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抒情议论
必知·这个点是什么 一篇好的记叙文,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 议论以记叙为基础,是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等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议论方式有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即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二是间接抒情,即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记叙中的抒情,能够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抒情与议论往往难分彼此,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方式来丰富文章情感的容量。
该考点的考查形式多样,有时与词语的考查融合在一起,有时与对尾句的理解相结合,有时直接对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赏析。
必记·这个点怎么答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虽然很少,但对表达中心、抒发情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回答此类问题,需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因为文中的议论都是紧紧围绕主旨而议,抒情都是围绕主旨而行的,所以,阐释议论、抒情的作用时,必须有“主旨意识”。
然后,慎查明辨,锁定句子。文中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是抒情,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如何,这些都要考虑透彻。
最后,答题要规范、简洁,切中要处。
考查抒情的作用的题,答题步骤与此相同,结合原文内容来作答即可。
必会·这个点如何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老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
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号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题目】
●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③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解答】
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本文题为“白梅无价”,其实就是对许老在师兄离去后所作梅花真品的热爱,对许老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礼赞。明白了此意,再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就不会偏离中心了。
然后,慎查明辨,锁定句子。题目要求赏析的是第③段中的议论,文章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形式,是从“我”的视角来议许老,包括两个方面,回答问题时二者要兼顾。
最后,答题要规范、简洁,切中要处。比如“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恸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
由上分析,可将答案拟写为: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恸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
必刷·这个点这样练
【必刷一】
太阳下的草帽 杜崇民
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草地上,我摘下头上的草帽下意识地摇动起来,驱赶的是蚊子,带来的是一阵凉爽。
已是休工的时间了,火辣辣的太阳下,还有三五个头戴草帽的同事在田间除草,包谷黄灿灿,水稻黄灿灿,远山近水丰收在望。
抽一支烟,让大自然过滤往事。草帽在手中细细数点,仿佛带着太阳的光芒把心情照耀。常年的机关生活,很难直接与太阳和田野对话。久违田间劳作的我,确实感觉有点累了,而手中的草帽,却让我想起了父亲。
父亲是路桥总工程师,父亲和草帽走到哪里,我们的家自然也就搬到哪里。母亲常说:“草帽就是我们的家。”每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屋里的家具全是破旧的,但草帽准会是新的。在父亲看来,换上一顶新的草帽,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①太阳造就汗水和智慧,草帽在见证信念和意志。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一次,母亲病重躺在家里床上。我盼望着父亲早一点回来,给母亲煎药。可父亲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不由分说,他拿起草帽又朝工地赶去了,大桥工地建设更需要他。我用异样的眼光望着父亲拿起草帽。父亲愧疚地摸着我的头鼓励说:“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又一次,父亲要到省城开劳模表彰大会。他希望我在“五一”假期读读他的一本日记《坚持和执著》。路桥,是他的才华文章。他爱事业就像爱生命。宿命的爱,完整的爱,不会随意被烈日暴晒,被风雨打湿。也就在父亲把一顶旧草帽挂在墙头的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两年后的一天,父亲为了救一个触电的工人,自己身受重伤,昏迷不醒。顿时,母亲有点支撑不住了。“男子汉要顶起一片天。”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扶着母亲低声细语:“爸爸是好样的。”到了医院,我们看见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拿着一顶草帽跪在地上请求医生,要救活他的恩人。认识我们后,他拉着我和母亲的手哭诉说,他被触电后,是我父亲用这顶草帽,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自己却……
父亲终于苏醒了,是在我守候的睡梦中苏醒的。晨曦,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我忽然觉得我完全长大了。后来,我获得硕士学位,成了工程师,成了公务员。我更加理解了,有太阳才有白天,才有路,才有草帽顶起的一片天。
“上工了啰……”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收藏好记忆,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又走进了一片丰收的玉米地。
我忽然感觉到,②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
1.结尾画线句②“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主题,并照应题目。
【必刷二】
你是一场太阳雨
昨稼
①那是我十几岁人生中最神奇而又愉悦的一天,从中考考场出来的时候,六月火辣的太阳高高地挂着,空中却零星地下着小雨,散落在街道旁绿化树的叶子上,滴答作响,像弹奏一支轻快的曲子。
②我穿过人群,跳上黎志的自行车,那一刻觉得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和黎志两个人,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变成了虚幻的背景。他载着我回学校拿东西,我们迎着风雨大声地欢呼着,像两个获胜者在举行胜利的庆典。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刚上初三时候的情景。
③那时,黎志是年级的佼佼者,而我本来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我们两个竟成了同桌。不得不承认,黎志不但是一个学霸,还是一个热心人。
④我的理科成绩十分差,数理化成绩没有哪科拿得出手。一开始,我不敢问他题,怕打扰他,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会忽然对我说:“程曦,你的数学公式用错了。”“程曦,你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不对。”“程曦,这个化学方程式没配平。”这些本来和他都没有关系,可他总忍不住看着我叹气说:“程曦,你这样怎么考得上市级高中?”
⑤我心虚地低下头,小声反驳他:“我也没说要考市级高中呀!”然后他就真的生气了,扭过头去不停地刷题,好几节课都不理我,我忍不住偷偷哭了。下课后,我想主动与他和好,但一转身,碳素笔不小心在他的校服衣袖上划了一道。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两个人有点尴尬。午休时,他趴在桌上睡觉,冬天的暖阳照在他的脸上,我偷偷把那道划痕改成一朵笑脸向日葵,然后开始认真地做数学题。
⑥渐渐地,我们两个变得无话不说起来,我对市级高中也有了美好的憧憬。转眼就到了中考,考场是随机安排的,我和他的考场却意外挨着,于是,我们就一起去考场,一起回学校。我是一个方向感不好的人,人多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人群带跑,每当我要在人群里迷失方向的时候,他就会及时地拽住我的衣服把我拉回去。
⑦雨开始下得有点儿大了,天空里的太阳也没有要隐去的意思。黎志的头发很快被打湿,我看着他带着笑意的侧脸,大声对他喊道:“黎志,我们一定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他哈哈大笑着,并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我想,现在这样就很好,至少我们还能一起迎着风,淋着雨,晒着太阳,多奇妙。
⑧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是他先给我打电话,那时我正在帮妈妈搬太阳底下的花,电话那边雀跃的声音从手机里跑出来:“程曦,祝贺你!你超了分数线15分,我们都有机会被市级高中录取。”
⑨我泪如雨下,人海茫茫,总有一些人,他们不像你的父母亲人一样与生俱来,可他们一旦出现,就如你的父母亲人一样帮助你、温暖你、照耀你,甚至点燃你的人生。
⑩天空里的太阳依然那么刺眼,我多么希望那一刻能降下一场大雨,因为那一刻我的心情大概只能用一场太阳雨来描述了。
⑪黎志,你知道吗?你就是我少年时光里的一场太阳雨呀! ..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天气特点,烘托“我”中考结束后愉悦的心情。
B. 第⑤段末写到“然后开始认真地做数学题”,为下文的中考成绩超过市级高中线埋下了伏笔。
C. 第⑨段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听到中考喜讯后的感想,点明主旨。 D. 第⑪段中加点的“你”运用第二人称,拉近黎志和“我”两人间距离,便于情感抒发。
2.C (文章第⑨段主要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故选C。)
【必刷三】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
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
B. 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 “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 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
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 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E. 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3.AE (A.作者是写了三次,但第一次只是个引子,是略写的;E.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明显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
【必刷四】
一起去看山 阿来
①爬了一天山,袭来的疲倦使得大家意兴阑珊,我们便都在火堆边睡去了。我横竖睡不着,也许是因为过于兴奋,也许是因为海拔太高。这时,风停了,月亮升起来了,它用另一种色调的光将曾短暂陷落于黑暗的群山照亮。我喜欢山中静寂无声、光色纯净的月亮,就悄然起身,把褥子和睡袋搬到屋外的草地上。我躺在睡袋里,看月亮,看月光流泻在悬崖下属于杜鹃林和落叶松的地带。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凝视一道冰川。那道冰川顺着悬崖从雪峰顶前向下流淌——纹丝不动,却保持着流动的姿态,然后,在正对我的那面几乎垂直的悬崖上猛然断裂。我躺在几丛鲜卑花灌木之间,正好面对着冰川的断裂处。那幽蓝的闪烁的光芒如梦似幻。我们骑着上山的马,帮我们驮载行李上山的马,就站在我的附近,垂头吃草或者咕吱咕吱地错动着牙床。我却只是静静地望着几乎就悬在头顶的冰川那十几米高的断裂面,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视觉感受到的光芒在脑海中似乎转换成了一种语言,我听见了吗?我听见了。听见了什么?我不知道,那是一种幽微深沉的语言。一匹马走过来,翕动着鼻翼嗅我。我伸出手,马伸出舌头。它舔我的手。粗粝的舌头,温暖的舌头。那是与冰川无声的语言相似的语言。
②然后,我就睡着了。 ③越睡越沉,越睡越温暖。
④早上醒来,我的头一伸出睡袋,就感到脖子间新鲜冰凉的刺激。睁开眼,看见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我碰落了灌木丛上的雪,雪落在颈间,那便是清凉刺激的来源。岩石、树木、溪流、道路,所有的一切,都被蓬松洁净的雪覆盖。一夜酣睡,我竟然连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都不知道!
⑤那天早晨,兴奋不已的几个人也没吃东西,就起身在雪地里疾走,向着这条峡谷的更深处进发,直到无路可走才停住。最漂亮的景色是一个小湖。世界那么安静,曲折的湖岸上是新雪堆出的各种奇异的形状。那些形状是积雪覆盖着的物体造就的。一块岩石,一堆岩石,雪层杜鹃的灌木丛,柏树正在朽腐的树桩,一两枝水生植物的残茎,都造成了不同的积雪形
状。纹丝不动的湖水有些深沉。湖水中央是洁白雪峰的倒影。这是我离四姑娘山雪峰最近的一次。她就在我的面前,断裂的冰川,锋利的棱线,冰与雪的堆积,都清晰可见。
⑥后来,我还在不同的季节到过四姑娘山。
⑦春天和秋天,不同的植物群落,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调。
⑧春天,万物萌发。那些灌木丛与乔木新生的叶子会如轻雾一般给山野笼罩上深浅不一的绿色,如雾如烟。落叶松氤氲的新绿,白桦树的绿闪烁着蜡质的光芒。不同的色调对应着人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情感。从那些应了光线的变化而变幻不定的春天的色彩中,人看到的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美国诗人惠特曼的“拂开大草原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应的讯息”,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⑨秋天,那简直就是灿烂色彩的交响乐。那么多种的红,那么多种的黄,被灿烂的高原阳光照亮。高原上特别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空气对流,那就是大大小小的风,风和光联合起来,吹动那些色彩不同的树——椴、枫、桦、杨、楸……那是盛大华美的色彩交响乐。高音部是最靠近雪线的落叶松那最明亮的金黄。高潮过后,落叶纷飞,落在蜿蜒的山路上,落在林间,落在溪涧中。路循着溪流,溪流载满落叶。下山,我们回到人间。其间,我们有可能遇到有些惊惶的野生动物,有可能遇见一群血雉,羽翼鲜亮。我们打量它们,它们也想打量我们,但到底还是害怕,便慌慌张张地遁入林间。
⑩当然不能忽略夏天。
⑪所有草木都枝叶繁茂,所有草木都长成了一样的绿色,浩荡、幽深、宽广。阳光落在万物之上,风再来助推,绿与光交相辉映,绿浪翻滚,那是光与色的舞蹈。那时,所有的开花植物都开出了花。那些开花植物都有着庞大的家族。杜鹃花家族、报春花家族、龙胆花家族、马先蒿家族,把所有的林间草地、所有的森林边缘,变成了野花的海洋。还有绿绒蒿家族、金莲花家族、红景天家族,它们都竞相开放,来赴这场夏日的生命盛典。
⑫而这一切的背后,总有晶莹的雪峰在那里,总有蓝天丽日在那里,让人在这美丽的世界中想到高远,想到无限。我记起一个情景:当我趴在草地上把镜头对准一株开花的棱子芹时,一个人轻轻碰触我,告诉我不要因为拍摄一朵花而压倒了身下看上去更普通的毛茛花。我也阻止过准备把杜鹃花编成花环装点自己的年轻女士。这就是美的作用。美教导我们珍重美,美教导我们通向善。
⑬冬天,雪线压低了。雪地上印满了动物们的足迹。落尽了叶子的森林呈现出一种萧疏之美。
(选自《读者》)
4.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二】
四姑娘山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邛崃山脉中段,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景区核心景点为“三沟四峰”: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
山、大姑娘山。幺妹峰是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景区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5座,终年积雪。
参考答案:选文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链接材料二以说明为主。
【必刷五】
黄河的颜色(节选)
王若冰
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在壶口看到的泥沙俱下、跌宕奔突的黄河的力量与气势! 从陕北黄土高原断裂带纵横交织的沟壑环绕而下,闪烁着金色波浪的黄河时隐时现。到了壶口镇,满河流水如凝结在一起的黄金粘液,闪射着耀眼金光在秦晋大峡谷深处舒缓南下。傍依只有零星细浪无声翻滚的黄河转过一个弯子,骤然间就有隆隆巨响迎面扑来。顺着震彻峡谷的喧响望去,茫茫水雾从峡谷中央升起。水雾升腾的地方,在西北高原奔走2000多公里的黄河,带着已经与茫茫黄土地融为一体的颜色奔涌而来,那是我们华夏民族最美的肤色。一个巨大的石壶朝天敞开,因两岸层层叠叠的巨石阻拦而顿时变得膂力震天的滚滚黄河,如身披黄金铠甲、冲锋陷阵的威武之师,愈是险要狭窄,就愈奋勇向前,手挽手,肩并肩,高举金光四射的团团巨浪,一排接一排,风不顾身,朝巉岩高筑的壶口奔泻而下。全速奔腾,彰显着黄河的坚强,诉说着黄河的执着。飞泻而下的巨浪跌落壶底,似沸汤开壶,激流翻滚,声震如雷。堆堆巨浪飞溅而起,如竞相绽放的黄金,金光四射,璀璨夺目。这是力量的交响,是团结的交响,是奋然永进的交响,这是真正的黄河大合唱。
那一刻,黄河两岸被一种令人心旌飞扬的金黄色映照着、笼罩着、拥抱着,犹如黄金锻造的宫殿。以至于此后多少年,只要一想起黄河,我耳际就回响起排排巨浪涌入壶口时排山倒海的隆隆巨响,眼前就浮现出壶口瀑布前赴后继、激情绽放的黄金浪花……
(有改动)
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
刘白羽
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却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的飞机上。 云海忽然逝去,下面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深褐色大地,阳光从上面象千万道聚光灯照亮了大地。一种出乎意外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实在惊人,我想一个人一生一世也许只有这样一次吧!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向你露出神奇风采。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个长带有的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开始我茫然不知这是什么!仔细看时,才知道这是黄河,这苍莽无垠无际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泄,呼啸苍天,排挞岩谷。这条莽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拂,一下又汇成为巨流,如利
剑插过深山,势如长风一拂、万弩齐发。多么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啊,高原上空,无数美丽发亮的银白色云团,飘忽闪烁,如白玫瑰随风漂浮。我发现,云影遮罩着的地段,黄河是深黑色的,阳光直射的地段,黄河就闪着银光。这广大的高原的奇景,使我惊讶得无法形容,如科学家发现了宇宙无穷,如思想探索到人生奥秘,如艺术施展出富有的、奔驰的、幻想的巨大魅力。这时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又嘹亮的响起,不过,这一次它不是在空中,是从我心中飞出,飞下长大,飞下黄河,在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有改动)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的颜色》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描写这一表达方式。
B. 《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一句中“长带”指的是黄河,
C.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高空俯视,侧重在描写黄河的概貌;《黄河的颜色》则近观,在黄河的颜色和河水气势上落笔。
D. 两则选文都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A( “这是力量的交响,是团结的交响,是奋然永进的交响,这是真正的黄河大合唱”这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是抒情,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不是描写。故选A。)
【必刷六】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⑤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
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在面对着眼前那一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6.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析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议论;提高对沙家浜的芦苇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沙家浜的芦苇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必刷七】
①我们一家住在湖南农业大学,紧挨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天气好的时候,常可以在附近的田间地头见到袁隆平院士的身影,感觉与袁隆平一家就像左邻右舍一样亲近。每每有亲戚朋友聊起袁隆平院士,我们一家都会因为住在袁院士的隔壁而感到特别自豪。
②2018年上半年,我决定采写一篇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育人的故事。女儿听说我要去见袁老师,很是惊讶,像倒豆子一般地问我:“袁隆平爷爷真的就住在我们隔壁
吗?他真的会见你吗?他是不是很老了?我也好想去!”在女儿的心里,袁院士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会近在咫尺!
③2018年5月16日大清早,我就带着女儿提前来到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楼前坪,父女俩心情都是无比激动。在杨秘书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袁院士的办公室。袁院士见了我们,马上起立和我们打招呼,并与我们一一热情握手,当他把手伸向我女儿时,女儿迟疑了一下才伸出手,并礼貌地问袁爷爷好。握了手,袁院士慈祥地问女儿:“小朋友,读几年级了?”“五年级。”女儿显得有些拘谨,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科学家,她还真有些蒙了。
④袁院士见我女儿身材单薄,就关心地对她说:“现在咱们国家粮食年年大丰收,不像以前了,你要多吃一点米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女儿频频点头,阳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满整个房间,正好映照在她的脸上,整个房间溢满了阳光的味道。
⑤当我们问起袁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的经历时,袁院士的话厘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告诉我们,他教书时就是一个爱“鼓捣”的教书匠。当年党号召向科学进军,他就决定在教学之余,真正搞点研究。在他的组织下,安江农业学校成立了第一个科研小组,他们把西红柿嫁接到马铃薯上,希望地下长出马铃薯,蒸上结西红柿;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希望得到新型的瓜种,嫁接的作物成活了,长势也不错,种起在安江农业学校的往事,袁院士兴致特别好,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⑥临别时,我和女儿提出和袁院士照一张合影,我们自觉地站点了袁院士的两侧。袁院士见状,笑呵呵地对我说:“小朋友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见,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应该站在中间。”说完,就把我女儿往中间的位置拉,一张袁院士站在后排,小朋友居中的照片就这样定格了。从那以后,女儿只要看到有关袁爷爷的新闻就会格外关注,俨然成了袁院士的铁粉。
⑦2021年5月22日,我参加完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中午赶回家陪女儿吃饭,刚一开门,女儿就哭着问我:“网上说袁爷爷去世了,是真的吗?”我见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就安慰她:“袁爷爷身体很好。”女儿见我说得很坚决,这才擦了擦眼泪说:“袁爷爷身体这么好,肯定可以活过100岁。”在女儿的心里,像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应该永远活着才对!让人悲痛欲绝的是。下午一点多,官网还是发布了袁院士离开我们的消息。那一刻,女儿正在书房学习,我知道,她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我不忍心将这一切告诉女儿,于是找了个借口,匆匆下了楼。
⑧回到家里,女儿异常的平静,我在她的书桌上看见她正在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正是她敬爱的袁爷爷,题目是《一面》。就在这一瞬间,我感觉到女儿长大了!
⑨我常想,我和女儿之所以将袁院士视为自己的亲人和学习的榜样,一定是因为在2018年5月16日的这一天,袁院士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真善美的种子。我相信这一粒种子,就如同袁老师研究的杂交水稻种子一样,已经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原文有改动)
7.结合选文,请你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的方式(至少选择两种),表达自己对袁降平院士的崇敬之情。(不得少于3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