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之花,应在生活中绽放

来源:易榕旅网
2009年第10期 读写指导。 作文之花,应在生活中绽放 姚凤蔚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过程就是儿 平。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否则会影 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 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 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通过习作来描述生活,抒发自己独 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真正做到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 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泉。 一、体验生活。丰盈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 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所以,教师 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生活, 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写作开渠导 源。 1.指导有意观察 小学生由于阅历少,观察力低下,他们无法准确抓住 事物的要点,这就需要教师去指导有意观察。比如,写《游 春》为题的作文,带领学生去野外寻找春天的足迹。在这一 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麦苗、芦苇、小草、油 菜花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点,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 通过“看看——摸摸——听听——想想”,不仅兴趣盎然, 而且增强了观察实效性,写出来的作文充满童真童趣。 2l咤4设多彩生活 在现实中,由于学习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 式的改变,学生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他 们常常对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熟视无睹,对路上的 车来人往麻木不仁,对世界的风云变幻漠不关心。因此,教 师平时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譬如“拔河比赛”、“树叶 贴画”、“水果大拼盘”、“放风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快乐,享受成功,促进生活积淀,促进发展,让他们享受写 作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当小 记者,参观工厂、商店,访问各界人士,把对社会的认识由 间接变为直接,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这样写作的时候就 会有真情实感,并能进行深度挖掘。 3.追寻阅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 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不断拓 展学生的生活领域,充实写作素材和语言储备。因此,从大 量的阅读中获得丰实的知识和语言的积累,对写作来说就 显得格外重要。 (1)推荐合适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 荐一些优秀的课夕I读物,文学类的、科普类的、童话类的等 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阅读能力和认知水 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而 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一些“讲故事”、 “读书汇报会”、“诗歌朗诵会”、“手抄报”、“优秀读书日记 展评”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定格生活,捕捉精彩瞬间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习 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 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许多精彩的瞬间便会如 流水般悄然溜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 精彩的瞬间。 1.拍摄感人场景 刚开学,小燕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后来,笔者打 电话让她妈妈一定要把小燕送来,学费的事情可以帮她想 办法解决。当学生看到小燕红肿的眼睛时,都很难过。一个 叫陈心的女孩主动把自己的9块钱压岁钱悄悄地放到讲 台上。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纷纷效仿,三块,两块……很 快凑齐了学费。此情此景,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于 是,《不让一个同学失学》的优秀习作随之诞生。作文,也因 这感人的场景而变得格外精彩。 2.欣赏自然风景 生活精彩纷呈,只要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能欣 赏到美妙的自然风景:悠悠白云,翠绿小草,娇艳晨阳,淡 然夕照,都能温暖学生们的眼睛;鸡鸣狗叫,蛙声虫鸣,春 燕呢喃,百鸟欢歌,都能滋润学生们的心灵。春天,带学生 去看万物吐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一棵树,一株草,心 随景动,情随物飞;冬天,让学生到野外去看雪听风,堆雪 人,打雪仗,思绪飞扬,情感灵动。日积月累,定能让学生作 文细腻感人,充满灵气。 三、表现生活,编辑生动文本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恰好是学生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重要的是它不是记录生活,而是表现生活。因此,当学 生有了真实感人的生活素材,感悟到生活的精彩时,还要 引导学生花时间去沉淀精炼,升华灵感,进行艺术加工,把 精彩的生活编辑成生动的文本。 1.注重细节渲染 在学生习作中,不难发现,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有的 三言两语,有的具体形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 I 。读写指导 是如何在细节处加以刻画,把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蕙第160茸月 扬,从天而降,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如此丰富的想象以 比如,写拔河比赛,一个学生写道:“一声哨响。红蓝两队的 比赛开始了。他们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坚持了一段时间., 红队突然发力,蝴蝶结跑到了红队那边,红队取得了胜利。 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习作充满了灵性,富有感染力。 3.强化语言张力 学生作文平淡,缺乏情趣,究其原因,跟语言没有张力 他们很高兴,蓝队显得很难过。”后来笔者这样指导他:闭 上眼睛想象:拔河比赛前,他们是怎么准备的?有什么动 作、语言?比赛开始后,两队的队员是什么表情?然后再去 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写《小鸡吃食》,甲生写道:“我抓一把 米撒进鸡圈,小鸡立即低头吃了起来。不一会,一把米就吃 光了。”乙生写道:“我抓了一把米撒进鸡圈里,本来蜷缩在 一采访红队的队员,他们获得胜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 是怎么庆贺成功的?经过一番细致的回忆访问后,他的习 作修改成这样:“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你看,红队的排 头兵张辉,身体很胖,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身体后仰,满 脸憋得通红,不一会,头上竟然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尽管身 起的小鸡,像听到冲锋的号令一般,立即四散开来,用那 嫩黄的小嘴在地上啄了起来。它们你争我抢,害怕自己少 吃,有时候还互相啄对方的身体,想把它从自己的领地上 赶走,好独自享用美餐。不一会,吃饱的小鸡昂着头,悠闲 地散起步来,还不时发出满足的叫声;没吃饱的小鸡,还在 那低头寻觅,像个淘金者似的,希望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再 体随着绳子在左右晃动,但是他脚下像被磁铁吸住一样, 任凭蓝队怎么使劲,就是不过河。”精彩也就顿时跃然纸 上。 寻得一粒半粒米。”同一件事情,两位同学的表述却有天壤 之别。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使习 作中学生的语言充满张力。 生活处处皆文章,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 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亮点”,拨动学生心理上的“情 弦”,让学生自然、纯真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习作 在生活中绽放出精彩的花朵。【e]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224524) 2.鼓励放飞想象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照直写出来,就会觉得索然无 味。但是如果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必定会呈现出别样的风 采。“洁白的小雪花在空中飘着,我还以为是一大群白蝴蝶 在空中跳舞。可爱的雪花都带着漂亮的六角帽,上面有不 同的精彩图案,一定是巧手的织女精心剪成的。一片片的 小雪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滑,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 (上接第93页)贝”。所以,在训练发现思维时,应着重训练 是同中求异的再创造。一篇好的文章,作者的构思活动完 成了,思路形成了,最后还需要选出一条最佳行文路径。大 家都知道,作者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首先是客观事物在作 创造性的观察,更仔细、更深刻地发现前人未曾发现过的 东西。 抽象,是观察的提高,是认识的深入,它使认识从现象 进入本质。在材料作文训练时,就是要求学生去对材料进 行概括和推理。连续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均是提供一则或 一者头脑中的反映,经过作者的观察、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 形成他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感情。因此,说话要有话题,作 文要有主题,话说得好,文章写得好,表达的见解就明晰, 抒发的感情就真挚动人。但中学生思维过程开始并不娴 熟,表现客观事物缺乏深刻性。因此,采用“反复练习”或 “一组材料,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从某个角度抽象提炼出一 2.创新思维的构成要素是想象、直觉和发散 一个论点。这就是创造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创造思维能力。 切创新都来自想象,而创造性的想象才具有创新事 题多做”的训练方式是有必要的。比如,同一内容的文 章,可以从这个角度人手写一次,再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写 一物的意义。直觉则是打破旧体系的整体性设想,在现有条 件下无法解决问题时,调动全部知识体系,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试探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从多 角度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得创造目标的答案。 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发散思维的训练,会促 次,几次训练一比较,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就会更深刻,最 佳行文路径才能形成,然后才能进行“放胆文”,进而写成 完整的文章。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在不 同情境中,写作的思路也会不同,这是因为在多种因素影 响下,人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使他们认 识客观世界时,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产生自己独有的 感觉,而且在写作技巧上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因此,“反复 训练”或“一题多练”就能使再创造成为现实。 使学生写作灵感的产生。无论想象、直觉还是发散,必须在 拥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产生,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读书 看报,做读书摘记。根据创造思维的闪念性、灵感性特点, 要求学生及时记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建立自己的“写作 库”。通过写童话、编写故事,改写、续写、扩写训练,有侧 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想象中创造出新形象, 提出独到见解,一旦文思泉涌,就会“下笔如有神”。只有这 样,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 同一类事物,范文众多,选择一个角度独来独往,这就 感悟——思维——创造是一篇文章从准备到成文的 整个过程。如果教师辅导学生作文能长久这样去做,学生 的能力就能提高,他们的想像力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而增 强。随着知识面的广阔而丰富。所以说,作文教学是提高中 学生能力,塑造新型人才的“重点工程”。【e】 (云南省I临沧市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677300) 囝 新校园下甸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