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医学论坛生物技术 世界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张娜(沈阳药科大学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nifarction,ACI)患者临床疗效,并试探讨影响因素,提高尿激酶应用水平。方法:按照使用UK剂量将ACI患者分为75×104U组(A组)、150×104U组(B组)各52例,对比相关指标。结果:A组第1、7、28日NIHSS水平高于B组,第7、28日DLA水平低于B组,B组治愈率高于A组,无效或恶化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50×104U治疗ACI超早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 溶栓治疗 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5-0052-01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ACI临床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其中超早期(ACI后1-6h)是急诊急救关键时期,研究证实ACI患者预后与溶栓治疗时期有关,一般来说溶栓越早,患者预后越好,死亡率、植物生存率越低。本次研究就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溶栓经验。疗前降幅18-45%,病残程度4-6级,BI50-74;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MRI确诊;②超早期;③年龄18~80岁;④椎-基底节区梗死;⑤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维持时间≥1h,无颅底出血,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颅底病变史,颅脑外伤历史,近3个月出血史,2周内外科手术史;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③原发认知、精神障碍;④血糖控制不佳;⑤合并其它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衰;⑥有出血倾向,凝血系列检测严重影响。纳入患者104例,其中男71例、女33例,年龄44~72岁、平均(59.2±12.2)岁。据患者意愿,按照使用UK剂量将患者分为75×104U组(A组)、150×104U组(B组)各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与面积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结果2.1 指标水平变化A组第28日NIHSS低于第7日、B组,第7日低于第1日、高于B组,第1日低于治疗前、高于B组,A组第28日DAL高于治疗前、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对比B组治愈率高于A组,无效或恶化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讨论尿激酶(urokinase,UK)是一种从人血浆与尿中提取的内源性纤溶酶原活剂,是溶栓常用药,目前尚无明确用量标准,国外以UK治疗ACI主张采用大剂量,初始剂量应在2-4万单位,考虑到UK溶栓治疗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据常理采用大剂量UK治疗ACI预后更好,但UK应用存在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据统计约有3%~5%的ACI合并再出血,大剂量应用UK存在一定风险。本次研究显示,使用150×104U治疗ACI超早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存活患者28日后NIHSS水平、无效或恶化率更低,治愈率更高,且不会增加并发出血风险。当然,该结论是在严格的筛选标准上得出的结果,事实上影响患者并发出血因素还包括凝血功能、发病至溶栓时间、应激状态、溶栓部位、梗[2]死部位与面积等,对于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大剂量溶栓。参考文献1.2 方法给予基础治疗,如降压、降血糖、脑保护、降颅压。溶栓治疗,按照分组标准给予UK,A组30min内静滴完成、B组45min内静滴完成。以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分别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未再通。分别以NIHSS卒中量表、Bathel指数评价患者溶栓后1日、7日、28日神经功能与生活或能力(ADL)。1.3 疗效判定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幅>90%,病残程度0级,BI>95,无语言、感觉、运动障碍;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幅46-89%,病残程度1-3级,BI75-94;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1]周竹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321-1324.[2]濮孟久,李京.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7,22(5):367-368.表1 不同时间段A、B组NIHSS、DAL水平对比(±s)治疗前 28.5±2.5 28.8±3.1 44.8±5.4 44.8±6.0 第1日 19.3±2.6 16.3±3.0* 51.4±5.9 51.8±4.4 第7日 16.3±2.8 13.8±2.1* 72.4±6.4 78.5±6.0* 第28日 8.4±2.5 6.5±1.9* 86.9±6.3 92.8±6.1* 指标 NIHSS DAL 组别(n=52) A组 B组 A组 B组 注:与B组相比,*P<0.05。表2 A、B组临床疗效与并发出血率对比组别(n=52) A组 B组 治愈 19 27* 显效 10 13 有效 5 2 无效或恶化 18 10* 并发出血 21 24 注:与B组相比,*P<0.05。52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