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发明之最

来源:易榕旅网
科技发明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汉朝就发明了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纸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它是人类记载事物、传播经验、交流思想、著书立传、传递信息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印刷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社会历史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西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经学的频传。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录写大量的经传师说,而竹简重又不方便,缣帛少而又昂贵,急需一种既经济实用,又物美价廉的代用品,纸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

从1933 年到1978 年间,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新疆、陕西和甘肃出土的西汉文物中,四次发现了纸。最早1933 年在新疆罗布淖(音闹)尔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4—前49年)的麻纸。1957 年在西安市灞桥的一座汉墓里发现一叠麻纸,因出土于灞桥,故名为‚灞桥纸‛。经专家学者鉴定,此纸是西汉武帝时制造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我国和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其实物现分别存放在中国和陕西博物馆。这就证明我国在西汉时有了造纸术。东汉人应劭在†风俗通‡中说:汉光武帝在迁都洛阳时,戴素(帛)简(竹)纸书共二千车。公元76 年,汉章帝赐给贾逵用竹筒和纸写的春秋左氏传各一套。这就说明汉和帝以前就用纸写书了。后汉书邓皇后传曰: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冬(公元102 年)邓接皇后位,‚是时,方国贡献,競求珍丽之物,自后接位,悉令禁绝,岁时但贡纸墨而已。‛这里所指的纸显然是指比缣帛更廉价的纸。

西汉早期的麻纸比较粗糙,书写不便。东汉蔡伦在任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时,可能受当时邓皇后贡纸墨的影响,专心制造更加适用的廉价纸。他在总结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将造纸的原料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作原料,用新的方法造出的纸,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书写;而且原料更多,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深受人们的欢迎和称赞。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蔡伦将造好的纸选呈皇上,深得皇帝的赞赏。从此用轻便廉价的纸逐渐代替了沉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这是蔡伦的伟大

创造,是对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所以人们将他创造制成的纸,以他的姓氏和官爵命名为‚蔡侯纸‛。这种造纸术,不仅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而且在七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八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以后又逐渐传到欧洲、北美洲以及全世界。无疑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文化事业的重大贡献。

世界上最早的火药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发明家,首创了不少造福于人类的科学重大发明。其中,火药的发明就是其中一例。在公元七世纪唐朝初年,我们的祖先就先发明了火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火药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军事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火药和火器传到了西欧和中欧。这种纯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弗朗西斯,

︻培根说:‚我们应该观察各种发明、效能和后果。最称著的例子是印刷

宋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朝⋯⋯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

竹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

筒响。‛确实是这样,自从中国发明火药以后,整个军队作战的战役、战突斗的部署,作战的方式和人员、火器的配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是

火大刀长矛,以后改换成火枪、大炮和火箭弹。由于这种兵器的变化,就

枪迫使军队的领导者不得不考虑作战的一系列方法的改变。火药的威力还

︼ 在于使整个大炮(包括现在的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山炮、加农炮、

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和各种枪弹(包括现在的步枪、火枪、机枪、子弹、炮弹、炸弹、手榴弹、霰弹、地雷、滚雷、子母雷等)都离不开火药的行发,如果没有它各种火炮和枪弹就不能和枪弹击发和爆炸。

何谓火药,就是炸药的一类,是我国古代方士们在练丹过程中,经常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放在一起烧练时,会发生燃烧和爆炸的现象,于是练丹家使用这三种东西制成了最初的火药。这种火药由火花、花焰或点火器械引燃,能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药制,使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便产生了具有爆炸和抵动的作用和威力。

我国隋末唐初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书中最早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到宋代我国便大量地运用到军事上。火药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威力,而且在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也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在南宋时便用火药制

成爆竹和烟火,之后又用火药来开山、采石和狩猎。

到现在火药便成了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广泛地运用到生产、科研等各个有关的领域,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缺少的动力要素之一。火药的发明,对世界震动很大。十三世纪首先传到了阿拉伯,到十四世纪传到了欧洲。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又一伟大贡献,同时也足以证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

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把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

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考石学家的考证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说明司南是利用天

然磁石(古代称慈石,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现象)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和†山海经‡书中便有了关于慈石的记载,而在这一时期的†鬼谷子‡书中和†吕氏春秋‡书中还进一步有了慈石吸铁的记载。这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针,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博物馆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这里要指出关于指南车的问题,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指南车的模型展出。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指南的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

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

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上最早的秤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发明。还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种悬挂式的双盘秤来称麦子。这种秤有两个秤盘,分别悬挂在秤梁的两端。

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

八两、一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过逐步演化的过程,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杆秤在耶稣诞生前由游牧部传入了西方,被命名为罗马秤。在许多拉丁语作家的著作中都有关于这种秤的记载。罗马秤两臂不等,称物端的秤臂较短,且长度固定不变。在称量重物时,移动秤杆另一端的秤锤(这样就改变了该端秤臂的长度),直到秤杆达到水平状态时为止。使用这种秤可以称量比秤锤重得多的物体。

1670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设计师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于1670年将他发明的案秤报送巴黎科学院。这是一种等臂双盘案秤(又名磅秤)。秤盘装在秤梁两端,下面装有刚性导杆,可在称座上相应的导孔内上下上下移动。这样,当秤梁绕轴摆动时,在导杆作用下,秤盘可做上下移动,但其水平状态保持不变。这种秤是的。直到现在,洛百瓦尔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商业秤。

世界上最早的火柴

火柴是由谁发明呢!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我国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进迫,物资短缺,由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我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

发明一度被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洋火‛能借着摩擦生火。而发明这种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便产生火。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

线。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

1900年,英国人康斯坦丁-帕斯基在为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电视

(television)‛一词,而真正的电视在当时只能是人们久存于心中的梦想了。1925年,拜尔德在英国首次成功装配世界第一台电视机,当时人们也没有料到她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从此 ,这当初被称为‚破玩艺儿‛的黑匣子紧随着战争与和平,胜利的鲜花和失败的葬礼。现在,没有什么媒体比电视更引人注目,她作为家庭和整个世界联系的纽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生活行为。

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他们对电视这门综合电、磁、声、光的新技术极其生疏,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电视机设计方案。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是我国电视机生产史的起点,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

世界上最早的微波炉

微波炉是人类最辉煌发明之一.烹调、加热、解冻、烘焙等只是基本功能,微波炉可用于蔬菜脱水、恢复食物香脆、物品长久保存、居家温情、熬制中药、烘烤,是家电产品里的多才多艺动力。

1940年9月,进行军用雷达微波能源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带着磁控管样品与美国雷声公司进行合作沟通。1945年时,美国工程师珀西•斯本塞在微波发射器旁发现,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

口袋里的巧克力为什么会融化呢?斯本塞抓住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难道是微波起的作用?‛于是斯本塞用微波先后对玉米、鸡蛋等食物在微波发射器旁进行试验,结果受热爆炸的鸡蛋喷溅他一身,这就是著名的让斯本塞坚信微波加热的观点的‚世纪一喷‛!

实验发现某些波长的电磁波的确能引起食物发热。在此基础上,他第一个提出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设想。

在斯本塞奇特思路的设想下,一种利用微波加热的新烹饪方法产生了。 1946年,美国雷神公司并与斯本塞共同研发专门烹饪用的微波炉,并获得使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专利申请,次年获得首个微波炉专利。

1947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波炉推出,有一个1700W的水冷式磁控管,重量超过340公斤,足足有6英尺高,成品检验时,只能被安放在波士顿饭店,它的价格也非常昂贵——3000美元。因为它的发明来自于雷达装臵的启迪,所以最早被称为‚雷达波‛炉,后来才正名为‚微波炉‛。

斯本塞本人也因为突出成就,获得了美国海军颁发的最高公民奖‚公众服务优异奖‛,同时被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头衔。

斯本塞在做实验时本人经受微波烘烤,不过这似乎对他的健康并无影响:他活了76岁(1894-1970) ,这表明微波炉危害论有些危言耸听。

1964年,日本人小仓庆志改善了微波炉磁电管,大幅降低微波炉价格。

1965年,乔治•福斯特与斯本塞一同又设计了一种耐用廉价的微波炉,才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7年,微波炉终于瘦身成功,并且改变了人们对微波炉的看法,形体娇小且动作迅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以往可能需要花费几小时才能完成的烹饪。Amana推出一款微波炉售价为495美元,开始了成为家庭厨房主力的征途。

[日本第一台微波炉]

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第一台电冰箱是瑞典的普拉登与缈塔在1923年发明制造的。首先适用氟氯气体为冰冻剂的冰箱是1930年在美国发明的。大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

世界上最早的洗衣机

1858年,一个叫汉米尔顿?史密斯的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实用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着洗衣机的开端。

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阿尔凡?费希尔于1910年在芝加哥制成。但这种电动洗衣机进入市场后,销路不佳。

洗衣机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22年霍华德?斯奈德发明了一种搅拌式电动洗衣机,并在衣阿华州批量生产。该洗衣机因性能有改善,开始风靡市场。

第一台自动洗衣机于1937年问世。这是一种‚前臵‛式自动洗衣机。靠一根水平的轴带动的缸可容纳4000克衣服。依附在注满水的缸内部不停的上下翻

滚,使之去除污垢。

世界上最早的电话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这个东西将隔着几间屋子的助手叫到身边‚沃森先生,过来——我等你。‛这就是世界上人类第一次使用的电话机。电话机是主要由送话器和受话器构成的装臵,它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又将电信号变成声音。

现在的送话器主要由一个金属薄片和一个装有碳粒的小铁盒组成,说话时,声波推动金属片振动,给碳粒以大小不等的压力,从而使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将声音变成了不停变化(也就是带有一定信息)的电流。受话器由电磁铁和金属薄片组成,变化着的电流经过电磁铁线圈时,使金属片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音。最早期的电话送受话器的结构一样,都只用一个筒子。打电话的人讲完话后,要马

上把话筒放到耳朵上却听对方说话。因此,那时的人们经常会闹出用耳朵说话或用嘴巴听话的笑话。以至于电话机旁边常贴着‚请不要用耳朵讲话,用嘴巴听话‛这样的告示。一百多年来,经过人类的不断革新,电话机的模样已经千变万化,全世界使用的电话数以亿计。人们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电话了。

世界上最早的移动通讯电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

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臵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世界上最早的圆珠笔

圆珠笔是利用钢珠的旋转把油墨写到纸上的一种书写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圆珠笔传入中国。精明的商人大做 ‚原子笔‛的广告,借不久前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的余威来打开销路。其实,‚圆珠笔‛与原子并无关系,只是读音相近而已。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圆珠笔这一名称的时间是1888年,当时,一位名叫约翰〃劳德的美国人曾设计出一种利用滚珠作笔尖的笔,但他未能将其制成便于人们使用的商品。

1895年,英国市场上也曾出售过商品化的非书写用圆珠笔,因其用途狭窄,未能流行起来。1916年,德国也有人设计制作过一种新型的圆珠笔,其结构与今天的圆珠笔较为接近,

但性能较差,未能引起广泛的重视。

1936年,匈牙利的比罗在新闻印刷厂承担文字校对工作,在用钢笔改清样时,常常发生浸润模糊现象,为此,比罗开始琢磨,能否试制一种其它的书写工具来代替钢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他用一根钢圆管灌满速干油墨,在一端装上钢珠作为笔尖。然后,他在各种能书写的材质上进行书写试验,发现均可留下

抹不掉的痕迹,而且笔管内的油墨也不易溢出,试验成功了。1940年人,他又对其发明进行了改进,于1943年7月10日申请了专利,1945年开始投入市场。

圆珠笔与自来水笔不同,由于它使用的是干稠性油墨,油墨又是依靠笔头上自由转动的钢珠带出来转写到纸上,因此不渗漏、不受气侯影响,并且书写时间较长,省去了需经常灌注墨水的麻烦。很快就在世界上流行起来。目前,仅日本一年就要消耗4亿支圆珠笔。

世界上最早的钢笔

钢笔是美国人沃特曼发明的,一次性钢笔的发明者欧阳升。

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是在19世纪初发明的。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

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世界上最早的留声机

电唱机最早叫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留声机的人就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根据电话绮丽的莫伴随着说话声引起的震动现象,那短针做试验,从中受了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事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的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 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会说话的机器‛诞生,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它誉为‚科学家之拿破仑‛,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即将开幕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立即把它作为时新展品展出。就连当时美国总统海斯也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 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一百项。他是耳聋之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时,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心血。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

相继问世,追溯其源头,不都是来自爱迪生的伟大发明吗?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300年前,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否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专用的仪器,把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出来.第一个着手这一工作的人,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他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在1592年制成了第一个温度计装臵,这个装臵虽然可以显示空气的热胀冷缩,但不够准确.1603年伽利略在演讲中演示过这种测温器:他把玻璃泡用手捂热过程中,管中水面下降了一段高度,当玻璃泡冷却下来,水在管中又上升到原处。

取代气体温度计的是液体温度计,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首先制成液体温度计的是法国人雷诺,他于1632年制成了第一支液体温度计。

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

美国学者富兰克林于1752年做了誉满全球的‚风筝试验‛,对解释自然界中放电现象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并于1760年在美国费城建造了第一个避雷针。但是,实际上,避雷针在我国出现最早。据†谷梁传‡†左传‡†淮南子‡等著作记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即出现了为防止雷击而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室‛。宋朝以来,许多建筑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

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使厅堂的人有地方避开雷击,消除了电学上所称‚跨步电压‛的危险.1688年,法国人马卡连在游历我国后,写了一部书,名叫†中国新事‡,他在书中写道:‚……屋顶的四角都被雕饰成龙头的形状,仰着头,张着嘴.在这些怪物的舌头上有一根金属蕊子,这金属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里,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它就会顺着舌头跑到地里,不会产生任何危险.‛这说明我国的避雷针已经同现代的避雷针原理相同.从时间上看,1688年马卡连来中国游历,本身已比富兰克林的实验早了64年,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出现最早应在中国.如果以避雷装臵出现的时间而论,中国在南北朝就已经有了。

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据史书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是西汉武帝时的一个名叫赵过的人的发明。在他任搜粟都尉时,集中当时的先进工匠,创造了畜力播种机——耧,在长安附近推广,以后传到各地。

耧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部分组成。耧架木制,供人扶牛牵,耧斗盛种木箱,分大小两格,大格放种,小格与播种调节门相通,用来匀送种子。耧腿是一

只只开线沟的铁铲。这些结构和现代播种机的机架、种子箱、开沟器等部分的形状极其相似,其功能大致相同,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了。

耧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又有一腿耧、二腿耧、三腿耧……之分。据传有七腿耧的,其中三腿耧则是耧中的佼佼者,用它播种可以一次完成开沟 、播种、复土等三道工序,初步实现了联合作业,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种最古老的播种机,在当时是很受人们欢迎的。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人改进耧‚于耧斗后别臵筛过细烘‛,播种时细烘‚随种而下‛,播种同时又施种肥,更是一举两得了。

世界上最早的纺纱机

据一般的看法,英国工业革命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端。虽然托马斯〃隆柏于1719年在德比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水力缫丝厂,但是在1760年代 以前英国还未运用水力纺纱(注:意大利人很早就利用水力捻丝,托马斯〃隆柏的水力缫丝厂是在他取得意大利人的秘密后建立起来的。约翰〃克拉藩:†简明不列 颠经济史—— 从最早时期到175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314页。)。直到1769年,具有实用价值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方定型并推广,嗣后克隆普顿又 将阿克莱水力纺纱机与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加以改进并结合,于1779年发明出更优良的改良水力纺纱机——‚骡机‛。此后,英国纺织业便在大机 器生产的道路上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工业部门。因此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发明,通常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但是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的是,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与最早使用并不是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而是在此前4个世纪的元代中国。元代中国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在王祯†农书‡中有翔实的记载(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十四〃利用门‛与‚农器图谱二十〃麻苎麻门‛,王毓瑚校,农业出版社,1981年。)。王祯把这种水力纺纱机称为‚水转大纺车‛,详细地介绍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且附有简要图样,从而以确凿不移的证据,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纺纱机的存在。

根据王祯的记述,这种水转大纺车已经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机器。它已具备了马克思所说的‚发达的机器‛所必备的三个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其发动 机(今日学界也称之为动力机、原动机)为水轮(注:水轮系马克思所说的那种‚接受外部某种现成自然力的推动‛的发动机。马克思语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第410页。)。王祯说水转大纺车的水轮‚与水转碾磨工法俱同‛,而中国的水转碾磨在元代之前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从工艺上来说相当成熟。水转大 纺车的传动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动锭子,二是传动纱框,用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的工作。工作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则由导轮与皮弦等组成。按照一定 的比例安装并使用这些部件,可做到‚弦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工具机即加捻卷绕机构,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等构成。为了使各纱条 在加捻卷绕过程中不致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

装臵了32枚小铁叉,用以‚分勒绩条‛,同时还可使纱条成型良好,作用与缲车上的横动导丝杆相同。这里要指出 的是,水转大纺车的工具机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即使是用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纺纱机器中的工具机为尺度来衡量也是非常卓越的。例如著名的‚珍 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2-18个纱锭;而大纺车却拥有32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 力。而且,大纺车虽然是用于纺麻,但稍作修改,缩小尺寸,又可用来捻丝(注:王祯†农书‡说:‚又新臵丝线纺车,一如上“法”,但差小耳‛。其中‚法‛字 为†农政全书‡卷36‚蚕桑广类‛引用时增此。),因而具有相当好的适应性。这种纺纱机在构造上非常卓越,因此博得了李约瑟的高度赞扬,认为它‚足以使任 何经济史家叹为观止‛。应当说,这并不是溢美之词。

由于水转大纺车确实已达到很高水平,因此它的工作性能颇佳,工作效率甚高。诚如王祯所赞的那样,‚大小车轮共一弦,一轮才动各相连。机随众欓方齐转,纑上 长纴却自缠。可代女工兼倍省,要供布缕未征前‛;‚车纺工多日百斤,要凭水力捷如神‛!‚比用陆车,愈便且省‛(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二十〃麻苎 麻门‛)。

世界上最早的汽轮机

第一台蒸汽机是一个名叫纽克曼的苏格兰铁匠发明制造的,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了。在纽克曼之前,有许多人都对蒸汽当作动力用于生产怀着很大的兴趣。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世界上最早的高压锅

在17世纪末叶,年轻的法国人派朋在伦敦研究

蒸汽发动机,他对蒸汽锅炉的研究,引发了他对烹饪用压力锅的发明。他发明的蒸煮锅是圆桶状的,上面有一个能扣紧的盖子和一个自动安全阀。这个安全阀也是派朋的发明。1679年,派朋为皇家学会做现场表演,用这种锅烹制了一些食品,大建筑师C〃雷恩觉得这食物美味可口,建议派朋写一本小册子介绍这锅的用法和特点。派朋写道:‚这种锅能使又老又硬

的牛、羊肉变得又嫩又软,并能保护菜和肉的香味和营养。‛但直到二次大战期间,这种锅才在需要考虑节约问题的家庭主妇中普及起来。

现在,压力锅早已出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厨房中,但谁也不曾想到它却是一位年轻法国人于300多年前的一项‚不务正业‛的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负责人是John .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吨,用了18000 个电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

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世界上最早的电池

意大利伏打伯爵发明了第一个电池组,每一节原电池有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用作电极,它们之间是一片浸过盐液的布,作为电解质。每个原电池有一个小的电动势。然而伏打发现,把这些原电池叠起就会有一个大的电动势。这是第一

个真正的电池,人们把它称为伏打的电池堆,或伏打电堆。作为电动势单位的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取名的。

世界上最早的电灯

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诞生在1879年10月21日,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爱迪生从1879 年开始研究电灯,他选择的第一个白炽物质是当时所知的金属熔点最高的白金。但是白金灯炮太贵,而且到了白炽温度时,其寿命了只有

一二小时。爱迪生还试用过许多其他材料,如 铝、硼、铬、金、银、钛、钨等。到了1879年10月21日,他又把早已弃臵不用的碳放到真空度高得多的灯炮里试验,结果发现,碳比任何白金丝更高,熔点也非常高,以致不再需要其 他调节附件。一星期后,爱迪生宣各了他的发明。翌年,他又成功地制造出能连续亮上1200 个钟头的毛竹丝灯。之后,到1904年,奥地利人亚历山大〃成斯特和弗兰兹〃那曼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三倍的钨丝灯,前者才被取代。钨丝灯从1907年开始大批生产,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并饯行蒸汽机车具有光明的前景。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

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但是,保守的铁路拥有者却对蒸汽机车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提出,在铁路边上固定的牵引机,用拖缆来牵引火车。斯蒂芬森为了让人们充分相信火车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这种机车的卓越表现终于让怀疑者改变了态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

1810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当时的火车很小,也很慢,当时有个人骑马和火车赛跑,讥笑火车太慢.但直到今天,马还在以以前的速度在跑,但火车的速度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世界上最早的地铁

最早的地铁:世界上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其干线长度为6公里,仍用蒸汽机车牵引。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当年就运载乘客

950多万次。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世界上最早的汽船

1803年,富尔顿建成世界第一艘汽船,1819年,他的蒸汽动力船‚萨班那号‛首次从美国横渡大西洋航行至。但其中使用证气动力航向的只有85小时,返航时完全是扬帆航行的,所以,他还不能算是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船。完

全依靠蒸汽动力横渡大西洋的是英国的‚西留斯号‛。1838年4月4日,‚西留斯号‛字昆市镇启航,以平均月6海里的时速航行了18天零10个小时,与同月22日抵达美国新泽西州的山迪岬。所以说,‚西留斯号‛是世界上最早的连续不断的使用蒸汽横渡大西洋的船。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公元96年至125年,在中国,30年间有23年发生过大地震。大科学家张衡经过精心研究,于公元132年,即他55岁时,制造了一架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地动仪外形象大洒樽,周围按方向铸有8条龙。龙口里含有铜丸。地下蹲着8个蛤蟆,张开嘴巴候在龙口的下面。地动仪中央坚着一根上粗下细的大铜柱。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大铜柱倒向哪边,触动连带龙口的活动机关,龙口张开,铜

丸落到蛤蟆嘴里。当啷一声响,人们便知道发生地震和进行记录了。

地动仪制成后6年,即公元138年,甘肃东南发生地震,离震中一千里外洛阳的地动仪就测量了出来。当时洛阳城内没有人感觉到震动,谁也不相信。隔了几天,陇西地震的消息报到京城洛阳,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同地动仪记录的方向、时间对照,一点也差,这个比欧洲类似的地震仪早约1,700年。

世界上最早的轮船

世界上最早的蒸汽轮船是由法国发明家所建造,但是没有获得成功。最早试验成功,并得到应用的蒸汽轮船是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的‚克莱蒙特‛号。1802年春天,富尔顿在法国制造了一艘蒸汽轮船。夜里一场风暴把它折断。后来,富尔顿沙船业的繁荣重造了一艘蒸汽轮船,命名

为‚克莱蒙特‛号。它的排水量为100吨,全长45.72米,宽9.14米,船上装有蒸汽机。

1807年8月9日,‚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它在哈德逊河上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从纽约逆水而上,抵达奥尔巴尼,再顺流而下,返回纽约,共航行91.4公里。在试航获得成功后,在哈德逊河上开辟定期航班,‚克莱蒙特‛号蒸汽轮船得到实际应用。

我国最早的蒸汽轮船要比西方国家晚,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是‚黄鹄‛号,是由江苏无锡的徐寿和他的好友华衡芳所建造。‚黄鹄‛号排水量25吨,船长25米,航速每小时12.5海里。在长江里试航获得成功。

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闪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家厂商愿意生产、出售这种自行车。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打字机等,都能减轻劳动强度。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利用人力推进的小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称它为‚德莱斯‛。

世界上最早的打字机

世界上最早的打字机诞生于1808年,它是由意大利人佩莱里尼〃图里发明的。他发明打字机的动机是帮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朋友。后来这台打字机失传了,所以我们今天无法知道它的外形与结构,但使用该打字机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意大利勒佐市的档案馆里。

首次投入商品化生产的英文打字机是由丹麦哥本哈根的尤尔根斯机械公司出品的,该机器的发明人是一位名叫马林〃汉森的神甫。

第一台实用打字机的设计者是一位美国人。19世纪60年代,克里斯多弗〃拉撒姆〃肖尔斯和卡洛斯〃格利登正试制一台能自动给书编页码的机器。

忽然,格利登向肖尔斯讨教,为什么机器不同时也在书本上印字。肖尔斯奋起应战,制作了一架木制的打字机模型。

肖尔斯打字机的文字盘和今天的打字机基本一样,而且设计了打完字后能自动移位的装臵,打出来的字也很清晰。但肖尔斯打字机的体积很大,外形很难看,而且操作也比较麻烦,因为他设计的字盘是大写和小写字母分别有自己的键,键盘上有78个键。另外,这种打字机无法观察到打出来的字,即使打错了,也要等整页纸打完后才能看到。

世界上最早的飞机

美国的两个发明家莱特兄弟,即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驾驶以汽油为动力的飞机实现了第一次空中飞行我国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由於用蒸汽作动力驱动飞机实用价值不大,因此,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人们就把注意力放在试制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行器上。1896 年,德国设计师G 捷尔费尔特首次把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发动机装在飞艇上内燃机的改进以及飞行理论和飞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飞机的制造准备了必需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初,出身牧师家庭、从小就坚持不懈地观察、研究飞行器并勇於进行飞行实践的莱特兄弟开始研制用内燃机作动力,由人操纵的飞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制成

符合飞行要求的12 匹马力的内燃机,通过链条带动螺旋桨这种使用汽油的内燃机轻便而又紧凑飞机则用木头和布料制成1903 年12月17 日,莱特兄弟俩带着自制的飞机,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附近的沙丘,开始试飞最初两次起飞失败接着,奥维尔驾机起飞,在空中飞行了12 秒钟,飞行距离120 英尺,距地面高度为3 米世界上第一架内燃发动机飞机试飞成功了!1906年,威尔伯获得美国专利他去世后,其弟奥维尔继续从事飞机性能的改进工作1943 年,奥维尔将他和哥哥共同研制的飞机赠送给华盛顿密森学院,5 年后作为永久展品供世人瞻仰飞机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文字:‚莱特兄弟最早发明的飞机‛。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摄影机

世界最早的一部电影摄影机是由法国生理学家居勒.马莱伊在1880年10月发明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种电影摄影机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

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1882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臵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盘。拍摄时,感光盘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盘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张的频率摄影。马雷于1888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盘,当感光纸带通过镜

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片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9厘米宽的胶片上以每秒60张的频率拍摄。

188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片。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

马雷制造的人类第一架电影摄影机。

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观赏机,内部可装16米长的胶片,每次供一人观赏。 1879年,麦布里奇设计出这种活动放映机,用它可以放映活动的画面。 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台电影放影机,胶片卷在圆筒上,要从目镜观看确率。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我们公认的世界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梅赛德斯-奔驰是后来在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从此他们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命名为‚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现保存在幕尼黑的汽车博物馆。奔驰汽车公司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正是这一日子,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