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全运会跆拳道68公斤级冠军赵帅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7年全运会跆拳道68公斤级冠军赵帅技战术特征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2017年全运会跆拳道68公斤级冠军赵帅技战术特征分析

摘要:2017年全运会跆拳道比赛,可以说是国内跆拳道的最高水平赛事,全运会不仅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选手,比赛的激烈和精彩程度也非常出色。赵帅作为我国男子跆拳道项目的首位金牌选手,对于研究我国男子技战术的特征有积极意义。本文是通过反复观看2017年全运会男子跆拳道68公斤级决赛比赛视频,在统计了赵帅的具体技术使用以及技术得分率和战术的使用之后,对我国男子跆拳道进行了一些相应分析。

关键词: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赵帅;技战术 研究对象:本文以2017年全运会跆拳道男子68公斤级冠军赵帅的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赵帅决赛三回合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根据视频统计得到表1 ,赵帅在第一回合和对手赵攀峰出腿次数一样,在第二回合和第三回合均低于对手赵攀峰,在第一回合结束时场上比分是3比1,赵帅所得的三分均来自于赵攀峰的犯规,赵攀峰所得的一份也来自于赵帅的倒地,也就是说第一回合结束,双方均没有技术动作的得分。第二回合赵帅利用推加后腿横踢得两分,并在同时赵攀峰倒地,

赵帅再得一分。自2017年跆拳道新规则运用以来,推加踢技术成了一大主要得分技术,在新规则中推人后没有技术动作会被判罚,但如果推人后跟技术动作是允许使用的得分技术。第二回合结束场上比分是6比1,在第二回合中赵攀峰没有得分,所以在第三回合赵攀峰加强了进攻次数,而赵帅作为占据优势的一方第三回合主要采用防守反击战术,并在第三回合的最后十几秒内三次犯规,被判罚三分,不过这是在赵帅已经锁定胜局的情况下。从赵帅每一回合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赵帅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能很好的把握比赛,得分能力较强,再加上赵帅的身高比较占上风,可能就是赵帅能在此次全运会上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从最后的得分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比赛的判罚力度加强,在以后的比赛中可以根据裁判的判罚尺度以及临场情况作出战术和技术上的改变。

跆拳道是一项双人同场对抗项目,以击打对方的有效得分区域为主要得分手段,在比赛中主要以腿法技术为核心,对抗性较强的重竞技项目。赵帅在同级别中可以说是身高腿长的,在跆拳道项目中身高腿长的人在比赛中本来就占用先天优势,因为腿长不仅能先接触到对方的有效区域,而且击打距离更远,更有机会击中对方头部并防住对方击头。此外,赵帅自身身体素质过硬、反应动作灵敏、身体对抗能力强等,使赵帅率先的把握了赛场的主动权,同时能充分的限制住对

手的进攻动作,保持自己的进攻频率。 1.2 赵帅得分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通过对本次比赛的视频分析和个人的经验总结,基本将本次比赛的得分技术分为侧踢、前横踢、后横踢、下劈、双方、勾踢、后踢等。由于横踢前后腿的使用,对于跆拳道技术的分析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本文分为前横踢和后横踢来进行统计。垫步提膝虽然不能作为得分技术,但是在防守方面也有一定的使用,因此本文将其归入统计。表2的结果清楚的看到,侧踢、前横踢是赵帅在比赛中使用最多的技术,侧踢和前横踢动作能够运用如此多,主要是因为赵帅是一名有身高优势的运动员,下肢长,并且此类动作速度快,能很好地进行攻防的转换,得分效果明显,不仅能用来进攻还能有效的进行防守和干预对手动作。而一些旋转类的动作赵帅基本没有运用,是因为此类动作虽然分值高,但对于身高较高的赵帅来说并不好控制,并且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来,跆拳道项目只要倒地就会被判罚。这可能是赵帅基本不使用此类动作的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场比赛只有赵帅的前横踢和后横踢有得分,其他技术均没有得分,而对手更是技术方面没有得分,在整场比赛中双方都非常谨慎,很少露出破绽,但是太过谨慎也会导致比赛精彩程度不够,观赏性下降。自2009年世跆联在跆拳道竞赛中用到电子护具后,后腿技术的使用

比例显著下降,传统打分需要很明显的击打效果才会给分,而电子护具只需要一定的力度准确打到有效区域就会上分。据统计,电子护具使用前,横踢技术是比赛的关键技术,并且后横踢所占的比例约为90%,侧踢的比例约为2%。有学者认为自规则改变,得分的分值改变后,侧踢和前横踢基本占??了技术使用的主导地位,而以往的后横踢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后腿横踢是传统护具比赛中运用最多和得分最多的技术,但在目前的比赛中越来越少的被用到,后腿横踢的地位基本已经被侧踢和前横踢所取代,但后腿横踢作为跆拳道中最基础的腿法,在日常的训练中还是一样的重要。自规则改变以来,出现了一些如“拐子镰刀腿”的非正常腿法,此类腿法隐蔽性强,能及时的变换出腿方向,出腿动作。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采用后,躯干部分是力度感应得分,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力度击打来感应得分,头部是只要接触头盔,并且是合法的技术接触到头部就能得分。赵帅利用了自己的身高优势,利用侧踢和前横踢等,使对手很难近身,而自己也能远距离控制对手。

1.3赵帅中-高位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在跆拳道比赛中中位技术主要是指用脚踢击对方的躯干部位的技术动作,高位技术则是指用脚踢击对方头部的技术动作,也叫击头技术。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赵帅运用了54次中位技术,并且运用中位技术得到4分,而击头技

术使用9次,在此次比赛中击头技术并没有得分,可能是因为在决赛中,比赛双方都非常谨慎,尽量做到不丢掉任何一分,防守十分到位。

我们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出,赵帅高位技术主要有如下情况: (1)利用隐蔽性较强的变线动作击头,如先用侧踢或步法调整与对手的距离,然后变线击头; (2)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前腿技术制约对方的技术动作,然后在对方发动进攻时进行强攻或迎击,击打对方头部; (3) 直接击头,这种方式由于动作直接,缺乏隐蔽性,往往成功率不高。高位击头技术一直是教练员关注的重点,但高位技术的动作路径长、身体重心的起伏变化大、出腿的时机把握较难、支撑腿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就算击头技术分值高,在比赛中直接得分的几率也相对较小。因此,在日常训练时教练员可以加强步法和假动作的练习,以增加高位技术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来增加击打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更要加强单腿支撑能力的稳定性训练。 1.4赵帅战术运用特征研究 战术是比赛中的一种计谋和行动,是为了能取得预期的成绩或取胜而用的行动。跆拳道是一?同场对抗的格斗项目,比赛双方不仅有身体上的对抗,更有战术上的对抗,所以战术的合理运用对取得比赛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按照跆拳道比赛的攻防状态,可以将跆拳道战术分为主动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反击战术。

从上图的数据可见,赵帅在第一回合中主要采用进攻战术,第二回合和第三回合逐渐下降,第三回合的主动进攻次数最少,但其主动进攻的总次数是远远超过防守反击的战术次数的,可见赵帅主要运用的是主动进攻战术。由于主动进攻战术表现为积极主动,防守反击表现为消极被动,所以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越多的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就能更好地把握住得分机会或创造得分机会,给自己后面的比赛增加自信。从上图可见赵帅在第三回合主要采用的是防守反击战术,主要是因为此时场上的分差为6比1,从前两回合对手的表现来看,赵帅只要防守到位,不给对方击头的机会,赵帅基本就能锁定胜局。在第三回合比赛中,赵帅的一个中位前横踢将比分差距拉到8比1时,赵帅就是完全的防守状态了,甚至不惜用犯规来破坏对方的得分技术。赵帅在战术安排中以主动进攻战术得分为主,防守主要是以手臂的格挡或后滑步法来进行防守,反击的得分较少,但当前的规则规定推人之后接动作是合法动作,也就意味着我们以后可以更多的将贴靠作为一种防守反击战术,在对手或自己击打结束后进行贴靠,然后找准时机继续接动作得分。通过对视频以及整理的数据发现,赵帅的战术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主动进攻战术,这种战术很简单,以直接得分为目的,所以动作的幅度较大,是通常意义下的主动进攻战术;另一类是利用自身优势,如身高腿长、速度快、灵敏等特点,采

用动作幅度较小的技术,如侧踢、垫步提膝等,不断进攻来干扰对方,这种进攻不以得分为直接目的,再采用迎击或反击的方式得分,这种战术需要多种战术的灵活运用,如假动作与迎击战术结合,限制战术和得意技战术结合,一般来说第二类战术更难运用,但是得分效果更明显。但如果想将战术灵活运用是需要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很强的技战术储备,所以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技战术,并能做到知己知彼。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赵帅在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在比分上领先,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后,第三回合不仅得分最少,并且失分较多,在比赛中场中更好的是时刻保持紧张,不要轻易地放掉每一分。

(2)赵帅在技术运用方面,侧踢和前横踢为主,其他动作的使用均较少;赵帅的得分技术主要是前横踢和后横踢,并且主要是中位技术的击打得分。

(3)赵帅主要运用的是主动进攻战术,战术得分方式也主要是主动进攻战术,尤其是主动进攻击打对方躯干部位的得分能力较强。 2. 2 建议

(1)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能提前把握住或

控制住节奏,在开局就建立积极主动的比赛意识,并且不轻易的丢掉任何一分。

(2)注重运动员侧踢、前横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加强单腿支撑下的稳定性训练以及单腿连续击打的能力,建立击头意识,突出高位技术在比赛中的得分能力。 (3)能做到“攻防一体化”,抓住主动进攻战术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突出位置,多去创造得分机会,抓住赛场主动权,同时多种战术手段联合运用,加强多种战术运用能力,能根据裁判的判罚尺度或临场状况适时作出技战术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林大参,高志红,吴建忠. 新规则和电子护头下跆拳道比赛击头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 6) : 103-107.

[2]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大庆.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现状研究[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10.

[4]高平,余银.新规则下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技战术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0(10):137- 139,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