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首件涵洞施工技术总结

来源:易榕旅网

首件涵洞施工技术总结

一、涵洞工程概况

根据相关要求,我分部选取__涵洞(排水灌溉涵)作为首件工程。该涵涵长48.25m,单孔2.0_2.5米,与线路夹角75,分离式基础,进出水口结构形式为八字墙。基底换填0.6m砂卵石,设计基础、墙身为C20卵石混凝土,盖板C30钢筋混凝土。

地质概况表层粉质粘土厚约2.6m,褐色~浅黄灰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粘性较强,下伏卵石土厚约80m,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潜水为主,埋深约1.0m,含水量丰富。

二、涵洞施工

本涵__年__月__日开始挖基,__月__日完成涵洞基础砼浇筑,__月__日完成墙身砼浇筑,__月__日完成涵洞盖板安装及防水层施工。现场施工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涵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技术交底进行实施,取得了涵洞的施工经验。现将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1、施工准备

涵洞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我分部完成了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和开工报告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场地三通一平、施工测量及复核、地材及砼配合比相关试验、原材料进场报验、施工技术交底等,人员设备到位。

2、人员设备配置情况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本涵施工配置施工管理人员25人,机械设备16台套。

主要机械设备表

3、涵洞施工

3.1、施工测量、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由测量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准确测量放样,定出涵洞纵横中心线位置,基础轴线控制桩延长至基坑基坑坡顶以外稳定位置并加以固定做好标记。基坑采用挖掘机按1:0.5放坡开挖,开挖底宽按基础换填宽度两侧各加0.5m施工作业空间。

3.2、基础换填

换填前对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换填施工。换填采用砂卵石,厚度0.6米。换填分为两层进行,人工配合装载机摊铺,每层松铺厚度36cm,压路机分层压实,保证压实度。

3.3、模板安装

涵洞基础厚度60cm,采用单块钢模,墙身模板先在平地按每4m一道沉降缝拼装好。安装前先由测量人员精确放线定出模板位置,人工配合吊车准确安装校正。模板安装好后由测量人员再次进行中线和结构尺寸复核,清理模板内杂物和积水,模板底部缝隙用砂浆填塞,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墙身模板在纵向每50cm加竖向肋骨一根,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肋骨,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顶托支撑,外面支撑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并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优质机油+柴油。

3.4、混凝土浇筑

涵洞基础墙身设计C20卵石砼,采用商品砼,搅拌车运输到浇筑现场后由试验人员检查其坍落度、和易性达到指标后,开始浇筑砼。片石填充数量控制在25%以内,卵石粒径不小于15cm,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且表面清洁。

砼施工采用1.2m料斗接料,吊车吊放至浇筑位置,人工打开料斗放出砼。基础砼施工时,料斗出料口距离浇筑面1.0m,墙身施工料斗出料口距离砼浇筑面高度大于2.0m时,挂设砼串通,按一定顺序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快插慢拔,振捣棒插入深度距底模5cm,插入间隔距离小于振捣3

棒作用半径。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缓慢抽出振捣棒。墙身砼浇筑时工人应进入模板进行捣固。

砼施工卵石掺填时(基础厚度60cm,卵石掺填1层),先浇筑一层约30cm砼,采用人工摆放卵石,卵石大面朝下,净距离大于10cm,且与模板间距不小于10cm,然后再浇筑第二层砼。

砼浇筑拆模后立即进行养护,土工布覆盖洒水,由专人负责,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3.5、沉降缝及防水施工

沉降缝按设计每4米设置一道,垂直并全断面贯通,墙体内侧伸缩缝,用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墙体外侧用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麻絮嵌入墙体内2cm。麻絮填塞完成以后,外贴一层沥青浸制的麻布一层。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尽可能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盖板预制完成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吊装施工,吊装完毕以后,施工防水层,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用M10水泥砂浆填塞紧密。

三、施工总结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①砼表面局部色泽较差。②存在少量蜂窝麻面。③部分墙身段外侧大面平整度较差。

原因分析:①钢模板首次使用,在安装前打磨不彻底,表面浮锈未打磨干净。②砼浇筑过程中捣固不到位,砼下落时溅起的浆液落在模板上未及时擦除。③对拉杆及顶托支撑松动致使模板加固不牢,造成模板整体刚度降低。

拟采取的措施:①模板安装前,应加强打磨,清楚表面浮锈,脱模剂涂刷均匀。②砼捣固必须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严禁出现漏捣、过捣或捣固不到位情况发生。③施工过程必须安排专人检查模板加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固。

2、首件工程结论

__涵洞作为我分部首件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工程质量合格。虽然出现了一些外观方面的质量缺陷,但总体而言是成功的。

一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施工方案,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根据施工工艺流程要求配置的施工和管理人员及施工设备合理。三是技术交底清楚、全面,做到了现场每一位操作熟悉整个作业流程。四是对出现的缺陷问题及时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到了问题出现的根本所在。

为了更好的指导后续涵洞工程施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⑴、涵洞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是施工测量放线及复核。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全面熟悉、掌握施工设计图纸,熟悉施工方案,了解施工工艺流程。

⑵、认真做好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每一位操作人员熟悉作业流程,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

⑶、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彻底整改,管理不留死角,安全质量不留隐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