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

来源:易榕旅网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

一、目的

经肌肉吸收给药。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使药物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下组织和皮内组织多,药物吸收迅速,可以迅速达到全身,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适应证

1. 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皮下注射,需在—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2. 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药物,如油剂、混悬液。 3. 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三、禁忌证

1. 注射部位有炎症、瘢痕、硬结或皮肤受损。 2. 有严重出、凝血异常的患者。 3. 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 4. 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患者。 5.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四、操作前准备 1. 核对医嘱 2. 评估患者

1) 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

2)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的认知情况和合作程度。 3) 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状况。 3. 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准备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 记录注射时间、药品名称、浓度、剂量和患者的反应。 注意:严格执行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时间、用法。2.注射部位的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股外侧、腹部、后背。

3. 消毒:用 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大于 5cm。 4. 注射:

1) 二次核对和排气。

2) 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小指固定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 肤成 300—400 角,迅速将针头的 1/2~2/3 刺人皮下。

3) 左手抽回血,如无回血即可推药。

4) 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在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注意: 注意避开皮损、硬结等处,过瘦的患者注射时可捏起注射部

位皮肤。推药速度应缓慢、均匀。

4. 患者准备

1) 向患者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 注意: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很重要。 2) 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5. 物品准备

1) 治疗车,包括以下物品:①基础治疗盘,常规放置物品包括皮肤消毒液(20%碘酊和 75qo 乙醇或 0.5%碘伏)、无菌棉签、弯盘、快速手消毒液、注射器;②锐器盒和污物桶;③无菌盘:按无菌原则,遵医嘱准备注射药物,经二人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用法、浓度)后放人无菌盘内备用。

2) 医嘱执行单。

6.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五、操作步骤 1. 携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患者床号和姓名(呼叫患者名字),执行查对制度。注意:查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2. 选择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肥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成人常 选择臀大肌,2 岁以下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详见相关知识)。

注意: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应该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 3.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一般采用 2%碘酊、75%乙醇(用于脱碘)或 0.5%碘伏消毒。 4. 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一般选择 2ml、5ml 的注射器),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食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手腕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插入,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2/3。

5. 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若有回血,说明针头刺入血管,应立即拔出针头,压迫止血。

6. 注射:缓慢均匀推药,以减轻疼痛;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注意: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先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

药物;两种药物有配伍禁忌,需分别注射在不同部位。

7. 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棉签或棉球轻压针眼处片刻。 8.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再次进行查对后,整理用物。

六、并发症及处理

1. 坐骨神经损伤

1) 原因: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药量多、刺激性强或推药速度太快,压迫或刺激神经。 2) 表现:患侧肢体疼痛,走路跛行,久可肌肉萎缩。 3) 预防及处理: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和正规推注药液;损伤后及时处理,可给予红外线、 电磁波照射或按摩理疗;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2. 晕厥或晕针

1) 原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由于精神紧张,过度恐惧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过 快,引起剧烈疼痛而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使应激能力下降。

2) 表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出冷汗。

预防及处理: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在注射前作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有充分的心 理准备;注射时告诉患者要放松,可一边推注药液一边与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注射水平,成人注射应做到“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推药慢、拔针快,以达到无痛注射;若因空腹注射发生晕厥,可让患者平卧,吸氧并口服葡萄糖水。 3.断针

1) 原因:进针手法不当;针头质量差或已有损坏未查出;患者肌肉紧张、身体移动。 2) 预防和处理:熟练掌握注射手法;操作前认真检查注射器质量;协助患者采取舒 适体位;若发生断针,操作者保持镇静,嘱患者勿移动,一手固定局部,下压皮肤,暴露针 梗,另一手持止血钳夹住断端,迅速拔出;若针头断端已埋人皮下,应让患者保持原体位, 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取针。

3. 感染

1)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

2) 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化脓,体温升高,血白细胞升高。

3)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评估,避开有炎症、瘢痕、

硬结、皮肤受损的部位;若发生感染,可进行局部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

4. 局部硬结

1) 原因: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药物刺激性大,吸收缓慢;注射的深度不够。 2) 表现:局部皮肤发红,凸起;接触时有硬感,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 射时患者疼痛难忍,操作者推药困难。

3) 预防与处理:交替更换注射部位;选用细长针头进行深部注射;发生硬结后

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方法。

七、相关知识

1. 肌内注射常用的几种体位 1) 卧位

侧卧位:大腿伸直,放松,小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

2) 坐位:患者端坐于床旁或就诊椅(供臀部注射);采取“手臂插腰”姿势(供上臂三角肌注射)。

2. 肌内注射不同部位的定位法 1)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

a)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图 l1-1)。

b) 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其外上 1/3 处为注射部位(图

11-1)。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a)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

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图 11-2)。

b) 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3) 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大腿中段外侧,宽大约 7.5 厘米,位于膝上 10 厘米,髋

关节下 10 厘米左右。

4)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 2—3 横指(此处肌肉不如臀部丰厚, 只能作小剂量注射)。

3. 肌内特殊注射法介绍:Z 形注射法 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侧移 1-2cm),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 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复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 Z 形。

Z 形注射法的优点:皮肤和皮下组织复位,改变针道,使得细菌不易进入深部组织,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将药物封闭于肌肉组织内,有利于药物均匀弥散、充分吸收,减轻肿痛不适感;使药物不易从肌肉组织渗到皮下组织,减少药物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