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学多选测试题

来源:易榕旅网
刑法学多选测试题

1. 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刑法修正案)(正确答案) B、单行刑法(正确答案) C、附属刑法(正确答案) D、刑法立法解释

2.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包括()。 * A、最高人民法院(正确答案) B、公安部

C、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答案) D、司法部

3.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 A、调控范围的广泛性(正确答案) B、鲜明的阶级性

C、强制手段的严厉性(正确答案) D、稳定性

4.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士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正确答案) B、有权解释(正确答案) C、学理解释

D、类推解释

5.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正确答案) C、罪责自负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正确答案)

6.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刑法应当采取成文的形式,禁止习惯法(正确答案) B、禁止绝对不定期刑(正确答案) C、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正确答案)

D、在中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还包括“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定罪处罚”的内容(正确答案)

7. 下列关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正确答案)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正确答案)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正确答案)

8. 下列哪些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A、对累犯从重处罚(正确答案)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正确答案)

C、对中止犯的处罚要宽大于对未遂犯、预备犯的处罚(正确答案) D、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9. 中国()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 *

A、公民

B、军人(正确答案) C、国家工作人员(正确答案) D、公派出国人员

10. 下列选项中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 A、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正确答案) B、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正确答案) C、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在我国(正确答案) 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11. 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依中国刑法该如何处理?() * A、不受该外国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正确答案) B、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处罚 C、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再行追究

D、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12. 犯罪的基本特征()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正确答案) B、人身危险性 C、刑事违法性(正确答案) D、应受刑法惩罚性(正确答案)

13. 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 A、犯罪客体(正确答案) B、犯罪客观方面(正确答案)

C、犯罪主体(正确答案) D、犯罪主观方面(正确答案)

14. 犯罪的形式概念从()方面界定犯罪。 * A、刑事违法性(正确答案) B、应受刑罚惩罚性(正确答案) C、阶级性 D、主观恶性

15.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取决于()。 * A、犯罪客体(正确答案) B、犯罪客观方面(正确答案) C、犯罪主观方面(正确答案) D、行为人的贫富程度

16. 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现实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的犯罪有()。 * A、破坏交通设施罪(正确答案) B、放火罪(正确答案) C、交通肇事罪

D、破坏电力设备罪(正确答案)

17. 下列哪些犯罪是以造成某种有形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

A、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 B、抢劫罪(正确答案)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诬告陷害罪

18. 甲、乙二人在市场买菜发生纠纷,甲将乙推了一下,乙倒地而亡。尸体解剖表明,乙患有心脏病,受惊吓而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正确答案) B、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 D、因甲不能预见乙患有心脏病,属于意外事件

19. 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正确答案)

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正确答案)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正确答案)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正确答案)

20. 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正确答案)

21.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 * A、实足年龄(即周岁)(正确答案)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正确答案) D、以公历为计算的标准(正确答案)

22.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及处遇有以下特殊规定:()。 *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C、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正确答案)

D、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正确答案)

23. 关于老年人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不适用死刑

C、已满75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D、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正确答案)

24. 赵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其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正当防卫

C、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 D、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正确答案)

25. 甲欲毒死妻子,便在妻子的饭碗中放置了剧毒药物。不料妻子吃饭时,其3岁幼子突然抢要母亲的饭吃。甲害怕事情败露,没有阻止,致其幼子与妻子一起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妻子的死亡持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正确答案) B、甲对妻子的死亡持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C、甲对儿子的死亡持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正确答案) D、甲对儿子的死亡持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26. 对犯罪故意的特征可作如下表述()。 *

A、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正确答案)

B、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正确答案)

27. 司机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三十余小时。甲的行为是()。 *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 C、意外事件(正确答案) D、交通肇事罪

28. 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的校长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学校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校长的秘书当作校长杀死。吴某该行为应属于()。 * A、行为对象错误(正确答案) B、故意杀人既遂(正确答案) C、故意杀人未遂 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29. 某种行为在刑法上不认为是犯罪,但行为人由于误解法律认为是犯罪。此种认识错误()。 *

A、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 B、构成过失犯 C、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D、属于法律认识错误(正确答案)

30. 下列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有()。 * A、执行命令行为(正确答案) B、受害人承诺的行为(正确答案) C、正当业务行为(正确答案)

D、自然探险行为(正确答案)

31. 甲手持砖头追赶正在逃跑的窃贼,突然被别人拉住。甲回头看,以为是窃贼的同伙,便用砖头猛砸过去,致使该人重伤。经查,该人系欲上前帮助甲的群众,并非窃贼的同伙。甲的行为不属于()。 * A、防卫不适时(正确答案) B、故意犯罪(正确答案) C、假想防卫

D、正当防卫(正确答案)

32. 甲发现有人盗窃后逃跑,便手持砖头追赶并用砖头投掷该窃贼,结果砸到了旁边的群众致人重伤。甲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过失犯罪(正确答案) C、不是正当防卫(正确答案) D、意外事件

33. 下列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形有()。 * A、防卫过当(正确答案) B、假想防卫(正确答案) C、挑拨防卫(正确答案) D、事后防卫(正确答案)

34.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点包括()。 * A、目的相同(正确答案) B、行为的对象相同

C、前提条件都包含不法侵害(正确答案)

D、危害的来源相同

35. 下列对防卫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防卫过当具有正当性的一面(正确答案) B、防卫过当不同于防卫对象认识错误(正确答案) C、防卫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正确答案) D、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

36. 下列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情形有()。 * A、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B、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正确答案) C、危险不具有现实性(正确答案) D、来自自然界的危险

37. 下列对避险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正确答案) B、避险过当具备了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C、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正确答案) D、对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

38.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的行为。A、排除犯罪障碍(正确答案) B、准备工具(正确答案) C、制造条件(正确答案) D、消除犯罪痕迹

39. 下列选项中属于危险犯的犯罪有()。 * A、破坏交通设施罪(正确答案)

* B、爆炸罪(正确答案) C、参加恐怖组织罪 D、故意杀人罪

40. 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毫发无损。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

B、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正确答案)

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正确答案) D、甲不构成犯罪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 A、持刀在酒楼里寻找仇人的(正确答案)

B、为了盗窃某户人家而将其看门狗毒死的(正确答案) C、将毒药投放在被害人的酒杯中的

D、守候在被害人的住处附近意图杀害被害人的(正确答案)

42.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停止下来,可能构成()。 *

A、犯罪预备(正确答案) B、犯罪未遂(正确答案)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43. 甲对乙(女)实施强奸,乙奋起反抗,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二人将乙强奸。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正确答案) C、简单共同犯罪(正确答案) D、必要共同犯罪

44. 甲(21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得钱财共计3万余元,并一起强奸了一妇女。对于本案的处理正确的有()。 * A、二人构成强奸罪和诈骗罪的共犯 B、甲单独构成诈骗罪(正确答案) C、甲的弟弟不构成犯罪

D、甲与其弟构成强奸罪的共犯(正确答案)

45. 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 * A、主体必须是3人以上(正确答案) B、犯罪目的的明确性(正确答案) C、犯罪活动的组织性(正确答案) D、犯罪成员的稳定性(正确答案)

46. 医生甲与患者乙结有仇恨,医生甲故意在患者乙所需注射的药剂中加入了毒物,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丙。护士丙按照正常的操作规则给患者乙注射完药剂后,患者乙死亡。甲和丙的行为()。 *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正确答案)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 D、甲构成医疗事故罪

47. 刑事责任的特点()。 *

A、严厉性(正确答案) B、专属性(正确答案) C、应当性(正确答案) D、时效性(正确答案)

48.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 A、定罪免刑方式(正确答案) B、定罪判刑方式(正确答案) C、特殊处理方式(正确答案) D、刑事责任的消灭

49. 下列对刑事责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刑事责任是一种负担(正确答案)

B、刑事责任的本质是刑事义务问题(正确答案) C、有刑事责任未必有刑罚(正确答案) D、刑事责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正确答案)

50. 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刑事责任的承担可以以定罪免刑的方式进行的是()。 *

A、中止犯且没有造成损害的(正确答案)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正确答案) C、醉酒的人犯罪的 D、未遂犯

51. 对于犯罪人而言,刑罚的功能表现为()。 * A、惩罚功能(正确答案) B、矫正功能(正确答案)

C、教育功能(正确答案) D、安抚功能

52. 刑罚的安抚功能的对象是()。 * A、被害人(正确答案) B、人民群众

C、被害人亲属(正确答案) D、犯罪人亲属

53. 马克思说: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反它的生存条件(不管这是什么样的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这句话表明()。 * A、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的惩罚(正确答案) B、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的否定评价(正确答案) C、刑罚是以国家名义实施的(正确答案) D、刑罚是国家存在所必需的工具(正确答案)

54. 即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的刑罚方式有()。 * A、管制

B、罚金(正确答案)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

55.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正确答案)

B、羁押受审期间已自然流产的妇女(正确答案) C、羁押受审期间已人工流产的妇女(正确答案) D、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正确答案)

56. 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有()。 * A、赔礼道歉 B、赔偿损失 C、罚金(正确答案) D、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

57. 可适用缓刑的刑罚有()。 * A、管制

B、拘役(正确答案)

C、3年以下有期徒刑(正确答案) D、没收财产

58. 在缓刑考验期内,(),应撤销缓刑。 * A、有犯罪行为的(正确答案)

B、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正确答案) C、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正确答案) D、有违法行为的(正确答案)

59. 自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犯罪分子所犯的是轻罪 B、犯罪后自动投案(正确答案) C、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正确答案) D、接受审查和裁判

60. 我国刑法对不同的刑种,采取了不同的数罪并罚原则,对判处()的,采取吸收原则。 * A、死刑(正确答案)

B、无期徒刑(正确答案) C、有期徒刑 D、拘役

61.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 A、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正确答案)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正确答案) 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正确答案) 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

62.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的,应当撤销缓刑,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 * A、再犯故意犯罪(正确答案) B、再犯过失犯罪(正确答案)

C、发现遗漏了其他故意犯罪(正确答案) D、发现遗漏了其他过失犯罪(正确答案)

63. 常某驾车途中超速行驶,汽车右前大灯部位与横过马路的行人卜某碰撞,致使卜某当场死亡。肇事后,常某在驾车逃离现场约2公里处,在同车人的劝说下,停车打电话报警,并留在原地接受处理。经交警部门勘察认定,常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此案中,()。 *

A、常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以从轻处罚(正确答案) B、常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以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C、常某构成交通肇事罪,不具有从轻或减轻情节 D、常某构成父通肇事罪,具有从轻或减轻情节(正确答案)

64. 下列关于累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累犯从重处罚属于法定情节(正确答案) B、任何性质的犯罪都可以构成累犯

C、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累犯(即特殊累犯)没有对再次犯罪的时间限制(正确答案) 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的,也可以构成特殊累犯(正确答案)

65. 对累犯以及因()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A、绑架(正确答案) B、爆炸(正确答案) C、抢劫(正确答案) D、强奸(正确答案)

66. 假释的性质是()。 * A、附条件提前释放(正确答案)

B、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剩余刑期(正确答案) C、变通的执行方式(正确答案)

D、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奖励措施(正确答案)

67.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从()开始计算。 * A、犯罪目的达到之日 B、犯罪之日(正确答案)

C、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自犯罪行为终了之日(正确答案) D、犯罪结果发生之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