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青囊秘诀》之完肺汤 我是学习西医的,对中医颇感兴趣
《青囊秘诀》一方剂完肺汤:金银花五两 麦冬二两 玄参三两 甘草五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三钱书中指出该汤剂对治疗咳嗽、胸痛有很好的效果(一剂而痛减,二剂而内消矣),我遇见过相类似的方,可前几种药物用量没有这么大,可以作何解,请大家谈谈看法,或是我的理解有误?*
怎么没有人回答啊,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剂的量,服用时分多次服用。*
以中药方来测证(适应范围)...
完肺汤的组成:金银花五两 麦冬二两 玄参三两 甘草五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三钱
中医治疗,讲究对证治疗,根据完肺汤的配伍组成的话„ 临床可以在患者肺热较重,可伴有痰液(热灼阴化痰...),如果热伤阴太重,甚至可以有手足疼痛的感觉„患者可能有舌红口干,脉浮或兼数时,可以考虑使用
金银花是用量最重的(用了五两)„为君药,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效果好„可以治疗肺痈,除了解除肺热外,也可以清心火跟胃火„金银花的用量很重,原本是该取花药药性清上而引热外出的,量重的意义更不一般了(这个你可以再探索一下意义...很有意思的...)....
加上玄参具有清热解毒,泄火凉血跟滋阴的效果,辅助金银花清肺热的疗效,又可以补益患者肺阴„可以理解为臣药(让君药更有力,并且照顾到其他症状)。
麦冬主要可以养阴生津,又可以润肺清心(肺热会灼伤阴液而让病人舌头红,口干); 天花粉也有养阴津的效果, 茯苓,如果患者有小便不利,水热互结的情况时,可以让热由小便而出(泻热),又可以健脾,让水湿无法停聚,运脾而燥湿,(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解除了源头,就可以让肺(肺为储痰之器)没有后顾之优)
甘草可以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还可以补益脾气;
白芍除了可以防止热伤津血(具有补血养阴之功)外,还可以防止肝阳上亢,热盛阴血亏虚导致手足挛痛时止痛(有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之意) 可并为佐药
甘草除了跟芍药配伍,可以缓急止痛外,还可以调和诸药的药性...
楼主的疑惑是,用量的问题,如果是现代用,药物的一两应该换算成是30克,一钱应该是3克的换算,不过古代的剂量还是跟我们不同,建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规定的常用计量(这个就不多说了),会比较好...
临床上用,如果病情重,当然可以是一剂(一天两次)的量...但是临床要加减用量的!
因为楼主对中医有兴趣,所以我用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你(可能要给其他前辈笑话了...呵呵...),完肺汤内的配伍意思(内容并不十分完整„)
但是...在临床治疗患者的时候,还是要看清楚患者的证情,才好临证加减药物„
这就像西医治疗咳嗽,也要先分清楚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比如肺结核或者药物引起的咳嗽„),建议楼主可以先看一点中医的基础,就可以把完肺汤的临床使用掌握得更好„.(其实,可以看一下中医的本草的话,会比我说的更让你感觉到中药配伍的优势哦...因为药物的疗效配合并不止我说的这样简单,我说的是一个大概而已)
另外,方中的中药药量还是依照临床情况用,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用这么多的(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体质跟气候关系等...),而且也要改为“克”来用...
以上仅为鄙人陋见„.若有错误,望中医同好跟前辈指正,鄙人将感激不尽 ^_^ „
淡化雀斑中药
少数人会过敏,须先于使用前涂抹少许于四肢试试!!
此 方 出 自 《 清 太 医 院 配 方 》 ,
杏 仁 活 血 、 平 衡 油 脂 分 泌 , 绿 豆 可 清 热 解 毒 ,
而 白 芷 能 活 血 及 漂 白 , 长 期 使 用 能 光 面 清 肤 、 延 缓 皮 肤 衰 老 。
材 料 :
杏 仁 五 钱 、 绿 豆 一 、 白 芷 四 钱 、 洗 米 水
方 法 :
将 杏 仁 、 绿 豆 及 白 芷 磨 成 粉 状 ,
再 加 洗 米 水 搅 成 糊 状 , 涂 在 有 雀 斑 的 位 置 。 每 次 约 15 分 钟 , 可 每 天 使 用 。
注 意 : 杏 仁 及 白 芷 需 晒 干 后 才 能 磨 成 粉 状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