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易榕旅网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加强和深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转型期。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因整个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迷惘,从而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构成了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克服当前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追寻道德理想的现实路径,必须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困境;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2011年党中央正式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初步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进程中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彰显了党中央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它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物质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应。恩格斯说:“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但是,为了保证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儿童,尊敬长辈,讲究卫生,反对流氓、盗窃行为等。尽管这些道德准则并非道德中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但毕竟起着约束不同阶级人们行为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是科学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然而,当下我国仍然面临着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困境。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还未达到与人们理想的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识还不够深刻,或者说是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了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遭到了众多质疑。

二、当下中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观认为,“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

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并促进了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滞后性、局限性,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变,使得人们常常面临着价值信念和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有不完善之处,以及历史遗留的封建的、资本主义腐朽消极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引发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危机与困境。

从去年“毒奶粉”、“瘦肉精”、“小悦悦”、“地沟油”等道德底线失守的案例扑面而来,到今年“强奸猥亵幼童”等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种种道德缺失现象的显现,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一些地方的一些人依然存在着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诚信缺失、道德冷漠、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正因一系列道德缺失现象的凸显,使得社会公众对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呼声愈发高涨,希冀我国早日走出公民道德建设困境的愿望愈加强烈。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也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广泛关注。

三、我国走出公民道德建设困境的多元对策

当前,我国处于新世纪的发展新阶段,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早日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就必须要从这一现

实出发。

一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有主体还是私有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道德这个上层建筑的优劣。社会经济状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直是在前进的,道德相应地也是历史发展和前进着的。恩格斯预言只有在阶级对立消失的未来社会中,道德才会从阶级道德发展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道德,这是道德发展的历史趋势,也体现了道德的进步性和规律性。人类道德的发展进步是主流,不克服和改造资本逐利的本性,不消灭人剥削人、尔虞我诈的社会制度,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处于紧张对立的关系之中,就无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谈到了“制度自信”这一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包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能造就公平与和谐,也能使得社会主义道德先进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道德。

二是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所进行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我们所培养的具有高素质公民,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全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对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公民道德水准。核心价值

观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德,才能够真正教育人民崇尚真、善、美,提高其道德素质。

三是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我国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困境谋出路,就是要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道德都能够得到改变和提高。社会生活主要有社会公共生活、职业活动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等三个方面。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一个社会的风气好坏,都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社会生活领域中。因此,它们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内容,覆盖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集中力量抓好这三方面的道德,有利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四是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运用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手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旨在改善社会道德状况,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减少社会丑恶现象的一系列认识、实践活动。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教育,借助法律法规的保障力量,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鼓励先进,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关心、支持和正确

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内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培养道德情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判断一个事情的好坏对错,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我看来就是道德。对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过程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特殊意识和行为,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人类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道德也随之发展和不断前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道德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

诸多困境,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道德建设状况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已彰显了我们党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为寻求道德理想路径所作出的努力。另外,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应当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觉悟,加快我国走出公民道德建设困境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早日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樊华.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j].传承,2009(3).

[2] 章海山,罗蔚.伦理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刘雅伦.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华大学,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