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学术论丛2009年第1期(总第512期) 深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 若干问题的思考 曲秀琴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学院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关键在于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会计37-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要,合理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并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不断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O1—0152—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 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 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会计行业,其技术 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 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培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 使得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渐为微机记账所代替,会计电算 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做法是适应高职教育特色, 化已成为必然,会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记账、算账、报 注重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 账,逐步向管理型、经营型迈进。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 内、校外实训,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形成会计电算化 属于新型教育形式,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本科 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院校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着重培 掌握语言表达、社交、计算机操作、计算技术、会计实 养通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满 务操作、会计电算化和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七项能力, 足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朱镕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 课堂记账实训、毕业综合模拟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顶岗 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不断强 实训相结合的一条主线、七项能力、三项实训,体现高 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改革旧的人 职特色的具有为区域性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适合社会发展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教学体系, 2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 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已迫在眉睫。 力和素质结构的最优组合 1 构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中,围绕着会计电算 为主线,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关系,以提高 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知识传授为手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制订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时, 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会到基础课 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听取会计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 和专业课的教学当中。通过开设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 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以会计专业技术岗位应用能力 邓小平理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 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标,把会计专业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 同时,加强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 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技术应用人 聘请专家讲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专 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以此构建教学体系。 业学习的热情和适应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 在长期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综合素 在知识传授中,对基础理沦教学遵循“够用”为度 质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 的原则,结合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WTO准则、程 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会计电算化 序设计等课程,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种需求, 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会计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还是计算机知识,都在随着社会 在职业能力教学中,将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分为语言表 2009.1 曲秀琴:深化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技术能力、会 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 能力七个方面。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实际 操作能力的培养分为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两部 钞、珠算、微机)和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包括 软件设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同时把手工操 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利用校内、校外 实训条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文化建设 学效果。增加一些专业拓展与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以利 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 体系 分,其中手工实训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如手工记账、点 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准备根据市 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修正、完善培养目标,确立以 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总学时的50%安排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 形式分为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设计或毕 业设计等,为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培养专业的实践 在职业基础能力方面,通过开设各类课程,进行课 堂教学、实训、上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就业的基础 能力;在职业专业能力方面,把学生应掌握的会计操作、 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作为专业能力。通过实践环节考 核,将学生取得英语、计算机、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 电算化证、普通话、毕业论文等合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 硬性条件。 一3建立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以职业技术岗位需要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 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以社 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摆脱学科 性教学体系的束缚,确立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职务 必需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来构建 理论教学体系。 (1)根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 则,将全部学时的50%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 知识的应用,并以此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 理论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注意基础理论知识 为专业服务,突破传统学科教学内容。 (3)由于会计属于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变 革,随着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 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专业理论教学可以聘请社会上专 家、教授、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财务主管作为兼职 教师授课,或者举办一些会计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以 期达到理论教学更能符合实际的原则。同时,在学生有 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进行微机操作技能训练,利用 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介绍新的会计制度、财税法规,以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在理论教学上,加大改革力度,注意基础课为 专业课服务,淡化理论教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把“统计学原理”、“工业统计” 按专业培养目标整合为“统计技术”,对专业会计及会 计电算化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分别开设“记账 训练”、“会计电算化训练”,进行同步实训,以增强教 技能,在学生有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安排各种实践 活动。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平 时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训,专业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 基地完成。 (3)建立与高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打破 本科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完全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 分为基础课、理论课、技能训练课、选修课,并对课程 结构、内容等进行改革,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 核形式,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考核并存,单项技能与综 合技能考核并存,并增强校内实训的仿真性。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上,以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 力培养为主线,在专业会计教学中始终将能力培养放在 首位,通过“记账训练”、“会计电算化实训”做到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在考核形式上,通过会计操作基础、会 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设计、综合实训等 方式,检验学生专项技能;在考核目标上,通过记账、 微机、珠算、点钞、书法“五手”训练,检验学生技能 熟练程度。 5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目前的考试办法,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 体系。基础课以理论考核为主;专业课突出职业技能的 考核,以实际手工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配合以必要 的理论考核,技能课全部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 要制订具体的考核方案,对理论考核部分要完善试 题库,使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实践技能考核针对会计 操作基础、会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 采取模拟实训、上机操作、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1:12—14. [2]常口.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4:3. [收稿日期]2008—11—28 . [作者简介]曲秀琴(1974一),女,山东省人,讲师,研究 方向:会计。 2009.1 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