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第二课时
课前: 1、(示图:荷花)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片。这是非常美丽的荷花。
2、关于荷花,古人曾有许多赞美她的优美诗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几句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是啊,多么动人的诗句呀!不禁勾起了我们对荷花的回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一、欣赏,感受荷花美:
1、 老师已经忍不住现在就去欣赏她的美了。你们想去吗?好,跟着老师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吧! 2、(播放视频荷花,配乐)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站在荷花池边了。你看见了什么?
4、说得真好。那就边看这么美的画面,边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上几遍,看看荷花到底美在哪?
二、品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通过写什么来写出荷花的美的(板书:叶……花……)
1、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绘声绘色地读出来好吗? 2、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3、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在圆盘。”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重读;大圆盘重读)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
出示画面:课文中的挨挨挤挤是把荷叶当成人来写了,说说你的感受:这个词语写出了荷叶的多,长得很茂盛。
你听出了他还从哪个词语读出了荷叶的美?(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色彩美)
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好花要用绿叶衬)
作者把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比作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齐读这句》
(2)、学生交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句子自由读一读!(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板书:全开、刚开、未开)
发挥想象,说说 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 、 翘着嘴巴的样子、 挨埃挤挤靠在一起的 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
欣赏到这里,如果叫你用一个词来赞美荷花,你会想到那些词?(出示课件及词汇:亭亭玉立、姿态万千、洁白无暇)
(3)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师:“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跳、探、蹦、伸……)请同学们在“冒“前加个词语,描述一下怎样长出来的荷花才能叫“冒出来”呢?(笔直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痛痛快快地、喜气洋洋地……)
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如果叶爷爷也在场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们精彩的回答而骄傲。
同学们,这些就是从碧绿的挨挨挤挤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组织同学想象写话: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间冒出来,仿佛—————————————————— (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进行时装表演;展示自己的风采……) 多美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写出了荷花的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美,这就是作者用词的高明之处,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师引读: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如果……那画家的本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大自然)“活的画“你是怎么理解?
2、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生机勃勃的向上的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你不去热爱她!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过渡:望着洁白无暇、生机勃勃的荷花,闻着荷花池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我陶醉了。
1、引读课文: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荷花——
现在的你,也变成了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在干什么,你又会听到看到些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作者变、变、变,变成一朵快乐的荷花好吗?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范读
看课件。
你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比比谁的舞姿最美!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3、读完后问:
风吹来时你在干吗?风过后你又在干吗?你还会听到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
5、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
师生接读: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五、总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做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吧,相信我们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叶圣陶爷爷能把荷花写得那么美,主要因为他不仅能仔细观察,还善于想象。这些是我们今后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从古到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阅读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补充习题26 页(四)。
板书 12、 荷花 看 叶 花 想 仿佛
2、《小露珠》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见过小露珠吗?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你注意观察过它吗?你有没有发现过它美丽的外貌和美好的品格?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28《小露珠》(齐读课题) 二、自读文章
1、请大家带着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并在读准的地方打上记号。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交流在读书中碰到的问题 2、读课文
3、谈谈你觉得老师哪儿读得好 四、指名读课文
1、请大家模仿老师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四人小组交流,尽量自己解决
露珠:即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钻石:金刚石或泛指硬度很高、可做轴承和装饰品的各种宝石。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矿物。
珍珠:贝壳动物体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分泌形成的固体粒状物,有明亮、艳丽的光泽,可做装饰物,也是一种药材。
夜幕降临:夜间,景色迷茫像被一幅幕布遮住一样。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俊俏:相貌美好、漂亮。 4、对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五、指导书写:
“临”: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笔的竖不要写成撇。 “喇”:中间是束。
“衰”:中间是“口”字加一横。 六、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8《小露珠》。(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看见过小露珠吗?(出示课件:小露珠)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那你在这节课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讲读第一段
1、刚才有同学想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我想大家只要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小脑袋里。 2、读第一自然段
a) 你知道了什么?(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形成过程;出现的地方: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
b) 课件演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
c) 你觉得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自由发言) d) 练读 e) 指名读 f) 齐读 三、读第二~五自然段
1、(过渡)晶莹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滚呀,它是多么高兴啊!你看(出示课件)花儿在向它招手、荷叶在向它微笑,小动物更是对它喜爱无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第五自然段,思考:小露珠来到了那些地方?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由朗读
3、交流;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
4. 在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呢?他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你再想想小露珠会怎样回答呢?
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读读、演演。 5. 自由读
6. 老师把小露珠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可是来不及配上声音,有哪些小朋友愿意当小配音演员的?等会老师还要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7. 学生根据刚才交流的进行表演 8. 交流为什么这么读、这么演
(1)、体会小露珠的美: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板书:外表(美) 闪亮 透明 圆润
(理解:闪亮、透明、圆润)
(2)、体会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蹦到、爬到、落在 9. 那我们应该怎样把它读好呢?
10. 指导朗读(“那么……那么……那么……”“蹦到”“爬到”“落到”) 11. 练读、指名读
12、(拓展)小露珠又来到那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 13. 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自由发言) 四、讲述第六自然段
1、纯洁可爱、美丽大方的小露珠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也迎来了太阳公公的出现(出示课件),此时的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阳光下的小露珠给万物带来了哪些美丽呢?
3、出示课件(填空:小露珠_______霞光,使_________都变得__________,连_________、树木也都__________。)理解“衰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露珠会使衰老的花草树木显出生机? 4、指名读“金黄的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比喻的好处) 5、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好? 6、练读
7、指名读、评价 8、齐读
9、你觉得小露珠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结合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来读) 板书:品格(更美) 无私奉献 五、讲述第七当然段
1、过渡:是啊,小露珠在阳光反射下,把美丽带给了大家,但她自己呢? 2、自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3、交流:紧扣“笑着”两字展开第七自然段的教学
4、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 5、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6、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
7、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8、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
9、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 10、你准备怎样读呢?
11、练读齐读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露珠说吧。请大家动动笔,把你心里的话写下来。 2、交流 七、作业:
修改课上所写的片段并誊写
板书:
28、小露珠
外表(美) 品格(更美) 闪亮 无私奉献 透明 圆润
设计意图:
一、多层次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以小露珠从夜晚来到人间到早上岁阳光的照射而升腾、消失这段时间内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可爱形象。对文章的第二段教学,我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先自己朗读,找出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对关键词语我让学生边演边读,谈谈为什么这么读?抓住“蹦到”、“爬到”、“落到”来体会不同小动物的不同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小露珠的外表美、心灵更美,这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这一篇语言清新的文章,如果我们用烦索的分析,势必会削弱本身的美感,学生似是而非被动接受了那些知识,因此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就紧扣“笑着”两字,让学生面带笑容来读,思索:生命即将消逝,为什么可以如此潇洒?反复诵读。从而悟出小露珠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引读体会大家依依不舍的心情。整个教学设计,,都试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悟。
二、找寻文章的空白点,寻求学习的台阶
文章的空白点是指文章中没有写出的,但却是我们发挥想象可以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降低学习的台阶,突破难点。因此在设计中,在第二段中,我设计了小露珠又来到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进一步体会小露珠言语美、外表美。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小露珠心灵的美。。
3、《石榴》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晶莹透亮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4、槐乡五月 (第二课时) 周明霞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感受了槐乡的美景,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再次走进槐乡,去细细地品读感悟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槐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品一品,读一读。
交流:谁先来把你划的看到了什么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们也划出了这些句子。好请你们再自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能感受到了什么?随时记下你的感受。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在关键词语下加点。后同桌先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感受到的是否一样,如果相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们的感受不同,谁的感受合理,谁就是老师。等一会把你们的感受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时:
(1)随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交流时引导学生紧扣三句打比方的句子来感悟槐花的色美、形美。 (2)学生交流到:“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句时,让学生找一找你是从哪些词语里感悟到了槐花的多。(出示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指导学生读好这三个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句子,把这种美景呈现出来。(相机板书:花多色白)
(3)学生交流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出示多媒体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4)如学生交流到:“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近看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感受形美(板书:花形不一)
(5)这里作者眼中的槐花,只写了两种,现在老师请你们自己点击“说一说”栏目先选择一副槐花图欣赏一下,展开想象,看它们像什么呢?
(出示多媒体上的图片)让我们也学作者那样来说一说。 句子训练:有的槐花( ),像( )。
[(三)刚才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槐乡那么多、那么美的槐花,那你们的小耳朵又听到了什么呢?从这些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孩子、蜜蜂都很快乐)
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把划的听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相机出示句子)
“‘嗡嗡翁„„’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句式。
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自读后说说。
(引导理解前一句中的“嗡嗡翁„„”和后一句中的“啪啪啪„„”是一样的。
第一句中“采走了香的粉”和“酿出了甜的蜜”是一样的。
第二句中“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和“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也是一样的。)
师:是啊,两句话句式相同,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文字是多美奇妙呀!请大家再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自读、感悟到:“嗡嗡翁„„”写出了小蜜蜂采蜜时的热闹,“啪啪啪„„”写出了小朋友跑得很高兴。此时老师相机让学生学学蜜蜂的“嗡嗡嗡„„”的叫声,做一做“啪啪啪„„”孩子欢快的脚步声,让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
师:瞧,就这么几个字,把这么热闹得场面写出来了,把槐乡孩子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写出来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过渡:槐乡五月,我们光看,耳听还不够,你们的小鼻子又闻到了什么呢? (四)、交流闻到了什么?:
(1)相机点开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读懂省略号的含义。
(3)再次紧扣“香气扑鼻”“浸在香海中”的“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象也能摸到,看到。(板书:花香味甜)
(五)、是啊,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真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陶醉到槐花的香气中去吧。
(观看多媒体上的录象)(板书:花美)
(六)、[播放轻音乐]请同学们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朗读体会槐花的量多、色美、形佳、味香以及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
(七)、学习反馈:在“试一试”反馈练习中,设计了文中出现的一些ABB式的词语,请学生将词语拖到合适的位置。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走进了槐乡,看看你在槐乡会遇到谁?还会拍下哪些有趣的镜头呢?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你拍到的有趣场面跟大家分享。 (1) 卧在槐树下:“醉”。
(2) 吃槐花饭;介绍槐花饭的吃法。 (3) 送槐花干和槐花蜜:品尝槐花蜜。 (4) 姑娘戴槐花。
a理解“飘” 。认怎么会飘呢?这个字是不是用得不太准确?你们认为呢?这一飘字,真有味道,飘出了小姑娘的轻盈与欢快。
b女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引读第二句)
(5) 小子们吃槐花。
a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表演 b男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引读第三句) c小姑娘、小小子谁更快乐呢?让我们来比一比。
评议:小姑娘读得飘逸文静,小小子大大咧咧,充满热情,简直不分上下。 6)看课文插图填空
3、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勤劳纯朴、快乐)难怪作者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 四、扩展练习:
1、是啊!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大连、临邑等地每年都举办槐花节。槐乡的乡长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槐乡、了解槐乡,想找人设计一句宣传槐乡的广告词, 请你给槐乡设计一个言简意赅又富有诗意的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槐乡,来槐乡旅游。
2、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在座的各位,待到槐花烂漫时,你们想不想去槐乡去游一游?
3、槐乡美,我们的家乡常熟也美,我们的祖国处处山清水秀,到处有迷人的景色。作为常熟市民的一员,你最想把哪处景物介绍给大家呢?请先观察,再写作。
(八)、指导背诵(根据练习的内容)
板书:21、槐花美、孩子乐的 槐乡五月 香、美、白、多 „„ 槐花飘香的季节 热情好客、俊俏可爱 槐乡孩子的季节
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会运用“自豪”说话。
2、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该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任何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言语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自己喜欢的话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重心转移:谁?应不应该?感到什么?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借助课后拼音拼读。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直到读得自己满意为止。 4、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话。教师可以插问:“你喜欢这一段话的什么呀?” 5、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看学生是否会读。 第一组: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 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第二组: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板块二:说自己理解的话
1、引导学生从第二组词句中发现:这组词句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谁能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2、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的3、4小节,然后试着说一说,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遇到了一匹小白马。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师生合作演说故事:小骆驼向小白马解说驼峰、脚掌和眼毛的用处。
教师就小骆驼的其他方面提出问题:(1)小骆驼,你身上披着褐色的绒毛又厚又密,多热呀!(2)小骆驼,你走路这么慢,谁会喜欢你呢?(3)小骆驼,你的鼻孔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骆驼,你这么高大的身体显得多么笨重啊!
板块三:说自己积累的话
1、教师给学生《沙漠之舟》的课外阅读材料,认真阅读,记住文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或“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的句式说自己理解的话。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一句话。可以将一组学生列成一排,轮流说话,也可以展开说话竞赛。
板块四:说自己创造的话
在上述说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附阅读材料:
沙漠之舟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水上飞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文章为科普小品,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兴味,语言晓畅生动,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课文最后一段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水上飞机的语言及行动,联系前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水上飞机的独特作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设悬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谈听读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哪些字的音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各种形式读。
3、谈谈这些词语哪些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不理解。把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介绍给大家听。不理解的下节课再解决。 五、再读课文
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生评议。 六、指导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二、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1、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1)导语: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图片)
(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看到它,你想知道什么? 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哪个词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物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交流第二~7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
(2)朗读训练。思考:小海鸥是怎样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 (3)分角色朗读。
(4)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5)重点品读5、6自然段。 ①齐读。
②“我”是谁?“佩服”怎么理解?小海鸥佩服它什么? ③练习用“迅速”造句。 (6)重点品读6、7自然段。
①读一读,想一想: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②讨论交流。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7)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8)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它出发的句子。
②想象: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 ③读了这段后,你有何感受? ④用“渐渐地”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究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上有关
22、水上飞机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