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易榕旅网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张

张凤国

【内容摘要】“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深化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样化人才培养

模式;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良好途径。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顶岗实习模

“教、以能力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做”统一的职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校、业教育特色,能实现生、企”三方共赢。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训教学【作者单位】张辉,张凤国;秦皇岛技师学院

一、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模

实训基地式可以带动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双师型”建设师资队伍、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改革,促进学校各专业的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模式有

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到真实的产品加工流程、操作技术要求、现场管理、质量检测等内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课

“边学边干”不仅内容容易理解,还能亲自实践操作,体现题,

“做中学、和学中做”等职业培训理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实训学生的稳定率、满意度和企业的满意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进指导,同时要完成企业轮训任务,实现了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学生课题实训结合起来。学生在企业中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找到教师进行协调解决,教师也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好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和权益。指导教师定期将信息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开展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具体做法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是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深化和创新,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之一。主要体现了三个要点:一是把整个实训过程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体系;二是把整个实训过程纳入到校企合作体系;三是把实训管理教师纳入教师进企业轮训体系,进而实现“把教学课堂搬到企业厂房”的目标。

(一)实训的形式。工学结合课题实训模式率先从高技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顶岗班开始试行。现阶段暂时实行和

两种模式并存,逐步进行平稳过渡,待新的实训模式完实习”善后,进行全面并轨。学生实训时间为半年,实行时间总量控制,分阶段、分单元落实,时间合并计算。实训过程一般安排在第二至第五个学期期间进行。

(二)实训的组织与管理。工学结合课题实训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训中心是学院实训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部门。各专业系是实训工作的管理主体,负责学生实招生就业处、人教处、学生训间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务处、

处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跟进。

(三)实训工作的开展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一是各专业系根据学院总体教学计划,每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计划》,学年初制定由教务处审核,主管

副院长批准后,报招生就业处和实训中心。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班级、学生人数、实训时间、实训课题、师资配备等相关内容。二是招生就业处、实训中心和专业系负责人依据各专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计划》,业系的本着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察确定实训企业,保证企业岗位数量多于实训学生数量。考察内容包括:企业工作岗位、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安全防护、实训补贴、实习责任保险、课题设计与开展等相关内容。

《工学结合课题实训协议书》,三是招生就业处与企业签订明。《工学结合课题实训协议书》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需

经学院法律顾问确认后,报主管院长审批,院长签批。四是

《工学结制定详细完整的根据确定的实训企业及岗位需求,

,合课题实训的实施方案》明确与本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实训

课题。各专业系拟定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课题,需报主管教学副院长和主管实训工作的副院长审批,院长签批后,由各专业系和相关部门执行。五是专业系组织召开课题实训动员会,讲解实习目的、要求、实训课题任务开展等相关内容。学习学院关于课题实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实训前的思想和安全教育工作,告知实习的相关内容,征得家长的理解

。六是严格筛选并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与支持,

出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作为学生实习带队教师,经培训后方可赴企业报到,实训中心为每批次实训学生和实训教师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2.实施阶段。一是各专业系按照1:40的比例配备实训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训,进行全程跟进指导管理,全

工作、学习、生活的全面教育与面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思想、

管理;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实训课题;结合企业实践完成教师企业轮训课题;教师要注重言行,认真履行职责,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学院、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维护学院形象。二是实训教师的安排可实行轮换制。桥梁,

各系教师全程跟进企业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对于实训相对分散的学生,可采取定期巡视、检查的管理形式,并

·207·

高职图书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孙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职图书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新时期发展对学生需求为主要依据,

“专题导读”;文献检索与思想政治融合,从构建传统文化网络课堂,加强学生理解程度;引导学生阅读,推进发挥

信息素养作用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图书馆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导读;传统文化【作者单位】孙筠,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在新时代下,我国教育行业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完善,是人们比较关心和重视的话题,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场所。所以,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时期,学生既要全面有效地接受专业基础理

还要掌握相关职业技能,适当地进行相应的实践训论知识,

练,但是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现在高职院校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两年左右,在固定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所以,图书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等,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

做好相关记录。三是各专业系负责定期赴企业了解、考核学生、教师的实训情况,做好与企业的沟通。四是实训中心负责不定期对各专业系实训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3.评价阶段。学生实训结束后,“企业、实施学校、学生”三方分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一是实训企业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依据《工学结合

,课题实训学生考核手册》由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

优缺点和等级,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考核成绩占课题实训成绩的50%。二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中的表现及实训报告、实训课题、出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做出真实准确的评定,考核成绩占课题实训成绩的40%。三是由成立的实训小组学生之间根据实际表现进行相互评价,考核成绩占课题实训成绩的10%。四是各专业系将学生考核成绩填《工学结合课题实训学生考核鉴定表》入交实训中心审核备案。各专业系做好学生实训资料的归档工作。实训教学文件和资料主要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实施方案、实训协议书、安全协议书、实训质量评价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实训总结报告、学生考核鉴定表、教师工作记录、教师工作总结等。五是实训结束后,各专业系对本专业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每学期

对学院实训工作进行总结。召开一次实训工作经验交流会,

三、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安全保障

(一)成立课题实训安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实训中心、学生处、教

招生就业处和各系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实训工务处、

一、构建传统文化网络课堂,加强学生理解程度

现在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不足,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处在基层,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一定阻碍作用,所以,在新时期发展下,高职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院校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具备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等。高职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法,充分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网络课堂,课堂中包括我国中华传统人民的伟大思想和精神等,网络课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而且作的安全问题。

(二)学院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书内容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和主要负责人、实训学生姓名和专业、实训期限、实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实训补贴、实习责任保训内容和地点、

险等。同时,明确企业必须为实训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训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训环境。

(三)学院和企业共同对实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实

保证实训学生具备必要的安全施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实训学生,不得上岗作业。

(四)学院为实训学生和指导教师投保实习责任保险。保险责任范围要覆盖学生实习活动的全过程,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学生的实习风险,保证学生实习安全和权益,消除学院、企业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五)制定《顶岗实习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当遇有突发各部门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要求执行。事件,

【参考文献】[1].职丘文,李贵胜.工学结合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J]

2006,17教论坛,

[2]王周秦.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工学结合”J].教育学谢红华.中职学校教育案例研究[

2013,6文摘,

·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