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诗歌的方法,懂得诗歌的节奏,欣赏诗歌的韵律美。而《过零丁洋》是一首文天祥所作的爱国诗歌,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学习本课,不仅可以欣赏到诗歌的美,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课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探讨诗歌的含义及其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本课是古体诗歌,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当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策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诗歌中体会思想感情。
3、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品读法”、“探究法”、“延伸拓展法”等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敌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抵御外敌的英雄人物中,你了解哪些?接着请学生谈谈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课的课题《过零丁洋》。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并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接着,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感情。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教师巡回指导。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并总结归纳。
3、巩固练习: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同时让学生思考:本诗的哪些句子、词语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归纳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同时提醒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历史出现过哪些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吗,知道的可以说一下,比如汉朝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还有明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清朝的林则徐。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诗歌《过零丁洋》。
二、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一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等。
三、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遭逢(zao feng)干戈(gan ge)
寥落(liao luo)絮(xu)
惶恐(huang kong)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学生朗读诗文,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
六、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谁能背一背我们学过的描写战争的诗词?
生: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等。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战争题材的诗歌,题目是《过零丁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释,小组内学习,互相正音,互相解词释义。
(小组合作学习)
师:老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很有激情,很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
(一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真棒!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生: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师:你能从文题入手,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很好!还有没有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一生的回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诗歌表现了作者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的人生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师:你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个角度来理解诗的内容,很有创意!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得很到位。下面我们该重点赏析这首诗了。谁来说说这首诗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生: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的一生自古以来谁都会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师: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很好!还有没有同学对其他诗句有独特的感受?
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国家的山河被元军破坏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四散飘荡,而我的命运也动荡不安,像暴雨中浮萍一样漂浮不定。这两句诗用凄凉的自然环境来衬托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无限哀痛之情。
师:大家从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和内心的无限哀痛,很深刻!还有没有同学想谈自己的看法?
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不安,又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这两句诗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表达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悲凉和无奈。
文天祥《过零丁洋》新解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原型批评分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承一脉。两部作品都以少年为主角,描述了他们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冒险故事。然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主题、技
巧和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使得这部小说成为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从主题上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探讨了自由、种族主义、宗教信仰等多个主题。哈克,一个白人少年,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而离家出走。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两人结伴顺流而下,沿途目睹了各种社会弊病和不合理现象,如盗贼横行、冤家械斗、骗子行骗等。通过这些经历,哈克和吉姆对社会的虚伪和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刻画吉姆这个人物时,马克·吐温突破了当时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不仅具备了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优秀品质,还展现了一种自尊自强的精神。这种塑造方式在当时极具挑战性,也体现了马克·吐温对黑人权益的和呼吁。
其次,从技巧上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哈克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此外,马克·吐温还运用了讽刺、幽默等手法,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当哈克和吉姆遇到一群盗贼时,他们用一种滑稽的方式击败了对方,揭示了盗贼的虚伪和无能。
最后,从人物塑造上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和吉姆
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哈克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少年,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爱。而吉姆则是一个坚韧、忠诚的黑奴,他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尊严。两人之间的友谊和成长过程也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
总的来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经典之作。通过哈克和吉姆的历险经历,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合理现象。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运用多种技巧,马克·吐温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引发了思考。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还为文学界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山中访友》说课稿评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中访友》。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简单评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生
活实际感受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及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眷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者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体会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者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体会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生活实际感受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及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眷恋之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古筝曲《高山流水》伴奏。
四、说课内容及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同时展示一组山林美景的图片,伴随优美的音乐,教师进行旁白:同学们,我们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
还有清新的空气。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如果再能听到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和魅力,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山中访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检查预习,明确重点: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词语:
幽径、德高望重、树干、抱粗、绿叶、俯身、鸣蝉、冠上加冠、遛鸟、安适、返老还童、洞察、玄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课文的整体意境之美;思考并回答教师播放的配乐朗读录音带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文章标题中的“友”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山林中拜访的“朋友”是谁?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有哪些景物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文章标题中的“友”指的是“朋友”,包括自然界的朋友和人类的朋友。作者在山林中拜访的朋友是一棵老树、一片湖泊、一道瀑布、一
座山峰、一块石头、一朵白云、一只鸟儿、一阵阵雨。这些朋友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自然界的朋友。
4.研读与赏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如下:a.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b.研读第五段:“你好呀,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呀,溪流妹妹!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呀!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黑夜多了个银领的天使!你好呀,落叶飘零!……”根据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说说自己的体味和感悟。“山泉姐姐”仿佛是一位照镜子的姑娘,“要照出我的……”,在诗人眼里多么的可爱!“溪流妹妹”似乎在吟诵古诗,富有灵性。“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银领的天使”,它们依次指白云、月亮、天空和落叶飘零……多么亲切温馨的语言!使人顿生以“知己”的惬意之感!c.第六段:“我靠在一棵大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段文字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树?分别表现了树的什么特点?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d.第七段:“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在想;捧花的朋友啊你在想什么?这分明是对花之生命的窥探!”请同学们也做一回捡花人并扮演
诗人对“落花”说说自己的体味和感悟。
《白衣天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白衣天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社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中的第三章《医院护理工作》的第二节《护士的素质要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该节内容包括护士的素质要求、护士的职业道德、护士的仪表和语言修养、护士的沟通技巧、护士的素质培养等。本课着重介绍了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二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接触临床实践。因此,对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学生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掌握护士的沟通技巧和素质培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护士素质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护士的素质要求和沟通技巧,难点为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护士在实际工
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更好地掌握护士的沟通技巧和素质培养方法。
5、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白衣天使的照片和事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护士的素质要求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更好
地掌握护士的沟通技巧和素质培养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效果。
4、小结作业:通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护士的素质要求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