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易榕旅网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任务之一。根据多年的语感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思考与实践,和广大同仁交流与探讨,以期共同提高。

那么,语感是什么呢?语,指语言,感,指感觉。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感觉,它是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把握、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关键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语感在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并作用于听、说、读、写,促进和提升听、说、读、写品质的螺旋式提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多读是形成语感的基本途径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语言刺激与语文知识交融互渗的产物,它是学生直接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形成的一种语言感受能力,而这种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最直接的训练途径是形式不同的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强调了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

作用,指明了读是形成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美文需要美读,美读可以有效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要领与旨趣,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是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教师理解和朗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在学生充分预习与朗读的基础上,教师的示范美读,对学生来说,可以以情感人,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范读全文,可以范读文章的关键段落,可以范读文章的关键句子等,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朗读,并互相评议。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调动全身多种感官功能,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全面、准确、细腻、真切。在师生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提升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语感。 二、背诵是强化语感训练的有效办法

轻声朗读和尝试背诵是训练语感的另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一遍遍的轻声朗读中,语言材料对大脑皮层产生良好的刺激,学生不仅记住相关文段的内容,而且内化为语言感受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语感好的人,说话和写文章都简明流畅,生动形象,文采斐然。他们一定读过很多好文章,背诵过好多篇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已经和知识一起内化为语感,很好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春》一文时,笔者引导

学生通过借助轻声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背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等内容,学生很快地从比喻和排比的修辞角度感受语句的内涵,把握住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在今后的作文活动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运用,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语言运用是提升语感的重要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学生语文素质提升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中听和读是从由外而内的方向内化的,说和写是沿着由内到外的方向外化的,“听”和“读”是信息存储,“说”和“写”是信息输出,笔者试从说和写的角度,谈谈在言语运用中提升学生敏锐的语言感觉。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有这样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散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精美的句子,认识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这组句子的句式特点,提炼出句子的结构特点,照下列句式进行书面仿写,“一样,是的;一样,是的;一样,是的。”当然,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读懂内容、熟悉文本风格等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

仿写、续写和改写等,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语文教师要从多读、多背和多进行语言运用训练等角度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感水平提高了,语文水平才会真正提高,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新课程描绘的语文教学宏伟蓝图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作者单位: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