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蓉君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如期从第二季度的7.6%放缓至7.4%,为三年来低点,但环比增速却加快,从2.0%升至2.2%。不仅如此,当天公布的9月份经济数据也发出利好信号,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在解读最新数据时,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多位外资银行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政策放松,中国经济总体上好于7~8月份市场的预期。目前看来三季度经济或已触底,四季度强劲反弹的几率很大。同时,因9月份上述数据意外加速,决策者增大刺激力度的迫切性下降。
在分析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创下三年来最低点的原因时,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微博)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整体经济仍受到房地产市场的拖累。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并消费了大量的钢材,房市疲软不仅造成了投资的低迷,也导致了重工业的走软。二是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外需快速下滑。在第三季度,对欧洲的出口拉低了整体出口增速大约2.6个百分点。三是尽管财政计划实施在第三季度出现加速迹象,但货币政策仍然显得偏紧。央行在6月和7月两次降息,市场利率却在此后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同时,尽管央行进行了大量的逆回购,但由于逆回购的期限较短,对银行来说造成了更严重的“期限错配”,也导致银行对于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较为谨慎。
不过,自9月中旬以来,从交通、商品、出口、房地产等行业,以及信贷和货币数据、黄金周旅游和制造商去库存等方面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根据当天公布的数据,中国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8月8.9%的增速加快,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今年前9个月衡量建筑业活动和设备需求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高于前8个月的20.2%和市场预期;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14.2%,高于8月份增速13.2%。
野村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当天表示,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的经济状况与七八月份相比已明显好转。新开工项目投资持续回升,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几个月内还将处于上升趋势。事实上,自5月以来,中央政府已批准了大约7万亿元的基础投资建设项目。他说,三季度GDP放缓至7.4%,主要是政策的滞后效应造成的。“9月份数据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四季度经济增长将明显反弹。”
接受记者采访的其他几位专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整体上看,三季度7.4%的GDP同比增速将标志着谷底,虽然还需要几个季度经济增长才会大幅复苏,但相信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已越来越小,人们至少应对经济稳定充满信心。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炜表示,9月份的经济数据可以确认中国经济已触底反弹,且反弹情况高于其此前预期。她说,9月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零售数据意外上行,与此前公布的良好出口数据形成回应。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大部分的增长动力,房市仅略微恢复。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则认为,三季度GDP增速和好于预期的9月份数据表明,在货币环境更加宽松、出口订单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增加以及房地产市场活动有所恢复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稳定。这支持了巴克莱资本持有的“下半年经济增长将稳定”的观点。他提醒道,10%的出口增速的可持续性仍是观察短期复苏速度的关键所在,而从10月15日~11月4日举行的秋季广交会上可能会找到某些线索。
鉴于触底反弹基本上已被证实,姚炜预计,年底前央行再次降息的几率可能为零,同时政府
也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的投资刺激一揽子计划。因政策放松缓慢而有节奏,她预计经济反弹的力度有限。常健预计,货币和财政政策将保持对增长的支持,但最新数据以及对房价反弹和中期通胀风险的担忧表明降息几率下降,央行偏爱逆回购将进一步延缓降准的必要性。星展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梁兆基也预计近期降息或降准的可能性很低。他说,经济的此次反弹并不会伴随着极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以便让价格调整能与经济放缓同步显现。
如果9月份的势头保持到第四季度,常健预计,巴克莱资本对今年全年7.5%的GDP预测值可能存在上行风险。刘利刚则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将增长7.9%~8.0%,全年增速约为7.8%。他相信随着中共十八大的召开,中国经济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将明显降低,这将提升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也预示着中国经济的表现可能明显好于目前的市场预期。他也因此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1%。
来源:金融时报
http://money.163.com/12/1019/06/8E5L9RB200252G50.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