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黄酮类整理编辑版

来源:易榕旅网
!-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单项选择题】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D )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D )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 B )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 )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E )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

/

/

/

/

/

!-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B )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 (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B )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 E.7-4-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D )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B )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二氢黄酮醇 E. 异黄酮

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二氢黄酮

16.既有黄酮,又有苯丙素结构的成分是( D )

A. 槲皮素 B.大豆素 C. 橙皮苷 D.水飞蓟素 E.黄芩素

/

/

/

/

!-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B )

A. 冷水浸取法 B. 乙醇回流法 C. 乙醚提取法 D. 酸水提取法 E.石油醚冷浸法

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C ) A. pH6~7 B. pH7~8 C .pH8~9 D. pH9~10 E. pH10以上

19.黄芩苷是( A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 20.槲皮素是( B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 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B )

A. 石灰乳 B. 硼砂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E. 氨水

22.芸香糖是由( E )组成的双糖 A. 两分子鼠李糖 B. 两分子葡萄糖 C. 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 , 一分子果糖 E. 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 23.查耳酮与( C )互为异构体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黄烷醇

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B )

A. 盐酸-镁粉反应 B. 锆-枸橼酸反应 C.四氢硼钠(钾)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

25. 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C )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 黄酮醇显紫红色 C. 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负反应 E. 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 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

31、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C)中.

A、95%乙醇 B、15%乙醇 C、水 D、酸水 E、甲酰胺

32、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B)

A、a-C向低场位移 B、a-C向高场位移 C、邻 位 碳 不 发 生 位 移 33、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D) .

A、无4‘-OH B、有3-OH C、无4‘-OH ,有3-OH D、有 4‘-OH

34、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 。

A、分配 B、氢键缔合 C、分子筛 D、离子交换 35.pH梯度法适合于下列(A)类化合物的分离。

A、黄酮 B、香豆素 C、强心苷 D、挥发油 36.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化位移规律是(A)

A、α-C向低场位移 B、α-C向高场位移 C、邻位碳向高场位移 D、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37.何种样品的醇溶液+NaBH4+浓HCl生成紫-紫红色(A) A、二氢黄酮 B、异黄酮 C、黄酮 D、黄酮醇 38.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在(C)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 A、醇 B、80%的酚水 C、水 D、含水醇 39.黄酮类化合物的碳谱中C4的化学位移一般在(C) A、190 B、200 C、170-180 D、小于170 40在紫外光谱中,350nm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A)

!-

OHOHHOOHOOOHOHHOOHOHOOCHOHOOHOHOHOOHOHOHOHOABCD

41.EI-MS中,具有m/z为132的结构碎片的化合物为(A)

OHOCH3HOOH3COOOCH3H3COOHOHOOHOOOHH3COOOHABOHOOHOCD

42.在5%的Na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 A、3,5,7-三羟基黄酮 B、2‘-羟基查耳酮 C、3,6-二羟基花色素 D、7,4‘-二羟基黄酮

43.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为(D)黄酮

A、3-OH B、5-OH C、6-OH D、7-OH

4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lCl3后的图谱与AlCl/HCl谱图完全相同,则B环结构(B) A、存在邻二酚羟基 B、不存在邻二酚羟基 C、只存在4‘-OH D、存在间二酚羟基

45.用Sephadex LH-20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流出的为(D)

A、黄酮苷元 B、黄酮单糖苷 C、黄酮二糖苷 D、黄酮三糖苷

46.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C)基团

A、5-OH B、7-OH C、4‘-OH D、7-OH和4‘-OH 46.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B)

A.B环H-3′的特征 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 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

【多项选择题】

!-

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BDE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

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BCDE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化合物类型 D. 共轭双键数目 E. 洗脱剂种类

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D )

A. 碱溶解酸沉淀法 B. 乙醇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沸水提取法 E. 酸提取碱沉淀法

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AE )

A. 葡萄糖 B. 甘露糖 C. 果糖 D .阿拉伯糖 E. 鼠李糖 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BD )

A. 蒽醌 B. 黄酮 C. 多糖 D. 鞣质 E. 皂苷

【判断题】

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则无。(错) 2.黄酮化合物,存在3,7—二羟基 , UV光谱 :

A.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仅峰带I位移,强度不减。(错) B.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峰带II红移5—20nm。(对)

3.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硅胶、Sephadex G、聚酰胺等。(对) 4.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原理,黄酮按分子量由大到小顺序流出柱体。(对)

5.用纸色谱P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用7%的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错)

6.二氢黄酮因系非平面分子,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相应结构的黄酮。(对) 7.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分子筛。(错) 8.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解条件下可被水解。(错)

!-

【填空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_2-苯基色原酮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三碳链__相互联结,具有_6C-3C-6C __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__2位引入苯基__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灰黄色至黄色_;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交叉共轭体系___,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交叉共轭体系__及__助色团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助色团_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加深__。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__7以下__显红/

色,pH__8.5左右__显紫色,pH__>8.5__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__甲醇__,__乙醇__,__醋酸乙酯__,__乙醚__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__亲水性(水溶性)__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__亲水性__降低而__亲脂性__增加。因分子中含有__酚羟基__,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____7,4-二羟基____大于_____7或4羟基____大于___一般酚羟基___大于__ C5-OH __,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__ C4位羰基__对位,在____ρ~π共轭效应___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___分子内氢键___,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__橙红色至紫红__色;__异黄酮__和__查耳酮__不呈色。__四氢硼钠(钾)__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_紫色/

/

/

至紫红色___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__ C3、C5-羟基__或__邻二酚羟基__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__配合物__或__沉淀__,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__ C3__和__ C5__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__鲜黄色__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__ C5-OH黄酮__颜色渐褪去,而__ C3-OH黄酮__仍呈原色。

!-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__花__.__叶__.__果实__等组织中。多以__苷____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___苷元_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___溶剂提取____法,___碱提取酸沉淀___法。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___叶绿素___,___油脂___,___色素___,等脂溶性杂质。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_蛋白质__,_多糖___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____活性炭吸附___法,___pH梯度萃取___法和_____聚酰胺色谱__法。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__酰胺基__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___游离酚羟基___形成____氢键缔合____ 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______羟基数目和位置_____,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常用__水和醇__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__异黄酮___>___二氢黄酮___>___黄酮___>___黄酮醇___。

14.芸香苷又称__芦丁__,是__槲皮素__和__芸香糖__缩合的双糖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_1:8000___,沸水为__1:200__,冷醇为__1:300__,热醇为__1:30__。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___调节溶液pH值________,_____保护芸香苷分子中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___,__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配合而沉淀_____。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__离子型_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____非平面____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17.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苷,分离原理是分子筛,当分离黄酮苷元时则主要是依靠吸附作用,强度大小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P186

18.采用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常采用双向色谱法,第一向展开常采用醇性溶剂,分离原理为分配层析;第二向展开选用水溶液,主要分离原理是吸

!-

附层析。

【鉴别题】Labat反应:硫酸+没食子酸→蓝绿色 亚甲二氧基

1.

答:Labat反应为A(+),B(—),C(—);SrCl2反应为B(+),C(—) 2.

答:盐酸镁粉反应为A(+),B(—),C(+);NaBH4反应为A(+),C(—) 3.

答:盐酸镁粉反应为A(+),B(—)

4.

答:NaBH4反应为A(+),B+),C(—);AlCl3/HAc中A反应后褪色,B反应后不退色。

!-

5.

答:NaBH4反应为A(—),B(—),C(+),D(+);ZrOCl2/枸橼酸中A反应后褪色,B反应后不退色;Molish反应C(—),D(+)。 6.

OHHOO与OHOOOHO(A) (B)答: A NaBH4 A (-) B B (+) 7.

OHHOOHOOHOH与OOH

OHOH

HOOO(A) (B)

答 A ZrOCL2/枸橼酸反应 A (+)颜色不褪 B B (-)颜色减褪

!-

8.

OHHOOHOOOH与OO(A) (B)

答 A HCL-Mg反应 A (+) B B (-) 9.

HOOOHHOOOHOHO

OHO

A B

HOOOHOOHOglcrha

C

答:分别取A、B、C样品乙醇液,,加入2%NaBH4的甲醇液和浓HCl,如产生红~紫红色物质为A。再分别取B、C的乙醇液,加等量的10%α-萘酚乙醇液,摇匀,沿壁滴加浓硫酸,试管中两液界面有紫色环出现为C、无上述现象的是B。

10. 用UV光谱法区分下列一组化合物。

OHHOOOHOOHOHOOHHOOOHOHOOHOA B C

答:A具有邻二酚经基,进行UV谱图测试时,加入诊断试剂A1C13与A1C13/HCl,对照两次谱图,前后不一致者为A;B与C可加入NaOAc(未熔融),

!-

若带II红移5-20nm,则示其为C。

11. 用1H-NMR光谱法区分下列一组化合物。

OCH3HOOOHOHOOHOOCH3OOHHOOOHGlcOOOHA B C答:A、B具有5-OH,与结构中的4位碳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氢谱中该

酚经基质子信号将在12.5前后出现;对比A与B中C环结构可知,B具有H-3质子,因此氢谱中在化学位移为6.3前后出现特征性的单峰质子信号。

【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以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洗脱先后顺序

OHHOOOHHOOOHOHOHOOHOOH

A B

CH3HOOOHOHOH3COH

C

答:洗脱先→后顺序是: C > A > B

理由: A、C都具有4个酚羟基,但是C是非平面的二氢黄酮,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B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

2.下列化合物水溶性强→弱顺序: > >

CH3HOOOHOOHOHOHOOHHOO+OHOHOHH3COHO

OH

OH

A B C 答:水溶性强→弱顺序: C > B > A

理由:C是离子型化合物,水溶性最大;B是二氢黄酮,分子是非平面结构,且分子中羟基较多,所以水溶性较平面型结构的A大。

3.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50%乙醇液洗脱先→后顺序: > >

OHHOOOHOHOHOOOHOglcHOOHOHOH

OHO

HOC6H11O5OO

A B C

答:洗脱先→后顺序是: B > C > A

理由:B、C同是单糖苷,但B中羟基少且分子是非平面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所以先于A洗脱下来,A是苷元,且分子中羟基最多与聚酰胺吸附最牢固,所以最后洗脱下来。

4.用乙醇为溶剂提取金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20%、50%、70%、9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指出用上述方法分离四种化合物的洗脱 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

OHHOOOHOHOOHHOOOHOHOOHOHHOOOglcOHOOH槲皮素 山奈酚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洗脱先后顺序: > >

答:洗脱先→后顺序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槲皮素 理由:槲皮素中羟基数最多,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强,最后洗脱下来;山奈酚与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羟基数相同,后者是单糖苷,因为空间位阻的作用与聚酰胺吸附力较弱,最先洗脱下来。

5.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HOOOHOHOHOOHOOHOHOOOHOH葡萄糖甙OHO

OHO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答:洗脱先→后顺序是:B >A>C

理由:以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因此B最先洗脱。而分子内芳香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黄酮>二氢黄酮,因此A比C先洗脱下来。

【纸色谱(PC):

1. 展开采用某种醇性溶剂,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等,主要是根据分配作

用原理进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苷化后,极性随之增大,在醇性展开剂中Rf 值相应降低,同一类型苷元,Rf值依次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2. 展开溶剂则用水或其他含水溶液,如2~6%醋酸等,主要是根据吸附作用原理进行分

离。 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中,平面性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用含水溶剂如3%~

!-

5%HOAC展开时,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f<0.02);而非平面性分子如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因亲水性较强,Rf 值较大( 0.10~0.30)。用水或2~8%醋酸、3%氯化钠水溶液或1%盐酸展开时,则苷元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Rf 值大小顺序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6. 有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

R2OOOHOR1OHOA、R1=R2=HB、R1=H , R2=RhamC、R1=Glc, R2=HD、R1=Glc, R2=Rham

比较其酸性及极性的大小:

酸 性 (A) > (C) > (B) > (D) 极 性 (D) > (C) > (B) > (A) 比较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的Rf 值大小顺序: (1)硅胶TLC(氯仿-甲醇4:1展开), Rf 值(A) > (B ) > ( C) > ( D) (2)聚酰胺TLC(60%甲醇-水展开),Rf 值 (D)>( C)>( B )> (A) (3) 纸层析(8%醋酸水展开),Rf 值(D) > ( C) > (B ) > (A)

7.下列化合物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它们的流出顺序(E→D→A→B→F→C,大分子快于小分子,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铜→黄铜醇,共轭大者吸附强,羟基多者吸附强,间位和对位酚羟基吸附力强于邻位)

!-

8.酸性强弱顺序为:(A>B>C>D )(7,4’二羟基>7-羟基或4’-羟基>一般羟基>5-羟基 )

9.化合物A的酸性 < B

10.化合物A的酸性 > B

11.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用甲醇-水洗脱,出柱顺序是(D→C→B→A)

!-

【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P5全面

2.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3.pH梯度萃取法

【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答: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答: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答:黄酮(醇)的A.B环分别与羰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答:二氢黄酮(醇)由于C环被氢化成近似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受吡喃环羰基立体结构的阻碍,平面性降低,水溶性增大;花色素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所以水溶性较大。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答:可采用(1)盐酸-镁粉反应: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2)三氯化铝试剂反应: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6.简述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点。 7.简述黄酮母核A环当存在5、7二氧取代基团与B环存在3‘、4’二氧取代基团时,各自芳香质子的化学位移及偶合特点。P196、p198 8.简述黄酮及黄酮醇EI源质谱裂解规律,并比较其异同点。P207-209 【提取分离题】

1. 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工艺流程如下:

槐花粗粉

加约6倍量已煮沸的0.4%硼砂水溶液,搅拌下

加入石灰乳至pH8~9,并保持该pH值30分钟,

趁热抽滤,反复2次

水提取液 药渣

在60~70ºC下,用浓盐酸调pH4~5,搅拌,静置放冷, 滤过,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ºC干燥。

滤液 沉淀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芦丁)结晶

!-

(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答: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碱提取酸沉淀法;依据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

答: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如果pH>1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答: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羰基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降低收率。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如果pH<2以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答: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足以是芸香苷析出沉淀,如果pH<2以上容易使芸香苷的醚键形成金羊盐,不易析出沉淀。

(5)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答:以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的依据是:芸香苷在热水和热乙醇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水及冷乙醇中溶解度较小的原因。提取芸香苷还可以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

!-

2.采用下列流程进行分离 槲皮素、多糖、皂甙、芦丁、挥发油5种成分,试将各成分填入适宜的括号内,并指出划线部分的目的。

药材粉末 水蒸气蒸馏

蒸馏液 水煎液 药渣 (挥发油) 浓缩,加4倍量乙醇、过滤

沉淀 滤液 (多糖) 回收乙醇,通过聚酰胺柱分别用水,

含水乙醇梯度洗脱 水洗液 稀醇洗脱液 较浓醇洗脱液

水饱和 ( 芦丁 ) ( 槲皮素 )

正丁醇萃取

水层 正丁醇层 ( 皂苷 )

指出划线部分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水蒸气蒸馏;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加4倍量乙醇;答:水提醇沉法分离多糖

通过聚酰胺柱;答: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黄酮苷及苷元

正丁醇萃取;答:皂苷提取通法

!-

【指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黄酮醇苷) (异黄酮)

(黄烷醇) (查耳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黄酮苷)

(黄酮) (黄酮醇苷)

!-

(二氢黄酮醇+苯丙素骨架) (异黄酮苷)

【完成化学反应或质谱裂解反应】

H3COOOCH3H3COO- COOCH3O途径IH3COOCO或HCCOCH3途径IIH3COCO

Glc7%HClHOAraHOOOOHAraHOGlcHOOOOH

【波谱解析】

1.某一天然产物分子式为C16H14O7,HCl-Mg反应(+);UV光谱在诊断试剂

!-

NaOAc的作用下,带II红移20nm左右;其1H-NMR数据: 7.32(1H,d,J=8.0Hz),6.42(1H,dd,J=8.0,2.0Hz),6.40(1H,d,J=2.0Hz),6.20(1H,d,J=2.5Hz),6.18(1H,d,J=2.5Hz),5.68(1H,d,J3.5Hz),4.26(1H,d,J=3.5Hz),3.76(3H,s)。 质谱中有m/z 109、166两个主要碎片。 (1)推测其平面结构,并归属其质子信号。 (2)写出m/z 109、166两个主要碎片的结构。 答:

( 1 )6.206.40OHO5.68OH4.26HO6.18OHOCH33.766.427.32

( 2 )HOO

OO+OHOCH3O

!-

2.有一黄色针状结晶,mp 285-286℃(Me2 CO),FeCl3反应(+),HCl-Mg反应(+),MoHsch反应(-),ZrOCl2反应黄色,加拘椽酸黄色消褪,SrCl2反应(-)。EI-MS给出分子量为284。其光谱数据如下,试推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要写出推导过程),并将1H-NMR信号归属。

UV (λmaxnm): MeOH 266.6, 271.0, 328.2;

MeONa 267.0 (sh), 276.0, 365.0;

NaOAc 267.0 (sh), 275.8, 293.8, 362.6; NaOAc/H3B03 266.6, 271.6, 331.0;

A1C13 266.6, 276.0, 302.0, 340.0; AICI3/HCI 266.6, 276.2, 301.6, 337.8

'H-NMR (DMS0-d6) 12.91(1H, s, OH) ,10.85(1H, s, OH) ,8.03 (2H, d, J = 8.8Hz) ,7. 10(2H, d, 7 = 8.8Hz),6.86(lH, s),6.47(lH, d, J = 1. 8Hz) ,6. 19( 1H, d, J = 1. 8Hz) ,3. 84 (3H, s)。

答:HCl-Mg粉反应(+)示其为黄酮类化合物,FeCl3反应(+)示结构存在酚羟基,Mo1isch反应(-)示结构不含糖,ZrO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黄色消褪示无3-0H,SrCl2反应(-)示无邻二酚经基。UV显示无7-0H,1H-NMR示有5-0H、4’-0H及3-H,6.47、6.19为5,7-二氧取代黄酮A环上的特征质子信号。8.03(2H,d),7.10(2H,d)为B环上AA’BB’偶合系统的4个质子。

6.478.03O7.10OH10.85H3CO3.846.19H6.86OH12.91O

!-

3.有一黄色化合物,易溶于氯仿,难溶于水中,HCl-Mg粉反应(+),Molisch反应(-),ZrOCl2反应(-)。EI-MS给出分子量为314。其光谱数据如下。试推出化合物的结构(简要写出推理过程),并将1H-NMR信号进行归属。 UV (λmaxnm): MeOH 240,248(sh) ,269,291(sh) ,340

NaOMe 277,312,369 A1C13 261,276,295,359,387 A1C13/HC1 259,279,293sh,348,381 NaOAc 276, 318,357 NaOAc/H3BO3 269,341

l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CCl4,TMS

内标):6. 15 (1H, d,

J=2.5Hz),6.30 (1H, s),6.46 (1H, d, J=2.5Hz),6.83 (1H, d, /=8Hz), 7.28 (1H, dd, J = 8, 2Hz), 7.21 (1H, d, J = 2Hz),3.85 (3H,s),3.79 (3H,s)。。NOE测试,照射信号3.85和信号7.21有增益。

答:HCl-Mg反应(+)示其为黄酮类化合物,FeCl3反应(+)示结构存在酚羟基,Mo1isch反应(-)示结构不含糖,ZrOCl2反应(-),无游离5、3-0H。UV显示存在7-OH,1H-NMR示有3-H,6.15、6.46为5、7二氧取代黄酮A环上的特征质子信号。7.21、7.28、6.83为B环上ABX偶合系统的3个质子,分别归属为2’、6’、5’位,示结构C-3’、4’有取代。由NOE结果可知,3.85的甲氧基取代在C-3’,则3.79的甲氧基取代在C-5位。结构最终鉴定如下:

3.85OCH3HO6.467.21OOH6.157.28H6.30OCH33.79O

6.83!-

4.有一黄色结晶(I),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Mo1isch反应(+),FeCl3反应(+),ZrOCl2反应呈黄色,但加入拘椽酸后黄色褪去。IR(KBr)cm-1:3520,3470,1660,1600,1510,1270,1100-1000,840. (I)的UV (λmaxnm):

MeOH 252 267 (sh) 346 NaOMe 261 399 AICI3 272 426

AICI3/HCI 260 274 357 385 NaOAc 254 400 NaOAc/H3BO: 256 378

( I )的1H-NMR (DMSO-d6, TMS):7.20(1H, d, 7=3Hz), 6.92(1H, dd, 7=8, 3Hz), 6. 70( 1H, d, 7 = 8Hz), 6.62 (1H, d, 7=2Hz), 6.43(1H, d, J=2Hz), 6.38(1H, s), 5.05(1H, d, J =7Hz),其余省略。

(I)酸水解后检出D-G1c和苷元,苷元的分子式为C15H10O6。FAB-MS示分子中含一分子葡萄糖。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该化合物为(黄酮类),根据(HCl-Mg反应(+))

(2)是否有3-羟基(无),根据(ZrOC1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后黄色消褪) (3)苷键构型为(β构型),根据(糖端基质子的偶合常数为7Hz)

(3)是否有邻二羟基(有),根据(UV图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1C13、A1C13/HCl后,紫外谱图不一致)

(5)写出(I)的结构式,并在结构上注明氢谱质子信号的归属。

OHHOH2COHOHOOHO6.627.20OOH6.43H5.05OHO6.92H6.386.70

!-

5.从中药黄独中分离得到一化合物(II),HCl-Mg粉反应(+),Mo1isch反应(-),FeCl3反应(+),ZrOCl2反应(-),EI-MS给出分子量为314,该化合物的1H-NMR(300MHz,DMSO-d6)、13C-NMR(75MHz,DMSO-d6)光谱图如下。NOE诺中选择照射3.79的甲氧基质子,6.34处的信号有增益,根据上述条件,试推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写出推导过程,并将碳氢信号进行归属。

!-

答:HCl-Mg反应(+)示其为黄酮类化合物,FeCl3反应(+)示结构存在酚羟基,Molisch反应(-)示结构不含糖,ZrOCl2反应(-),无游离5、3-OH。从氢谱中可看出:低场区只有10.67,10.10两个酚羟基,高场区3.69(3H,s),3.79(3H,s)为2个甲氧基信号。6.34(1H,br s),6.45(1H,br·s)为5,7-二氧取代黄酮A环上的6、8位质子,7.87(2H,d,J=8.4Hz),6.90(2H,d,J=8.4Hz)为B的2’,6’位及3’,5’位质子信号,示B环4’位有含氧取代,NOE结果证明3.79的甲氧基质子与C-5相连,因氢谱中无H-3信号,故3.69的甲氧基连在C-3位。因此结构推定如下:相应碳信号归属如下表。

6.457.87OOH6.34OCH33.69OCH33.79O6.90HO

!-

NO.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5-OCH3 3-OCH3 D 151.9 139.7 172. 1 160.7 96. 1 162.4 94.9 158. 1 107.5 *121.0 129.6 115.5 159.5 115.5 129.6 55.9 59.2 E 146.9 136.0 175.8 160.8 98.2 164.0 93.2 156.1 103.0 120.8 107.2 145.8 136.0 145.8 107.2 F 162. 8 105.4 181.9 .161. 6 '99.7 164.6 95.1 156.9 103.3 121.1 113.4 146.1 150.6 116.1 119.3 !-

6.从某中药中分离得到一化合物(III),HCl-Mg粉反应(+),Mo1isch反应(-),FeCl3反应(+),ZrOCl2反应呈黄色,但加入拘椽酸后黄色不褪,EI-MS给出分子量为318,该化合物的1H-NMR(300MHz,DMSO-d6)、13C-NMR(75MHz,DMSO-d6)光谱图如下。试推出化合物的结构,写出推导过程,并将碳氢信号进行归属。

答:HCl-Mg反应(+)示其为黄酮类化合物,FeCl3反应(+)示结构存在酚羟基,Mo1isch反应(-)示结构不含糖,ZrOCl2反应(+)且加入枸橼酸后黄色不消褪,存在3-OH。1H-NMR(DMSO-d6)中,低场区12.51(1H.s)、10.79(1H.s)为特征性的5-OH.7-0H质子信号,9.34(1H,s),9.24(2H,s),8.83(1H,s)为另外4

!-

个酚羟基质子信号,芳香区相对高场处6.18(1H,br.s),6.37(1H,bL s)为5,7-二氧取代黄酮A环上的6、8位质子信号,7.24(2H,s)为B环上的2个氢信号,示B环3’‘4’,5’有邻三取代,因芳香区没有特征性的H-3信号,结合羟基数目及质谱,推测C-3与B环的3’,5’及4’位均连有羟基。9.34的羟基则归属为3位。结构如下:碳信号归属见上表。

OHHOOOHOHOHOOH

7.化合物(IV),黄色结晶粉末,mp 206℃,HCl-Mg反应(+);FeCl3反应(+),Molisch反应(+),酸水解后纸色谱检测只检测出D-葡萄糖。 UV (λmaxnm)

MeOH 254, 267 (sh), 349 NaOMe 268, 395

A1C13 273, 298 (sh), 330(sh), 425 AlCl3/HCl 270, 296 (sh), 360, 385 NaOAc 257, 405

NaOAc/H3BO3: 258, 371

IR (KBr)cm-'数据:3500-3130,2800,1650,1580,1480. FAB-MS m/z; [M+] 610,448,286 'H-NMR (DMSO-d6, TMS,400MH/):

12.93(1H, br.s), 10.21(1H, br. s), 9.80(1H, br. s) , 7.20(1H, dd, J=8.0, 2.0Hz), 7.40(1H, d, J=2. 0Hz), 6. 90 (1H, d, J= 8.0Hz), 6. 80(1H', d, J = 2.1Hz), 6.70(1H, s), 6.50(1H, d, J=2. 1Hz), 5.20(1H, d, J= 7.0Hz), 4.50 (1H, d, J=7.8Hz), 3.3 ~3.8(约12H, m) ;

13C-NMR (DMSO-d, TMS.100MHz): 6

181.9, 164.6, 162.8, 161.6, 156.9, 150.6, 146.1, 121.1, 119.3, 116.1, 113.4, 105.4, 103.3, 99.7, 95.1。 两组葡萄糖碳信号如下:

Glc1的C1(98.5);C2(82.7);C3(75.7);C4(69.6);C5(76.9);C6(60.6)。 Glc2的C1(104.6);C2(74.7);C3(76.2);C4(69.2);C5(76.9);C6(60.0)。 (1)推导该化合物的结构,并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

!-

(2)对碳氢信号加以归属;

(3)糖部分用Haworth式表示,并写出稳定构象。

答:苷元结构分析部分参考4、5、6。该化合物为一黄酮类化合物,IR示结构有苯环、羟基、羰基等,UV提示结构的B环存在邻二酚经基,A环不存在7-OH。碳信号归属见下图。

OHHOH2COHOHOOOHOHOOHHOHOOOOHHHOH2CH3.3-3.8为糖上的质子信号

8. 从某中药中分离一化合物,分子式C15H10O5,Mg—HCl反应(+),ZrO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氯化锶反应(—),四氢硼钠反应(—)。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结果及波谱数据,推测相应的信息和化合物的结构:

(1)UV(λmax nm):MeOH 267 296sh 336 (2)1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剂为CCl4 ,TMS内标 δ(ppm)6.18 (1H , d , J=2.5Hz )

6.38 (1H , s)

6.50 (1H , d , J=2.5Hz ) 6.68 (2H , d , J=9.0 Hz ) 7.56 (2H , d , J=9.0Hz )

化合物结构式可能是( )

!-

答:(1)化学反应提供的信息:

Mg—HCl反应(+),说明可能是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类; 四氢硼钠反应(—),说明可能是黄酮、黄酮醇,不是二氢黄酮类; Zr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褪色,说明可能是含有5-OH的黄酮类; 氯化锶反应(—),说明无邻二羟基;

(2)UV(λmax nm):MeOH 267 296sh 336,进一步说明可能是黄酮不是黄酮醇

(3)1H—NMR

δ(ppm)6.18 (1H , d , J=2.5Hz ) C6-H

6.38 (1H , s) C3-H

6.50 (1H , d , J=2.5Hz ) C8-H 6.68 (2H , d , J=9.0 Hz ) C3'5'-H 7.56 (2H , d , J=9.0Hz ) C2'6'-H 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如下,其分子式也符合C15H10O5。

HOOOH

OH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