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恶性肿瘤致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症2例报告

来源:易榕旅网
占林医学2012年2月第33卷第4期 ·889· 恶性肿瘤致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症2例报告 胡宇华,王颜(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 肾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 恶性肿瘤;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1病历摘要 骨髓内生成、释放的自细胞增多、贴壁白细胞离开血管壁、白 细胞进入组织受阻等因素均可造成循环中白细胞增多。白细 胞增多常伴发于感染、创伤、出血、心肌梗死、中毒、肿瘤等。 1.1 患者,女,73岁。该患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混 浊,伴尿失禁、夜尿增多,无肉眼血尿,无明显尿痛,无发热,无 腰痛,无下腹痛,曾应用左氧氟沙星10余天,病情略有好转。 上述这2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虽有感染存在,但经抗感 此次1周前上述症状再发,自服银花泌炎灵、左氧氟沙星1周, 上述症状无好转而入院。查体:消瘦,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 貌,血压90/40 mm Hg(1 nirn Hg=0.1333 kPa),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80 ̄/min,节律规整,腹软,无压痛、反 跳痛、肌紧张,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常 规:白细胞59.81×10 /L,血红细胞2.18 x 10 /L,血红蛋白 60.2 g/L,血小板429.1×10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34%,淋 巴细胞百分比3.44%。尿常规:白细胞70.7/IxL。尿培养阴 性。血培养阴性。骨穿:考虑感染、缺铁性贫血。泌尿系彩超: 左下腹低回声包块(8.8 cm x 3.8 cm)、子宫区域低回声包块 (10.0 cm x5.8 cm)、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扩张。请妇科会诊 考虑盆腹腔肿瘤、恶性可能性大,建议查CA125、CEA及AFP等 肿瘤标志物及盆腔CT。患者家属拒绝查肿瘤标志物及盆腔 CT。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左肾积水、盆腹腔肿物、尿潴 留、重度营养不良、贫血。给予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尿常规: 白细胞30.5/ixL。血常规:WBC22.99×10 /L,Hb3.6×10 /L, Hb93.0 g/L,Pit 302.2×10 /L,No.9O,L0.45。继续抗炎半个月 再复查,WBC20×10 /L左右。考虑现有白细胞水平为肿瘤所 致。故停用抗生素,出院。6月29日患者来院复查,血常规: wBC 72.26×10 /L.L 0.015%.M 0.024%,EO 0.002%。尿常 规:蛋白++,白细胞28.1/uL。 1.2 患者,男,90岁,因进食差、消瘦1个月而入院。无发热, 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及黑便。无恶心、呕吐及呕血。既 往:发现胰腺占位3个月。查体:血压120/70 mill ttg,一般状 态差,左腋下可触及2 cm×2 em左右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 度差,触痛阳性。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哕音。心率80 ̄/min, 节律规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 及包块。双下肢轻度浮肿。现患者已处于肿瘤晚期,家属拒 绝化疗。查血常规:WBCI8.07×10 /L,N 0.85,淋巴细胞百 分比8.62%,余正常。肺部CT提示:①双肺陈旧病变,②右中 上肺感染,③纵隔淋巴结增大,考虑转移,④主动脉硬化。胰 腺CT:胰头改变考虑胰腺占位。给予消炎治疗。10 d后复查 血常规:WBC 12.34×10 /L,N 0.80。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正 常。考虑现有白细胞水平为肿瘤所致。停用抗生素。 2讨论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超过10×10 /L称为自细胞增 多。白细胞的生成、释放和代谢存在一个自身平衡的机制。 染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仍未下降至正常,故考虑为肿瘤自身引 起的白细胞增多。 恶性肿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症并不少见,白细胞增 多症是肿瘤进展阶段常见的副癌综合征之一。但尚未引起临 床重视,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见,使得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治 疗,但对自细胞增多却无明显影响,而经抗肿瘤治疗后多数患 者白细胞数可逐渐恢复正常。另有报道,伴白细胞增多的恶 性肿瘤患者预后差 J。 恶性肿瘤可引起外周血自细胞增多的可能机制有:①可 能与肿瘤产生的几种因子有关,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 坏死因子等,临床上使用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就是由人膀胱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纯化、精制并基因 克隆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产生的 。 。②恶性肿瘤坏 死产物导致骨髓储存池的释放或骨髓与血循环的屏障被破坏 使骨髓粒细胞进入血循环;③外周粒细胞池的释放以及粒细 胞清除减慢等因素。由此提示我们,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 细胞增多除常见原因如细菌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癌药物作用 外,还应考虑到肿瘤自身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的可能性,以免延 误肿瘤治疗,滥用抗生素。 3参考文献 [1] Garcia Arias A,Cetinal,Candelaria M,et a1.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eukocytosis in cervical cancer[J].Int J Gynecpi Cancer,2007,17(2):465. [2] Eguchi K,Yoneda T,Tanmoto M,et a1.Hypercalcemia— leukoeytosis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J].Lung Canc— er,2004,43(3):301. [3] 刘洁凡,赵亚新,曾谦,等.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白细胞 计数改变与预后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 (3):291. [4]Kasuga I,Makino S,Kiyokawa H,et a1.Tumor—related leu— kocytosis is link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earci— noma[J].Cancer,2001,92(9):2399. [5]Toyoda M,Chikamatsu K,Sakakura K.A cas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producing granulocyte——colo— ny stimulating factor with marked leukocytosis[J].Auris Nasus Larynx,2007,34(2):267. [收稿日期:2011—08—18编校:王丽翊 郑英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