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情思在笔尖自然流淌

来源:易榕旅网


让情思在笔尖自然流淌

当今的作文教学常让教师陷入尴尬局面,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笔来不知所云,寥寥数语就似乎已到了结尾,真是不痛不痒,无血无肉。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要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学生的写作心理在整个习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调节和制约的作用。只有从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那一份份美好的情思,才会在学生的笔尖自然幸福地绽放。

一、释放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人的能量的调节者”。我们很多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往往对学生施加压力,强迫学生完成,结果却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从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要的任务是释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5》要求学生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一张名片。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系列动物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问:“你们是怎么猜出这些不同的动物的?”孩子们总结出是“根据动物的特点猜出的”。“那它们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和孩子们分析总结出动物的外形和习性。通过这一环节,在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中,不留痕迹地把学生引入了写作主题,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写作动物的方法,为后面的习作做好了铺垫。在设计名片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很多老师会为学生选择动物,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我没有强行选择什么,有的孩子选择了熊猫、孔雀、狮子鱼……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动物,我有点担心孩子们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表达清楚,结果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把一个个主人公描写得活灵活现,设计出了一份份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的写作心理状态,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发挥得更精彩。

二、放飞心灵,拓宽写作空间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习作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作文题目都是老师命题或者半命题,学生只能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转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听不到半点来自学生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千篇一律的构思,无病呻吟的语言,这样的训练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写他们喜欢的,写他们乐于表达的,让作文真正成为心灵倾诉的工具。2006年“冰心全国小学作文”大赛,南京一位小女孩的一篇作文《妈妈不在的时候》被评为一等奖,后又改为特等奖,文中字里行间是孩子真情的流露,只有最真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四》的要求是“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别人(亲人、老师或朋友)说?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诉说委屈,也可以提些建议……

注意写的时候,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倾诉的对象,可以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孩子们有的对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有的对嗜赌的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痛楚,有的对过世的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从孩子们的习作中,我看到那一颗颗激荡着波澜的心灵,被旧的习作方法“笼”住的心灵得到了放飞,真情在笔尖下自然流露。

三、关注情感,活化生活积累

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跟他平时的说话水平不在同一层面上,作文就是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已,应该是能说好话就能写好作文,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细想来:“学生说话是带着自己的情感,说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作文只是完成一个不爱完成的作业。”确实如此,没有情感的参与,怎能出色地做好一件事情呢?哪怕是再简单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作文应该等于生活,等于倾注了学生情感的那部分生活。

现在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无暇顾及,教师就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放慢前行的步伐,去感受生活的气息。比如,元旦前夕,我准备在班上开展一个庆祝活动,我让孩子们每人完成一份活动方案。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回忆起往日活动的快乐,调动起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孩子们酝酿着一次更为完美的活动。结果方案收上来,比平时的作文有看头多了,孩子们各抒己见,感情热烈。出乎意料的是,原来几个作文比较差的学生,这次的习作也跟他平时的说话一样流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片段,描写生活中的精彩。作文不仅仅在课堂,它应该与生活同步,要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为作文积累素材,同时也要让作文给学生们带来欢乐,为生活增添色彩。

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作文,消除作文过程中存在的惧怕厌恶心理。给他们的心灵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一直被旧的作文模式所“笼”的孩子们能尽情驰骋,消除他们作文中的思维障碍。我们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帮助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各种困难,学好作文,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得心应手。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