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起重设备作业指导书
编写
审核
批准
电力建设公司电厂项目部
第 1 页 共 9 页
目 录
1.编制依据„„„„„„„„„„„„„„„„„„„„„„„„„„„„„„ 2 2.编制目的„„„„„„„„„„„„„„„„„„„„„„„„„„„„„„ 2 3.施工内容„„„„„„„„„„„„„„„„„„„„„„„„„„„„„„ 2 4.施工条件„„„„„„„„„„„„„„„„„„„„„„„„„„„„„„ 2 5.施工程序和方法„„„„„„„„„„„„„„„„„„„„„„„„„„„ 2 6.工艺和质量要求„„„„„„„„„„„„„„„„„„„„„„„„„„„ 7 7.安全技术措施„„„„„„„„„„„„„„„„„„„„„„„„„„„„ 7 8.环境控制措施„„„„„„„„„„„„„„„„„„„„„„„„„„„„ 9 9.主要机械和工器具„„„„„„„„„„„„„„„„„„„„„„„„„„ 9 10.人员资质的要求„„„„„„„„„„„„„„„„„„„„„„„„„„„ 9
第 2 页 共 9 页
1 编制依据
1.1 银重(集团)起重机有限公司QD80/20t新型桥式起重机电气部分图纸; 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 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 1.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范》(汇编)2002版 ; 1.6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实施; 1.7《热电2×330MW机组工程电气专业施工组织总设计》。 2 编制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针对力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2×330MW机组汽机厂房行车及电动葫芦电气设备安装的特点编制,在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定,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满足公司及业主的要求。 3 施工内容
热电股份有限公司2×330MW机组主厂房行车滑线安装,#1机电动葫芦电气设备安装。 3.1 电气设备检查、安装,安全滑触线及软缆滑线安装; 3.2 临时电源敷设; 3.3 行车及电动葫芦调试。 4 施工条件
4.1 行车、电动葫芦上部的顶棚防水施工完成。
4.2 行车、电动葫芦轨道应施工完毕,每条轨道应有两点可靠接地,轨道接头处应做电气跨接,且带有明显接地标志,并经验收合格。
4.3 行车的机械部分已大部分施工完毕,电动葫芦的机械装配已经完成并安装在轨道梁上。 4.4 各处的预留孔、预埋件位置正确。 4.5 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安全防护用品齐全。 5 施工程序和方法 5.1 施工工序流程:
施工准备→电气设备清点→电气设备检查→电气设备安装→临时电源敷设→起重设备电气调试→现场清理
第 3 页 共 9 页
5.2 施工准备
5.2.1 熟悉图纸及厂家资料和技术协议,了解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及数量规格,掌握厂家技术要求,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及环境与安全交底。 5.2.2 编制并审批完施工预算,备齐所需的材料和工器具。 5.2.3 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5.3 电气设备清点
5.3.1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和有关单位一同开箱检查清点,核对型号规格应符合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制造厂的技术文件资料、产品合格证应齐全完整。外观检查包装完好,应无损坏、变形、锈蚀。
5.3.2 认真做好设备的开箱记录,若有短缺或与图纸不符处,要尽快提出以便尽早解决。 5.4 电气设备检查 5.4.1 电动机检查
5.4.1.1 做好电机检查记录,并记录所有电机铭牌。
5.4.1.2 电动机外观无损伤,铭牌标志齐全,引出线绝缘子完整,接线标号清晰,电机型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4.1.3 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机线圈绝缘电阻,每相绕组分别引出时还应测量相间绝缘电阻,其阻值不能低于0.5MΩ,对于绝缘电阻不合格的电机进行干燥,合格后方可使用。 5.4.1.4 手动盘动电动机转子转动一周以上,应转动灵活、内部无摩擦、卡住现象。 5.4.1.5 检查电动机轴承润滑脂无变色、变质及变硬现象。
5.4.1.6 对于质量可疑的或超过出厂保证期的电机,有必要者应进行抽芯检查。 5.4.1.7 电动机在其明显位置有接地螺栓,并应可靠接地。 5.4.2 其他电气设备检查
5.4.2.1 控制柜型号、规格、数量应与图纸要求型号一致。
5.4.2.2 控制柜内元件应齐全,无松动、损坏和腐蚀现象,检查所有电气设备接线,保证完整牢固可靠。元件应动作灵活、可靠。
5.4.2.3 限位开关、主令开关断火限位器应动作可靠、触点压力应符合技术要求。 5.4.2.4 电阻器应与图纸要求规格一样,并与电动机和控制形式相匹配,整体无变形、损坏,电阻元件无断裂、烧损、松散、变形和短路,接线牢固可靠。
第 4 页 共 9 页
5.5 电气设备安装 5.5.1 行车电气设备安装
5.5.1.1 安装前应对行车上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5.5.1.2 行车上较重电气设备可随着行车就位时共同吊到位,减少高空提升设备工作量。 5.5.1.3 安装中使用的紧固件应为镀锌制品。
5.5.1.4 控制柜、电阻器、端子箱按照厂家图安装在走台的专用底架上,安装采用螺栓固定,并应有放松措施,设备固定应牢固可靠。
5.5.1.5 所有限位开关及其撞杆、插座、照明灯具及电铃均按照厂家电气设备总图所示位置安装,并标明设备名称,便于电缆敷设及接线用。
5.5.1.6 按照厂家电气设备总图所示位置安装电缆管及线槽,电缆管采用焊接固定,应对焊接部位除渣、刷防锈漆。
5.5.1.7 按照厂家小车导电装置安装图进行小车供电装置支架、电缆移动滑道安装。 5.5.1.8 电线电缆敷设、接线
5.5.1.8.1 电线电缆敷设按照厂家布线图、电缆敷设清单,先长后短,按实际敷设路径长度截取,并应有一定余量。电缆排列应整齐,整理成束、避免交叉。每一根导线或电缆两端应标记回路编号,照明线路应单独敷设,电缆穿管前应将管口打磨光滑,电缆穿管后用白布带在管口进行包扎并刷清漆。
5.5.1.8.2 小车软滑线按照电缆清单分别截取,软电缆截取长度为:小车最大移动距离×1.15+6m。移动牵引绳(尼龙绳)长度应稍短与软电缆移动长度,以保证电缆拉伸时不受额外应力。
5.5.1.8.3 把截取好的电缆顺直摆放在走台上,并消除其扭力,按直径大小排列整齐,在电缆长度平分位置,把电缆滑车固定在电缆上。移动牵引绳按略短于两电缆滑车间电缆长度固定在滑车上。
5.5.1.8.4 将滑车及软电缆一同挂在供电装置的型钢轨道上,并将固定端固定,移动电缆整理整齐。
5.5.1.8.5 固定敷设的电缆应卡固,支持点距离不应大于1m,电缆固定敷设弯曲半径大于电缆外径的5倍,移动敷设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8倍。
5.5.1.8.6 在电缆线敷设完毕后,依照图纸对电缆线芯进行校线并套上号头,标清回路号及
第 5 页 共 9 页
电缆线编号,开始接线。
5.5.1.8.7 电缆线的两端均采用铜接线鼻子与电气设备接线端子连接。
5.5.1.8.8 电线芯绝缘层的剥离长度稍大于冷压接头套筒部分的长度,剥离绝缘层时不允许损伤线芯。
5.5.1.8.9 压接时必须使冷压钳口的凸槽对准接头缝处,并位于套筒的中心部位,必须在压接钳全部闭合才能打开压接钳。将塑料管推至前端,使带电部分充分隔离。
5.5.1.8.10 接线完毕后,将临时标识改为正式标识。标识记录应整齐、清晰完整。 5.5.2 电动葫芦电气设备安装
5.5.2.1 安装前对电动葫芦周围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查看脚手架是否牢固,消除安全隐患。 5.5.2.2 安装中使用的紧固件应为镀锌制品。
5.5.2.3 电线电缆敷设按照厂家布线图、电缆敷设清册,先长后短,按实际敷设路径长度截取,并应有一定余量。电缆排列应整齐,整理成束、避免交叉。 5.5.3 安全滑触线安装
5.5.3.1 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滑线支架及滑线安装,支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工字钢或土建预埋铁上。
5.5.3.2 将滑线逐根固定于支架上,不能将几根滑线在地面连接好再吊到支架上固定。 5.5.3.3 在滑线连接前先把吊挂卡套上,按照图纸给出的滑线间距调整滑线并固定,调整时可根据集电器运行的实际位置来确定滑线位置,以便更接近电动葫芦实际运行位置,但也必须保证滑线平行,待滑线连接完毕后,将固定卡固定连接完毕后,滑线本身不得承受额外应力。滑线及导电器安装完毕后,滑线间距一致,其中心线应与起重器轨道中心线保持平行,其偏差应小于10mm,滑触线之间偏差应小于10mm。
5.5.3.4 电缆线的两端均采用相应的铜鼻子与电气设备和元件的接线端子连接。压接铜鼻子时采用压接钳压接,不得使用普通钢丝钳钳口压接。线芯绝缘层的剥离长度稍大于冷压接头套筒部分的长度,剥离绝缘层时不允许损伤线芯。
5.5.3.5 压接时必须使冷压钳口的凸槽对准接头缝处,并位于套筒的中心部位,必须在压接钳全部闭合后才能打开压接钳。 5.5.3.6 接线时做好回路标识。 5.6 电气调试
第 6 页 共 9 页
5.6.1 通电前的检查、准备
5.6.1.1 根据电路图、接线图核对电气设备、元件的型号、规格、容量、内部和外部接线的正确性,按要求整定各电气设备,清除各带电部分的临时接线及各种障碍物。
5.6.1.2 通电试验前再次手动盘车,确认转动灵活无异常现象,并取得机务安装人员同意方可通电试车。
5.6.1.3 调试须多人配合,用对讲机联系,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断电。 5.6.1.4 通电试验按先部分后整体,先控制回路后主回路的原则进行。 5.6.2 控制电源回路送电及校验
5.6.2.1 测量主供电源回路、控制回路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后可把主电源送上。主电源送上后,测量电控柜的空气开关电源的电压,以确保正常。
5.6.2.2 依照图纸对控制回路中的电气元件分合程序、联锁、保护等动作的正确性进行多次重复操作试验,限位开关可手动动作数次,检查其动作正确性和可靠性。确认无误后,才可接通主电路电源。
5.6.3 主电路送电及机构的传动试验
5.6.3.1 启动电控柜电源控制回路,使接触器闭合,测量电控柜的主回路电源,确保正常。 5.6.3.2 主电路送电后,先点动操作,检验电机转向,控制器的操作方向应与机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
5.6.3.3 电动机的制动器可先粗略调整,待试验完毕后,由机务安装人员做精确调整。 5.6.3.4 手动模拟各安全保护、联锁环节触点的动作,检验其动作正确性和可靠性。 5.6.3.5 操作主令电器时应由低速挡向高速挡逐挡操作,检验各挡位时电气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6.3.6 电动葫芦沿全线运行几趟,同时观察导电器与滑触线接触情况,确保接触正常。 5.6.3.7 检查各接触器触点,确保触点无损坏现象。
5.6.3.8 机构低速运行碰撞限位,证明其可靠无误后才可正常速度运行,限位开关的保护方向必须与机构运行方向一致,限位保护有惯性越位时应反复调试。不允许仅模拟限位开关动作而不走车试验现象发生。
5.6.3.9 调整电动葫芦钢丝绳的上、下限位,保证断火限位器正常动作。 5.6.3.10 电动葫芦在终端位置时,集电器距滑线末端不应小于200mm。
第 7 页 共 9 页
5.6.4 所有分部试验进行完毕后,将电源断掉,解除所有临时联锁,临时短接线等临时装置恢复到原状,再通电进行一系列的整车试运行,确保各项正确可靠。 5.7 负荷试验
5.7.1 起重机的负荷试验应进行无载、静载、动载三项试验。 5.7.2 进行负荷试验时,应由专人监视各电气装置运行情况。 5.7.3 负荷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7.2.1 操纵机构操作的方向与起重机各机构的运行方向应一致。 5.7.2.2 各安全保护装置和制动器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5.7.2.3 两台以上电动机传动的运行机构运转方向正确,启动和停止应同步。
5.7.3 在进行负荷试验整个过程中,电气装置均应工作正常,并测量各电动机的运行电流。 5.7.4 编写试验报告,进行交工验收。 6 工艺和质量要求
6.1 各机构通电试验不少于10分钟。
6.2 滑线支架水平误差≤2mm/m.每一根滑触线必须保证平直,滑触线连接两端高低差不大于0.5mm,接缝应平正、光滑,各滑触线之间平行度允许误差≤5mm/全长。滑触线整体电阻值不小于0.5MΩ。
6.3 供电导线和滑线连接应紧贴牢固,供电导线勿低于滑线上平面,集电器与滑触线接触紧密,集电器全程不得有断开、脱离滑线现象。 6.4 控制电缆在控制箱内固定牢固可靠。
6.5 轨道接地,接地扁钢应平直、光滑,扁钢搭接面应不小于扁钢宽度的两倍,接地扁钢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接地扁钢应采用热镀锌材料。
6.6 调试完毕后,对无法进行避雨的可联系机务加装防雨罩。 7 安全技术措施 7.1 安全及预防控制措施
7.1.1 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扎好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带钉鞋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进行高处作业。
7.1.2 施工行走时应走梯子、步道,不得任意攀越栏杆、架子等,不得骑坐在平台、孔洞边缘和栏杆上,危险区四周应设围栏,悬挂警告牌。
第 8 页 共 9 页
7.1.3 行车、电动葫芦安装与地面施工多层交叉作业时,应注意防止高空坠落物品伤人,严禁抛递物品,所使用工具应备安全绳以防脱落。
7.1.4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梯子、脚手架等施工装置是否牢固安全。
7.1.5 施工要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所有用电设备在使用时注意防止漏电、触电。 7.1.6 高处作业人员身体状况要符合安全规定,若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不适合高空作业人员,禁止高处作业。
7.1.7 每项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坚持文明施工。 7.1.8 使用各种工器具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程。 7.2 习惯性违章的预防和控制
7.2.1 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懂安全防护操作知识的,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7.2.2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并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施工。
7.2.3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章守法的良好习惯。
7.2.4 各项作业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参与该项目的施工。 7.2.5 无安全技术措施和未交底的施工作业,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如方案或措施有误,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
7.2.6 安全设施不完善、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的,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 7.2.7 对违章行为任何人都有责任、有权力制止。 7.3 设备防护措施及文明施工
7.3.1 各级工作人员要树立成品保护意识,不准在设备上随意的乱焊乱割,不准随意的乱敲乱打设备。
7.3.2 点焊安装时,不允许在表层漆面上进行。可适当考虑允许在内部进行点焊固定。箱体的安装不允许直接焊接于支架上,应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7.3.3 安装完毕后,应将门锁好,钥匙统一建帐保管。不允许私自转借,以防内部元件丢失。另外,工作结束后有专人关、锁好门窗。
7.3.4 露天安装的设备必须做好临时防雨及防二次污染措施和防护工作。防雨和防二次污染
第 9 页 共 9 页
可采用塑料布多层盖顶并用铁丝捆紧捆好,不要影响门的开、关。另外,门锁不好的设备必须在工作结束后用铁丝捆上、四角垫好,需用时再剪开。因不可避免的交叉施工作业,有可能危及产品安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栏,悬挂标示牌等。 7.3.5 不得用记号笔在设备上作任何标记,不得随意用透明胶布粘贴标识。 7.3.6 工作面每天要做到 “工完料尽场地清”。 7.3.7 物品堆放要整齐。
7.3.8 焊工工作时应携带小桶,用完的焊条头不能乱丢,应随手放入小桶内。 7.3.9 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7.3.10 施工场所应经常清扫,保持清洁。 7.3.11 工、机具定期维护,保证其完好,清洁。
7.3.12 不得抓、摸、蹬、踩、画设备和墙壁,应自觉保护设施、设备和环境不受污染。 8 环境控制措施
8.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弃物及时清理,分类回收,确保施工现场洁净。 8.2 施工中使用的油漆,只能在规定的地方涂刷,其它部位严禁涂刷,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剩余的油漆应回收到金属油漆桶内,严禁随意倾倒。
8.3 砂轮切割机应在人员较少的水泥地面上使用,把噪音和粉尘对人的危害范围降低到最低点,并应及时回收切割产生的边角料和铁屑。 9 主要机械和工器具 9.1 主要机械和工器具
电焊机、砂轮切割机、磨光机、电缆压接钳、万用表、卡钳表、1000V兆欧表、电工用具、棕绳、安全带等。
9.2 电工用的绝缘工具、手提电动工具、测量工具均应经检查检测符合有关规定。 10 人员资质的要求
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特殊工种证(有效期内)。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施工,如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询问技术人员,不得盲目施工。
第 10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