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0年1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合计85028.7万户,比2009年末净增10307.3万户,由此可推算2009年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为74721.4万户;截至2010年11月末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合计12488.9万户,比2009年末净增2091.1万户,由此可推算2009年末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0397.8万户。【1】美国人口普查局(US Bureau of the Census)公布的《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1》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8564.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19596.0万户。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远远超过美国,但是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尤其相对于中国13亿的庞大人口基数而言,这样低的宽带普及率近乎无法想像。美国互联网宽带普及率是移动电话普及率的68.6%,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3.9%。
为何中国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偏低?是因为中国人的收入跟美国相比差一大截,以至于消费不起宽带服务?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是美国的2.6倍,大部分中国人连手机资费都承担得起,为何
唯独承担不起互联网宽带服务?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跟手机资费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宽带服务资费不是一般的贵。
也许你会嚷道:中国的手机资费比国外的贵!也许考虑到收入水平,确实有点贵,但是中国手机用户也在享受更好的服务。不信?来看看微博用户“经纬张颖”在美国使用手机的体验和感受,那叫一个糟糕,身在美国却怀念起有移动联通相伴的日子。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 KB/s)。【3】中国的宽带服务不仅资费贼贵,而且带宽不宽。
这是因为中国的宽带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甚至没有竞争可言。在移动电话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多年在全国厮杀拼抢市场份额,2008年底再杀入中国电信,形成三分天下之局面,三大运营商竞相建设网络、降低资费,让用户享受到了实惠。而在固网宽带接入市场,多年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划江而治,街坊相传“南电信北网通”,2008年电信重组以后,网通并入联通,南北分治局面未见松动。中国电信拿到移动牌照,与中国联通一道步入全业务运营时代,而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头号运营商,中国移动却由于遭受非对称管制,始终未能取得固网牌照,无法进入固网宽带接入市场,要进入这块市场只能利用中国铁通的固网牌照。
虽然市场准入上设置了障碍,但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国移动总算有了
途径(利用铁通)可以切入固网宽带业务,然而为何迟迟不见大动作?
说到底,阻碍中国移动切入固网宽带的根本阻力,不在于固网牌照,而在于非对称网间结算。
2007年当时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之外的互联单位,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进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应依据网间数据通信速率,按照不高于本办法确定的标准(见附录),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支付结算费用。非经营性互联单位结算费用标准减半。”
显然这一非对称网间结算政策,偏向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两家固网宽带垄断运营商,它们把持着网间结算的政策,可以一往无前攻城略地,而其它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切入固网宽带市场的规模越大,所承担的网间结算成本也就越昂贵。网间结算办法形成的行政垄
断,打击了其它运营商进入固网宽带领域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竞争的积极性,从而维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南电信北网通(联通)的划江而治,让两大宽带巨头在各自地盘上形成垄断,而潜在的竞争者因为非对称网间结算政策而难以切入市场与之公平竞争,从而使电信和联通的垄断地位维持至今,老百姓只能忍受宽带市场垄断带来的苦果,用高昂的资费购买不宽的“宽带”。如今电信和联通向中国移动发难,称其在移动电话市场处于支配地位,要求监管部门实行非对称管制,其中一项管制措施便是限制中国移动发展固网宽带,而对自身在固网宽带市场的支配地位和垄断行为只字不提。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消费者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移动电话服务,而用高昂的价格买来的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宽带速度。谁在借反垄断之名行垄断之实,公道自在人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