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古文增加
小学1-6年级语文统编版教材
9月2日,江苏省中小学即将开学。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需要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江苏省教育厅也于近日发布了《江苏省2019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明确这三门学科将更换为统编版教材。记者了解到,这个暑假,书店卖出了不少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度供不应求。为何要统一更换教材?尤其是语文学科,统编版教材有什么特点?
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记者注意到,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省2019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中明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小学科学,一、二、三年级使用根据2017年印发的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四至六年级仍使用原选用版本教材。
2019年秋季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目为:小学《科学》(1-2年级、4-6年级),《音乐》《美术》(或《艺术》);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初中版及高中版)。以上课程教材各地中小学校需按学生数的1/3征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因修订再版,今年秋季可按学生数100%征订。
语文统编教材古文选篇有所增加
语文换教材了?这个消息让不少学生家长有些措手不及。对此,《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回应,新编语文教材通过精选古代经典作品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编写中,深入挖掘经典名篇,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4篇,初中语文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都较此前有所增加。
在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围绕“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整体规划各单元主题,依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的文章,在不同单元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主线。同时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书,即将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名师解读
新教材强调阅读,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
教材变了,会不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影响?南京市玄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江路小学语文老师赵昌竹告诉记者,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里都会有1-2篇古文,比如三年级第八单元出现了第一篇古文《司马光》,不过这都属于比较短浅的“小古文”,一般两三句话。但到五六年级,学习的古文篇幅会相对长一些。
南京市玄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江路小学语文老师赵昌竹
针对网上流传“一年级孩子就要开始学《论语》”的消息,赵昌竹表示,确实出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属于“日积月累”的部分,作为佳句推荐,重在培养孩子对此类古语的积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