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次性换能器在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易榕旅网
#64#

2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时平均心率和成像质量比较见表1表2。

分组A组B组tP分组A组B组

表1 两组患者检查时心率比较

平均心率波动心率58.0?2.191.00?1.1462.00?2.594.00?2.08

11.2410.07<0.05<0.05表2 两组患者成像质量比较

优一般不良V25538

2340

13

8.791

P0.012

5天津护理62010年4月第18卷第2期

3讨论

CTCA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扫描技术和对比剂注射方案外,心率、呼吸及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均可直接影响检查的效果。

3.1稳定心率的重要性 心率快慢和波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已获得证实,即在心率较慢的情况下成像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改善142。因此,检查过程中保持患者心率<65bmp且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的基础心率、疾病,以及情绪变化等。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变化均

152

可引起心率加快或波动。所以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认知程度,对检查配合等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因素护理的积极作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途径调动机体的潜能,缓解心理应激原的冲击,唤起患者积极适应应对机制。告知患者心率稳定的重要性,取得其主动配合,对需要药物控制心率的患者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每隔半小时测心率、呼吸、血压,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

检查时环境的陌生感,CT机扫描时产生的噪声及注入对比剂时不适感都是检查中造成患者心率波动的因素,而于检查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无疑能够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经过有效的护理,A组患者扫描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和心率波动幅度均低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所得成像质量亦优于B组。

3.2呼吸训练的必要性 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呼吸产生的运动伪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若屏气时间少于10s,屏气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扫描图像血管中断、移位,影响成像诊断,而且呼吸和身体移位伪影,由于与心动周期无关,不能通过重建来减少或消除,对成像质量影响很大,应予避免162。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并通过呼吸训练获得患者的配合,是进行成功检查的关键。

A组患者经呼吸训练后,均可良好配合检查,顺利完成扫描过程,而B组则有少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运动伪影。

总之,有效护理干预是成功进行64层CTCA检查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成像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应推广实施。参考文献:

112FerencikCH,NomuraCH,MawovichhowatP,etal.Quant-i

tativeparametersofimagequalityin64-slice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ofthecoronaryarteries[J].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06,57(3):373-379

122AchenbachS,GieslerJ,RopersD,etal.detectionofcoronary

arterystenosesbycontras-tenhanced,retrospectivelyelectro-cardiograph-ically-gated,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J].Circula-tion,2001,103(21):2535-2438

132基维维,武靖,杜湘珂,等.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质

量控制和扫描参数优化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322-1325

142ShimSS,KimY,LimSM.ImprovementofimageQuality

withbeta-blockerpremedicationonECG-gated16-MDCTcor-onaryangiography[J].AJR,2005,184(2):649-654

152王锦玲,董莘,赵志锋,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护理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60-61

162毛定,张国祯,滑炎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66-68

(2009-09-09收稿,2009-12-29修回)

一次性换能器在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测量中的应用

张云倩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

摘要 目的:通过与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专用测压表所测压力的比较,探讨一次性换能器在套囊压力测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专用测压表及换能器测量患者套囊压力及套囊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呼吸机检查均不漏气,一次性换能器组套囊充气容积(7.51?1.15)mL,测得压力值(21.09?1197)mmHg(1mmHg=0.133kPa);压力表组套囊充气容积(7.25?1.15)mL,测得压力值(21.32?2.58)mmHg,套囊充气容积及测得压力值两组间比较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换能器测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成本低廉的科学、理想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测量机械通气病人套囊压力。关键词 气管插管;换能器;套囊压力;测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9143(2010)02-0064-03

Theapplicationofdisposabletransducerinmeasuringcuffpressure

ofpatients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

ZHANGYun-qian

(TianjinHuanhuHospital,Tianjin300060)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differencesofspecialcuffpressuremeteranddisposabletransducerinmeasuringcuffpres-sureofpatients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andtoexploretheappliedvalueofdisposabletransducer.Methods:96pa-tientsinICU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ndmeasuredcuffpressurebyspecial作者简介:张云倩(1985-),女,护士,本科

TianjinJournalofNursing,April2010,Vol.18,No.2

#65#

cuffpressuremeteranddisposabletransducerrespectively.Results:Theaerocystvolumeofdisposabletransducergroupwas(7.51?1.15)mLandtheaerocystpressurewas(21.09?1.97)mmHg,Whiletheaerocystvolumeofspecialcuffpressureme-tergroupwas(7.25?1.15)mLandtheaerocystpressurewas21.32?2.58mmHg.Therewasnosignificancedifferenceinvolumeandpressureofaerocystbetweenthetwogroups.Conclusion:Disposabletransducerisasimply,accurateandcheapmeasuringmeter,wecanuseitinclinictomeasuretheaerocystpressureofpatientsundergoingmechanicalventilation.KeyWord:Trachealintubation;Transducer;Aerocystpressure;Measure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等危重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人工气道的管理特别是套囊的管理尤其重要。套囊需注入适量气体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以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但是如果注入气量不足,将无法达到有效机械通气的目的,而注入气量过大,压力过大易导致气管壁局部缺血引起溃疡出血、坏死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112。为防止套囊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必须定时测量套囊压力122。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手指捏感法,但据报道,其中62%的病人其套囊内压力超过正常水平,这种方法不可靠,套囊黏膜受压远远超过气管黏膜毛细灌注压,对气管黏膜损伤极大132,而使用专门的套囊压力表,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未能普遍用于临床,因此,寻找其他的测压方法是值得研究的。一次性换能器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同时也可持续检测压力的变化,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天津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入ICU的96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病人,通过对两种不同测量套囊压力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探讨换能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ICU的96例机械通气病人,男58例,女38例,年龄20~75岁,平均(42.7?12.3)岁。基础疾病:冠心病55例,瓣膜病25例,急性心衰14例,肺动脉高压2例,96例全部为初次气管插管,并且所有患者均处于术后6~30h内病情稳定时期,平均为20h,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置管时间、体位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型号均为美国生产的CURIY牌,内径(ID)为8.0mm高容量低压超薄气管导管。测压仪为德国产专用套囊测压仪(POR-TEX),测压范围0~120cmH2O(0~88.8mmHg),由压力表,球囊和连接管组成,一次性传感器为爱德华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惠普多功能监护仪,医用三通管等。

1.2研究方法 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用一次性换能器的方法测量套囊压,对照组选用专用测压表测量。

1.2.1实验组 采用一次性换能器测压法:先将一次性换能器通过电缆与监护仪相连,校正零点,改变标尺为30,再将导管充气接口通过三通管与一次性换能器连接,在监护仪屏幕上可直接显示压力图形和数值,用10mL注射器抽出套囊内全部气体,再注入气体,听诊呼吸音,直到呼吸机漏气音刚好消失停止注气,记录气体量和囊内压。

1.2.2对照组 采用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先用10mL注射器抽出囊内气体并注入(根据呼吸机漏气音消失为准),记录气体量,然后连接导管充气接口与套囊压力表充气阀,观察压力表指针读数囊内压,记录数值。(注意:此过程需迅速,否则会使囊内气体露出。)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一次性换能器组与压力表组套囊容积与套囊压力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呼吸机检查均不漏气,说明两种方法侧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种测压方法套囊注气量与压力比较(󰀁x?s)项目实验组(n=48)对照组(n=48)tP

气体容积(mL)7.51?1.157.25?1.151.108>0.05测得压力(mmHg)

21.09?1.97

21.32?2.58

0.491

>0.05

3讨论

3.1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充气容量大小,与套囊内压的高低直接相关,而套囊内压的高低与气管黏膜局部压迫缺血损伤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套囊致气管黏膜损伤,主要取决于气管黏膜压力及气管黏膜灌注压。因黏膜压监测较复杂,临床不能直接测量,而黏膜压与套囊压有较好的相关性,监测套囊内压可间接反应相应的黏膜压142。黏膜压在17cmH2O(12.58mmHg)时黏膜血流灌注正常;套囊压力在30cmH2O(22.2mmHg)时,黏膜血流被部分阻断,黏膜血流灌注下降30%~60%;达40cmH2O(29.6mmHg)时血流灌注明显减少,黏膜苍白;在73cmH2O时黏膜血流灌注被完全阻断。长期过高的囊内压还可引起气管软化或坏死,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并发症,因此,准确测量囊内压,对防止黏膜受损极其重要。

3.2传统的手指捏感法,简便,但需凭个人经验和指估压有欠准确。由于个人经验不同,无参照标准,有很大的随意性及盲目性152,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研究报道,其所测值大于理想值,因此用此方法是不科学的,建议使用专门的压力测量表准确测量套囊压力。

3.3采用专用测套囊压力装置对套囊压力的测定是近几年引进国外生产专用于套囊内压监测的一种新方法,可指示出套囊压迫气管壁的压力情况,以维持吸气时为2.9kPa(22mm-Hg,30cmH2O)、呼气时为2.0kPa(15mmHg,20cmH2O),测压准确可靠,均值可保持在15~25cmH2O而无漏气的理想范围。但因其价格昂贵,目前临床尚不普及应用162。

3.4通过对96例病人气管导管应用两种测压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次性换能器测压效果与专用套囊测压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目前专用压力表没有普遍配置的情况下,采用一次性换能器测压可以应用于临床测量套囊压力,结果准确,并且通过与监护仪连接可以动态持续的监测压力变化,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囊内压的调整,极为方便又准确。3.5临床实际工作中,取有创血压或中心静脉压检测使用过的一次性换能器,乙醇纱布擦拭消毒后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还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同时其具有测压准确可靠,操作简单易行并且节省费用。如果将气管导管充气接口持续与一次性换能器连接,在于监护仪相连的话可持续动态监测囊内压的变化,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囊内气体量,对于治疗病情和减少外在侵袭性操作所造成的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临床的护理工作帮助很大,对于病人的恢复及早拔管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解决了临床上凭经验来估量囊内压力的方法。目前临床上研究套囊压力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和优点,但比较而言,一次性换能器法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参考文献:

112彭雅君,郑碧霞,李文.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

值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6):1456-1457122腾玲香.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文学,2004,

17(5):431

132付春来,魏宏建.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套囊压力的测定及意

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5):387

142李松梅.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置管套囊压#66#

力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42152许红阳,杨挺,梁锋鸣,等.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临床观察[J].

基础与临床研究,2007,14(3):159-160

5天津护理62010年4月第18卷第2期

162彭雅君,罗荣奇,宫雪梅,等.套囊压力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研

究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25-426

(2009-05-27收稿,2009-12-16修回)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

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李 燕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摘要 目的:针对厄洛替尼小分子靶向药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研究控制及护理对策。方法:按照国际统一分级标准,观察皮疹特点并评估,采用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多种护理方法并用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皮肤损害。结果:多数病人的皮肤不良反应得以减轻或治愈,能较好的控制皮疹的周期性发作。结论:系统皮肤护理和适当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小分子靶向药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配合完成抗肿瘤治疗。关键词 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皮肤不良反应;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9143(2010)02-0066-03

NursingmeasuresofadverseskinreactionsresultingfromErlotinib

fortreating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

LIYan

(CancerHospitalof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6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measuresofcontrollingadverseskinreactionsresultingfromErlotinibfortrea-tingNSCLC.Methods:31NSCLCpatientswithadverseskinreactionswerecategorizedusinganationalscalepayingparticularattentiontorashcharacteristics.Differentmethodsoftreatmentsandnursingtocontrolandpreventionskinlesionwereutilizedincludingsystemiccomprehensivetherapycombiningwithlocaldrug,therapyof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ults:Somepatientsweresuccessfullytreated,adverseskinreactionsofotherpatientswerereduced.Correctnursingcarealsoreducedtheoccurrenceofperiodicrash.Conclusion:Systematicnursingcareanddrugstherapy.cansuccess-fullypreventandtreatadverseskinreactionsresultingfrom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s)andhelptoant-icancertreatmentofNSCLCpatients.

Keywords:Erlotinib;Non-smallcelllungcancer;Adverseskinreactions;Nursing

在小分子靶向药物中,特别是厄洛替尼,虽然毒性反应明显弱于传统化疗药物,但它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引起的皮肤损害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痛苦,甚至终止治疗。为能完成靶向药物的抗肿瘤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系统观察了厄洛替尼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31例,年龄33岁~76岁,平均54.5岁,男13例,女18例。鳞癌4例,腺癌27例,临床分期为Ób18

不良反应

1

2

例,Ô期13例。本组均为肺癌晚期,化疗一个疗程后临床评价为无效,口服厄洛替尼1个月后病情好转。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胸CT、上腹B超和肿瘤标记物。

1.2用药方法 口服厄洛替尼150mg/d,在进食前1h或进食后2h服用。用药时间均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

1.3皮肤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及分级 皮肤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CancerInstitute)的分级标准112,见表1。

3

4

5

表1 皮肤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皮疹

无症状的斑疹或伴瘙痒或其他症状的斑疹丘疹、红斑,或严重的全身性的红皮病、斑疹、丘疹全身性剥脱性溃疡性丘疹或红斑局部脱皮或[50%体表面积的其他皮损或\\50%体表面积的脱皮大疱样皮疹

强烈或广泛

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强烈或广泛,且妨碍日常生活活动有症状,妨碍日常生活活动

死亡

皮肤瘙痒轻度或局部皮肤干燥无症状

作者简介:李 燕(1972-),女,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2结果

在观察的31例病人全部发生不良反应,皮肤表现和程度各有不同,按照国际分级标准评估,反应分级见表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