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诸其邻而与之。”
1直?或乞2醯3焉,乞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爽直?有人向他求讨一点醋吧,他去向邻居求讨来给了这个人。”
【说明】本节是孔子用这个例子来阐述“义”的内涵。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为方式。那么,微生高借醋这件事能不能说是最佳行为方式呢?按一般的理解,或按传统的理解,这件事是做得很对的,没有什么不对呀?但仔细分析,这里面就会发生问题。来向他求讨醋的人必然不是来自很远的地方,或许就是另一边的邻居,他没有,也就算了,但他又去向另一个邻居求讨,然后给了向他求讨的这个人。既然都是邻居,他完全可以带着这个人去另一个邻居家求讨,或者叫这个人自己去向另一个邻居求讨,而用不着转这个弯。微生高真实的用心虽然是帮助人,但他要这个人感谢他,而不是去感谢那个家里有醋的人。他帮助人的目的在于想要有回报,而求取回报的帮助方式恰恰是孔子所反对的,这显然就不是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了。当然,借醋是件小事,倘若是借钱或是借别的大的东西,这里面就有个情面问题,面子大,有交情,就好借。而向不认识的人或是没有什么交往的人去借,自然也就借不到了,
所以转个弯是必要的。但为什么孔子偏偏要提出这个借醋的小事呢?正因为借醋这个事很小,是完全没有必要转这个弯的事,孔子才能从这种小事上看出一个人的内心的贪欲。微生高贪欲爽直的名声,贪欲别人的感恩图报,所以不是高尚的“仁义”。之所以《论语》选了孔子的这一段话,其目的也就在于提醒后人不要学习微生高的这种假仁假义,应该帮助别人而不要图感恩回报。
——————————————————
【注释】1.微生高:即尾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
2.乞:《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苍颉篇》:“乞,谓行匄也。”这里用为向人求讨之意。
3.醯:(xi稀)《礼记》:“和用醯。”《荀子·劝学》:“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这里用为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鱼蛋、牡蛎的净醋或加香料的醋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