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贯彻发展新理念 开启芜湖水运新时代

贯彻发展新理念 开启芜湖水运新时代

来源:易榕旅网
第16卷 第10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0 2016年 10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October 2016

贯彻发展新理念 开启芜湖水运新时代

许 立

(安徽省皖江船舶检验局,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随着芜湖加入“长三角”,区域联动、网络效应和同城效应,为芜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芜湖现有的“十”字型(长江、芜申运河、合裕航线)主航道框架网,将进一步提升芜湖航运枢纽地位和作用。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写好水运发展大文章,开启芜湖水运新时代。 关键词:芜湖;航运枢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中图分类号:F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0-0063-02

 

早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于今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印发,这对于位于皖江中心的芜湖市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芜湖居华东中心位置,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居中靠东,临江近海,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适应性评价看,芜湖区位优势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强,产业基础好。随着芜湖加入“长三角”,区域联动效应、网络效应和同城效应,为芜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芜湖境内现有通航河流总里程728.9公里,其中长江115公里为I级航道。芜湖的长江岸线长194公里,其中宜港(水深在5m以上)的岸线长143.1公里。芜湖港是溯江而上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远洋船舶的最后一个深水港口,是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喂给港,远洋货轮可直达世界上46个国家和地区。芜湖港现有各类生产经营性泊位148个,年吞吐能力达1.1亿吨,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5,000t级泊位45个(含10个兼顾万吨级泊位),对外籍轮开放泊位6个。港口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能力适度、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良好格局。2014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6.5%(占全省的24.6%),成为我省第一个亿吨大港,其中集装箱量完成40.26万TEU,同比增长39.9%(占全省的52.7%)。全年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完成船舶交易量761艘、同比分别增长12.4%;完成交易额18.15亿元,同比增长41.7%。交易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2015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然完成港口吞吐量1.2亿吨,同比增长10.7%,集装箱量50.15万TEU,同比增长24.6%。

今年1月,**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视线转到省内,近年来,省会合肥大踏步迈入高铁时代,芜湖原有的区域铁路枢纽优势几乎已被边缘化。新形势下,江城芜湖如何迎难而上,勇立潮头?

收稿日期:2016-07-27

作者简介:许 立(1982-),男,安徽庐江人,党校研究生,安徽省皖江船舶检验局政务科副科长,工程师。

芜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黄金水道长江和青弋江穿城而过,芜湖港成为我省首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建成后的芜申运河、合裕线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芜湖形成交叉,互联互通,构成芜湖“十”字型主航道框架网,将进一步提升芜湖航运枢纽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皖江,面向安徽,放眼长江流域,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芜湖港,强化皖江航运中心功能和地位,写好水运发展大文章,开启芜湖水运新时代。

一、创新发展

**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因此,芜湖水运要有新发展,首先要在岸线规划管理上创新。加强岸线总体开发和保护。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高效利用、集约开发,生态优先、协调开发”原则,优化岸线功能布局,整合现有岸线利用设施,提高岸线利用率,保护好宝贵的岸线资源,促进长江及内河岸线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不适合开发的岸线要勇于“留白”,坚决摒弃那种只顾眼前利益、只顾形象工程而搞的轰轰烈烈全面开发。要落实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统筹规划建设过江通道,加强隧道桥梁方案比选论证工作,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间,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重点实施城南、城北(泰山路)、龙窝湖、弋矶山等地的过江通道工程。其次要在皖江航运中心功能上创新,加快建设长江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在弋江区长江南路,选择利用已建成写字楼,打造长江航运CBD。建立长江物流网及相配套的长江信息服务平台,鼓励船舶经纪、船舶交易、船舶代理、金融保险、担保融资、船舶公估、船代货代、中介评估、报关船检、海事仲裁、财务会计、法律服务等船舶服务企业入场兴业。第三要大力引进知名船员培训机构来芜设立培训学院,培育海员、船员教育培训产业,使之成为皖江水运人才培训、集散中心。

64 中 国 水 运 第16卷 二、协调发展

芜湖水运要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水运的繁荣需要产业发展为支撑。因此,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江沿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产业错位竞争,形成竞争优势。奋力推进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区、三山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和江北港群及物流园区建设,发挥临港物流园支撑作用,建成皖江水运物流中心。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建设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芜湖的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支柱产业的高端制造能力,加快企业重组和产业链重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家电、自主品牌汽车、优势金属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机器人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平板显示产业链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玻璃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调。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过江通道、景观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构筑“1、4、7” 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建设江南城区、江北新城、龙湖新城三大组团,形成一个以长江为主轴、两岸联动、拥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推动无城、湾沚、繁阳、籍山四座县城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打造高沟、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六郎七个新市镇。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发展引导,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要与水陆交通、公铁空交通设施相协调。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依托芜湖港朱家桥外贸港区、裕溪口煤炭港区、三山港区等,建设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场站。着力解决港区疏港道路和进港铁路、公路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积极适应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的发展需求。

三、绿色发展

**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因此,绿色发展是当今和今后的主要任务。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力争在长江流域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强化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助推皖江芜湖段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大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及保护区内排污口普查和整(上接第51页) 四、结束语

为进一步提高内河高等级航道服务水平,促进航道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更好的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水上服务区在未来航道网干线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将逐步体现出来。芜申运河安徽段水上服务区作为安徽省高等级航道网首个水上服务区必将为水运行业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契 

改,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同步实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共同保护跨界河流水质,确保交界断面水质达标。在跨界河流交接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跨区域出境断面水质联合考核制度。携手保护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确保长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或双燃料动力船舶,推进皖江和内河LNG动力船舶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电池等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应用,在三山区或无为县预留规划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及时淘汰老旧船舶。

四、开放发展

积极参与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提高通关效率。扎实开展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吸引周边城市共同利用、共享辐射效应。全面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加快推进三山港、江北金山港对外开放步伐。打造芜湖口岸电子信息化升级版,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加大进口粮食、肉类、木材、汽车等指定口岸的申报力度。在芜湖综合保税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集中汇总纳税等自贸区创新制度。采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运作电子商务的模式”,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城市。加强芜湖综保区建设,拓展功能,启动扩区。

五、共享发展

要着力提升长江芜湖段及支流通航能力,实施一批航道改造整治工程。积极推进芜湖长江大桥以上至三山港区高安圩段航道维护,水深由现有的6-8m提升至9-10.5m工程,力争将南京上延至芜湖长江大桥航道提升至12.5m,进一步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合裕线由III级航道整治提升至II级航道,推进芜申运河III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公用码头,建成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中外运三山码头二期、中桩物流码头、东汇三山码头续建工程、江北集中区公用码头二期、朱家桥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等公用码头工程,提高效能,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进一步推动芜湖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依托朱家桥港区,将芜湖港打造成安徽外贸中心港、安徽省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长江中下游货物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实现港口集装箱中转运输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芜湖港的品牌影响力。省内要主动加强与合肥等重点货源城市的对接合作,省外要主动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港口的联盟合作,通过设立集装箱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中转补贴、江海直达等政策和举措,拓展芜湖港集聚辐射能力,共享芜湖水运发展新时代。

机,为后续航道规范化、高效化、人性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海荣,卞华,姜晔.内河水上服务区功能与布局形式研

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8,(6):86-88.

[2] 李辉.京杭运河宿迁段水上服务区规划研究[D].南京:

东南大学,2005.

[3] 沈保根.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设计理念[J].中国水运,

2013,(5):26-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