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早读材料
第三单元
【字词积累】
11《邓稼先》
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u huà 彷徨páng huáng 仰慕yǎng mù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 kuì):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用惭愧。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xiǎn wãi rã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华。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aǒ):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mǎ gã guǒ shī):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 gōng jìn cuì,sǐ ãr hîu yǐ):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
献知己的一生,到死为止。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衰微shuāi wéi 赫然hâ rán 迭起diã qǐ 高标gāo biāo 锲而不舍(qiè ãr bù shě):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wù wù qiïng 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â 潜心贯注qián xīn guàn zhù 心会神凝xīn huī shãn níng 一反既往yī fǎn jìwǎng
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ïng):很不一样。迥,差的远。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
快的样子。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重荷zhîng hâ 愁苦chïu kǔ 深邃shēn suì 踌躇chóu chú 巴望bā wàng 锁闭 磐石pán shí
惹人注目(rě rãn zhù mù):引起别人的注意。
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1
不见天日(bú jiàn tiān rì):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博学多识(bï xuã duō shí):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 一拍即合(yī pāi jí hã):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形容很快取得一致。 寻欢作乐xún huān zuî lâ
忘乎所以(wàng hū suǒ yǐ):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义愤填膺(yì fân tián yīng):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孙权劝学》 〖词汇积累〗 谓 卿 辞 孤 岂 治 邪 但 见 孰若 乃 及 非复 更 相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告诉,对„说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推托 古代王侯自称,我 难道 研究 通“耶”(yé),吗 只是 了解,知道 与„相比,谁(哪一个)„ 于是,就 到了„时候 不再是 重新 他 〖课课勾联〗
就:a.蒙乃始就学(接近、从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
以:a.以军中多务(用);b.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结合译为“认为”)。 ..见:a.见往事耳(知道);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但:a.但当涉猎(只是)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
〖古今勾联〗
孰:孰若孤(哪里)/孰是孰非(谁) 过:及鲁肃过寻阳(到)/过犹不及(过分) 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自力更生(改变、改换) 见:见往事耳(了解)/图穷匕见(出现)
2
【名著阅读】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是: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从阅读经验来看,该小说似乎是把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压缩编织进一个少年的经历里,而各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很少,缺乏艺术的有机性、完整性。
但这部小说在不算长的篇幅内,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
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舅舅的贪婪恶毒;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使他成为勇敢正直的人。
这部小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祖母”的形象、“母亲”的形象,甚至于凶恶、冷酷的“外祖父”的形象,他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不失真实和丰满。它能让人读后为“好人遭厄运”鸣不平,也会因“恶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向阿廖沙道歉、教
阿廖沙识字、疼爱命运多舛的女儿)的复杂而顿生怜悯。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写作知识】——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5种: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等方面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即以“形”传“神”)
例文:
①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②他那红嘟嘟的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的苹果一样。
③王嘉鑫那张鹅蛋形的脸蜡黄蜡黄的,像大病初愈的老太太。两根粗辫子依着圆圆的面
3
孔,就像两条黑蛇盘着一个菠萝。生气时嘴角微微颤动着,嘴半张着,胸脯一起一伏,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原本面如土色的脸涨了通红,头一甩,就甩出一句骂人的话,回荡在校园上空……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例文: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栏杆时的情景,从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3.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等。
例文:两个猎户听得痴呆了,说道:‚怕没这话!‛武松道‚你不信时,只看我身上兀自有血迹。‛两个道:‚怎地打来?‛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两个猎户听了,又惊又喜!叫拢那十个乡夫来。只见这十个乡夫,都拿着禾叉,踏弩刀枪,随即拢来。
4.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成功的语言描写往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示例:
‚这位同学,你怎么随便扔垃圾?\"同学甲,\" 快捡起来。你是哪个班的扣你们班的分了。‛ 同学乙:‚别别,我就这一次,下次不敢了,这次别扣了。‛ 同学甲:‚不行,不遵守学校纪律就要扣分。‛ ‚你只要这次不扣我的分,我买包零食给你。‛同学乙
同学甲:‚不行就是不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咱们的学校就变成垃圾场了。‛
5.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进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描写方法。
(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他人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从而收烘云托月之效。
(三)细节描写指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等细微而又具体
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个荷塘闪耀着珍珠
般的异彩。
4
【经典诵读】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二)
5.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文言文诵读】
(一)晏子仆御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
9
10
11
6
7
8
2
3
4
5
5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1仆御:驾驶车马的人。2相:辅佐国君主持国家大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相国,宰相。这里是动词,做相国。3门间:门缝。间,缝隙。4拥大盖:(头顶上)撑着大的车篷。拥,戴,撑。盖,古代车上遮蔽阳光和雨的伞。5策驷马:用鞭子赶着四匹(高大的)马。策,用鞭子赶马,动词。驷,同驾一车的四匹马。6既而:不久。7去:离开,即和丈夫离婚。8故:缘故,原因。9妾: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10志念:志向和兴趣。11自下:自卑,自以为不足,与“自高”相对。12抑损: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 窥:偷看。 子:你。 足:满足。 13大夫:官名。 怪:以„„为怪;认为„„奇怪。对:回答。
1213
【译文】
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子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纷发,十分得意。不久,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这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相国,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今天我看他出门,他的志向心思十分深远,常常做出谦恭的样子。如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二)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三)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了。
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6
(四)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2.于:向。3.欲:想。4.暮:晚,迟。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尚无蜡烛,当时称烛,既是火炬。6.安:哪里。7.戏:戏弄。8.盲臣:师旷是个盲人,故自称盲臣。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字子野,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五)子路受教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也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人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簇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说苑》卷三) 【注释】
1子路:相传为孔子的学生 2见:拜见 3汝:你 4何:什么 5好:喜好 6能:能力,才能 7砺:磨刀石,这里指磨得锋利 8再拜:拜两拜 再,两次 9 岂:怎么,难道 10及:赶上,追上 11子:你 12通:穿透
【翻译】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
7
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六)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注释】
1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还,回。以,把。与,给。 2“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3“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4“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5“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6“累寸不已”,(倒装句,不已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7“若”,假若。 8\"稽废\",稽延荒废 9“积学”,积累学识。 10“日知其所亡” 亡:同“无”,没有。 11“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2“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翻译】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讨来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