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号:(A卷)
适用年级: 级 本科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要求: 闭卷;可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1;铅笔、红
笔、修正液
答题无效,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职工年龄 B、职工人性别 C、职工月工资 D、职工体重
2.统计指标有如下特点( )。
A、可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B、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D、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 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企业个数
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 )。
A、这些单位在总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对大比重 D、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
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定期调查与不定期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不连续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6.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不连续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7.为了解某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作为研究该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
组织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8.全国人口总体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这是按( )
A、变量分组 B、指标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品质标志分组
9.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3000元;3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750和3500 B、1250和3250 C、1000和3500
D、750和3750
10.商品库存量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1.某年某地区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元它们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2.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去年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比去年提高了6%,则该企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以及超额完成数分别是( )。
A、133.33%,33.33% B、101.44%,1.44% C、106.00%,1.50% D、98.58%,–1.42%
13.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
A、相对指标 B、质量指标 C、平均指标 D、总量指标
1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5.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 )。
A、集中程度 B、离中程度 C、一般水平 D、变动趋势
16.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 A、表明现象正相关 B、表明现象负相关
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7.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18.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9.某商店在商品总的价格上涨10%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
比基期增加( )。
A、0% B、10% C、20% D、21%
20.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编号填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质量指标( )。
A、可用绝对数表示 B、可用相对数表示 C、可用平均数表示 D、不能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2.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是( )。
A、正确选择比较基数 B、可比性 C、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D、多项指标综合运用 E、结合具体的经济内容
3.指出下面哪些平均数属于数值平均数(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E、众数
4.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B、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C、抽样方法 D、抽样的组织形式
5.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三、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5分)
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2.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 )相对指标。 3.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 )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4.将一个样本总体的样本指标直接作为相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量,这是一种( )估计。
5.在各种平均数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四、判断题(正确答案用√,错误答案用×,填在答题纸上,全选对或全选错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
2.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 3.某商业企业2006年计划销售额为4000万元,前三个季度完成了3155万元,则计划执行进度为78.9%。与推进时间百分比相比较超额了3.9%,表明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有望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
4.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与变异指标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动。( ) 5.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基期。( )
五、名词解释(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共9分) 1.统计分布 2.区间估计 3.综合指数
六、简答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统计研究方法。
2.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七、计算分析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需列出计算公式、过程、计量单位,共41分)
1. 某水果商店销售苹果,三批苹果的价格和销售额均不同,具体资料见表:
苹果零售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合 计
每斤价格(元) 2.00 1.50 2.50 ––– 销售额(元) 销售量(斤) 10,000 12,000 10,000 32,000 5,000 8,000 4,000 17,000 要求:计算销售的这三批苹果总的平均价格,进一步说明其分布特征。(本小题10分)
2.某企业2007年1~4月的全部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
1月1 2月1日 2020 3月1日 2025 4月1日 2040 日 全部职工人数(人) 2000 非生产人员数(人) 326 358 341 347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7年第一季度月平均非生产人员的比重。(本小题10分)
3. 某研究机构在某市进行了一项调查来估计吸烟者一月花在抽烟上的平均支出。假定吸烟者买烟
的月支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该机构随机抽取了容量为36的样本进行调查,得到样本平均数为80元,
样本标准差为20元。试以95%(t=1.96)的把握估计该市全部吸烟者月均烟钱支出的置信区间。
(
本小题9分)
4.下面是一个企业2006年全年的各次促销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资料:
60广告费(万元) 0 50销售额(万元) 00 400 4000 800 7000 200 3000 500 6000 要求:(1)建立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回归方程;
(2)估计当广告费投入为700万元时,销售额预测值。(本小题12分)
上 海 商 学 院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号:(B卷)
适用年级: 级 本科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要求: 闭卷;可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1;铅笔、红笔、
修正液
答题无效,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职工技术等级 B、职工性别 C、职工月工资额 D、职工岗位
2.统计指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静态指标 D、动态指标
3.下面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职工月销售额 B、固定资产净值 C、职工人数 D、企业利润额
4.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
非全面报表
5.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定期调查与不定期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不连续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6.2004年12月31日零点的经济普查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7.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情况的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8.企业按经济类型分为“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两组,这是按( )。
A、变量分组 B、指标分组 C、品质标志分组 D、
数量标志分组
9.某大学按学生月消费支出分为四组: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250和2500 B、250和2250 C、500和2500 D、0和3000
10.月均职工人数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1.某年某地区人均钢铁产量3.1吨,人均生猪存栏量3.97头,人均GDP为5558元,人均可支配
收入4271元它们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2.抽样调查所特有的误差是( )。
A、由于样本的随机性而产生的误差 B、登记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ABC都错
13.指标的数值不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动态指标 D、静态指标
14.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组中值能取整值
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15.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16.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若回归系数b为0.5,则( )。 A、表明相关程度很高 B、表明现象负相关
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表明现象正相关 17.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 + 1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18.抽样估计中以样本指标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是( )。
A、对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B、对总体参数的点估计 C、对样本统计量的区间估计 D、对样本统计量的点估计
19.某商店在报告期价格下降1%的条件下,销售额比基期增10%,那报告期商品销售量比基期增加( )。
A、9% B、10% C、11% D、11.12%
20.设p表示各组商品价格,q表示各组商品销售量,则商品销售额指数反映的是( )。
A、商品价格p的变动程度 B、商品销售量q的变动程度
C、商品价格p或商品销售量q的变动程度 D、商品价格p及商品销售量q的共同变动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编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统计相对指标除了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外,还有(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2.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些属于非连续性调查( )。
A、商店的商品库存量 B、运输部门的旅客周转量
C、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 D、学校年底在校人数
3.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要求是( )。
A、明确指标的实质 B、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C、总量指标结合其他指标运用
D、统一计量单位 E、结合具体的经济内容
4.对总体参数作估计时,其优良估计的标准有(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置信度 E、精度
5.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有( )。
A、长期趋势变动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E、时间权数变动
三、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5分) 1.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 )等于最小值。 2.某地区人口数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的比例为107.8:100,这是( )相对指标。
3.数量指标指数是用来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变动情况的( )。
4.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 )个。
5.用来反映回归直线方程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四、判断题(正确答案用√,错误答案用×,填在答题纸上,全选对或全选错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1至+1之间的数。( ) 2.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动态相对数。( )
3.某商业企业2007年计划销售额为8000万元,前三个季度完成了6155万元,则计划执行进度为76.94%。与推进时间百分比相比较只超了1.94%,表明在正常经营条件下,较难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 5.相关系数能反映所有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 五、名词解释(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共9分) 1.指标体系 2.普查 3.调和平均数
六、简答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涵义及基本形式。 2.简述相关关系的涵义及种类。
七、计算题分析(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需列出计算公式、过程、计量单位,共41分)
1.某地区2008年5月的甲乙两个农贸市场的某农副产品交易资料如下:
农副产品规甲市场成交量(万公价格(元/公斤) 乙市场成交额(万元) 格 斤) A B C
1.2 1.4 1.5 12 28 15 20 10 10 要求:分别计算该农副产品在甲乙两个农贸市场的平均价格,并分析其原因。
(本小题10分)
2.某商业企业历年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年 份 年末职工人数(人)
要求:计算2004~2007年该企业平均每年职工人数。 (本小题9分)
2003 667 2004 732 2005 757 2006 779 2007 819 3.下面是某商业集团2008年1~5月的销售额与销售利润额资料:
销售额(千万元) 利润额(百万元) 6 5 4 4 8 7 2 3 5 6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建立销售额与利润额之间的回归方程;
(2)估计当2008年6月销售额计划达到7千万元时,该商业集团销售利润额的预测值。
(本小题12分)
4.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共8000只,随机抽选400只进行耐用时间试验。试验结果,平均寿命
5000小时,总体标准差为300小时。
要求:用重复抽样的条件,以95.45%(t=2)的概率估计该批灯泡的平均耐用时间范围。
(本小题10分)
上 海 商 学 院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号:(C卷)
适用年级: 级 本科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要求: 开卷;可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1;铅笔、红笔、
修正液
答题无效,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标志是( )
A、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B、说明总体单位共同特征的名称 C、都能用数值来表示 D、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2.人口数、人口出生数 货物库存量、货物周转量、年平均人口数、这五个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
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约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流通费用率
C、人均利税额 D、商店总数
5.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
减)的百分比为( )。
A、-6.54% B、-3% C、+6.00% D、+14.29%
6.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 )
A、1 B、0.5 C、0.25 D、0
7.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8.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A复合分组 B.层叠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体系
9.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误( )。
A、为0 B、为1 C、为–1 D、
为无穷大
10.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1.抽样调查所特有的误差是( )。
A、由于样本的随机性而产生的误差 B、登记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ABC都错
12.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平均数为14.5,标准差为3.7。据此
资料可知( )。
A、甲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 B、乙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
C、甲乙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直接比较甲乙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13.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
A、9.3 B、9 C、6 D、10
14.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B、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C、削弱短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D、消除季节变动
15.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6.如果不存在季节变动,则各月(或季)的季节比率应为( )。
A、0 B、1 C、大于1 D、不等于1
17.对直线趋势yc=100+9x,若x每增中一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 )。
A、100个单位 B、9个单位 C、109个单位 D、91个单位
18.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其环比发展速度 19.测定标志变异最常用,最基本的指标是( )。
A、方差 B、全距 C、均方差 D、平均差
20.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
A、数量关系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计划完成相对数
二、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编号填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内容上看,统计表又由( )组成。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主体栏 E叙述栏 2.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
A、人均煤炭产量 B、人均年纯收入
C、人均GNP D、平均工资 E、人口密度 3.根据不同资料,计算标准差可选用的公式有( )。 E、
4.评选估计量优良有几个标准( )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差异性 5.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月末商品库存额 B、劳动生产率 C、历年产值增加额
D、年末固定资金额 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 三、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会受到极端值影响的是( )。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一定的研究条件下存在( )关系。 3.序时平均数也称( )。
4.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与变异指标的大小呈( )方向变动。
5.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四、判断题(正确答案用√,错误答案用×,填在答题纸上,全选对或全选错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变量包括全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和各种数量标志,但不包括品质标志。( )
2.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
3.结构相对指标侧重说明总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依存性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侧重说明部分占
总体的比重。 因此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母的组成内容不同。( ) 4.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 个。( )
5.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 五、名词解释(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共9分) 1.环比发展速度 2.季节比率 3.调和平均数
六、简答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有何关系?
2.什么是综合指数?编制时同度量因素如何选择?
七、计算分析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需列出计算公式、过程、计量单位,共41分)
1.某集团公司下属各工业企业的工人数如下:
322 674 339 357 346 295 465 355 332 316 453 442 417 587
369 545 323 430 560 528 333 311 410 604 281 461 432 421
484 473 392 354 499 338 375 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编制组距为100的分布数列;
2)绘制变量分布图;
3)计算平均工人数。(本小题10分)
2.某企业二00八年六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总产值(万元) 31.5 每日在册工人数 1-15日 230 16-21日 212 22-31日 245 试求该企业元月份的月劳动生产率。(本小题10分)
3.一批食品罐头共60 000桶,随机抽查300桶,发现其中6桶不合格,要求:
以95.45%可信程
度推断全部食品罐头合格率的范围。(本小题9分)
4.某商业企业销售几种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都不同的产品,报告期和基期销售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品 名称 甲 A B C 合 计 计量 单位 乙 吨 台 件 产品产量 基期 q0 6000 10000 40000 出厂价格(元) 基期 p0 110 50 20 报告期 q1 5000 12000 41000 报告期 p1 100 60 22 要求:运用因素分析法对该商业企业销售额变动作分析。(本小题1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