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达兴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推荐】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达兴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来源:易榕旅网


2018-2019 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达兴中学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1.( 3 分)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看 护( kān)

B .盔 甲( huī)

C.屋檐 ( yán)

D .搓捻 ( niǎn)

镶嵌( xi āng)

稀稀疏疏

吝啬( l ìng) .

倏忽 急躁

澄清

倘若( tǎng) . 发髻( jì)

黄晕( yūn)

美不甚收

人声鼎沸 各得齐所

2.( 3 分)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

B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

....

C.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

....

D .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 3.( 3 分)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B .《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C.古代张贴的对联,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D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

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4.( 3 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放学后,你是去奶奶家,去外婆家,还是回自己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C.遵义的云门屯、竹海、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均是旅游胜地

D .“我们下周举办校园艺术节, ”老师兴奋的说: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5.( 3 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遵义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 .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第 1 页(共 23 页)

6.( 3 分)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

A .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刘说:

吧。”

B .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

“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

处,请您不吝赐教。 ”

C.向老师高兴地对我说: “你此次夺冠,为班级争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 .小惠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

“下次我还会光

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

二、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12 分)

7.( 12 分)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 3)《峨眉山月歌》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4)《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又酸又甜,

(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兄

( 8)咏雪》中,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兄子胡儿的回答是:

女谢道韫的回答是:

( 9)《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氛围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50 分)

8.( 12 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童年河

赵丽宏

①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

无法把它留住, 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

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 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 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

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

第 2 页(共 23 页)

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

在唱歌的时候, 河里的鱼也在忙着, 它们虽然无声无息, 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 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 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 亲婆对他说:“雪弟, 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 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 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

⑥ 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 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 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 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 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 “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 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一

边点头,一边问阿爹: “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 “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

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

? 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意林 ?少年版》 2016 年 13 期)

( 1)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2)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第 3 页(共 23 页)

( 3)第 ③ 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4)结合选文,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9.(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要告诉别人

艾小米

① 咖啡馆里的自家烘焙糕点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经常有父母喝完咖啡后打包一块带给家里的孩子,或者干脆带小朋友一起来吃。

② 父亲与男孩一起出现时,是中午,服务员刚上班。昨天下过一场春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男孩戴着一顶深蓝色绒线帽,在这个流行“春捂秋冻”养生观的城市里并不显得突兀。

③ 男孩四五岁的样子, 很活泼, 边吃蔓越莓饼干, 边与服务员聊天, 他父亲站在院子里,大约因为只买了三块饼干而不好意思坐下。

④ 因为不是节假日,大家很自然地问男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 “因为我要去看病。 ”他的声音十分响亮,像个真正的男孩。 “什么病呀?”服务员随口问。男孩的父亲不知什么时

候已经冲了进来,一只大手牢牢地按在儿子肩上。

⑤ 男孩抬头看着他的父亲,说“姐姐问我呢” ,语气里充满了“我想说” 。父亲注视着他的眼睛,坚定地摇头。男孩低下头,喝了一口免费的柠檬水,又吃了一口饼干,忽然语

速很快地大声说: “爸爸说我病得很重,做完化疗还要吃中药,但我一点儿也不怕。 ”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

了一下他的耳朵。看上去轻巧,下手却很重,男孩明显被弄疼了,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打他,父亲显然不想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什么,儿子更加愤怒,摘下帽子狠狠地甩在桌

上,他的小脑袋露出来, 上面覆盖着稀疏的毛发, 头皮一块块暴露着, 似乎在说我很痛。 ⑥ 父亲的态度缓和下来, 将帽子重新戴在他的头上, 拍拍他的脑袋, 男孩的气还没有消,他离开了椅子, 狂躁地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 “等我长大了, 也要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 ” 终于,他在父亲面前停下来,稚气的话语逗得人想笑。从他走下椅子,他父亲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一秒,甚至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此时,他闭上眼睛,短短几秒之后,睁开

看着他的儿子,说: “一言为定。等你长大了,如果爸爸不听话,你也揪爸爸的耳朵。

⑦ 我认真地看这位父亲, 年纪大约 35 岁,粗黑的头发里夹杂着更粗的白发, 背一只双肩包,包的两端已经磨破发白。 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 他在说到 “等你长大了” 这句话时,声音抖

动着。

第 4 页(共 23 页)

⑧ 店里来了别的客人,大家开始忙碌。父亲终于肯在桌子边坐下来。他将儿子拉进自己

怀里,迫不及待地教育他“以后不要告诉别人”

,声音不大,以为我们听不到。

⑨ “为什么?”男孩在吃最后一块饼干。

⑩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如果别人知道你跟他们不一样,就会瞧不起你。 ”大约这个答案的确听过太多次,男孩有些泄气,却没再问为什么。吃完饼干,他又喝了一杯水,父

亲拉着他的小手走了。我们给父亲倒的水,他一口都没喝。

? “真可怜,应该送几块饼干给他。 ”一个服务员说。

? 我摇摇头。谁愿意接受同情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所有平常的人一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分析第 ①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 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

不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

② 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

..

着。(说说加点词

语的表达效果)

( 4)谈谈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 5)请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10.( 9 分)综合性学习。

青少年体质状况

材料一:某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状况)

监测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升降趋势

↑ ↑ ↑

监测项目 肺活量 视力

长跑(男 1 000 米,女 800 米)

升降趋势

↓ ↓ ↓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

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 20 分钟,全连 117 名新兵中竟有 9 人

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

晕倒。

材料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学生

升学压力较大,引发精神紧张。某市教育局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经

第 5 页(共 23 页)

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

因。

材料四: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

偏食习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要走出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

重技能轻体能的误区。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而进行“课业加餐”

。学校要认真实

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不得使体育课“空壳化” “休闲化”“走过场”。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教育部门要加强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 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教育部门要建立

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或督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政府对应在农村建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 同时要把青少年儿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

划的重点对象,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 1)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

(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至少三点)

(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生的身高增加,肺活量便自然随着下降。

B.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

兵一半以上害怕跑步。

C.某市教育局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方面的原因。

D .增强学生体质,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必须加强孩子的营养。

11.(11 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第 6 页(共 23 页)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人不知而不愠.愠: ② 学而不思则罔. ③ 人不堪 其忧

. ④ 博学而笃 志

罔:

堪:

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

,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

12.( 6 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第 7 页(共 23 页)

B .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

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 让我们

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本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 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的风度。

D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三、综合性学习( 10 分)

13.(10 分)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 3)李华受到此次活动的影响,对四大名著当中的《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

在 11 月 16 号向同班同学张丽借了一本《红楼梦》

,准备在三个星期内看完,于 12 月 7

日归还,请你替李华写一张借条。

四、作文( 60 分)

14.( 60 分)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歌手蔡琴说: “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

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

”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

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 不少于 600 字。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第 8 页(共 23 页)

2018-2019 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达兴中学七年级

(上)

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1.( 3 分)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看 护( kān)

B .盔 甲( huī)

C.屋檐 ( yán)

D .搓捻 ( niǎn)

. 【分析】 略

镶嵌( xi āng) .

稀稀疏疏

吝啬( l ìng) .

美不甚收

人声鼎沸 各得齐所

倏忽

急躁

澄清

倘若( tǎng) .

发髻( jì)

. 黄晕( yūn)

【解答】 C

【点评】 略

2.( 3 分)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

至。

B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 .

C.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

....

D .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

【分析】 略

【解答】 A

【点评】 略

3.( 3 分)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B .《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C.古代张贴的对联,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D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

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分析】 略

【解答】 D

【点评】 略

第 9 页(共 23 页)

4.( 3 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放学后,你是去奶奶家,去外婆家,还是回自己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C.遵义的云门屯、竹海、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均是旅游胜地

D .“我们下周举办校园艺术节, ”老师兴奋的说: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分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

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解答】 A .正确;

B .错误,诗经将引号改为书名号,这是书名;

C.错误,竹海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云门屯和竹海都是遵义的景区,遵义的景区和北京

和杭州之间是并列关系。

D .有误,“老师兴奋的说”说后面是逗号,某某说在中间位置用逗号。故选: A 。

【点评】 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

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

用是否。

5.( 3 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遵义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 .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分析】 略

【解答】 D

【点评】 略

6.( 3 分)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刘说: “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 .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 “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

C.向老师高兴地对我说: “你此次夺冠,为班级争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第 10 页(共 23 页)

D .小惠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

“下次我还会光

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是否得体。

语言得体包括: 学会面陈和转述; 正确使用口语、

书面语;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根据说话对象正确使用谦敬语。

【解答】 A 、句中“家父”一词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父亲,所以表达不得体;

B 、张老师是老教师,注意运用谦敬词,体现对老教师、老前辈的尊敬,语言表达得体;

C、“高足”一词,一般表达的是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而非称呼自己的学生,表达不得

体;

D 、“光临、惠顾’一般用来敬称他人来访,表达不得体。故选: B 。

【点评】 解答此题,可从“根据说话对象正确使用谦敬语”角度思考。

二、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12 分)

7.( 12 分)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行舟绿水前 (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夜发清溪向三峡

,随君直到夜郎西。

( 3)《峨眉山月歌》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4)《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受降城外月如霜。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乡书何处达

,又酸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盐空中差可拟

归雁洛阳边

? 撒

( 8)咏雪》中,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兄子胡儿的回答是: 风起 ,兄女谢道韫的回答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

未若柳絮因

( 9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氛围的句子是: 霜 , 【分析】 略

受降城外月如

【解答】(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2)行舟绿水前。( 3)夜发清溪向三峡( 4)崔九堂前几度闻。( 5)受降城外月如霜。

( 6)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 11 页(共 23 页)

( 8):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 9)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点评】 略

二、阅读理解( 50 分)

8.( 12 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童年河

赵丽宏

①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

无法把它留住, 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

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 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 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

在唱歌的时候, 河里的鱼也在忙着, 它们虽然无声无息, 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 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 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 亲婆对他说:“雪弟, 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 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 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

⑥ 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 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 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 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

的模糊一片

第 12 页(共 23 页)

⑩ 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 “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你

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 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一

边点头,一边问阿爹: “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 “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

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

? 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意林 ?少年版》 2016 年 13 期)

( 1)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3)第 ③ 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4)结合选文,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 2)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分析】《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用诗一般恬静的语言,散文一样温和

的节奏,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主人公雪弟依依

不舍地告别了淳朴的乡下,像一滴透明的小雨点,被投进了大都会的喧嚣里。大上海的

复杂与纷扰如同洪水一般汹涌袭来,雪弟用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见了拥堵的码头、狭长

的弄堂、窄小的房间,人力车夫挥汗如雨的石板道,霓虹灯修理工以身殉国的房顶

【解答】( 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的内容,概括内容时要先判断人物,这段讲述的是

“雪弟”的事情;然后找中心事件,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物、体现中心思想的特定时间、

地点以及事件的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归纳即可。本段讲述的是:雪弟七岁时父亲接

雪弟去上海, 可雪弟并不想去, 后来雪弟不得不依依不舍离开老家。 据此简洁表述即可。

( 2)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方法。细读这个句子可知,把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表现了小伙伴们来跟雪弟挥手告别时的情态,表现了小伙伴们依依不舍的情形。

( 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会有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某种气氛, 引出下文的某个情节, 表现人物某种心情的作用。 此处是景物描写,描写了乡下老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雪弟对老家的喜爱,留恋之情。

( 4)本题考查文章末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题关键要熟记文章末段的作用一般有哪些,

第 13 页(共 23 页)

再从两个方面去分别作答。 本段从全文来看, 结构上总结全文,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深化主旨,强烈抒发雪弟对老家的依恋不舍及对未来生活的

憧憬和向往。

答案:

( 1)叙述了 7 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

( 2)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依依不舍的情形。

( 3)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流露出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 4)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 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 对亲婆、 对玩伴的依恋不舍, 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点评】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 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 何人 +在什么情况下 +做何事

,也可用主人公;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 ,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

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9.(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要告诉别人

艾小米

① 咖啡馆里的自家烘焙糕点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经常有父母喝完咖啡后打包一块带给家里的孩子,或者干脆带小朋友一起来吃。

② 父亲与男孩一起出现时,是中午,服务员刚上班。昨天下过一场春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男孩戴着一顶深蓝色绒线帽,在这个流行“春捂秋冻”养生观的城市里并不显得突兀。

③ 男孩四五岁的样子, 很活泼, 边吃蔓越莓饼干, 边与服务员聊天, 他父亲站在院子里,大约因为只买了三块饼干而不好意思坐下。

④ 因为不是节假日,大家很自然地问男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 “因为我要去看病。 ”他的声音

十分响亮,像个真正的男孩。 “什么病呀?”服务员随口问。男孩的父亲不知什么时

第 14 页(共 23 页)

候已经冲了进来,一只大手牢牢地按在儿子肩上。

⑤ 男孩抬头看着他的父亲,说“姐姐问我呢” ,语气里充满了“我想说” 。父亲注视着他的眼睛,坚定地摇头。男孩低下头,喝了一口免费的柠檬水,又吃了一口饼干,忽然语

速很快地大声说: “爸爸说我病得很重,做完化疗还要吃中药,但我一点儿也不怕。 ”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

了一下他的耳朵。看上去轻巧,下手却很重,男孩明显被弄疼了,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打他,父亲显然不想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什么,儿子更加愤怒,摘下帽子狠狠地甩在桌

上,他的小脑袋露出来, 上面覆盖着稀疏的毛发, 头皮一块块暴露着, 似乎在说我很痛。

⑥ 父亲的态度缓和下来, 将帽子重新戴在他的头上, 拍拍他的脑袋, 男孩的气还没有消,他离开了椅子, 狂躁地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 “等我长大了, 也要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 ”

终于,他在父亲面前停下来,稚气的话语逗得人想笑。从他走下椅子,他父亲的目光始

终没有离开他一秒,甚至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此时,他闭上眼睛,短短几秒之后,睁开

看着他的儿子,说: “一言为定。等你长大了,如果爸爸不听话,你也揪爸爸的耳朵。

⑦ 我认真地看这位父亲, 年纪大约 35 岁,粗黑的头发里夹杂着更粗的白发, 背一只双肩包,包的两端已经磨破发白。 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 他在说到 “等你长大了” 这句话时,声音抖动着。

⑧ 店里来了别的客人,大家开始忙碌。父亲终于肯在桌子边坐下来。他将儿子拉进自己

怀里,迫不及待地教育他“以后不要告诉别人”

,声音不大,以为我们听不到。

⑨ “为什么?”男孩在吃最后一块饼干。

⑩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如果别人知道你跟他们不一样,就会瞧不起你。 ”大约这个答案的确听过太多次,男孩有些泄气,却没再问为什么。吃完饼干,他又喝了一杯水,父

亲拉着他的小手走了。我们给父亲倒的水,他一口都没喝。

? “真可怜,应该送几块饼干给他。 ”一个服务员说。

? 我摇摇头。谁愿意接受同情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所有平常的人一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分析第 ①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 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

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

② 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

第 15 页(共 23 页)

..

着。(说说加点词

语的表达效果)

( 4)谈谈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 5)请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 略

【解答】( 1)父亲带儿子到咖啡馆吃饼干,儿子暴露了病情后,被父亲教育。

(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父亲与男孩的出场做铺垫,自然引出下文“与众不同”的父子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3)①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空气比作巧克力,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气瞬间凝固的特点,突出了男孩说出病情真相后的紧张气氛。

②“抖动” 指声音颤动, 表现了父亲希望儿子能战胜病魔,

健康长大的激动与伤感之情。

( 4)本文刻画了一个有自尊,疼爱儿子,节俭,操劳过度的父亲形象。

( 5)谁都不愿意接受同情,作为绝症患者及其家属更是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同情是一种廉价的施舍,既是对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的一种伤害。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父

子俩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做好平常人的心愿。 【点评】 略

10.( 9 分)综合性学习。

青少年体质状况

材料一:某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状况)

监测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升降趋势

↑ ↑ ↑

监测项目 肺活量 视力

长跑(男 1 000 米,女 800 米)

升降趋势

↓ ↓ ↓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

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 20 分钟,全连 117 名新兵中竟有 9 人

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

晕倒。

材料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学生

升学压力较大,引发精神紧张。某市教育局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经

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

因。

第 16 页(共 23 页)

材料四: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

偏食习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要走出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

重技能轻体能的误区。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而进行“课业加餐”

。学校要认真实

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不得使体育课“空壳化” “休闲化”“走过场”。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教育部门要加强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 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教育部门要建立

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或督导组,定期和不定

期地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政府对应在农村建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 同时要把青少年儿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

划的重点对象,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 1)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

(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至少三点)

(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 .学生的身高增加,肺活量便自然随着下降。

B.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

兵一半以上害怕跑步。

C.某市教育局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方面的原因。 D .增强学生体质,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必须加强孩子的营养。【分析】 略

【解答】( 1)身高、体重、胸围增加,体质却愈来愈差。(意思对即可)

( 2)(至少三点) ① 课业负担较重; ② 睡眠严重不足; ③ 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④ 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

( 3)(B ) 【点评】 略 11.(11 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 17 页(共 23 页)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人不知而不愠. ② 学而不思则罔.

愠: 罔:

生气,恼怒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堪: 笃:

能忍受

③ 人不堪 其忧

. ④ 博学而笃 志

坚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 ,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分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

第 18 页(共 23 页)

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

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

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说: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

的。”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 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②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③ 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④ 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 句中的重点词有: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讲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句子翻译为: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② 句中的重点词有:笃,坚定;志,志向;切,恳切;仁,仁德;句子翻译为: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孔子认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只是天上

的浮云。他把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财富看作是浮云,是用浮云的无常来比喻这种财富有

第 19 页(共 23 页)

短暂。用浮云的高不可及比喻这种财富与自己无关。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来分

析整理出答案即可。

答案:

( 1) ① 愠:生气,恼怒; ②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③ 堪:能忍受; ④ 笃:

坚定

( 2)①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② 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3)浮云聚散无常, 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 瞬间即逝, 极为短暂; 浮云在天, 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比喻不义得来的富

(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 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是用“浮云”来比喻“不义而富且贵” ,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点评】 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2.( 6 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

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 .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

第 20 页(共 23 页)

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本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 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的风度。

D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分析】 略

【解答】( 1) [示例 ]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 2)(C) 【点评】 略

三、综合性学习( 10 分)

13.(10 分)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 3)李华受到此次活动的影响,对四大名著当中的《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 在 11 月 16 号向同班同学张丽借了一本《红楼梦》

,准备在三个星期内看完,于

12 月 7

日归还,请你替李华写一张借条。

【分析】 略

【解答】(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 ] 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

(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示例 ] 同学们, 阅读文学名著, 能够培养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我们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日不读书, 面目可憎” ,让“好读书, 读好书” 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畅游吧!

( 3)李华受到此次活动的影响,对四大名著当中的《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 在 11 月 16 号向同班同学张丽借了一本《红楼梦》 日归还,请你替李华写一张借条。 借

,准备在三个星期内看完,于

12 月 7

今借到张丽《红楼梦》壹本,于本月 12 月 7 日归还。

第 21 页(共 23 页)

此据。

李华

2018 年 11 月 16 日

【点评】 略

四、作文( 60 分)

14.( 60 分)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歌手蔡琴说: “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

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 ”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 不少于 600 字。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分析】 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提示性语句,都是关于幸福的,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以“捕捉幸福”为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个题目里含有两个关键词语“幸

福”、“捕捉”,“幸福” 得通过描写一件有关幸福的事情来体现, “捕捉” 重在发现和体会,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写一件关于幸福的小事,里面却有幸福的感觉,而且要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受。本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如觉得写一件事,文

字字数很难达到要求时,可以写几件事。因为题目是“捕捉幸福” ,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要写到心理体会,所以心理描写是不能少的,而且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段落来写心理描写。

【解答】【例文】

捕捉幸福

捕捉起身边的幸福,品尝一种甜蜜的味道,感受一种温暖的爱意。让幸福一直萦

绕在心头,飘荡在我们身边。

﹣﹣题记

记得童年时,妈妈先往澡盆里“哗啦啦”地倒进半盆温热的清水,然后把光溜溜

第 22 页(共 23 页)

的我往里面一搁,往我身上撩水。浸泡一会儿之后,妈妈开始给我搓背。我每次都咧

小嘴,欲哭不能,想把肉嘟嘟的小手从妈妈那里挣脱出来,可全是徒劳。后来,妈妈一

边把搓下来的白腻腻的“小泥条”放在掌心让我看,一边用手指刮着我的小

鼻子,笑着

说:“真脏!”这时,我就会安静下来,也用小手在自己鼓起的腮上点几下,奶声奶气地

说上一声“真脏” !然后老老实实地让妈妈搓洗。 “疼吗?”妈

妈问。我摇摇头,然后拍

着水,嘻嘻地笑着。

渐渐地,我长大了,可以跟妈妈一块去澡堂里洗澡了。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搓背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每次帮妈妈搓完,我都会全身

出汗。不过,我从不感到疲乏。每当看见澡巾所到之处搓出来的“小泥条”时,我就

半玩笑一半认真地说: “老妈,你瞧瞧,真脏! ”妈妈扭头看一眼,然后笑着点点头,有

些难为情:“哦,是挺脏的。”接下来, 妈妈会给我搓背, 只是 “小泥 条”似乎少了许多。或许是我长大了也变得爱干净了吧, 也许是妈妈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吧。 我问:“ 疼吗?”妈妈摇摇头。不知怎么的,我感到鼻子里酸酸的。

转眼间,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经常陪妈妈去洗澡。每次走进澡堂,我都扶着妈

妈坐稳后,帮她洗头,打肥皂,搓背。妈妈的皮肤只是无力地皱着,似乎已经没有了

日的弹性。我小心翼翼地在妈妈背上搓着 每次,我都会附在妈妈耳旁,轻轻地问上一句:“疼吗?”妈妈摇摇头,我便安心地继续搓。

于是,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对母女拎着布包去澡堂。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母女俩

都尝到了捕捉幸福的味道。

【点评】 这篇作文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是作者叙事平易朴实,说真话,抒真情,叙写人物的切身体验,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二是选用恰当的词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幸福感受,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第三是以叙为主,叙中有议,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幸福与快乐。

第 23 页(共 2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