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用药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用药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第22卷第7期ChinHosp Pharm J,2002 Jul,Vol 22,No.7 ・423・ 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I"扫描确诊,均于脑梗死发病后1 周内就诊,既往均有心脏病史,并排除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 及其它严重器质性疾患。无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排除近期 手术、活动性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未服用任何抗凝、抗血小 板药物,血小板计数>60×10 ・L-。。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男l8例,女17例,年龄44.5~79.0岁,平均(61.8± 压者给予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 素钙注射液(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4 ml (相当于凝血因子Xa4000IU),bid,腹壁皮下注射,连用7 d。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第2次脑血管病会议 诊断标准》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及病残程度 而定: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分;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 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或不足 8分;恶化:功能缺损增加9分或更多。 1.4统计学处理2结果 9.3)岁,既往患风心病者12例,冠心病者8例,扩张型心肌 病者7例,高血压心脏病者8例;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 23例,年龄43.O-79.0岁,平均(60.9±8.2)岁,既往患风心 病者15例,冠心病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6例,高血压心 脏病者9例。 采用 检验。 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2.8%,总有效率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为97.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7.8%,总有效率为82.2%,两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加川芎嗪320 mg静脉滴注,有脑水肿者给予适当脱水,有高血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Tab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al effect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讨论 后。从而降低了病残率及死亡率。未发现自发性出血及其他 不良反应,对于原发性心脏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作者认 为对冠心病患者早期有效地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以阻止氧 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对风心病、心房纤颤患者及扩 急性脑梗死时,脑释放出分子量33万u的凝血因子,参 与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激活因子Xa后,便引起 连续性连锁反应,使血液凝固,从而使脑缺血加重,脑梗死后 反应高凝状态的指标如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rrAT)及 凝血酶原断片(F1+2)显著升高,抗凝治疗可降低这些指标, 改善高凝状态,改善缺血半暗区的血供,阻止梗死的进一步 扩大。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 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有效地抗凝治疗(如应用低分子肝素 钙),是防治脑梗死的重要措施。而低分子肝素钙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每日皮下注射两次,操作简便,又保持有效的抗凝 作用,是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Barrowcliffe TW.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J J Br J Haemato1.1995.90(1):1. 低分子肝素为平均分子量4000~6000的混合成份,由 未降解肝素经化学或酶解方法制备而得,其抗凝作用有赖于 抗Xa活性,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II1)结合产生抗凝活 性,其所含小分子结构多,抗凝血因子Xa与Ⅱa活性之比为 1.9~5.0:1l1 ,[2 J Green D,Hirsh J,Heit J,et a1.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a 具有快速和持续抗血栓形成作用,因其与 critical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J].Pharmacol Rev,1994,46 (1):89. 血小板Ⅳ因子(PF4)作用弱,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微 血管的通透性l3 J,故抗凝作用较强而出血不良反应较轻。另 有实验表明,低分子肝素的分解产物多聚戊/已糖在低分子 [3]Rizik IX3,Healy S,Margulis A,et a1.A new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for hospital pro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 J.Am J Cardi— ol,1995,75(15):993 肝素注射后1周内仍可检出,提示其抗凝活性稳定。文献报 道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缩小已形成的血栓 或栓塞的体积,故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l4 J。本研究中,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明显改善预 l4 J Theroux P,WatersP,Qiu S,et a1.Aspirin versus heparin to pre— vent myocardiol infarction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unstable angi— na[J J.Circulation,1993,88(5):2045 [收稿日期]2001—07—28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用药 张拥波,余刚,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用药。方法:结合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实践,分析脑缺血治疗特点。 结果:脑缺血治疗应重点强调“超早期”或“早期”的溶栓治疗;积极进行神经细胞保护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控制各种危险 因素;加强早期康复治疗和训练。结论:脑缺血病人的-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分型、分阶段、分层次和综合治疗。 [关键词]脑卒中;溶栓;神经细胞保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13(2002)07—0423—03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 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了很 大进展。结合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实践,对脑卒中 病人的临床用药进行探讨。 1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由于脑卒中病人的就诊时间、病因、个体素质等因素的 不同。在治疗时应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分型、分阶段、分 层次和综合治疗。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脑卒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4・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第22卷第7期Chin Hosp Pharm J,2002 Jul,Vol 22,No 7 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阻断脑缺 血的病理瀑布反应;加强整体管理和支持治疗;预防和处理 并发症;加强康复治疗。 2脑卒中的分型治疗 我们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 溶栓:t—PA必须在发病3h内应用;必须经神经专业医师确 诊,神经影响像医师对CF、MRI影像评估才允许推荐;有脑 出血史.6个月内脑梗死及颅脑外伤史遗留明显功能缺损,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新近心肌梗死,外科手术及分娩,半 年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肠或泌尿系出血,已知出血倾向 者皆不推荐溶栓l 。虽然动脉溶栓不提倡,但随着神经介入 技术的发展.将为动脉内介入溶栓提供条件。我们常用降纤 的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对不同脑卒中类 型,治疗有所侧重。 2.1 TIA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可以减少TIA发作频 率、减少中风发生和死亡率,并且对心源性中风的再发有预 酶、巴曲酶和普恩复等药物来降低纤维蛋白原,或增加纤溶 性,抑制血栓形成,此疗法亦应早期应用。但尚缺乏大规模、 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4神经细胞保护治疗 防作用,剂量为80~1300 nag・d 不等。噻氯匹定(ticlopi— dine)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但不良反应多,如腹泻和皮疹,偶 见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等。噻氯格雷(clopidogre1)通过不 可逆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缺 血性中风的发生,亦有相同的不良反应…。抗凝治疗主要应 用于心源性脑卒中的TIA病人。在抗凝治疗中使用肝素的 风险较大,Meta分析结果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 有些药物如纳洛酮、神经节苷酯、尼莫地平、NMDA受 体拮抗剂、粘附分子抗体和自由基清除剂.在动物实验或小 样本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但在Ⅲ期临床试 验中证实无效.这可能由于用药时间延迟、剂量不足、药物难 以进入脑组织和不良反应大等有关_3j。目前,临床可试用的 药物有纳洛酮、尼莫地平、维生素C、维生素E和甘露醇等。 胞二磷胆碱和吡拉西坦等亦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 以试用。此外,对甘氨酸拮抗剂GVI50526和镁盐的脑保护 作用尚在临床实验阶段。 5加强整体管理和治疗 接受抗凝治疗并无临床益处l 引。临床上.我们常用速避 凝、栓复欣等进行抗凝治疗.其安全性较高。病情发展较缓 慢者则可采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等,但临床较少用。阿司匹 林联合抗凝剂的效果超过单用抗凝治疗…1。最近研究证明: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联合应用的效果是单独用阿司匹林的 两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_4j。我们多采用阿司匹林 75 mg・d,联合双嘧达莫25 mg,tid,来治疗TIA及其它类 型脑缺血。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 5.1颅内高压和脑水肿治疗 目前多采用20%甘露醇或甘 油果糖、甘油氯化钠和呋塞米来治疗,亦可试用抑肽酶和白 蛋白等。激素已被临床证实无效而不再推荐使用。 5.2调整血压血压对于维持脑灌注压极为重要,在卒中 发生时一般不主张积极降压。只有当平均动脉压高于 133 mmHg或收缩压高于220 mmHgU ̄,建议谨慎口服高血 压和应用脑血管张剂,但应注意血压变化。 症和禁忌症,对发生出血性梗死危险大和合并高血压者应避 免应用。此外,亦可给予银杏叶制剂、川芎、丹参、红花等中 药,但尚未进行大规模临床验证。 2.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对颅外或颅内颈动脉以 及椎基底动脉来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的形成,可进行 5.3控制血糖5.4体温急性期不主张输注高糖液体,但应避免低 溶栓及神经介入治疗,如不能溶栓治疗,可给予抗血小板聚 集和抗凝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与TIA治疗相似。目前.国外 学者提倡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 或狭窄…。 血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于卒中急性期的低热或高热患者,应积极退 热治疗,推荐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 使体温维持在安全正常的范围E6j。近年有人建议亚低温治 疗,但临床上尚有待验证。 5.5其他环状况。 6并发症的处理 2.3脑栓塞由于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脑梗塞,禁用溶栓 治疗。对心源性栓塞首选抗凝治疗;动脉源性栓塞首选抗血 血液稀释疗法,如病人有血液粘度过高,血容量 小板治疗。急性脑栓塞患者.起病48 h内,若无出血倾向,可 先静脉用肝素治疗数天,然后再选用抗血小板剂或抗凝剂口 服治疗.治疗的剂量及疗程应个体化。心源性栓塞的最常用 抗凝剂为华法林,主要用于抑制红色血栓。一般起始剂量为 不足时.适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改善其循 脑卒中并发症主要有褥疮、肺部感染等,因此.应加强护 理,如出现上述并发症应积极对症治疗。 7早期康复治疗 2~3 mg・d~,然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 INR应控制在2~3。绝大多数患者的维持剂量为2~ 5 mg・d 。当患者不能耐受抗凝治疗或为动脉源性脑栓塞 时,可选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剂量80~1300 mg・d 均有效。目前还不主张华法林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 2.4腔隙性脑梗死 主要针对病因给予治疗,给予抗血小 脑梗死受损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生成传递减少,采用神 经递质替代的方法可以增强和促进神经功能和恢复,改善预 后。有人使用右旋苯丙胺并辅以物理疗法,患者肢体运动功 能恢复良好;也有人使用溴隐亭和卡比多巴加左旋多巴来治 疗改善卒中后的失语。其次,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 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治疗的方法比较多,但对不同病因、处于不同分类时期 的病人应用不同的康复方法。 参考文献: 【1 j Simon RP,Aminoff M3,Oreenberg DA Clinical Neurology【Mj ed4.Beijing:McGraw—Hill,2000,296. 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可参考TIA的抗血小板 聚集和抗凝治疗。 3超早期的溶栓治疗 近年临床研究显示.在起病3h内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t-PA0.9 mg・kg,总量不超过90 nag).可明显改善 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率 3。 使用溶栓剂必须遵循严格的条件,否则将导致颅内出血的严 重危险。近年国内对溶栓提出如下建议:不推荐链激酶静脉 [2]Brott T,ogou ̄lavsky J.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oke E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第22卷第7期ch。n Hosp Pha丌Tl J,2002 Jul,Vol 22,No.7 N Engl J Med,2000,343(10):710. 425・ [5]丁云秋,盛爱珍.全国脑血管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中华内科杂志,l997,36(9):631 [3 Sandercock P.Is there still a role for intravenous heparin in acute stroke? [J Jl Arch Neurol,1999,56:1160 [4]Easton JD.Curr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troke[J]. Neurology,1998,51(13):1. [6 Keyser JD.Antipyretics in acute i ̄'haemic stroke[J].Lancet, 1998,352 [收稿日期]2001—06—23 头孢唑啉与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杨鹏飞 ,成杰 ,祝莉莎 (1.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9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检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 对照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治疗成本和效果。结果: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 分别为83.3%和84.0%,效果无显著差差异(Z2=0.3612 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336.4元和2147.6-,L,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头孢唑啉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噻肟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关键词] 头孢唑啉;头孢噻肟;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13(2002)07.0425—02 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临床常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在保 本。隐性成本计算较困难,故本文未纳入在内。 药物治疗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治 疗成本+治疗不良反应成本(治疗成本包括住院费、检查费、 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寻找最佳效益比是医 疗单位重点研究的课题,进行抗生素费用效果分析,可有效 扼制医疗费用上涨,降低治疗成本。我们对头孢唑啉和头孢 治疗费和药品费)。住院费为每床每日费用×住院天数,各项 检查治疗成本按实际支出进行计算,药品费按零售价计算。 每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的总成本=床日成本×床 日数+(某检查项目单位成本×该项目检查次数)+药品成 本+间接成本。 噻肟治疗临床常见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经济学研究,评价和 比较它们的成本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自2001年1~6月根据临床症状、体症、胸 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并需静注抗生素 治疗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妊 娠及哺乳期妇女、疗程不足3 d者除外,符合上述条件共49 间接成本主要指损失的工资,按人均每月工资计算。 2结果 2,1疗效根据疗效标准,确定治疗效果,并比较效果间是 例病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 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A组为头孢唑啉24例,B组为头 孢噻肟25例。 1.2治疗方法A组:头孢唑啉2 g,bid,静脉滴注。B组: 根据卫生部抗感染药物疗效判定指标 否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头孢唑啉钠):24例中,治愈16 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平均 住院9.0 d。B组(头饱噻肟钠):25例中,治愈16例,显效5 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4.0%。平均住院 7.5 d,两组在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 头孢噻肟2 g,bid,静脉滴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1.3疗效判断标准的4项内容分为四级,即①痊愈:症状、体征、试验室检查及病 原菌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其中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好转:病情有好转,但达不 到显效标准。④无效:用药72 h以上,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2.2不良反应泻。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临床相关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观察包括:肝功能异常、黄疸、皮疹和腹 2.3药物经济学评价 由于两组药物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 应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因而可以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 济学分析【2。头孢唑啉钠总费用为(12J336.4±170.1)元,头 孢噻肟钠为(2147.6±265.2)元,头孢唑啉钠治疗下呼吸道 感染的费用明显低于头孢噻肟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根据痊愈和显效数据计算有效率。 1.4不良反应评估 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 不良反应发生。根据开始和结束时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评 估,确定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与所用药物有关。 1.5成本测算|l J 医疗成本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服务 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活劳动和药物劳动的综合货币表现。 药物治疗的成本包括药物治疗过程中医院的医疗成本、患者 的工资损失、交通费用、营养等间接费用,治疗药物不良反应 当两种药物有效率相同或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时,可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整个治疗进行药物经济学的评 价。最小成本法分析发现,影响医疗费用高低的因素不仅与 的费用及疾病给患者自身带来的痛苦和生活不便等隐性成 表1 头孢唑啉钠与头孢噻肟钠最小成本(元)j±S Tab 1 The lowest COSt of the cefazolin and the cefotaxi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