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FODAY NURSEMay,2014,No.5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张摘要莉金玉华 综述了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留置针型号、留置 针材质、血管因素、留置肢体的活动度、输入药物性质、输液量和速度、留置时间、封管技术、操作技术、个体因素及心理因素 留置针 相关性静脉炎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及材质;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合理选择血 管;根据药物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提高患者自护意识 关键词:静脉炎;静脉留置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l(2014)05—0006—03 据调查,全球留置针消费量从2005年的11.32亿支提升至 2010年的15.38亿支,年增长率为6.28%,静脉留置针在现代 社会已广泛应用。如果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不 仅会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增加难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的 伤,从而增加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2留置针材质 国外文献 报道,使用聚四氟乙烯导管输液,静脉炎发生 率为49%,而使用生物材料导管静脉炎发生率为24%。可见导 痛苦,给治疗增加难度。蒋同兰…报道:100例使用留置针者, 有15例发生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15%。静脉炎发生的相 关因素有留置针型号、血管因素、留置肢体的活动度、输入药物 性质、输入药物的量及速度、封管频次、技术操作、个体因素、心 理因素等等。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合理选择静 脉,合理选用针管。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灵活掌握留置时间,输 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给予护理干预等方式降低静脉炎 发生率。通过对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 护理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 1.1留置针型号 管材质在引发静脉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3血管因素 血管管径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路必 琼 的研究显示,静脉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出现反应的 时间也越早,4ti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主要原因是血管越 小,则管腔越小,血流量越少,管壁越薄,致使留置针管与血管壁 的机械性摩擦增多,血管内滞留的血药浓度增高,受损伤血管的 自我修复能力则越差。张建兰等 研究结果 示,下肢留置静脉 留置针时静脉炎发生率为3.7%,上肢为2.2%;主要与下肢静脉 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有关。 1.4留置肢体的活动度 留置针型号的不同,导致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也不同。彭翠 香 报道,22号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认为22号留置针 较粗,进入机体后充塞与血管中,增加了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 工作单位:441300随州 湖北省随卅l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秦燕报道 ,瘫痪肢体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高于 健侧肢体的3.3%。可能是因为瘫痪肢体无法活动,静脉血流 速度相对较正常肢体缓慢,血液在静脉内滞留,造成对血管壁的 刺激及压力增加,液体外渗,局部组织水肿,易形成静脉炎。 1.5输入药物性质 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是诱发 张莉:女,本科,护师 通讯作者:金玉华 收稿日期:2013—07—12 、 ;; 、¥ :; tj 、 ;; t≯ ; 、 ; 、: 、 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有文献报道,反复静脉滴注20%甘露 醇,2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达 j t t:; 、 0; 蔡映云.呼吸重症监护和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6:265. ’ 32翟云中,王湘莲.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两种湿化液的效 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0:34. 孙玉姣,贡浩凌,纪艳.2种不同液体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33 郑苏琴.普米克令舒与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 囊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1): 30 31. [J].护理研究,2005,19(12B):2708—2709. 章洁,涂颖.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 军护理杂志,2007,24(6):45. 潘爱红,陶园.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 理,2007。13(19):1850. 34秦素芳.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现状[J].健康必读杂志,201 I,6 (6):100—101. 35 宋元林,白春学.呼吸道表面液体层的生理功能与测定『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0):630~633. (本文编辑:王萍李贞贞) 徐绍莲.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7,21(8):2167~2169. 当代护士2014年5月中旬刊 ・7・ 100% 。这足由于临床使用甘露醇时多强调快速滴入,超过 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使内膜受刺激而导致静脉内膜炎 . 1.6输液量和速度 不能一味按照操作肌程办事,必须 人而 . 例 :一一般静脉穿 刺的角度为20。,但老年人血管壁厚、硬、易滚动,进"Illf心选择 从血管I 方直接进针,进针的角度应在3O。~40。,一LI.进入血 管, 到叫血,再平行进针少许。这样If以避免 ‘r人m管滚动 尤法进入血管,达到了,便于进针的闩的, -fj盐tt 度大时针 液体输入 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火系,静脉臼输入量> 1500m]时发生静脉炎的慨率明显多于H输入射<150Oral时。 若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流速度,则增加对血管擘的侧压力,机 械性静脉炎发乍率明显增加。特别在下肢静脉内大坦输液,由 于下肢静脉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凹流慢,血液存血管内滞留,容 尖与皮肤接触面减少,减轻疼痛。穿刺后H】芦荟 穿刺点保护 膜_l 方延血管止向进行贴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 相对延长留 置钳‘留氍时问 。穿刺困难者也可外涂fiflj酸trffII JJfJ热敷,可提 易形成血栓瘀滞,导致静脉炎发生。 1.7留嚣时问 留置针留置时 越K,静脉炎发 率越高,留嚣72—96h, 静脉炎发生率达81.82% 。主要原因是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 管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 置针在咀管内的来回移动引起机械 性刺激 液体的输入对m1管 的进一步损伤。 1.8封管技术 封管是静脉留置针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方法不当可导致 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堵管f而诱发浅表性静脉炎,为保证和维持外 周静脉导管的通畅,根据使用封管液的不同,应按照规定的间隔 时间定时进行冲管,以促进和保持其通畅。通常使用的封管方 式大多足无论输入何种药液,均采用稀释肝素盐水(25u/m1)封 管,但在输入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时,此种冲管方法不能达到 稀释药液、减少药液对血管刺激的H的,会导致高渗性药液滞留 于血管局部时问较长,引起血管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 1.9操作技术 操作小规范、无菌操作小严格、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或用 同静脉反复穿刺及固定针头位置不当等,均可加重机械性损伤, 导致静脉炎。 1.10个体因素 个体差异与患者全身状况有关。老年人、营养不良、有基础 疾病及自身免疫功能不全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对穿刺造成的 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及细菌致局部 炎症的抵抗能力随之下降,使用留置针时容易发生静脉炎。 1.11心理因素 选用留置针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有焦虑、恐惧情绪,他们担心 发生静脉炎,或惧怕静脉炎加重影响健康。而恰恰是他们的担 心害怕使他们情绪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了机械性摩擦,在 某种程度上更加大了静脉炎发生的机会。中医所谓的“七情致 病”就是这个道理。 2留置针静脉炎的防治 2.1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及材质 临床t=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型号时,如不是病情需要,尽垣选 择22号、24号的套管针。因为小号套管针直径小,对血管的刺 激性较小,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也较小,短时间内不会发生静脉 炎,并且小号套管针最快也能达到97ml/min左右 。 ,完全能满 足临床上危重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样的,好的材质会降低静脉 炎的发生率。 2.2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 规范技术操作,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成功率。 高穿刺成功率 。 2.3 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氍时问 静脉的粗细及输入小同的药液,其伴f 77:lI1『 仃所不M,应灵 活掌握留置时问。置管于管径4ram的 静脉如头静脉、贵要 静脉等,留置时间可为5d;管径<4ram的静脉留置时间最好为 3d J。输入高渗液体时, 置时问不超过3d,输入一般液体时, 可根据需要和置管部位的皮肤 脱.适当延长留置时问 。美 国静脉输液委员会(INS)捉}l3,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 ~5d。蒋同兰…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留置超过5d,静脉炎的 发生率明显升高,由3.45%升高到19.27%。陶内部分学荇建 议将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问。 2.4合理选择血管 II 选择粗 、弹性好、回流通畅、便于观察及穿刺的血管, 避免选用靠近父 、硬化、受伤、感染部位的静脉 ,尽町能选 择 肢静脉.fj=j为 吱静脉粗、直,便于观察。若选下肢静脉时, 应抬高肢体20。~30。。长期使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 尽可能采用深静脉置管。营养不良、消瘦或脱水的患儿,血管不 充盈且活动度大,多选用上肢静脉,既容易固定又便于观察。 2.5 根据药物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药物时给予护理干预 例如:静脉快 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点及其近心端皮肤浅表血管局部外擦 山莨菪碱,可扩张血管,减少药物沉积于血管壁的机会 。输 入化学药物时,采用0.9%氯化钠250ml加入25%硫酸镁溶液 5ml静脉常规滴速输入,同样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牛,因为镁离子 能直接扩张血管周围平滑肌,使化疗药物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短, 减少不良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另外,把刺激性强 的药物放在两组常规静脉用药之间输入,放慢滴速,降低药物在 血液中的浓度,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或尽量采用深静脉置管。 2.6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及药物性质采用不州的封管液 封管。一般小儿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 ,采用0.9%氯化钠注 射液封管 ;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或血液呈高 凝状态者应选用稀释肝素液封管。¨ ;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 后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再行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 还有研究显示,液体输注完毕封管后勿中途冲管,以免加重静脉 周围组织炎症。 2.7提高患者自护意识 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寅教,指导 患者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调高自我防护意识,带管时严禁淋 浴,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有不适感时及时报告护士,以 ・8・ TODAY NURSE,May,2014,No.5 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冷暴力的原因与研究现状 凌 楠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冷暴力的现状,总结了遭受冷暴力的原因,主要包括护士间缺少支持、护士的地位较 低、护士忽略与他人的沟通,分析了护士遭受冷暴力的负面影响。认为应从护士自身努力、护理管理者建立冷暴力应对机制及完善 教育培训三方面着手,改善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冷暴力的状况。 关键词:冷暴力;护士;工作场所;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1(2014)05—0008—03 近年来,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冷暴力的现象已经十分普 1 护士在工作场所遭受冷暴力的现状 遍,但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却很少。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 1.1对护士实施冷暴力的主要群体 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 1.1.1护士之间 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 冷暴力以各种形式普遍存-在于大部分护士群体之中,特别 待…。冷暴力的存在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正视它,并寻求解 是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士更容易受到危害 J。Mckenna对新 决的途径。本文将针对国内外冷暴力的现状,对其发生的原 西兰584名工作3年内的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因和对策进行综述。 超过半数的护士被其他护士轻视,她们因为经常被忽视而感 到十分沮丧 。当然冷暴力不仅发生在工作经验少、缺乏教 育和培训的新护士中,也同样发生在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 工作单位:200000上海上海市长征医院呼吸内科 身上 。Johnson对华盛顿249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凌楠:女,本科,护师 显示,在过去6个月里,31%的护士在工作场所受到其他护士 收稿日期:2013—07—12 的冷暴力 。 0 t≥ 、 t;p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 心; 、 0 。 、0 t ; ‘ 。s {≯ 、 j t; 、0 乜 0 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 8 宋月香,卡秦琴.实用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的护理体会 3小结 [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9—1O.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减少重复静脉穿 9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 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为了能更好 [J].护理学杂志,2004,19(13):4—6. 地发挥其作用,预防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如何 1O计惠艮静脉留置针的II当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延长患者血管的使用寿命是长期困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问 2003,19(11):75—76. 题。护理工作者应积极研究如何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1i 孟维玲,李蕾,张佳春.外涂硝酸甘油就热敷在浅静脉穿刺 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困难中的应用[_J].护理学杂志,2006,21(7):20. 参考文献 12 田春梅,靳丽华.安全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 1 蒋同兰.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8~10. 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5):36~38. 13 陈显春,封悦,宋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科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 【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学杂志,2000,15(5):300—301. 14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 3姚慧萍,唐晓英,付丽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调查及预 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6):49—5O. 防对策[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6,3:289. 15郁红星,玉冰心.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4路必琼,刘慧凤,蔡伟文.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101. 选择[J].护理学杂志,2003,18(2):92~93. 16翁秀银,杨裴敏.静脉留置针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护理 5张建兰,樊小平,陈彩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研究,2001,15(4):204—205. 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2008,11(6):2863. 17 阳爱云,邱赛男.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液的 6秦燕.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J].中华 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57I一572. 护理杂志,2004,39(7):507—509. 18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静脉留置针封管频次与静脉炎关 7庞溯槟,郭冬梅,蒙国照.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 系的实验研究[J1.护理学杂志,2006,21(7):1—3. 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3. (本文编辑:王萍李贞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