此在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最优化原则。没有最优就没有标准化。

四、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给出了标准、标准化的准确定义。

(一)标准的定义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简单地理解:标准是对一定范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这些规定最终表现为一种文件)。

(二)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3

五、标准的体制

(一)标准分级

按《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目前标准分为四级标准,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标准性质

按《标准化法》的规定,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

企业标准对该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

六、标准实施与监督

标准实施的方式主要有:

(一) 召开新闻发布会议,举办标准培训班宣传贯彻标准。

(二)开展重点标准的试点示范,加大示范区域综合标准的实施力度。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标准化示范点、旅游标准化示范点、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节能减排示范点等等

4

(三)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上级标准,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企业标准,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四)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级评定,积极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

(五)加大对标准实施情况的抽查力度。质监、工商、卫生、安全、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加大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相关标准执行性况的监督抽查和监督检查。

(五)通过开展一些扶优扶强措施,加大标准的实施力度。双如说开展中国名牌、省名牌、实施地理标志、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等方式推进标准的实施。

(六)社会监督实施

通过人大、政协的监督,贸易双方的相互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达到标准实施的目的。

七、标准编号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行业标准代号

地方标准:

DB52/449-2004 贵州米粉

DB52/T 441.1-2004 花溪旅游标准体系表

5

企业标准

Q/HH001-2009 豆腐干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