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3期 2016年7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eH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V01.28 No.3 Ju1.2016 黄河水院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研究 刘金浦.郭红山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基本扰动观测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即加入 步长变化的环节,在工作点远离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扰动步长相对较大;在工作点接近最大功 率点区间时.设定步长相对较小。通过仿真实验对改进算法进行了验证,得出该算法既能在稳态时 减小功率损失,又能在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时提高动态响应和系统稳定性,从而达到预定控制效果。 关键词:黄河水院;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扰动观测法;变步长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81lj.cnki.cn41—1282/tv.2016.03.014 0引言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黄河水院)太阳能 电站属于2010年国家金太阳工程.是开封市第一家 1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选择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就是无论光照 强度、温度和负载特性如何变化,太阳能电池方阵工 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该工程国家补贴2 400万. 河南恒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 200万.是以 作始终跟踪在最大功率点。这就需要同时采样太阳 能电池方阵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其功率,并通过寻 合同能源管理形式利用黄河水院闲置的屋顶建造 的2 MW太阳能电站。电站利用学校13座楼顶,共 安装太阳能组件7 916块.4台套500 kW逆变器机 组,总面积约3.6万m2.运营周期为25年,预计总发 电量为5446万kW.h.二氧化碳减排76 251 t。 优和调整.使太阳能电池方阵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 近。 1.1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常用方法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常用的方法有导纳增量法、 间歇扫描法、扰动观测法[z-。 太阳能电站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在城市中安 1.1.1 导纳增量法 装的太阳能电站都是分布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在 数千瓦至几兆瓦。分布式的特点是.极好地适应了分 导纳增量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比较光伏 电池的电导增量和瞬间电导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 散电力需求.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 投资。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 用的原则 黄河水院的光伏电站主要满足学校白天 用电,用不完的电送人市电网。该光伏发电系统光伏 电池的输出特性不稳定。易受负载大小、环境温度、 日照强度等因素影响.且太阳能光伏电池在运行中 踪。最大功率处dP/d 0,其他地方的斜率都不为 零。可由此判断光伏电池是否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 这种方法控制精确,响应速度快,但对传感器的精度 要求比较高,因而整个系统的硬件造价高。因此,从 经济角度考虑,本项目不采用此方法。 1.1.2间歇扫描法 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很大.从而使光伏发电系统 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光伏发电系统效率降低。为了 充分利用光伏阵列所转换的能量.让光伏电池的输 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点是在当前光照强度 和外界环境温度下对应于某一特定电压时输出功率 为最大的工作点,因此可以定时间歇地扫描一段(一 出功率时刻保持在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必须对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控制…。本项目用一种 改进的扰动观测法实现黄河水院太阳能电站的最大 功率跟踪 般为0.5~0.9倍的开路电压)阵列输出电压,同时记 录下不同电压对应的输出功率值,经过比较不同点 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功率,就可以方便地得出 最大功率点。该方法需要有连续输出的光伏系统,不 收稿日期:2016—01—27 基金项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MW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研究(2014QNKY012)。 作者简介:刘金浦(1979一),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 42 刘金浦,等:黄河水院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研究 太适用于黄河水院光伏电站。 1.1.3扰动观测法 动步长相对较大.在工作点接近最大功率点区间时, 设定步长相对较小。这样,既能在稳态时减小功率损 扰动观测法的基本原理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增 加或者减少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并观测所引起的输 出功率的变化方向.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控制策略。 扰动观测法的控制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基本 失.又能在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时提高动态响应和系 统稳定性,从而达到预定控制效果…。 光伏电池板的P—U曲线可以分为3段,如图 2所示。在I段。曲线近似为一斜率为正值的直线; 在Ⅱ段.曲线近似为以最大功率点为中心对称的 正弦波:在Ⅲ段,曲线近似为一斜率为负值的直 线 根据变步长扰动观测法的控制思想.在I段和 控制过程为:先让光伏电池按照给定的参考电压值 输出,测量此电压时的输出功率,然后再在这个 电压的基础上叠加一个电压扰动口.测量叠加扰动 电压后的输出功率P 。比较P( 和P(舯¨的大小,如 果P )大于P( ),表明叠加电压扰动后的输出功率 增加.所给电压扰动的方向是使输出功率增大的 方向.则继续施加相同方向的扰动.下一时刻电压 为U( +2)= ( )+0;如果P(州)小于P( ),表明叠加电压 扰动后的输出功率减小.所给电压扰动方向不是使 输出功率增大的方向.则给反方向的扰动。下一时刻 电压为 ( )=U(肿¨一口。这样循序渐进,使输出功率逐 渐逼近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31。该方法的优点是 控制算法比较简单.对电量传感器精度要求不高。因 此.本项目采用此方法。 检测U( ,( ) l扰动增加输出电压 (其值大小为n) 检测U( 1),,( 1) 计算△P AP= 1)·,( 1)-U( )·几) Y \<::/ 、 以步长a 以步长。 找到 减小输出电压 增大输出电压 最大功率点 图1 扰动观测法的控制流程图 Fig.1 DOM control flow 1.2扰动观测法的改进 基本扰动观测法具有稳态精度不够、光照剧烈 变化出现误判、步长和控制周期选取有冲突等诸多 缺陷。因此,就需要设计一个改进的控制方法 变步长的扰动观测法的控制思想是加入步长变 化的环节.在工作点远离最大功率点区间时.设定扰 Ⅲ段选用大步长.而在Ⅱ段采用小步长。就可以在 跟踪速度与减小稳态时的功率损失之间取得一个 较好的折中 △ 图2光伏电池板的P—U曲线 Fig.2 P_U curve of photovoltaic battery 1.3改进算法 由图3可知.无论当下的功率点位于P- 曲线 的哪一段。都可以根据电压、电流的采样数据,换算 出当前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参数,设定合适的扰 动步长.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n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控制。基于以上 控制.采用两级变速方式实现MPPT:在I段和Ⅲ段 采用第一级步长Sp1适当较大 用以快速接近最大 功率点附近区域.减少搜索时间:在Ⅱ段第二级步长 Sp2适当较小.用以高精度逼近最大功率点。 2改进扰动观测法的仿真 2.1仿真模型建立 由变步长扰动观测法的控制思路.可在MAT. 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改进扰动观测法算 法的MPPT系统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在模型中. 系统控制器根据电压、电流的采样数据.换算出当前 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参数,并判断当前系统运行 于光伏电池板P-U曲线的I段、Ⅲ段,还是Ⅱ段,据 此来设定合适的扰动步长.控制系统占空比数据.从 而实现系统的MPPT控制 43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 图3改进算法控制流程图 Fig.3 Improved algorithm control flow (∽ Powergui 光伏模块 图4 改进算法MPPT控制模型 Fig.4 Improved algorithm MPPT control model 2.2仿真结果 基于以上控制模型,在 25℃的标准状况下, 改变光照强度(从1 000 W/mz到1 400 W/mz)作为 44 在不同时刻的动态光照扰动,得到仿真波形如图5 和图6所示。从波形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控制周期 内,基本扰动观测控制方法会因外界条件的剧烈变 刘金浦.等:黄河水院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研究 化而出现误判断甚至电压崩溃的现象;改进算法后 功率点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扰观测法在最大 的系统开始运行后,很快稳定迫 ̄-A仃-仕取八圳率 ̄点,当 功率点附件反复振荡扰动和光照剧烈变化出现误判 光照强度快速变化时.能快速准确运行在新的最大 断的问题[ 。 譬 图5扰动观测算法的仿真波形 图6改进算法的仿真波形 Fig.5 Simulation curve of DOM Fig.6 Simulation curve of improved algorithm 譬 3结语 王长责,王斯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实用技术[M].2版.北 将改进扰动观测算法与常规的扰动观测法进行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25—135. 对比发现,使用改进的扰动观测法,步长控制器可以 陈卉.王明春.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研究 根据系统的采样数据.在特定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控 [J].发电设备,2013,27(5):326—329. 制步长,以有效地减小误判断,保证MPPT控制系统 杨海柱.金新民.并网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 的稳定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一种改进措施及其仿真和实验研究[1].电工电能新技 术,2006(1):63-67. 参考文献: 赵争鸣.陈剑.孙晓瑛.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 [1]Wei D x,Ozog N,Dunford W G.Topology study 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0—66. of photovoltaic interface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程启明.程尹曼.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发展 track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研究U].华东电力,2009(8):1300—1306. 2007,54(3):1696—1704. [责任编辑胡修池】 Research Oil 2MW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MPPT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LIU Jin-pu, GUO Hong-shan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Abstract:In 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MPPT control of photovohaic power sys. tems,it makes the photovohaic battery has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rate and improves the efifciency of power generation.It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 (Disturbance Obser— vation Method),and proposes an improved algorithm.The setting perturbation step is relatively large, when the working point goes away from the range of MPP;the setting step is relatively small,when the working point goes close to the range of MPP.Improv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 ments,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external conditions change drastically,the improved algorithm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loss of power,but also can improve dynamic response and stability of the system,then gets the expected control effect. Key Words: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MPPT;DOM;variable step size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