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文学
一、填空题:
1、中世纪世俗文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英雄史诗,其中后者的代表
作是《_______________》。
2、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最著名的有法国的______________,西班牙的______________,德
国的______________和古罗斯的______________。
3、恩格斯在评价但丁是指出:“他是______________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
______________的最初一位诗人。”
4、《新生》是_________在青年时期献给___________的爱情抒情诗集。
5、《神曲》采用中古流行的______________文学的形式,大量运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6、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是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
7、中世纪市民文学中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__
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斗争为主要情节。
8、法国的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的______________为中心,骑士叙事诗以______________
为中心。
9、中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是______________,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是
______________。
10、但丁的《神曲》以恢弘的气势描写了基督教神话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其中带领史诗
中的但丁下地狱的人是_____________,带领他进天堂的人是_____________。
11、罗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理想形象。
12、中世纪城市文学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傻瓜发展起来的,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
_____________手法。
13、韵文故事_____________后来成为莫里哀的名剧《打出来的医生》的情节基础。
14、中世纪的欧洲_____________在精神文化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
附:第二章填空题答案
1、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罗兰之歌》 2、《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
《伊戈尔远征记》 3、中世纪;新时代 4、但丁;贝阿特丽采 5、梦幻;象征;寓
意 6、但丁;《新生》 7、《列那狐传奇》;列那狐 8、普罗旺斯;法国北方 9、《贝
奥武甫》;《罗兰之歌》 10、维吉尔;贝阿特丽采 11、忠君爱国 12、民间文学;讽
刺 13、《农民医生》14、基督教
二、选择题
1、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 )。
A、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B、中世纪末期的文学
C、中世纪中期和末期的文学D、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
2、属于中世纪德国的英雄史诗是 ( )。
A.、《罗兰之歌》B、《希尔德布兰特之歌》C、《尼伯龙根之歌》D、《熙德之歌》
3、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 )。
A、忠君 B、爱国 C、爱情 D、战争
4、骑士文学反映了( )的思想意识。
A、教会 B、世俗封建主 C、市民 D、劳动人民
5、最有名的骑士抒情诗是( )。
A、牧歌 B、夜歌C、破晓歌 D、怨歌
6、《列那狐传奇》中的列那狐是( )。
A、新兴市民的典型 B、无产阶级的典型
C、封建贵族的典型 D、神职人员的典型
7《列那狐传奇》中狗熊勃伦、老狼桑格兰等代表(A、新兴市民的典型 B、无产阶级的典型
C、封建贵族的典型 D、神职人员的典型
)
8、列那狐同比自己强大的狮子、狼和熊进行周旋和斗争,目的是( )。
A、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鸡、麻雀和小兔等
B、代表弱小的鸡、麻雀和小兔同强权进行斗争
C、展现其叛逆性格
D、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客观上也有利于小动物
9、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 )。
A、行侠 B、护教 C、爱情 D、忠君
10、但丁将《新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少女,这个少女是(A、贝阿特丽采 B、圣母玛丽亚 C、劳拉 D、玛甘泪
11、在《神曲》中维吉尔是( )的象征。
A、信仰 B、理性 C、神学 D、爱情
12、但丁创作《神曲》时使用的语言是( )。
A、拉丁语 B、希腊语 C、意大利语 D、希伯来语
。
)
13、在《神曲》中,引导但丁游历地狱的是( )。
A.荷马 B.维吉尔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4、不属于但丁《神曲》所表现的内容的是 ( )。
A、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B、谴责教皇对世俗政治的干预
C.、号召推翻皇帝 D、总结中世纪文化
15、《神曲》的主要内容取材于( )。
A、历史 B、《圣经》C、意大利现实生活 D、神话
16、《罗兰之歌》通过对罗兰奋勇拼杀、战死疆场的描写所要表达的主题是(A、悲观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D、人文主义
17、《论俗语》文笔精炼,语言丰富,奠定了( )散文的基础。(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附:第二章选择题答案
1、C 2、C 3、B 4、B 5、C 6、A 7、C 8、D 9、C
。 )
10、A 11、B 12、C 13、B 14、C 15、C 16、B 17、C
三、名词解释
1、骑士文学
中世纪特有的一种世俗封建主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它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
思想感情。骑士文学虽然也宣扬封建意识和基督精神,但因描写了骑士的世俗爱情而具有反
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亦称骑士传
奇),在内容上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
部的普罗旺斯最兴盛,其中又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抒情诗盛行于法国北部,关于亚
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流传甚广,《特里斯丹与绮瑟》是其中出色的作品。骑士文学对近代
欧洲抒情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影响极大。
2、普罗旺斯抒情诗
指十二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南部普罗斯旺地区的骑士抒情诗。其内容主要是描
写骑士和恋人的悲欢理合,讴歌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具有反封建等级制
度和禁欲主义的倾向。普罗斯旺骑士抒情诗的种类有:牧歌、情歌、怨歌、夜歌、破晓歌及
感兴诗等。它从民间诗歌中汲取营养,形式多样、诗律严谨、语言精练,心理描写突出。普
罗斯旺的骑士抒情诗不仅对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文艺
复兴时期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也同样影响深远。
3、“温柔的新体”诗派
它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交替时期在意大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流派。它把以爱
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它歌颂人们对世间女子发自心灵深处的爱情,并把
所爱慕的女性理想化、圣母化。这是对中世纪轻视女性思想的反拨,较早地体现了人文主义
的恋爱观。但丁《新生》代表了该诗派创作的最高成就。
4、教会文学
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师们用拉丁文写
成,因被僧侣垄断,亦称“僧侣文学”。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
义和来世思想。目的麻痹人民,以维护封建统治。题材主要是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
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有公式化、
概念化的毛病,缺乏艺术价值,不过其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
5、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随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壮大而兴起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
杂斗争和市民生活、思想的世俗文学。在内容上主要是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恶行败德,赞扬
人民的智慧等。市民文学以其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性、讽刺性以
及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市民抒情诗、市
民戏剧等。代表作是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
6、英雄史诗:
中世纪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流传基础上以描写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
英雄行为为内容的一种世俗文学,是荷马、维吉尔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当基督教引导人
们的精神世界向着天国提升的时候,流传于民间的英雄史诗却在寻找人间的上帝,即拯救本
民族的英雄。分两类:一类是描写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贵族英雄的,如《贝奥武甫》。
另一类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后的产物,其中心内容成了对封建王国的统一和强盛的
赞扬,对理想君主和骑士精神的颂歌。主要有《罗兰之歌》(法)、《熙德之歌》(西)、《尼伯
龙根之歌》(德)、《伊戈尔远征记》(俄)
四、简答题
1、圣经与基督教思想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在整个精神领域占统治地位。
第一,基督教垄断教育,排斥一切异教,使古希腊罗马文化遭受空前浩劫,古代文化与
中世纪文学的继承关系被割断。
第二,神权统治使欧洲社会思想和一切文化艺术程度不同的染上了宗教色彩。
第三,教会文学占统治地位,它的梦幻性、寓意性、象征性影响了其他各类文学表现手
法的形成和发展。
2、但丁为何把他的长诗取名为《喜剧》?
《神曲》原名《喜剧》(Commedia),后来(薄迦丘)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冠以
“神
圣”(divina)二字,故名之。诗人之所以取名《喜剧》,理由有三:(1)他在致斯加拉大亲
王书中说,因为这部诗是用意大利语(俗语)写的,不很严肃,故称喜剧。(2)这篇长诗从
地狱的极其恐怖的画面写起,而以天堂的快乐和幸福的场景结束。(3)它的讽喻意义,即使、
对人在起自由意志之驱使之下所做出的罪行加以讽刺和公平的评判。而古希罗喜剧的特征之
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诗人为其崇拜者,名之喜剧,可能更暗示他诗篇里的强烈的政治和社
会批评。
3、《神曲》的思想意义何在?
首先,从但丁的创作目的来看,他是为了给人类和意大利探索一条道德上和政治上复兴
的道路。
其次,《神曲》广泛地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现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作品取材于意大利
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既有认识社会的作用,又有传播知识的作用。
第三,《神曲》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但丁深刻揭露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猛
烈抨击暴君、贪官污吏的恶德败行,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专制和国家分裂、渴望祖国统一强盛
的爱国激情。
最后,《神曲》还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作品肯定了人的地位和现实生活、强调人的
自由意志和反对蒙昧主义,赞美人的智慧,肯定世俗感情和对幸福的追求。
4、简述《神曲》的艺术特色。
1)独特的艺术结构:全诗结构精心构思设计、极其严密,无懈可击。全诗三部分,每
部分33篇,加序曲,合成100篇。各部长短大致相等(4720/4755/4758),采用连锁韵律法,
并且三部结束均用“星辰”收尾。此外,还按照“三、九、十”数字概念,组织成篇,如诗
分3部,每段3行,三界各为九层,“天堂”另加一天府,合成“十”的整数。能唤起读者
对它那种对称、工整美的感受。
2)运用梦幻、象征寓意手法,幻想与真实相结合。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象征。森林(中
世纪的黑暗);狮子(封建统治者的野心);斑豹(逸乐好财的政治野心家);母狼(贪婪的
教会);维吉尔(理智和科学);贝(信仰和神学);地狱(教会统治下痛苦的现实);净界(从
现实到理想必经的痛苦过程);天堂(力争实现的理想社会);三界的旅程(人类从悲惨的现
世通过忏悔和道德改善,进入至善至美光明幸福的境界);星辰(光明必然照耀人世)。再如
《净界·1》看守大海的卡图(“意志”,因其生前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愿失去自由。)《净界·29》
中,半鹰半狮的怪物象征耶稣,“车子”(教堂),车右起舞三贵妇象征神学三美德:白色(信
仰)、绿色(希望)、红色(慈爱),在左起舞四贵妇象征行为四美德:谨慎、正义、勇
敢、
节制;三眼女子,代表过去、现在与未来。——《神曲》就这样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
大量采用寓意隐喻手法,因此许多地方“如同紧紧关闭着的大门,上了锁,但钥匙却丢失了。”
3)语言运用上的首创精神。诗人打破了中世纪文学只用拉丁文写作的框框,第一个用
意大利俗语写作。但丁主张将各地俗语去芜存精,以形成合乎理想的“光辉的俗语”,即意
大利全民族的共同语。《神曲》为其光辉实践,这对于解决意大利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
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5、分析《罗兰之歌》中的罗兰形象。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最初源于民间行吟诗人的传唱。故事梗概是:
法兰西国王查理远征西班牙,马西里国王派大臣向查理求和,查理听从罗兰(查理的外甥)
的建议,让甘尼仑(查理的妹夫)出使谈判,甘尼仑因此怨恨罗兰,决定和敌人同谋,使大
将罗兰及其随从中计,在昂赛瓦遭敌袭击而亡。查理为罗兰等将士复仇,征服了西班牙,叛
徒也被处死。
罗兰代表的是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他身上折射着整个欧洲中世纪的时代精神。
首先,罗兰虔信上帝。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和其他基督徒一样,进入天堂与天使同坐是
他的最高追求。罗兰的灵魂得以升天的前提条件是对上帝的虔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
伏在陡险的山坡上,向着西班牙的地方,用一只手,他痛击自己的胸膛,上帝我祈求你,以
你的善良,将我的大小罪过加以原谅,一切罪过从我出生的时光,一直到我最后遭到死亡。”
他把右手手套向天高扬,天使这时从天而将。
再者,罗兰忠君爱国。忠君和爱国紧密联系,战乱频仍,封建割据,人们渴求和平、安
定、团结,公元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初,最强大的君主是查理大帝,人们把建立和平、统
一的封建帝国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位封建君主成了和平统一的国家的象征了。罗兰对查
理大帝的忠诚反映当时人民对上升中的封建集权势力的期待和建立一个能抵御外侵,平定内
乱,使人们安居乐业的封建专制国家的要求。生命垂危的罗兰,心里想的是可爱的法兰西以
及他的国王查理,为了国家荣誉他死而无撼。
最后,罗兰具有一般英雄的共同特质,同时又与古代英雄不同。他虽然也注重个人的尊
严,但最终是统一到了服从国家尊严的高度。作品也不再强调考验英雄的外在的自然条件,
而是更注重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罗兰不再是阿基硫斯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作品中也反映了罗兰身上的弱点,如固执、任性等。
6、《列那狐的故事》的讽刺意味何在?
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
描绘,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列那狐是市
民的象征,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驴
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
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冲突。诗做运
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讽喻现实,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
侣等统治阶级,格调幽默诙谐。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对但丁的评价?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评价但丁时指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
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
时代的意义。
首先,《神曲》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闪现着新时
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的观念。这种矛盾性,
既是但丁世界观矛盾的反映,也是当时新旧交替时代充满矛盾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具体讲,
《神曲》的进步性表现在:(1)对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
露与批判;(2)批判性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现实;(3)传播了新的思想——人文主
义;表现了但丁上下求索的精神,作品中探索了从现实社会到理想社会的途径,从政治上道
德上探索了意大利民族及人类的出路并做了寓言性的总结。《神曲》的局限性表现在:(1)
未能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具有浓厚的神学思想;(2)未能摆脱封建道德观念。
其次,《神曲》在艺术上亦有两重性,使它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同时又表现
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与特点。一方面,作品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布局都是以神学世界观
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意大利民族语言来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
族真实感和主题思想的严肃性、深刻性。而这些特点首开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先
河。
总之,但丁所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以及《神曲》思想艺术方面的两重性特点,都可
以证实恩格斯对但丁的精辟评价。
2、试论《神曲》丰富的思想内容。
长诗通过对三界的游历描写,展示出整个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和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意
识,是一部中世纪的真正的《伊利亚特》(别林斯基语)。
(1)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生活。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于揭露意大利的社会
现实方面,如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以及城市市民的贪财好利。
A、对教会罪恶的无情揭露和愤怒谴责。
在意大利,教会是阻挠民族统一的最大障碍。但丁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教会,认为当时社
会的罪恶应归咎于政教合一。“今日罗马教堂,把两种权力抱在怀里,跌入泥塘里去了,它
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净界·16》)还说它是“城市祸害的起源。”(《天堂·16》)
造成了意大利的内战和混乱。但丁在《神曲》中否定了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僧侣阶层
买卖圣职、敲诈勒索的罪恶行径愤怒鞭挞,说他们是“穿着牧羊人衣服的豺狼”。他一反正
统的宗教观念,把为非作歹而又神圣不可侵犯的教皇打入阴曹地府。已死的尼古拉三世,仍
在世上的罗马教皇逢尼斯八世、克里门德五世,统统被安排在地狱第八圈受酷刑。对教会罪
恶的尖锐谴责,显示了《神曲》巨大的进步意义。雪莱说:“但丁是第一个宗教改革者”。
这
也是但丁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B、对暴君、叛徒、卖国贼、自私自利之徒及一切人类奸贼的猛烈抨击。古代马其顿的
亚历山大,当时意大利北部的君主和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基泊林党的党魁等,其灵魂都被打
发在血沟中浸泡、受煮(《地狱·12》)而对叛徒、卖国贼,则将之打入地狱最底层,让他们
永远冻结在冰湖里,还亲自用脚踢他们的头颅,拼命揪他们的头发,表现了对变节投敌之徒
的切齿痛恨(《地狱·32》)。那些出于无奈自私目的,在政治斗争中态度暧昧、左右摇摆的
骑墙派,在地狱第一层外面专门安排了一圈走廊,收容他们的鬼魂。但丁还对早期资产阶级
的贪婪自私,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给予了尖刻的指责。
(2)给予中世纪文化各领域以艺术性总结。
诗人游历三界,通过对游历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写,对中世纪文化的各个
领
域做了艺术性总结。如《地狱·4》中维吉尔的话和但丁自己的叙述反映了中世纪对古希腊、
罗马诗人、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阿拉伯哲学、医学家的认识和评价;《净界·11》中手抄本
彩饰画家阿台里西和但丁的谈话反映了意大利绘画发展的情况;《净界·24》中诗人巴那冈
答和但丁的谈话反映了意大利抒情诗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维吉尔和贝两位向导用答疑的方
式,广泛阐述了当时哲学、科学和神学上的重要问题和理论。因此,《神曲》带有百科全书
的性质,起了传播知识的作用。
(3)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正是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最主要标志。
上述对教会黑暗与罪恶的愤怒鞭挞,已经有力显示了《神曲》是近代文学反封建、反教会斗
争的前奏,除此而外,尚有:
a、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现实活动,提倡学习知识
诗人随处流露出对现世生活的浓厚兴趣,与宗教认为人是上帝的奴仆,“知识即罪恶”
的蒙昧主义说教相反。但丁以人为本,一再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认为这是上帝“最伟大的杰
作”。他以维吉尔对自己的教诲,说明人不应懒惰、贪图安逸,不要无声无息地度过一生,
要战胜困难,做一番事业来。他赞美维吉尔为“智慧的海洋”,通过俄底修斯的口指出:“人
不能像走兽一般活着,应当求正道、求知识”。而自己创作《神曲》,就是“为了对万恶的世
界有所助益”。
b、同情世俗爱情,某种程度上具有反禁欲主义的意义。
在地狱第二层看到那些为爱而死的灵魂(美女海伦等),在狂风中不停地飘荡,诗人“心
头忽生怜惜,为之唏嘘不已”。听了佛兰采斯加讲述她和保罗因相爱而被杀的悲剧,更痛苦
到极点,“竟昏晕倒地,好像断了气一般”。美少女佛兰采斯加由于政治原因被迫嫁跛
子祁安
品托,恋情显露,双双被杀。面对这对在地狱中仍互相缠绕在一起的灵魂,但丁激动得难以
抑制。但丁何以激动到如此难以自制的地步?是否触动其内心深处的隐痛?他那被压抑在内
心深处的对贝的含有肉欲的性爱,像突然从地下涌出来的喷泉,使他难以自制。可基督教“不
许奸淫”四个字使他面对佛与保、特与瑟,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心默无一言。
C、对古典文化的推崇
诗人对“候判所”里古希腊、罗马的诗人、哲学家、政治家流露出深深的敬意,高度赞
扬维吉尔:“你是众诗人的火把,一切的光荣归于你!……你是我的老师,是我的模范”(《地
狱·1》),对其怀有无限的尊敬和热爱。这种对待古代文化的态度与教会的态度背道而驰,
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的先声了。
(4)《神曲》的矛盾二重性
宗教观上的矛盾:一方面,深刻揭露教会的黑暗,用圣经的教义来揭露教会、僧侣;另
一方面又肯定神的存在,甚至把神学置于理性和哲学之上,肯定宗教信仰,把基督、圣母、
圣徒们、十字军战士送上天堂,把不信上帝的“邪教徒”和否定死后有婚灵的哲学家打入地
狱,还把生于基督之前的异教徒置于地狱候判所,认为只有神学和信仰才能使认认识最高真
理,达到至善境地。
政治观上的矛盾:一方面反暴君、反叛徒、反党派纠纷,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
面,有无法看到祖国实现统一安定的现实道路,只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流
露出对亨利七世的景仰,把天堂的一个最高位置预留给他,这是政治幻想的表现。
思想道德观上的矛盾:一方面主张理智要从愚昧中解放出来,爱情要从禁欲中解放,文
化要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随处流露出禁欲主义的气息,仍把殉情的恋人作为
贪色的罪人置于地狱,把苦行禁欲教派的始祖圣·佛兰四琐放于天堂,让代表禁欲主义和神
秘主义的圣贝拉代表贝引导但丁见到“三位一体”的上帝,还把古代文化大师安排在候判所
等到裁判。
3、西方的骑士文学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比较
相同点:主题都是主持正义,扶弱济贫,乐于助人,重言诺、讲信义、忠诚耿直等;思
想内容上,都表现正义与邪恶的冲突,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规律;行为特征上,都是敢于
冒险,勇猛顽强。
不同点:(1)“正义”与“邪恶”的判断不同。西方骑士以政治和宗教的利益为准则,
封建君主和基督宗教是正义的化身,而背叛君主以及异教的行为都是邪恶的行为,应当予以
铲除;中国的武侠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观念作为标准,人间的欺凌和压迫,强暴恶行都是“非正义”和“邪恶的”,因此他们要锄暴安良,伸张正义。(2)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不
同。西方骑士行侠原动力来自阶级地位,骑士指责和宗教情绪以及对某个贵妇人的爱情,抱
着建功立业、升官封爵的信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中国武侠行侠出于侠义精神,个人的良
知,不具有个人功利性,“替天行道”。(3)在行侠环境上,西方骑士一般在神妙的环境中,
中国侠士在现实环境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